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農行千億定增成功過會 將成A股最大規模再融資

5月29日,農業銀行(601288.SH)發佈公告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當日已經審核通過了該行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這意味著A股最大再融資紀錄的千億定增已經近在咫尺。

根據該行3月12日發佈的非公開發行方案,農業銀行擬以非公開發行方式發行不超過274.73億股A股,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含)。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募集資金規模以經相關監管機構最終核准的發行方案為準。

發行對象共七名,分別為匯金公司、財政部、中國菸草總公司、上海海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維資本、中國菸草總公司湖北省公司、新華保險,擬認購金額為分別約:400.27億、392.13億、100億、50億、30億、20億和7.6億元。所有發行對象均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A股股票。

農業銀行行長趙歡在3月舉行的2017年年報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農業銀行對於資本補充的需求具有歷史原因,因為其上市比其他三家國有大行晚,內源資本積累較少,且上市以來還沒有進行過普通股再融資,資本緩衝空間不夠大。

根據原銀監會安排,到2018年底,按照《巴塞爾協議III》,系統性重要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要分別達到8.5%、9.5%和11.5%。另一方面,二十國集團2015年出臺的《處置中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損失吸收和資本結構調整能力原則》,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提出要求,即G-SIBs進入處置程序時,能夠通過減記或轉股來吸收銀行損失的各類資本或債務工具的總和不得低於加權風險資產總和的16%,這一標準於2019年1月起正式實施;到2022年1月,持有TLAC資本不得低於風險加權資產的18%。對於中資銀行給予6年的寬限期,分別於2025年1月和2028年1月達到相關要求。

趙歡表示,包括農行在內的大行較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的監管要求也還有一定差距,為了銀行長遠發展還是需要及時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根據農業銀行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3月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10.47%、11.08%、13.77%。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較上年末下降0.16和0.18個百分點。

普華永道此前表示,部分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出現下跌,反映核心一級資本面臨一定的壓力。此外,部分中小銀行資本充足壓力也不容小覷,在資管新規下,拆解影子銀行、更真實地反應風險,短期或會進一步給銀行的資本帶來壓力。

除農業銀行外,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三家大行近期也透露了未來三年將繼續進行外源性資本補充的計劃。其中,中國銀行在4下旬發佈的董事會決議公告顯示,該行計劃發行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合格二級資本工具,用於補充該行二級資本;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用於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為緩解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提出支持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渠道發行資本工具,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件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擴大投資者群體,簡化資本工具發行的審批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