03.02 外媒報道微信支付猛追,支付寶已優勢不大,你怎麼看?

小道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對於移動支付我比較看好微信支付,我認為微信支付會最終超越支付寶的。

微信最終超越支付寶的原因是:微信有強大的社交基因,這是支付寶所不具備的。根植於社交的微信可以用微信支付做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一群同事或者家人建一個微信群,大家可以用微信紅包搶來搶去進行娛樂,搶到金額高的洋洋得意,搶的少了會不滿意,你如果只搶不發會被別人鄙視,這樣會極大了增加了趣味性和娛樂性,再比如,我和同事們喜歡通過鬥地主小遊戲建個房間,輸的要想贏的人發個紅包等等,那麼問題來了,通過社交形成的零錢怎麼辦呢?我們肯定會拿來消費,所以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咱們身邊的朋友或者同事是不是打開微信的頻率明顯要高了。另外微信支付的最近推廣力度也比較大,在我們鄭州可以一分錢乘公交車,還有微信支付免單的活動,這些活動極大的吸引了用戶。反觀一下,支付寶在社交方面就不擅長了,支付寶一直也想追趕微信,比如過年的時候發起了集五福的活動來拉好友,做社交,但是結果卻差強人意。

支付寶作為一個支付軟件,微信支付還未出來的時候是其輝煌的時期,因為支付寶作為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它的誕生很好的解決了電商和用戶之間不信任的矛盾。隨著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興起了一批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軟件。但是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支付寶的份額也在逐年的下降,那麼支付寶會被微信支付完全取代嗎?我認為不會,因為支付寶除了移動支付外,還有大量的理財產品,貸款服務等等,網商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也是比較大的,這一方面是微信支付的短板。

對於小額支付市場,如果支付寶不把社交做上去,是很難與微信支付正面競爭的,市場份額會被騰訊瓜分。


管窺歷史


移動支付已經融入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到處都能看到移動支付的影子。根據易觀發佈的最新報告,2018年Q1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達403645.1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環比增長6.99%。
而支付寶仍舊把持市場第一的寶座,份額達53.76%,囊括微信和財付通的騰訊金融則佔據38.95%,排在第三的壹錢包只有1.33%毫無疑問,目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形成雙寡頭局面。
支付寶先發制人,微信支付後來居上
支付寶誕生於2004年,在它發展的第十個年頭,2014年的春節,隨著微信紅包爆紅網絡形成全名瘋狂後,結束了它壟斷支付入口的地位。
支付寶最初是作為取得消費者信任的,阿里電商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並且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電子支付的代名詞。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消費者使用微信支付的習慣漸漸養成,這一情況情況開始發生改變。並且操作簡明,毫無學習成本的設計,使其深受全年齡段用戶的喜愛。
微信搶佔線下市場已成定局,對於線上市場則無能為力
如果微信不考慮紅包,阿狸不考慮電商,這兩個殺手鐧,那麼究竟哪一方更大誰也說不清楚。
支付寶的市場份額依然能保持優勢,天貓淘寶兩個巨無霸對其最大的支付支持。但伴隨著移動支付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微信用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粘性又一次展現了威力。
騰訊在電商領域的盟友京東,和生活服務領域的美團、滴滴,都有微信支付的鏈接,但除了滴滴外,他們都在建立各自的支付體系,試圖擺脫騰訊的控制,所以騰訊對於線上支付的把握就更加不穩定了。
支付寶夠欠缺的是一個簡明的支付體系,帶有花唄就夠了,不要那麼多複雜的功能,增加學習成本,或許可以增加大齡人群。
微信支付在不斷的搶奪支付寶的市場份額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用戶才是王道,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取得成績,騰訊10億的社交群體是其最大的助力,誰擁有用戶誰就有市場,這也是現在互聯網行業的信條。

首席發言者


支付寶對於微信支付來說,確實是沒有絕對優勢以及絕對壁壘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這裡面有幾個重要原因。

