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六一兒童節快樂 孩子安全不能麻痺大意

“六一”國際兒童節要到了!

您是不是在絞盡腦汁給寶貝準備禮物?

其實,健康是最好的禮物

意外傷害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生病,但是很多的意外傷害可以通過防範去規避。

1.12歲以下的孩子別坐在副駕駛。比如昨天,我們剛剛收治了一個5歲男孩,就是爸爸帶他出去,孩子坐在副駕駛結果追尾了,前面擋風玻璃破碎後的碎片全部紮在孩子的眼眶和額頭,他到醫院的情況真的是觸目驚心。這種情況要關注,包括其他交通工具也有危險,比如騎自行車或者坐電動車,電動自行車出事的機率實在是太高了,懇請各位父母,不要帶著孩子坐電動車,如果實在必要,就把車速儘量放慢。我們還遇到過家裡停著電動車但是鑰匙沒拔,孩子爬上去一擰鑰匙,車子啟動,孩子就撞牆上再被反彈回來,造成顱內大面積出血,預後非常差,這是在路上要關注的。

六一兒童節快樂 孩子安全不能麻痺大意

2.在野外場所,有水坑、亂石、山坡,一定要放手不放眼。再舉個例子,有一個媽媽去游泳池游泳,孩子4歲了,媽媽就把孩子放水池子裡自己玩手機,等她突然想起孩子時,救生員已經在對孩子做心肺復甦了。意外傷害真是無處不在,要隨時規避傷害,隨時評估孩子目前所處的環境是否有安全隱患,是否可以掌控,要及時提醒孩子去防範危險。

3.小男孩穿帽衫特別帥,但是帽衫的帶子會帶來危險。比如幼兒園孩子穿著帽衫去滑滑梯,帽衫帶子卡在滑梯中間的縫裡面,孩子在往下滑,但是帽帶把孩子拽在上面,就會造成窒息。

還有像冬天,圍著特別長的圍巾,騎電動車時圍巾攪在車輪子裡,因為速度很快根本停不下來,孩子也被圍巾勒窒息了。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大家也要關注。比如,新生嬰兒,家長特別愛護,怕他的指甲把眼劃傷了,就給他穿連體衣服,包著手和腳,但有時可能是因為衣服質量或者是其他原因,衣服裡有好多線頭,有時孩子不自覺的動作,線頭就把孩子手指頭或者腳趾頭給纏住了,家長沒有及時發現,手指、腳趾都壞死了,最後不得不切掉。這些情況並不少見。

4.吃堅果聰明,喝酸奶有助於腸道菌群健康,但是這裡面有很多隱患。我們不建議3歲以下孩子吃整粒的堅果,因為吃進去以後非常容易發生窒息。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會邊逗邊喂,孩子邊吃邊玩,很容易出現危險。很多果粒酸奶或者果凍,吃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窒息。所以我們建議不要給3歲以下的孩子吃整粒堅果,可以把堅果打碎,或者打成粉,讓孩子吃糊糊,營養照樣能攝入。

5.不是說孩子進入學齡期了,安全意識就強了。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心理發育的特點,而且他不能隨時都能記住一些事物安全與否,當他玩得起興的時候,很多安全意識就拋在腦後了。大一點的孩子,比如7、8歲的孩子非常容易發生車禍傷,尤其是男孩,包括橫穿馬路,下車後就在車頭猛跑,容易被後面來的車撞倒;現在夏天來了,溺水慢慢增多,家長應該加強看護;冬天在冰上玩,有掉到冰窟窿裡面的情況。

慢性病篇

1.身高不正常,只是從身高的角度上來說是超乎正常人群的界限,但也不是百分之百都是病理性的,大部分的情況來講病理性的很少。

六一兒童節快樂 孩子安全不能麻痺大意

經常有家長問孩子矮會不會是侏儒症?侏儒症的發病率很低,八千分之一。我們要看他到底什麼原因影響了身高,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從安全角度和長期預後角度看,也就是說到成年之後甚至老人之後,從他的健康狀態上來講,如果矮小對生理功能沒有影響,是不需要做干預的。

什麼情況需要干預?就是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了。比如有些孩子到成年期的身高在1米4左右,到外面去買東西有可能夠不到櫃檯,上公共汽車抓不到把手,這種情況肯定是有問題的。因此,要是低於一定限度,就要檢查到底有什麼原因。現在網上都可以查到中國兒童的正常身高數據,家長可以根據這個身高數據來判定孩子身高是不是在正常範圍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生長髮育期、不同的生長模式,有的發育早,有的發育晚,所以不要一看到自己孩子偏矮就特別擔心。

六一兒童節快樂 孩子安全不能麻痺大意

2.孩子性發育過程中,也發現了幾個極端的問題。真正的發育太早一定要去看醫生。其實孩子的發育是有一個正常的年齡範圍的,在範圍之內發育都算是正常現象。以女孩子為例,90%以上的孩子發育是在9歲半,但其實8歲到13歲發育都是正常現象。有些孩子在7~8歲就開始發育了,然後慢慢進入真正發育期,這些孩子的家長就會非常擔心,甚至想去打針抑制孩子發育,這是過度地人為干預。

家長對於治療要弄清楚,為什麼要去治療?治療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孩子跟其他同齡孩子發育一致嗎?孩子的發育問題,最首要關注的應該是孩子是不是患有疾病,如果不是疾病造成的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在醫院中,兒童和成人糖尿病患者都比較常見,但實際在全人群當中不常見。1型糖尿病是孩子很難預測和預防的,病因不清,實際發病率也很低,達到十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三之間。根據最近的監測,看到孩子1型糖尿病發病率有所增加,現在的數據應該在十萬分之三左右,尤其是北京方面的數據。

但是2型糖尿病逐漸低齡化,而且是相對來講比過去要看得多,比如吃的好了,肥胖多了,胰島素抵抗很早就發生了。現在的一個狀況就是過度餵養,兒童當中2型糖尿病都越來越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過度餵養。

1型糖尿病不可能治好,不可能逆轉,因為在發病的時候胰腺就只剩下20%的功能了,要終身使用胰島素。當然現在有更多的研究,就是在不斷地想要突破這個領域改善預後,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型糖尿病在初期,其實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讓他進展到糖尿病,一旦肥胖出現之後就要積極控制體重。但是得了糖尿病怎麼辦?在最初體重還是比較重的情況下,減少他的負擔,還是可以逆轉的,尤其在糖尿病前期的時候只有空腹血糖還夠不上糖尿病診斷的時候,那麼積極的減肥,生活方式治療就非常好。

其實現在我覺得兒童的慢性病,主要的問題就是生活方式的極大改變造成的,其實包括剛才所說的生長髮育,大家都在看重他的學習,看重他的成績,沒有讓孩子很好的去鍛鍊,沒有很好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這種慢性病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