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玩市場真的可以撿漏嗎?

傳承-誓言


古玩市場撿漏兒是存在可能的,大概與中彩票特等獎的概率差不多吧!

說到古玩,許多人都很感興趣,而且即便明知市場上假貨居多,也會忍不住伸手賭上一把。其實,如果總是抱著撿漏兒的心態,那麼肯定會得不償失,甚至給自己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

市場上沒有那麼多漏等著你撿,能在市面上擺攤設點的,早已對手裡的貨物摸的門兒清

俗話講,買的沒有賣的精。仔細想想,那些賣家,天天守著一對古玩字畫,會不把每一件的真偽和價值琢磨清楚麼?當我們想著花低價買到物超所值的珍品時,對方早已做足了準備,生怕把某一件貨物給賣便宜了。

我曾在古玩市場上溜達過很多次,也常看他們交易。有一次,一個賣家手裡有一副塑封的字畫,用黃蠟包裹的,說是剛收的,並不知道里面是什麼,要價1000。這時,還真來個“撿漏”的,琢磨了一會兒,花800塊錢買了回去。

交易完成後,賣家跟對面的攤主聊,說你之前轉給我的那捲爛紙剛給賣了,除了“包裝”成本,賺了七百多。

聽了之後,我表示再也不相信在古玩市場上有什麼“撿漏”之事了。其實,在賣這件字畫時,賣家說的很清楚:並不知道(即不保證)裡面是什麼(即不保證價值)。但總有人願意相信,自己可以“賭”贏。可事實上,這明顯是個圈套。原本一件普通的字畫,經過塑封,卻成了“賭石”一般,買家能不虧麼?


古玩市場上,假貨比真貨多

手頭寬裕了,就容易“好古”。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少人熱衷於收藏。所謂的亂世黃金,盛世收藏,便是這個道理。但實際上,哪裡有那麼多真貨等著你去撿漏兒啊?別說低價買珍品,就是花高價,也不見得買到真貨。

古玩市場上的利潤,大到令人稱奇,他們背後有一批專業在造假人,為火爆的古玩市場提供貨源。同時,為了讓人相信,還經常請“磚家”“叫獸”來開具鑑定證明。面對利益,不少的人的良心都被燻壞了。

可以說,如今的古玩市場,別說買到絕世珍品,連清朝的銅子兒都有假的,你還跑去靠撿漏兒來發家致富?

好古,享受過程即可,沒必要太較真兒

古玩這東西,是件燒錢的事兒,手裡沒有一定資金,最好少去玩。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比什麼都強。當然了,有些人就是喜歡,咱也沒法攔著。

不過,要提醒一句,這事兒不能太較真兒,在地攤上買古董,其實就當是花錢買享受就行。真較真起來,你買到手裡的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不值那個錢,甚至很可能是贗品。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清楚了,其實古玩市場上是很難撿漏兒的,這種幾率就買彩票中特等獎差不多。


我是老臘肉碣石樵子,希望與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學習!歡迎大家參與討論和批評指正。


史海爛柯人


朋友們好!

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的,肯定能撿到漏的。

記得小時候就有為數不多的外地人來我們村裡收購古幣銀元,也有換東西的。那時候絕大多數農民都很缺錢,加上對古錢幣也沒有一定程度上的認知,覺得留著暫時也沒啥用,不能變現,加上他們那些人也很會忽悠,所以有很多人都賣了。

我們老家方圓也有幾個倒騰古錢幣,文物的,說心裡話當初還有點看不起他們,覺得那些人是投機取巧,不務正業之輩,整天神神秘秘,偷偷摸摸的,今天在這個村子轉轉,明天又去那個鎮上。

別說別人就我自己而言:上學的時候也愛好集郵,也小有收穫,但還是沒有那個眼光和前瞻性,後來畢業以後也放棄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外公家看到了很多銅幣,方孔錢和幾枚銀元,當時只是覺得好奇好玩就給外公要了有十幾個吧,後來都送別人玩了,其中有自己看好的一枚打孔穿線玩。

所以說早些年的時候對於古玩收藏愛好者來說撿漏,撿大漏那是心想事成的事兒,那是隻要動手動腳動動嘴就可以實現的事兒。那麼現在就不一樣了啊,感覺全民都有收藏意識和觀念了,他不知道可以問別人,上百度去查,要想公平交易都很難了更談不上去撿什麼漏了。

值此收藏盛世時期,要想能撿漏除非您是資深專家,有話語權的收藏大咖,有預判市場未來和規避風險能力的人,可以在大多數人不是很清楚的一些領域去撿漏還是有概率的。

個人觀點,敬請指正!











