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吾乃武林高手也!(谢淼/绘)

诗词里的童趣接地气

“六一”儿童节到了,今天的娃娃们被家长领着参加左一个亲子活动、右一个文艺活动,还有的看这表演看那节目。翻捡诗词,突然觉得古代的儿童尽管没有各种电子产品和电视节目,但他们拥有更接地气的童趣,更加亲近自然,更加野性十足。

先说爬墙上树,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玩这种游戏,以至于老人们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男孩淘气,小的时候我们就比试过谁上树上得最高。古代的儿童也上树,大诗人杜甫就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我总感觉这个“千”是“十”字之误吧?一天之内上树十回就够淘气的了。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掏鸟窝“合伙人”。(图自网络)

我不明白,男孩为啥尽干些“上房揭瓦、上树掏鸟”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去年冬天我4周岁的儿子趁我午休睡着,在二楼阳台窗户上往楼下撒白面,说是下雪了。村里亲戚送的一袋白面快被他糟蹋光了,我抬脚就踹这小子,他妈回来后赶紧到楼下把白面扫起来,实在不能吃的就连土一起打扫拿回村里喂鸡。

小的时候我们也干过用长竿偷捅果园里果树、沙枣树的事情。其实古人也干过,宋辛弃疾在《清平乐》里就说“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有时偷瓜、偷可以吃的东西乐趣无穷,像唐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的是南方水乡的天真儿童,偷就偷吧,还要带出幌子来。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欢欢喜喜去采莲。(图自网络)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采到喽,莲蓬怎么分?(图自网络)

放风筝是儿童最爱的游戏,“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古代儿童也酷爱初春时放风筝。清代高鼎《村居》是名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放风筝喽!(马海方/绘)

我认为明代徐渭的十首《题风鸢图》个个童趣逼真,先举八首:

“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

“只因一线引鸢孤,跑过村乡第几都。小可儿郎三五辈,坏将多少绿蘼芜。”

“筝儿个个竞低高,线断筝飞打一交。若个红靴不破绽,若人红袄不懊糟。”

“村庄儿女竞鸢嬉,凭仗风高我怕谁。自古有风休尽使,竹腔麻缕不堪吹。”

“不向书堂讲学勤,糊藤拗竹觅风云。庭前几叶潇湘色,禁得儿们几斧斤。”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迥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任骑牛弄笛儿。”

“缚竹糊腔作鸟飞,崩风堕雨烂成泥。明朝又是清明节,斗买饧糖柳市西。”

“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哪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最后一首,感叹光阴逝者如斯之余,充满对童真的回味。

徐渭的组诗里就有一首描绘用弹弓打鸟的顽童游戏——“新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小时候幼稚顽皮,不懂得爱惜小动物。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瞄准!(何士杨/绘)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学垂钓还怕出声把鱼惊走,典型的儿童式的狡黠。清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写的也是一个突然想噤声捕蝉的顽童。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小的时候也追过蝴蝶、蜻蜓,这些小动物几下子就款款飞进了庄稼地。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我也会钓鱼。(谢淼/绘)

“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衫就是他。”徐渭这首讲的是逃学去玩的事,看来逃学的古代孩子也多了去。南宋刘克庄《鸟石山》:“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回忆自己逃学到山中偷玩的顽劣之事。清宋湘《忆少年》诗说“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书斋外有青山绿水,为何不让我去亲近?先生假如让我去放牛才中了我的心意。这使我想起我们托克托流传的一句教训孩子的名言——“让你念书,你偏偏要放猪!”放猪怎么了?能亲近自然。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心不在焉。(杜觉民/绘)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恨不先生命牧牛!(图自网络)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牧牛也能放纸鸢!(图自网络)

儿童觉得什么都好笑,什么都觉得有趣,我那个小子看电视或看书经常笑得哈哈的,我看着不明白:这有啥好笑的。其实古人诗里就有不少这种大人觉得无聊小孩玩着有趣的事情:“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南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中午不睡觉捉柳花,大人肯定不会干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叶绍翁《夜书所见》),大半夜不睡捉蟋蟀,只有孩子有这兴致。“数点流萤亭外度,儿童戏逐月边星”(宋赵必常《小亭夜坐即景》),炎暑时节不睡追逐萤火虫,大人们看着也是醉了。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与小动物眼神“沟通”。(梁健/绘)

把无聊的事当作有趣,从简单的事找出快乐。不是童真烂漫,不是心地单纯,哪能体会到其中乐趣呢。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里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天真,才能把无聊之事弄出生趣来。南宋杨万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把冰块当锣敲,真会玩呀,玩得真好啊!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捕鸟。(王永潮/绘)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斗蟋蟀。(王永潮/绘)

儿童爱模仿,所以大人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些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劳动。“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七夕节大人们拜新月乞巧,唐代诗人施肩吾这个女儿也学着大人“拜新月”,哪管它巧不巧呢。宋张炜《题村居》:“村居何识见时节,春去春来自一年。谁与儿童话寒食,也将杨柳插门前。”寒食节来了,儿童们不知道,也学别人折杨柳插在了自家门前。有一次,我儿子坐我的车出去玩,学了好多我“路怒”时的托克托方言,吓得我再不敢在他面前爆粗口了。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学大人小酌几杯。(谢淼/绘)

孩子们最喜欢过节,最喜欢热闹。除夕守岁儿童强撑着不去睡觉,宋苏东坡《守岁》诗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宋方翥诗云“儿女欢喜罗酒浆,夜深笑语火炉傍。”除夕不睡要守在大人身旁。“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陆游《春社》),古代的社日更是成年人和儿童们的狂欢日,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大人们喝好了,娃娃们也尽兴地玩着斗草的游戏。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大哥带“小喽啰”们放鞭炮。(何士杨/绘)

叹茶|六一了,感受下诗词里的童趣

你们下棋,我们“教”虫子吃瓜。(王家训/绘)

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孩子玩得更接地气,玩得更亲近自然,诗行里有清新的乡土气息,词句里有诱人的生活情趣,童真烂漫,情趣无限。时代进步了,现在有了各种电子产品,有了手机,有了游戏,这是现在孩子们幸呢?还是不幸呢?孩子不分古代与现代,不分中国与外国,都爱玩。“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我们能给孩子们这样的童年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