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古詩詞賞讀:李清照(宋)《一剪梅》註解、譯文及賞析

 

古詩詞賞讀:李清照(宋)《一剪梅》註解、譯文及賞析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藕香殘,鮮豔的荷花凋謝了,從竹蓆上感到深深的涼意,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隊形飛回來,(有沒有)傳回誰的家書?鴻雁飛回的時候,(轉眼間)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傾瀉在西樓,(我這在這盼望著)。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古詩詞賞讀:李清照(宋)《一剪梅》註解、譯文及賞析

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傑出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派代表詞人。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她寫的詞也獨具一格,詞多哀愁傷感之作,稱“易安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同時是我國兩位上24史的女性之一: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說。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父李格非,北宋齊州人(駐所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家。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子,金石考據家。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歎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還寫下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詩詞賞讀:李清照(宋)《一剪梅》註解、譯文及賞析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於是以黃花自喻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後期的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中表現詞人“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後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淚下”。

這首《一剪梅》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粉紅色荷花。“玉簟

”,精美的竹蓆。荷花凋殘,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人間悲歡離合的情感象徵;秋意漸深,枕蓆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深閨秋寒獨處的內心感受。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趙明誠久仕不歸,鬱鬱寡歡,如今面對這樣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深秋景象,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內心之苦不言而喻。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讚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划著小船去遊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她的神態、舉動。 “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 “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點明瞭下闋“愁”字的癥結。 “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雲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

古詩詞賞讀:李清照(宋)《一剪梅》註解、譯文及賞析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的外在表現。 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喜歡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全詞所透出的真摯的“情”讓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頭,卻下心頭”一樣的難捨。

所有的字都藏著一個名叫趙明誠的人,從“獨上蘭舟”由景而生的孤獨,到“雲中誰寄錦書來”的盼望,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遺憾,到“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傷感,直到最後,才坦白地寫出了自己的思念。構思迂迴輾轉,語言卻又明白如畫。

每一個字,都盛滿了思念;每一個對偶,都工巧到完美。又何止是一首詞?

詞人筆下清婉的幾聲慨嘆,蕩氣迴腸,道不盡情絲千千縷,訴不完離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絕的詞,牽出深深切切繾綣不斷的纏綿,一聲詠歎,縷縷相思。遠古的憂愁,似一泓不息的脈流穿透千年的逆反時光,踏破蒼桑沉默的煙塵歲月,清晰哀怨般緩緩而來,就這麼生靈靈地佔據了女人心,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世間情,醉了過往,醉了今世。

在風月兩相清的寂寥裡,在極目而視的彷徨裡,令人一遍一遍地吟誦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