非誠勿擾198132


實話實說,根據歷史記載還是有的。清朝光緒年間,北京有一個小書商姓陳,在北京琉璃廠開了一家書店,以賣書為生。也收一些舊書,但是自己本小利薄,運氣也不好,從來沒有撿漏過什麼珍品。

到了1900年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倉惶逃走,北京許多人也是聞風而逃。這個姓陳的書商想著保命要緊,帶著家人逃難去了。

出門在外,全家老小自然花銷不小,等到事情平靜回到北京,半生積蓄已經蕩然無存,連重新起家的本錢都沒有,一時間懊喪悔恨不已。

有一天他去朋友家閒逛,朋友說,你不是開書店的麼,我家逃難回來,不知道誰給家裡扔了兩箱書。箱子不錯,我留下了,書沒啥用,仍也沒出仍,你拿去賣吧,說不定能換幾個錢,幫我處理下垃圾。

一日,訪友于鄉,友言:“亂離之中,不知何人遺書籍兩箱於吾室,君固業此,趣視之,或可貨耳。”

他進去一看,驚呆了,這兩箱書竟然是一套全本的手抄版《紅樓夢》。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大世家,嫌棄外邊印刷的書都是工匠刻的字,匠氣十足,經常會請書法名家抄書,再自己花錢刻出來,這樣的私刻版的書,比外邊的書可珍貴多了。

而這本書竟然是手抄的母版,自然是價值不菲。他再仔細一看,書裝幀精美,每頁十三行,每行30字,全書的筆體還不相同,足足有數十種,書的中縫寫著抄寫著的名字。一看名字書商差點幸福的暈過去,全部都是當時的書法大家,有幾個人地位非常尊貴,一般人絕對請不動他抄書。比如其中的陸潤癢,此人不但是當時的書法名家,更是朝中重臣,是當時的體仁閣大學士,乖乖這就是當朝宰相呀。

陳檢視其書,乃精楷鈔本《紅樓夢》全部,每頁十三行,三十字,鈔之者各注姓名於中縫,則陸潤庠等數十人也,乃知為禁中物。

這樣的幾十個人全天下也只有寥寥幾人能湊齊他們抄書,這幾個人都在宮裡,毫無疑問這是大內藏品。

他不動聲色,幫朋友清理了這堆“垃圾”。這書是皇宮藏品,自然不能公開售賣,賣給誰被查出來都是滅族之禍,唯有賣給外國人最保險。過了半年,他把書賣給了某外國大使館的一個秘書,得到一筆巨資,從此衣食無憂。

這本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書是慈禧太后之物,她愛讀《紅樓夢》,就組織書法名家抄了一本只為看著舒服,為什麼這麼多人抄寫,肯定是為了圖快,一個人抄到猴年馬月去,上面還有慈禧太后的批註。

其書每頁之上,均有細字硃批,知出於孝欽後之手,蓋孝欽最喜閱《紅樓夢》也

為什麼會流傳出來,肯定是慈禧太后逃走後,被宮裡的人偷出來準備賣錢的。至於後來為什麼沒人來取,就很難說了,也有可能是死於混亂之中。

以這套書的珍惜程度來說,估計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價值過億都是保守估計。但是這套書被外國人買走之後就杳無音信,或許現在在外國那個私人博物館裡躺著吧,國寶外流,讓人傷心呀。


長安西北夜讀史


一起到網上來看一看吧,說不定就放漏了。
再來一個。
還有




必須要有一雙火眼金睛才行

這一塊225克的金錠,居然和前幾個梅瓶一樣,才拍到一千多元,




只要金錠中能含有一成的黃金,就值了。
最後的這一件清曼扎,看上去工藝好精美啊,以上所有的精品今晚十點都截拍,想撿漏的別再猶豫了,先看清了出價別後悔。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放漏[害羞]




用戶5398733121168


說起古玩市場撿漏,好多人以為現在的市場,那麼多人翻江倒海的折騰,哪裡還有什麼撿漏之說?其實不然,只要你的眼力老到,對古玩知識瞭解的深透,具有實戰經驗的人,撿到漏也不難。

筆者曾跟古玩店老闆打過交道,特別是小城市的古玩店,多是從農村走村串巷淘來的,他們專找那些祖上曾是達官貴人的門第,軟磨硬泡,有的冒充博物館人員,以低廉的價格買走他們的藏品。農民也是沒有辦法,沒有可供他們把貨真價實的東西賣掉的交易平臺,只能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收古懂的人。

現在的農村也不是跟以前那樣樸實,也要小心埋雷的人。有的人故意把假的東西放置在農村,收古玩的去了,就稱是幾輩傳下來的。不好好的辨別真偽,同樣騙你沒商量!

