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怎麼預習課文最有效?

媽咪寶貝加油站


不同階段的預習方法不一樣,低年級有低年級的竅門,高年級有高年級的方法,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今兒圈圈就把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低年級(1-3年級)的孩子以培養預習習慣為主,所以不能給他們定難度太高的預習任務,家長先帶著孩子預習:

1、看課文:從頭到尾的把新課文看一遍,古詩也好課文也好,家長帶著看一兩遍,讓孩子磕磕巴巴的念出來

2、標生字:標生字的習慣圈圈到現在都還在用,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看完課文以後,拿出字典查,每個字標上讀音。圈圈知道現在有一拍照就能查出某個字讀音的軟件,但我還是推薦家長給孩子買紙質版的字典,小學的時候用小本的新華字典,初中以後用大部頭的漢語詞典!

3、讀課文:查完生字以後,再讓孩子通讀一遍課文。

大多數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只能支持做完這三步,有餘力的,家長再帶著做一做課後的基礎習題。等孩子預習習慣逐漸培養後,做完上面簡單的三步速度會很快,而且高年級後課文的長度難度提高,需要孩子理解運用的地方也會變多,所以:

4、劃重難點:熟讀課文以後,需要他能劃出課文的重點,有些時候上課老師講得快,一開個小差就錯過了,劃出重難點,上課能幫孩子抓一下注意力,甚至,思維邏輯清楚的孩子,還能提前劃出課文導圖;

5、先溫故再知新:絕大多數家長納悶,是預習為什麼還要複習?其實,翻開課本時候先溫故,孩子先看學習過的課文,整篇看下來很流暢,這個字我認識這篇課文我知道,學習的熱情逐漸調動高漲,保持亢奮的勁頭,再知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孩子的特點不一樣,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好動,有的孩子需要嚴厲的規矩,有的需要輕柔的引導,家長多觀察總結,才能培養出適合孩子的學習習慣。


甜甜圈伐木累


我來講講我家的“預習方法”吧。

從孩子上學一來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跟孩子強調課文的重要性、權威性,為什麼天下文章那麼多,而能進課本的文章只有這麼一點點,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課文的重要性才能夠認真的對待起來。

預習是我家每個寒暑假一定會做的事情。

具體的方法:

1、大聲(重點)課文三遍

2、標註段落、生字詞

3、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不方便時候百度)

4、組詞(每個生字至少兩個以上)

5、寫出文章的類型以及結構,劃出並標註中心句、祈使句、運用修辭的句子

6、配合一套教輔(不說名字了避免廣告)做完並批改講解

7、如需背誦的課文背過

8、一個單元結束後聽寫

這是我們一到三年級的預習方式。四年級一來增加了一個新的要求:概括課文,一般是用“作者通過……表達了……”這種格式來歸納總結。

其實基本上都是按照開學後孩子語文老師要求的預習方式進行的。

個人建議就算不能夠做到這麼詳細,那麼大聲朗讀幾遍課文(字詞應該容易解決吧),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很多人會說“在家都學了還上什麼學?”、“在家都學會了上課不聽怎麼辦?”……自我多年接觸到的情況來看,確實會有一小部分孩子存在這個問題。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了,樹立老師的權威性這點很重要,而且文化知識很多時候你願意反覆釀造反而更加醇香,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學的方式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而通過課堂檢驗自己自學效果,總結方法對自己未來的學習走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總之,只要你願意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說服孩子的理由。

我家的這個習慣已經堅持好幾年了,除了預習課本,也不要忘記了多讀點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適當的做點閱讀訓練。語文學習積累很重要,但是也有很多的方法能夠提高效率,哪怕你什麼方法都沒有,都不講,能把字詞本來的意思知道了,然後上課認真聽,那麼一樣也會有很大的收穫。

不光是語文,其他科目我建議在假期裡也應該進行有計劃的預習,具體方法都可以參考老師平常的要求。

這種大假期,玩是肯定要玩的,但是你說孩子能玩一個假期我是堅決不信的!除了旅遊、玩遊戲等還有什麼能讓孩子整天整天的只會玩呢?所以增加點學習時間一點都不是問題。畢竟大假期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期,很多人都可以通過一個假期改變太多太多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預習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就語文學習而言,預習依據將要學習的內容,可以分為整冊書預習、單元預習和課前預習三類。各類預習方法如下:

整冊書預習,一般按排在寒暑假。學生可將下學期將要學習的語文教材粗略讀一遍,瞭解本冊書安排了哪些課文、包括幾個學習單元、學期學習的重點目標是什麼?如果時間允許允許的話,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整冊書生字、生詞的認讀。

單元預習,一般安排在雙休日或上一單元學習結束後進行。學生可將下一步將要學習的整個單元課文認真讀一遍,瞭解本單元安排了幾篇課文,單元學習的重點是什麼,每篇課文大體寫了什麼內容等。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標註生字生詞,然後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和生詞的認讀、書寫。

課前預習,一般安排在學習某一篇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利用自習時間預習。具體任務是:

1、通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生字、生詞。要求讀的時候,文通字順,不錯讀、不漏讀。

2、讀後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文章的體裁是什麼?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簡要的語言記在課文空白處,以便課堂上印正或訂正。

3、讀後再想:這篇文是怎麼寫的?文章可以分成幾段?若是記敘類文體,要進一步思考文章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若是說明類文體,需進一步思考文章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若是議論類文體,要進一步思考文章採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標註在課文空白處,想不通的要加問號,以便課上解疑。

4、讀後再進一步想:這篇文章與同類文章相比在寫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就文章內容和寫法而言,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可以要求學生將看不懂、想不通的地方在課文空白處標註。

5、試做課後訓練題,會做的題目要認真寫出答案,不會做的要記下自己的疑問,以便課堂上解決。

我想,通過以上的“一讀”、“三想”、“一做”,一篇課文的預習也就達到了目的。有的學校事先印刷了預習提綱,學生按圖索驥,預習效果會更好。

若對以上回答滿意,請點“贊”,若有不同意見,請“關注”作者繼續交流。


王營評教育


我家孩子從三年級開始,沒有參加課外班,感覺需要學習的課內內容就特別多,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科技、班隊活動、還有外教英語,校本閱讀各種豐富的課程,而上課課時並不夠充裕,教材比我們以前那時拓寬了許多層面,也許這才是孩子們感覺到特別忙累的原因吧。



因此,老師要講的內容就特別多,又濃縮不了怎麼辦呢?於是老師就會佈置預習作業。下面聊聊孩子的語文和數學老師留給孩子的預習作業是怎樣的吧。

語文老師要求課前預習有如下六點:

1、讀:把課文朗讀三遍,第一遍可能比較生疏,但是讀到三遍就順暢很多

2、分:把課文分好段,自然段標序號

3、標 :標記生字、詞、不熟悉的句子

4、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5、查:針對生字、詞查字典

6、思:思考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自己有哪些疑問,有哪些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數學老師的預習作業通常是這樣的,比較簡單,但是感覺也是鍛鍊孩子們獨立思考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那就是預習某章某節某頁,

我知道了以下:

1、……

2、……

我的疑問是:

1、……

2、……

大概就是這樣的,孩子們通常為了擠出更多時間去玩,往往把語文的六步有時候會並作三五步,我想這都合情合理吧,孩子們只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多玩一玩,樂一樂,也是很難得的放鬆方式。

願孩子們快樂成長,好好學習,天天進步!




媽咪寶貝加油站


1、排除字詞障礙。

學生拿過一篇文本,首先進行通讀,對於讀不準的字詞,進行注音解釋,對於讀不通的語句進行反覆誦讀,讀通順。基本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時代的確有大的變化,以前我們強調孩子自查字典,因為效率問題,發今也可以在網上查閱,前提是孩子有良好的自律,如果借查閱之時打一局遊戲,當然惡果不言而喻。

2、理清文章思路。

瞭解了主要內容,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是怎麼一步步展開的,主要的思想可以理出一條線。這是需要學生投入思考的地方,是動用學生思維量的地方。

最好,能夠有一定的文體意識,異體區別,以及同體之內這一篇與那一篇的細微的區分是什麼呢?這有利於孩子對作者的寫作思維動念。

3、提出相應問題。

讀通了,也讀順了,思路清楚了,那麼就要在再上升一步,讀出問題,學生對文本提出自己的問題。

能夠對文本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大膽質疑,對於學生思維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對於課文的提問能力,可以是孩子思考力的來源,越熱愛思考的孩子越聰明。

