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不,你不是一事無成,而是求知無路

先講三件事兒。

第一件兒,保姆告訴我的,說她老家有一個孩子,因為早戀,被她爸打殘了。

14歲,只能駐著柺杖走路。

父親是親生的父親,女兒是嫡親的女兒,沒摻假,沒抱錯,居然因為無錯之事,要了她半條命。

人家問:你咋那麼狠?

他答:這麼不要臉的孩子,打死算了!

遭此奇恥大辱,女兒當然輟學,外出打工,從此再沒回過家。

兩年後,父親病重,不久離開人世,在此期間,他一直在期盼女兒的寬恕,可惜至死都沒有等到。

第二件兒,是好友聊天時說的。

她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前不久,聽信一中間人的介紹,將她們全家的積蓄,都交給一個放貸的。

放貸的說:錢堆在家裡也是堆,還不如讓它生崽兒。

結果,崽沒生,錢也追不回來了,一段時間後,人乾脆也找不到了。

她和老公都是底層農民,這些錢有多來之不易,我們都懂得,他們有多痛苦和絕望,我們也能猜出。

值得一提的是,錢沒了之後,他們沒有報警,沒有起訴,應對方式是:讓正在唸初中的孩子輟學,回來幫他們一起去燒磚,這樣掙錢快一點。

而她和丈夫,都是小學沒畢業。

第三件兒,是一樁新聞。

這個我在文章中也寫過。

一繆姓空姐和一郎姓經濟學教授結識,婚外相戀,郎教授為她買了兩套房子。

兩年後分手,郎要求空姐退回購房款,空姐不願,說,你送我的怎麼能要回呢?

去法院告,法院判空姐贏。

但郎找到前妻,一起打官司,說這是非法處置婚內財產。

結果,郎鹹平贏,要回了全部購房款。

不僅如此,空姐以前開的公司,還因為幫郎經手了一筆900萬的賬,結果,莫名其妙地背上了900萬的債務,因為是獨資公司,這個債務必須由她私人來還。

你看,世界正在懲罰無知的人。

不論從前,還是現在。

這種懲罰有三:

1,暴力。

無知,必導致缺乏判斷力,缺乏自省,缺乏覺察,缺乏自控力,於是,惡必然滋生。

2,輪迴。

無知與愚昧,必導致你犯罪而不自知,而這種罪孽,身邊弱小的孩子,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他在你的愚蠢下長大,學習到你的為人,受控於你的思維,也成長成一個如你一樣的人。

3,貧困。

在信息時代,金錢與知識,從來都是並蒂花、雙生子。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不思索,不僅缺乏改變命運的方式,一直困於貧困中,還會一不小心,被人虐上千萬遍,倒過來幫人數錢。

就連我媽都經常說:人啊,還是要讀書啊,你看我們縣裡那些不讀書的,沒一個混出名堂來的,個個不成樣子。

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應該如何去求知?

信息洶湧,無處不在,我們一開屏,一摁指,就可以滿足自己對世界的好奇。

但是,如何面對它和利用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表現。

有人消費,有人學習;

有人被裹挾,有人主動利用;

有人虛度光陰,有人與日俱進;

有人一事無成,有人成為精英。

不同的求知方式,決定不同的視野,引向不同的路途,創造出不同的成就,導致不同的結局。

舉個例子。

2013年時,我在小縣城,一個朋友對我說,周衝,我們一起學,爭取在下一個十年,能經濟自由,靠才華吃飯。

但是,他的求知方式是怎樣的呢?

在網絡上瀏覽雞湯、段子和八卦。

這種閱讀方式對於真正的學習者來說,害處實在太大了:

1,知識不成體系,無法深入思考;

2,閱讀時太過干擾,看著看著,就會被側欄或超鏈接,引向其他的地方,導致一直無所得;

3,觀點自相矛盾。今天有人說對,明天就有人說錯,簡直不知道聽誰的好,於是你會什麼也不聽。

兩年以後,我已經離開體制,他還呆在原地,無論生活還是寫作,都沒有大變化,問他:現在怎麼樣?

人家答:唉,看來我註定一事無成……

不,他不是一事無成,而是求知無路。

不,你不是一事無成,而是求知無路

真要學習,一定要系統、專業、專注、深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遠離免費知識,因為——

免費的,從來都是成本更大的。

商場的免費贈送,你會被吸引著,付出更多的金錢;

服務的免費享受,必意味著你會被接下來的廣告所騷擾,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

同樣,知識的免費閱讀,必然導致流量至上,情緒化的雞湯,無腦的段子,充斥著我們的視野。

你沒有意識到,選擇免費,即選擇了一堆隱性的代價,更多的成本,更多的時間。

免費經濟的繁榮,就是非理性的繁榮。

但凡理智尚存者,都會知道,付費才是王道,免費都是消耗。

真正有價值的,都需要付出同等價值。

比如,一場迷人的旅行,需要支付旅費;

一本真正喜歡的書,如果想閱讀,必須要購買;

一場有價值的演講,你需要買票;

付費閱讀,這既是尊重,也是理智。

因為,免費觀念橫行,內容輸出者無法回收成本,他們只有輸出劣質內容。以及,接大量廣告。

這樣一來,網絡雞湯橫行,小黃文霸屏,段子成為流量之王,當娛樂八卦無處不在,到處都是廣告。

也就是說,讀者不再是服務對象,而是贏利產品。

這麼一來,讀者所接受的,只有越來越廉價的信息,越來越干擾的體驗。

免費,就是這樣帶來惡性的消費生態。

只有當付費理念深入人心,只有當知識市場規範有序,內容輸出者和內容獲得者,才能各取所需,獲得想要的價值。

你越有價值,你身邊的人也更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