一夜之間爆發,搖、發、強讓微信支付一天跑完了支付寶八年的路

2015年央視春晚,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史上關於移動支付的一個奇蹟,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史上的一個奇蹟,當然這也是支付寶發展史上最大的疏忽,這個疏忽後來被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馬老師稱為“珍珠港式”偷襲。

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為32.7億次,“春晚搖一搖”紅包互動的總量超過了110億次,在當晚22時34分達到峰值,峰值為每分鐘8.1億次,總計超過6.8億人次參與了春晚紅包活動,僅僅在除夕夜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就達到了2.4億個,總金額達到了40億元,2天時間微信銀行卡個人綁定賬戶超過2億張,就春節期間的微信紅包,就給騰訊帶來數百億的資金池流量。

微信體驗更好,使用門檻更低、線下優勢明顯

不得不說 ,微信的用戶體驗確實要好很多,微信功能設計上更加簡潔,但是微信就要難很多了,打開支付寶其實有點亂糟糟的感覺。

當然對於像我們這種用戶來說,支付寶使用並沒有太大的用戶成本,畢竟這部分人的學習能力更強,不需要太多的時間、經歷去學習,不過對於對於很多中老年用戶,支付寶的使用門檻其實還是比較高的,用戶教育成本極大。

這就造成了一個直接差異,深度的互聯網用戶可能會習慣支付寶,但是到了三四線城市、四五線城市,已經中老年用戶,不屬於深度的互聯網用戶,這部分用戶沒有經歷過很好的互聯網產品用戶習慣教育,那麼對於這些用戶群體來說,微信更簡單。

微信有超過10億註冊用戶啊!這個用戶體量就算是拿到全球互聯網市場比較,那也是頂級的,當一款產品的用戶體量達到10億以後,可以說量變就能很大程度的引起的質變。

微信除了用戶多,還有一點最為重要的就是,微信本質上是社交產品,社交產品用戶之間不是相對獨立的,而是有一個穩定的關係鏈,無數的關係鏈就是一張非常難以拆散的關係網,這個關係網很難輕易被撕破,除非有一款真正的革命性產品。

說白了就是這個時代,讓你不用支付寶大部分人都可以,但是不用微信我相信對於幾乎90%以上的互聯網用戶都是難以接受的,因為你可以不用微信,但是你不能讓你的朋友、親人、同學、同事、客戶等不用微信。

總體來說,目前在線上市場,支付寶佔據巨大的優勢,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淘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線下微信更具優勢,尤其是在一些中老年用戶等互聯網輕度用戶群體中優勢明顯。但是總體來說,未必支付寶就有絕對的優勢,畢竟微信追趕確實還是很猛的。



EmacserVimer


其實要是通過現象看本質來說,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文章確實微信支付比支付寶的優勢和客戶拓展成本來說強的多,就像現在很多店家目前都沒有支付寶,卻有微信支付一樣,這個就是可怕之處!

而且支付寶和微信都支持過春晚,而且春晚對於微信的推動力非常大,甚至在很多程度上超過了支付寶,我就記得當時春晚的時候,我爸媽他們那一代人幾乎下載支付寶用的很少,除了一些年輕人!

而微信幾乎都是我們家全員參與,除了爺爺奶奶之外!所以這個就是瘋狂之處,我近期在現,之前支付寶搶佔了火車票購買機器窗口以及地鐵刷卡通道,沒想到今年一下子微信支付也追趕而來,在西安最近就可以看到有支付寶、長安通app和微信支付三大體系。所以支持的範圍就越來越廣了!

但是支付寶的搶佔市場以及營銷也不差,佔據年輕人的市場機會,很多年輕人都知道支付寶的支付技術比微信支付成熟的多,只是支付寶缺乏了微信這麼大的社交軟件支持而已!

對於支付寶從花唄到借唄以及定期的花唄店家紅包支持,確實讓消費者享受的利潤特別高,特別是近期在支付寶的app上就可以看到雙十二年終活動,在店家支付之前掃紅包,有些一天可以掃描三十多塊,我昨天去體驗了一番也掃描出了3塊錢左右了,所以這個確實支持的力度也特別大,而且通過螞蟻森林、花唄分期支付、淘寶、餓了麼和口碑為支付寶也提供了強大的應用支持,也就為支付寶提供了下載流量支持!

