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楊振寧為何評價範曾是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

驚龍軒


可以肯定的是,楊振寧和範曾的私交是非常不錯的。範曾的書法和國畫都引發了很大爭議,在這樣的處境中,能夠得到大科學家楊振寧的力挺,無疑為本來就以狂傲著稱的範曾增添了不少自信的砝碼。令人不解的是,作為世界級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對書畫無疑是個門外漢,他為何要站出來力挺範曾呢?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楊振寧和範曾便有過交往。儘管兩人年齡相差16歲,楊振寧卻絲毫不掩飾對範曾書畫作品的喜愛,稱他為中國最好的人物畫家。有兩件事可以證明楊振寧和範曾的私交甚篤。第一件事,楊振寧給他在北京回來寓所起名“歸根居”,專門請範曾為其題字。可見他對範曾書法的認可;另外就是請範曾為他和大數學家陳省身先生一起創作了一幅畫,並對作品讚賞有加。


近些年來,範曾書畫作品雖然在市場上很吃香,範曾也因此身價大增。但是圍繞著範曾書畫作品的爭議卻影響越來越大。首先就是李敖對其書法作品廣為人知的評價,說其書法做作討厭,就是賬房的毛筆字水平。其次就是媒體上不斷曝出的採用流水線方式作畫,大肆斂財的問題。面對鋪天蓋地的爭議聲,雖然範曾保持著他一貫的狂傲性格,儘量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實際上處境已經變得有些尷尬。

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楊振寧站出來力挺範曾。稱範曾是沒有問題的,是大書法家,大畫家。並且稱範曾不僅是當代的大師,而且是幾百年難得一見的書畫大師。如此高的評價,與範曾自稱“大師”的自信遙相呼應,使得範曾又平添了不少底氣。


不知道楊振寧此番評價是不是對範曾投桃報李的回贈,因為範曾此前也專門寫文章對楊振寧極力褒揚。本來作為諾貝達物理獎獲得者的楊振寧,應該也不在乎一個畫家的評價的,但是範曾的話實在是很受用。範曾在文中稱一位科學家對他說,從古典物理學到現代物理學,有三座里程碑:牛頓、愛因斯坦和楊振寧。

有意思的是,評價範曾書畫最有名的兩個人:楊振寧和李敖,都是不懂書畫的門外漢。網友們對這兩個極端的評價總是津津樂道,不知道一向自信的範曾會作何感想?


驚龍軒


楊振寧評價範曾是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解讀起來有三點內涵:

1、範曾很懂得借名人造勢;2、楊振寧情商高很會給人戴高帽;3、這句話就跟“毛主席誇長得我帥”一樣,聽後只須“呵呵”。


一、先說範曾很會借名人造勢

範曾年輕時就很懂得借名人造勢,大學畢業時畫了一幅畢業設計畫,硬是求到了八杆子打不到的郭沫若在畫上題字,這一下就身價百倍,屌絲逆襲。又拜倒在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的門下,藉助別人的光環,加上自己的經營,範曾的名氣很快就起來了。



二、再說楊振寧的情商高

聰明的人除了智商高,其實情商也高,像楊振寧這樣80多歲的老頭,還能泡到20多歲的小妞,情商不高能行嗎?

情商高的人一個特點就是會捧人,會哄人,也會哄鬼。20多歲的翁帆考入清華大學讀楊振寧的博士生的時候,就常常被哄的心花怒放、花枝亂顫,終於哄得攜手走入了紅地毯。其哄人之功可見一斑。

三、場面上的吹捧,不必當真

楊振寧是見過世面的人,知道場面上越吹捧,對方越高興,誇你幾句,送個人情而已,自己又不損失什麼。

像範曾這樣的人,哪裡經得住楊振寧的吹捧,幾句話把他捧得飛上天。什麼幾百年難見?就像“毛主席誇我長得帥”一樣,有幾個是真?!

所以,這種話聽過以後“呵呵”兩聲即可,你若去深究“範曾是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有何依據?

——人家楊大科學家對藝術是個外行,說的也是外行話,你問他,還不如問毛線?!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第一,範曾在他那個年齡段頂尖沒問題,因為他曾經在真正的大師沈從文身邊工作,非常十年又給他埋沒了許多潛在的對手。他是萬分幸運的,時代造就了他。



第二,幾百年難見可以視為一句客套話。範曾不是說楊振寧是牛頓、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三嗎?楊振寧的回覆也得有分量。



第三,幾百年難見不是幾百年唯一,範曾之前幾百年,比他大的大師太多。不必說書畫界這麼大的範圍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單說1949以後活躍的人物畫家蔣兆和,他畫的杜甫依然是不可超越的經典。至於那些老一輩連環畫家,王淑暉、汪觀清、程十發、錢笑呆、張令濤、胡若佛、顧炳鑫、顏梅華、華三川……他們的人物畫,個個生動且藝術個性十足,只不過沒有炒作!