通過以上三個臺階,力求學生思維參與,使學生帶著自己的頭腦學習,越學習越聰明。

希望自己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學霸哥



預習課文只是熟悉課文內容,使聽課的目的性更強一些,也更好地適應老師的講課節奏。

各學段孩子的預習的要求並不相同:

小學低年級——

1.讀最重要,孩子要大聲朗讀,力求字讀音要正確,課文要通順流利。

2.對會認字要儘量做到見必識;會寫字在文中畫圈並識音序認部首筆順也要正確,要查字典組兩詞。

3.好詞好句要做一下積累,這些也有利於提高語文素養。

4.對於文章結構,能數一數自然段即可。

中高年級——

朗讀,要求孩子一遍掃除字音的障礙;二遍瞭解文章大概意思,並摘好詞好段;三遍朗讀熟練,並分好段,總結出中心,並能回答課後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簡單問題。

每個老師對預習的要求略有不同,但對字詞句所有老師都提到了重要位置。


努麗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預習?

預習一種學習方法,指在學習某件事情之前進行自學準備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你可以借鑑以下方法:

平時,許多同學一聽老師說要預習,就把課文看了一遍了事,他們認為這就是預習了。那麼這算不算預習呢?我想,這僅僅是預習的一個步驟,但還不夠。那麼到底怎樣才算 是預習呢?怎樣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總的來說,預習可以先從老師佈置的預習內容做起。預習就是在看的過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難,哪些地方覺得有問題。至於具體的步驟應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

閱讀就是要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本教材,閱讀課文的註釋,閱讀課後的“研討與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繫。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要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通讀單元各篇課文,在這過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課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個性來。當具體預習每篇課文,課前的提示及課後的練習均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很好資料,因此是決不能忽視它的作用的。這樣,我們就對整個單元和單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這就有利於我們日後對課文進行縱深的閱讀理解。而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閱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閱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閱讀要求就不同了,在作這兩種文體閱讀時就必須線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和表現特色。

2、查閱。

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一篇文章裡,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麼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並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註解,那麼閱讀時可以對照註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註釋的問題,那麼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句話,“似乎”與“確鑿”兩個詞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這裡,作者將它們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線劃出來,再打上問號,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你就可帶著問題聽,就會理解得更透徹些。再比如“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行道樹》張曉風)這個句子,句中的“墮落”一詞如果沒有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我們就應該通過工具書去理解它的原義及引申義等,閱讀時可結合上下語境進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話上課時就應有所側重地聽老師講解,

3、思考。

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並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以《最後一課》為例:可以把描寫韓麥爾老師的語句、表情、動作、服飾的句子,和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劃出來,有的可以打上重點符號,並在書旁註上自己的評點。再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的擬人化的描繪語句十分有特色,預習時就可以將其劃出來,特別是一些關鍵的、生動的詞語。這樣,在自己的賞析下,再經老師課上的點撥,領會就更快了,理解就會更加深入。應注意的是在指導學生在進行預習思考時定要結合文章體裁的特點。如在預習說明文時,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歸納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個主要特徵進行細緻說明的,在這說明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個什麼樣的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筆記

在前面閱讀、查閱、思考的三個環節中做好筆記。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筆記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然,做預習筆記的形式有多種,可在書上做標記、眉批、尾批等,也可準備一本預習筆記本。那麼怎麼做預習筆記呢?比如預習《社戲》一文,看預習提示及註釋時,可把與作者相關的內容按名(作家姓名),時(出生時間),地(出生地點),評(對作家的評價),作(選自哪部作品)歸納出來。


山楂樹老師


就拿小學低年級語文來說,預習可以採用以下幾步:

一讀:大聲朗讀課文三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二圈:圈出課文中的生字,畫出生字所帶的詞語。然後想辦法用不同的識記方法識記生字。瞭解每個字的筆順部首組詞等。

三標:超出課文的自然段。這樣方便上課時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

四找:找出課文中的關鍵人物,主要事件等。

五想:想一想課文中的主要內容,還有哪些不會的標記出來,等老師上課時和大家一起解決吧!