所以支付寶也有著支付體系的搶先優勢,從營銷和品宣的方面,而且搶佔市場的速度確實比微信快,雖然微信後來者,但是微信在微信社交軟件的基數上,從好友轉紅包使用微信支付到實體店消費的帶動性確實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個也不容小覷!

但是如果說支付寶的優勢不大,這個觀點我還是不認可的,因為畢竟他的市場基數在哪裡擺著,但是如果支付寶我想說的是能夠開發一個極速版本,只有簡單的支付應有體系,帶有花唄就夠了,不要那麼多複雜的功能,可能更好的打進大齡人群,而且支付寶能夠和除了微信之外的今日頭條等這些矩陣系列app深度合作,肯定能夠創造更好的市場份額!


創業者李孟


我本人使用微信支付的頻率遠大於支付寶,我一般就是菜市場買菜用,買電影票,或京東噹噹買書,這些用微信支付都非常方便。

要不是有次使用支付寶,掃紅包得到十幾塊錢,有時忍不住會去掃紅包而用支付寶,我都不太需要用支付寶了。

當然,企業層面的支付,或者說支付寶與大企業大機構的合作,遠遠勝過微信支付吧。比如北京地鐵用易通行APP,就老在宣傳用支付寶支付呢。

還有螞蟻金服的市值都千億元計了,微信單純一個支付,要遠落後於此吧。

從最新微信升級改版後,“錢包”按鈕變成了“支付”,我看是微信主動發起挑戰,凡主動發起挑戰的,就是落後者,甚至說有些恐慌的落後者。微信總不能滿足於我們小C群體之間發發紅包用吧,我們是幾十幾百的發紅包,企業之間,跨境之間,那可是上千萬,上億的支付呢。

在那麼多錢的層面上,沒有說我們來個紅包往來吧,只有說我們支付支付。

看來,“支付”,從概念上就比“紅包”大很多。


財經作家邱恆明


5月3日,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為美國的50倍多,規模高達5.5萬億美元。而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正在被一直被壓著的騰訊顛覆,其與領頭羊阿里巴巴的市場份額差距已經明顯收窄。支付寶誕生於2004年,當時它旨在促進淘寶電商平臺上的交易。它主導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有很長一段時間。

起初支付寶是作為阿里巴巴電商網站的支付工具,並且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電子支付的代名詞。但是,隨著消費者使用通訊app內置的支付功能——微信支付的習慣漸漸養成,這一情況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現在哪都可以用微信支付,特別方便。”這是用戶最真實的心理寫照。

“為了買東西刻意去打開一個APP,為什麼要那麼麻煩呢?”是啊,現在人人每天不一定需要打開支付寶,但是人人都必須打開微信。微信已經不能用“打開”來形容,因為微信一整天都是在線的,隨時隨地接收信息,要支付的時候順手點擊掃一掃就好了。從用戶體驗來看,微信支付比支付寶支付更方便快捷。

微信支付正在迅猛發展,支付寶沒有社交通訊生態,沒有類似公眾號的媒體屬性,接下來的王者之爭,支付寶地位堪憂。

移動支付領域領跑全世界,主要是受網購繁榮發展,以及信用卡等替代支付選項相對較少。艾瑞諮詢公司依據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數據指出,去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5.5萬億美元,為美國(1120億美元)的50倍之多。在該市場,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度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而打起燒錢大戰。

在數字紅包的強勁驅動下,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取得爆發式增長。通過微信賬號在線發紅包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數百年的紅包傳統:今年6天的春節假期期間,微信紅包交易額達到640億美元。

騰訊副總裁張穎上個月在香港的一個大會上表示,“如果我們不考慮紅包,阿里巴巴不算淘寶交易,我們也不知道究竟哪一方的規模更大。”

雙方爭奪支付市場份額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創造利潤——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支付服務的收費只能勉強覆蓋它們的成本——而是獲得富有價值的支出習慣相關的數據和金融信息。行業顧問們將騰訊的崛起歸功於微信的廣泛流行,以及商家想要避免完全依靠一家支付服務提供商。