第四,範曾是從農耕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期的畫家,商品經濟難免侵蝕藝術,這年頭不炒作還真的不行。

第五,真正清高的畫家,梵高那樣賣不出畫的畫家,應該還有吧?

第六,單看國畫界,不看油畫(比如羅中立、陳丹青、陳逸飛),才可以說範曾是目前人物畫最好的。

第七,範曾的書法,隸書還好,行楷還是算了吧。郭沫若的字是文學家、詩人、古文字學家(與王國維並列的“甲骨文四堂”之一)的藝術個性,範曾是對郭沫若的模仿,模仿不是大師。



第八,範曾的天才和對藝術的領悟應該是出類拔萃的,雖然沒有楊振寧的客套話那麼玄乎。

第九,書畫藝術家狂一點、愛錢一點很正常,但不能無限膨脹,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有所敬畏有所禁忌。範曾有非常十年的遺風而不自覺,目空一切。


大悔憶智冰



僅僅就繪畫的風格方面來說,楊振寧的說法並沒有什麼毛病。範曾無論人如何褒貶,但是一名非常成功者書畫大家,這是好無異議。至少在現代當代也可以納入一流的書畫大家。特別是其獨有個性的畫風,其水準是得到社會的認可的,在藝術市場上成績也不菲,即便有所起伏,但其水平在那擺著的,不是我們俗人所能夠平行的。說其幾百年難見,也不是妄言囈語。就去書法和繪畫的獨體風格和畫風面貌,來看的確如此,不過至於是否大師,還有待歷史的驗證。不過能夠加入繪畫大師的隊伍中,可能性要大於不可能性。基本上是名至實歸的。翰墨書道雖然不懂美術,但對於藝術方面的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對於範曾的畫挺感興趣的,不過了解到的都是正面的信息。也看過範曾的幾本書和《榮寶齋》雜誌上對範曾的書法繪畫藝術的介紹就從其在藝術上的造詣來說譽其為幾百年來難得一見的書畫大師,措辭嚴謹,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至少翰墨書道認為如此。我們來看看範曾的部分書法繪畫作品,事實也可以說明問題的。















































翰墨書道


楊振寧為什麼評價范增是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

楊振寧為什麼不評價范增是幾百年難見的物理學家?因為楊振寧是物理學家,他評價物理方面的問題,大家唯馬首是瞻,他說的一定是權威言論。他對物理方面的評價是要以他在物理學方面的名譽作擔保。所以,他沒有對範同志評價為幾百年來難見的物理學家,從這一點來看,楊振寧同志起碼沒有患老年痴呆症。



他為什麼會對范增評價是幾百年來難以遇到的書畫大家呢?楊振寧同志在我瞭解的範圍內,好象擅長的是物理學而不是書畫藝術。在書畫藝術方面,沒有見過楊同志在這方面有何建樹。他對範同志的評論,應該是他對範同志書畫的喜愛。他對範同志的評論,好像不應該是以物理學家的眼光和他在物理學界的地位來看待吧?

作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去評價他的專業以外的藝術,他的評價是不是還能像他評價其專業範疇內的東西具有權威性?答案是否定的。他評論范增是幾百年難遇的書畫大家,是在利用自己的名聲去替范增鼓吹。

不過,此二人在大家心目中,名聲好像不咋滴。有點一丘之貉的味道。臭味相投也是有可能的


子衿書法


因為物以類分,人以群分。所以,為了相互捉攜出名,名人雖然吃的是屎,可放出來的屁總是香的,而無名小卒吃了飯後,排出的是連臭屁都不如的氣體。

不是麼?

名人明星,原本就是很普通的俗夫凡女,藉助大姥的身份成名是唯一而正確的有效途徑。不錯,名人不論創什麼業,為啥基本都能成功甚至大發財?就是靠資源背景人脈這些優越的客觀條件。

例如:馬雲成名後,國內有一個極普通的小孩長相很象大馬雲。某公司為了藉助馬雲的身價,就特聘了小馬雲為該公司效力。之後,由於小馬雲失去了為該公司創造財富的動力,所以就失業了。但小馬雲與同齡人相比,的確也火了一把。

再舉例:有的書法家的草書,不是一般人就能認識讀通順的。甚至有的書法家時間一長時,矇住兩頭上下也不可能認識自己寫的字讀什麼。

沒有人捧場休想功成名就。但是,對於書畫評論的優劣,不但跟書畫作者的知名度和書畫的質量有關,而且還與評論者的各方面的素質有關連。我也不否認有的書畫作品的確是值得收藏的寶貝。

綜上所述,楊振寧作為名人,說出來的話能有份量也就不足為奇了。不是麼?揚振寧並不善擅書畫領域,可他為啥不稱讚大名鼎鼎的徐悲鴻、齊白石呢?