布娃娃老師


預習,是學生重要的功課。如何預習語文課文呢,一般要有以下這幾個基本步驟:

一標,二畫,三讀,四圈,五注。

標是要在課文中標出自然段。

畫是指在課文中畫出詞語表中的詞。

讀是指讀課文,多讀幾遍,熟悉課文的內容。遇到不明白的字詞,還要查字典。

圈是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注是指給會認的生字標註讀音。

當然,如果學生學有餘力,還可以將預習做得更細緻一些,可以參考下圖中的做法預習。


小作家起跑線


我看了很多篇關於要怎麼預習的文章,都是在講“如何在預習上要花時間去理解,找到不清不楚的地方,等待上課時的重點聽解”云云。

不是說這個方法沒有道理,道理是通的,但是時間不等人。

你需要知道“預習—>上課—>複習—>練習&測試”的流程中,上課是最重要的,然後是複習和練習測試,預習是整個學習流程中的“小頭”。

也就是說,在預習上花大把時間不值得。

我們首先要了解預習的目的。

課前的預習不是為了“先熟悉內容,找讀不懂看不明白的地方”,而是為了“把握感覺”—為了抓住上課內容的全貌,讓老師的講解(我的知識輸入)變得簡單容易起來。

怎麼說呢,舉個例子。

你要開始閱讀一本新書,你會不看標題,不看前言後記,不看目錄而直接懵懂地進入從頭開始閱讀的環節嗎?

是個聰明人,當然不會。

上述的步驟其實就是在把握全局,瞭解作者意圖,理解文的構成—其實這花不了多少時間,卻是非常必要的步驟,因為經此一步,你在閱讀時的理解程度會完全不一樣。

之後才是細細閱讀的開始。

預習就是為了做之前前面的這件事。

所以,預習無需長時間,求快速,一門課程5分鐘即可。

方法如下:

先大目錄,再小目錄,內容可省略閱讀,主要是從目錄上把握全體,最後再確認一下後面的課題和問題,稍稍做個回顧思考即可。

比如英語語法的課程,學習名詞,這是大目錄,下面還有普通名詞、專有名詞等的小目錄,預習看到這裡就可以,有個概念,細節留到上課時專心聽講就行。

因為對學習內容有了全貌的印象,沿著思路聽老師授課時的細節,理解自然會跟上來。

短篇的語文課文(長篇的課文方法如上)等,快速看一遍內容不花時間,只是不要中間停頓,過一遍,然後就題目自設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比如【紀念白求恩】的課文,為什麼要紀念白求恩,給了我什麼啟發等等,最主要的是確認一下下面的註釋(難於理解的地方)和課文後面的課題練習就行。

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

總之預習時記住要抓全貌,不要圍繞懂與不懂的細節糾纏,關鍵在於先要把課題和主題是什麼搞清楚。

當然,如果像我們的一個學生,每天3點半早起學習,時間充裕,預習上多花點時間閱讀理解,不懂查詢或者劃線,等待上課時的分解,這樣做自然也很好。

為什麼說“預習—>上課—>複習—>練習&測試”的學習流程中,上課是最重要的環節,必須全力聽講思考?

因為從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的視點出發,預習、複習多半用到的只是視覺,看為主。

但是上課不一樣。

上課是老師講授,你要聽,要記筆記,有時候還會讀上一讀,然後你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轉,要思考,還會有隨時可能要回答問題的壓力。

可以說,上課是把學習記憶的基本,聽、記、看、想、說等的五感全開,並且人為製造緊迫感的最佳學習時段。

所以,上課不好好聽講絕對是大損失。

我的朋友也開了時下熱門的小學課程輔導提高班,他的一節課的時間定位是50分鐘(感覺對於小學生來說有點長)。

他是這樣安排上課時間的:

* 5分鐘預習

* 20分鐘上課(只教授20分鐘,不會多)

* 5分鐘SL

* 5分鐘回忘記憶法

* 5分鐘複習

* 5分鐘測試確認

* 5分鐘回顧·暗記時間

—合計50分鐘。

然後在休息後再追加組團討論·學生說明15分鐘。

他的學生在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理解和記憶程度上,甚至在應用層面上,都遠遠高出其他學生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