麥肯錫諮詢公司駐香港合夥人傑夫·加爾文(Jeff Galvin)說道,“淘寶和天貓電商平臺的主導地位最初幫助支付寶在中國成為人們默認的數字錢包選擇。


洛陽心寬體胖


外媒的觀點有點偏面,偏面的地方在於僅看到了國內市場微信支付對支付寶的瘋狂追趕,甚至是反超。但至少在兩個方面,微信支付與支付寶還有較大的差距。

一、國際業務

支付寶的國際化業務開始的非常早,從2015年開始,阿里便致力於將“支付寶+淘寶”的模式複製到境外。其最早的實驗地方便是印度,2015年9月29日,阿里巴巴和其旗下金融子公司螞蟻金服便向印度地區的Paytm注資。2018年8月27日,Paytm受到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

除了印度地區的Paytm以外,螞蟻金服還密集投資了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八個本地錢包。螞蟻金服CTO程立表示,未來螞蟻金服將服務全球超8.7億人。

相比之下,微信支付的國際化之路相對較慢。微信支付本身是對其社交工具的一種補充,其本身只是微信這個聊天應用的功能之一,因此微信支付的國際化之路顯然是跟隨微信的國際化而推進。大家都知道,微信的敵人包括臉書(其旗下的支付工具有Whatsapp支付)、Line(其旗下有Line Pay)等,相比之下,支付寶的國際化之路較為順暢,因為其他地區或國家的移動支付率並不高,競爭對手相對較弱,因此螞蟻金服的國際化相對較為容易。

二、企業支付

支付寶除了服務個人用戶以外,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比如可以利用支付寶給企業銀行賬戶賺錢等等。除此以外,阿里旗下的另外一款工具釘釘,主要服務於全球企業的智能移動辦公,包括打卡、請假等等,在企業級服務市場的佔有率遙遙領先,服務的企業從小微企業到大中型企業。與此相關的如企業內部的報銷、企業對外的採購,可能都會從支付寶企業賬戶走。再加上阿里雲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對螞蟻金服的依賴越來越強,對支付寶企業支付的依賴程度就更高了。

總得來說,微信憑藉自身的功能特色在線下個人支付市場實現了後來居上。但支付市場不僅僅只有線下個人支付,還有跨境支付、企業支付等多個領域,比較不能僅僅從單維度去看,要全方位比較,現在說微信在支付方面對支付寶實現全面反超,還為時尚早。


冷眼讀財經


簡直看到這個話題,很高興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題主所言外媒說的“微信窮追猛打,支付寶優勢不再”,可能說的是Merchant Machine公佈了一份2017年全球不同平臺移動支付的用戶數量報告。數據顯示,微信支付全球用戶6億,排在第一名,而支付寶全球用戶4億被拋在後面。

接下來我從用戶數量、交易金額、用戶情懷和安全性3個方面來全面分析這一數據的正確性從而論證支付寶是否優勢不再?

❶,用戶數量。

這個數據支付寶官方第一時間就闢謠了。應該說官方的數據更加可靠。TechWeb科技微博發文時間就不嚴謹,2018年11月28日發佈的微博,引用外媒2017報道的2016年的數據,也就是說,時間相差了近三年。三年來的變化有多大,特別是互聯網企業。支付寶經過2018年六期的到店紅包賞金活動,再加上這次的瓜分15億活動,用戶數量已經早已超過九億了。而微信支付的數據到2018年Q3為8億多。也就是說,從用戶數據來看,支付寶用戶和微信支付相比,優勢還是明顯的。


❷,交易金額

根據網絡披露的數據,2017年第3季度APP平臺支付市場份額,支付寶以53.73%市佔率第一,要比微信遠遠高出13%,可以說,支付寶遙遙領先。目前只找到這個最新數據,不過由於支付寶一系列的紅包活動,加上春節集五福,瓜分十五億等活動。可以肯定2018年支付寶的份額只有提升不會下降。