楊二慶68


範曾是當代水平較高的書畫家,但要把他說成書畫大師、幾百年難見的書繪畫大師,肯定站不住腳。

從南宋到當代,差不多有1000年時間左右,只不過才湧現出蘇軾、黃公望、范寬、趙孟頫、文徵明、徐渭、鄭板橋、八大、傅山、石濤、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書畫大師,若平均下來,要多少代人才出現這麼一位。況且,他們已經被蓋棺定論,是貨真價實的大師。

如果說範曾是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讓上述書畫家情以何堪。範曾從哪一點能比過他們?

我記得,大約是2012年,莫言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後,範曾把楊振寧、莫言兩位邀請到北京大學,由他主持,三人以“科學與文學的對話”為主題,展開了一次有意義的對話。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曾經這樣說:今天在座的範曾,他沒問題,是當代的大師,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是當代的大畫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當代的,也是幾百年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大。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並且楊振寧自己也說:我以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當代的,也是幾百年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大。

大家注意這個定於——外行。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外行人評價往往帶有太多的感情色彩,不夠客觀和公正,並不具備說服力。因此,我們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也不必當真。

楊振寧能這樣極盡溢美之詞的評價範曾,源於他們二人私交不錯,都是著名高校教授和博導,身份顯赫,楊振寧為清華,範曾為北大。朋友之間,相互抬一抬、捧一捧,皆大歡喜,也有助於各自口碑的散播。這就相當於兩個身價和地位相當的人,進行等價交換和相互借力的道理一樣。

早在2003年左右,楊振寧剛回國定居後,範曾就興沖沖地畫了一幅大畫,送給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此幅畫的內容為楊振宇和陳省身先生正在談話。楊振寧對這幅畫評價很高:範曾把我和陳省身的面部表情處理得非常精到,我十分欣賞畫中題詩,其中有一句“真情妙悟著文章”。我認為這七個字將科學研究所必需的過程說得非常清楚。先要有真情,就是濃厚的興趣,然後是妙悟,有了它才能有結果:著文章。三部曲道盡了科學研究必經的過程。

從這些過程看,範曾和楊振寧很早就建立了深厚情誼,可以說是老朋友,老朋友之間,當然會為對方說好話,這符合人之常情,以及人的本性。即使老朋友的真實水平剛及格,他也會對外宣稱:我這個朋友成績良好,甚至很優秀,有大師風範。


鴻鵠迎罡


最為科學家、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對於範曾的評價楊振寧是非常大膽的。

在當世就能預判一個人是數百年一遇的大師,至少評價者也也要是書畫行業的吧,要了解中國書法、繪畫發展史吧,自己在書法、繪畫上要有一定的成就吧,要不然你憑什麼這麼判定。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節目,範曾作為主持人在臺上採訪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和楊振寧,莫言話不多但每一句話都讓人感覺很實在,楊振寧則很謙虛很平易近人,唯有作為主持人的範曾侃侃而談,時而秀出華麗的辭藻,讓人覺得他才是主角。

對於楊振寧先生,我個人是很尊敬的,但是對於他對範曾的評價我並不贊同。

對於“大師”這個稱呼,不同楊振寧評價,範曾已經安在自己頭上了,他在一次節目裡說過:“畫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師,鳳毛歐伯;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

不知道你對這個怎麼看?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任何專家,只在他所研究的領域是專家,離開那個領域,他和普通人沒有區別。

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十分偉大,但是他似乎在書畫方面並沒有什麼研究。所以他是不是評價範曾為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並不具有參考價值。更何況我們不知道他是在什麼場合什麼語境下說這句話的,也許他就是隨便吹捧一下,

現在我國專家的名聲變得這麼差,甚至被人戲稱為“磚家”,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媒體喜歡找專家學者在他們不熟悉的領域發言。下次再看到專家發言,先看看他的研究領域是什麼,再看他發表的觀點是否符合他的研究領域。



夢露居士


有些話傳來傳去就會傳得很奇怪。楊振寧不知是否說過這樣的話,也不知此話是否還有前因後果。且當他說過吧。

一、有些話也許就是隨口一說,說者無心,聽者也許有意了。

不由想起陳毅。憑藉領 袖不知何時何地的一句“陳毅是個好同志”,他從造 反派的批鬥會上成功逃回,這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機智。

楊振寧也許在某種場合附和了這麼一句,範曾同志這下可捧得了根令箭。

二、這個評語,有點像我等平常人說,楊振寧是位百年一遇的科學家。

我等一平頭百姓,我等並不清楚楊振寧研究的是什麼,我們的評價並無專業權威性。人家楊振寧看重的是諾貝爾獎評審機構的評價,我們的評價說破天也沒人採信。

所以說,讓一位科學家來評論藝術家的藝術成就,那可是隔了好幾層靴子在搔癢。

關於範曾的書法,有人說是“屎殼郎體”,文化人用這種詞雖說不雅,但也確有幾分形象。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