鄉下收古玩的人,對藏品真正懂得人也不多,他們多是對收到的東西加上點利潤,能中個三頭二百的就趕快賣掉,佔用了資金只怕日後週轉不靈,也擔心賣不掉爛在手裡。

曾去過一家古玩店,當時看的是高古玉,架上的瓷器琳琅滿目我卻不肖一顧,原因是剛開始收藏時眼力不夠,收的多是假的,從此不再碰瓷器。有次站在貨架前看,無意中感覺瓷器有點真,拿下來認真端詳卻是真品且好幾件,老闆給你舉薦的貨有真的也有假的,只能靠自己把握。要知道有一件真的就行,因為那是宋朝瓷器呀,關鍵是你自己要識貨!

老闆有的也不是不識貨,主要是他自己也沒有門路賣到大價錢。

現在的古玩交易市場因前幾年的瘋狂,現在逐漸進入調整期,市場交易冷清,有的慘淡經營,規模小的不得不倒閉,有實力的藏家又是撿漏的好時節。

大城市古玩市場識貨的人太多,想要在大城市撿漏你就免了吧!要淘就到小城市,只要你識貨,撿漏很正常。小城市消息閉塞,出貨難,網上交易又怕被騙,好的東西也難賣個好價錢。

這幾年搞拆遷,挖出了不少好東西,搞古玩的跟開挖掘機的建立了聯繫,挖到了好東西馬上交易,只要有錢,收到好貨不難!





閒雲野鶴23754147


你好,說到撿漏,這個古玩圈的一個最為人熟知的名詞,也是收藏圈包括圈外人都夢寐以求的一件美事。因為撿漏,一些人一夜暴富,也讓不少人走火入魔,正所謂成也撿漏,瘋也撿漏。

自從宋代古玩成為一個行業以來,造假也應運而生,並隨之成為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行業。歷史上就有很多地方成為專業造假的根據地,這些地方基本上家家從事古玩造假,並且世代相傳,製作技術不斷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提高。這些仿品在歷代都在古玩市場上魚目混珠,不少名士買到假貨的記載也不少。



隨著清末國門大開,不少國外文物販子、冒險家湧入中國,大肆搜刮中國的文物,這也刺激了古玩造假的蓬勃發展,讓不少仿品古玩流入國外。這些仿品有元青花、唐三彩、甲骨文、高古玉等,如今還有不少在國外知名博物館被當成了真品供人們參觀,也有不少這二三十年在國外大拍上拍賣,也有大批迴流,被不少富豪花大價錢收藏。


到了今天,造假技術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造假者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多高科技手段和化學配方的使用,提高了仿品的逼真度,讓不少老玩家都看不懂。造成了不少古玩真假無法定論,甚至真品都被懷疑成仿品,極大的破壞了市場正常鑑定秩序。

如今市場上有收藏價值的古玩基本上在二三十年前就被馬未都、片兒白等老一批收藏家收集得差不多了,再經過近一二十年的不斷被撿漏、篩選,凡是有點價值的古玩真品都已經經過各種渠道被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市場上已經沒有可以撿漏的古玩。



所以,對於目前的古玩市場,已經不存在撿漏一說,現在的古玩商販都是眼力不錯的老手,想在他們手裡撿漏,幾率幾乎為零。如果大家現在還抱著撿漏的心態去誑古玩市場,那麼就等著被騙吧。大家練好眼力,去市場上買點普通的真品就好了,不要抱太大的幻想。


風雲說收藏


古玩市場撿漏任何時候都有,現在媒體發達路人皆知,大漏少得可憐比如去年西泠拍的乾隆心愛南紅小印章即是例子。但不起眼或小物件還是有的看看有否眼力勁。


號角吹戰鼓擂


今天撿了個少一德香爐






緣緩原


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