❸,安全性和用戶情懷

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兩大AP,很多人在腦子裡就形成了固有的印象,聊天的軟件不多放錢。支付寶在安全方面的口碑遠比微信要好得多。

對於微信來說,在大部分用戶心裡主要還是社交功能,沒有將其視為主要的支付理財工具,你會將數目大的錢存進支付寶進行交易,卻不會將成千上萬塊錢放在微信錢包裡也許不少了和我一樣,有支付寶能付款的不會用微信,微信就是平時發發紅包。不過,用拼多多的人除外,她們微信一般會放的錢多一些。況且,支付寶天天發紅包搞活動提現還可以想辦法免費,而微信支付卻一年難得一次活動,就算髮紅包也就是幾分錢,而且提現還收費。如此明顯的區別在用戶的心裡自然很容易選擇。

還有就是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吧。2019年1月3日,有騰訊理財通有用戶發現,微信端顯示異常,資產清零,不少用戶大呼我的資產為零?理財通炸了?怎麼顯示資產為零?

雖然騰訊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但關於具體原因並未說明,在中國金融市場因為系統BUG導致客戶資金清零的事情幾乎從未發生過,而騰訊理財通這一清零事件這讓很多用戶對微信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反觀支付寶,記憶中還沒有發生類似事情。

從上面三個因素來看,短時間內微信支付想要超越支付寶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也就是說除非雙方或者某一方發生重大的經營失誤或者遭遇不可抗拒因素,否則,支付寶的優勢在短期內還是依然存在的。

不過,對於我們樸實用戶來說,希望兩家都能優化完善競爭又合理存在,不要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否則又像DD那樣,對用戶來說,只有壞處。最後說明一下,以上數據都是引用公開見於網絡上的報道,如有不妥請聯繫。


簡直來道


我認為不會的,微信支付確實方便,但是微信老闆有點貪得無厭,首先提現要收費,我就用餘額還信用卡,沒幾天還信用卡也收費了,我就把微信上面的信用卡,銀行卡全部解綁了,但是有的時候買東西不方便了,最後又綁定了一個銀行卡,再用微信支付直接走銀行卡,出去買東西能用支付寶的絕對不用微信支付,周圍很多人和我的做法一樣,如果有一天出來一個和微信一樣的聊天工具@絕對第一個把微信卸載了。支付寶現在提現也學微信了,但是馬雲給大家了一個不收費的通道,可以用網商銀行轉賬不收取任何費用。我一直在用。看好馬雲,看好支付寶。同意的點贊!


西安發生


微信支付超越支付寶支付幾乎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支付寶之所以這麼久依然能保持優勢,是因為天貓淘寶這兩個電商巨無霸對支付寶穩定的流量支持。而隨著移動支付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微信用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粘性又一次展現了威力。


首先作為現在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企業,在移動支付這個層面上並非非此即彼的遊戲,兩家的移動支付從線下搶奪小商家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而發展到今天,大部分商家應用的策略是兩家都支持。雖然支付寶有著先發優勢,但還是被微信用戶的社交粘性慢慢把優勢蠶食光了。


別小看支付寶轉賬時那個輸入手機號或郵箱的動作,微信裡現成的好友關係就是因為省去了這個動作不知道從支付寶那裡搶來了多少用戶。更不要說現在群裡動不動就發的紅包,這些都是微信作為社交產品天然所具備的屬性。雖然兩家的移動支付對於用戶而言沒有什麼使用壁壘存在,但用戶的使用習慣卻大部分會偏向於某一個產品。而顯然這兩年,大部分用戶在移動支付上開始更傾斜於微信了,因為使用場景更多,除了天貓和淘寶以外,幾乎是零障礙使用。


也正是因為社交產品的超高粘性會對其他領域有很深的影響,所以多年來阿里一直試圖做出自己的微信,可惜都未能成形。原因也很簡單,用戶習慣培養起來後很難改,用戶現在即不需要第二個微信、也不需要第二個淘寶,如果說京東尚且跟天貓有差異(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在3C市場和物流)所以兩者皆存,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只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的資源之爭了。未來誰握著更多的資源和應用場景,誰就會是最後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