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隋煬帝、武則天為何處心積慮要從“西京長安”搬到“東都洛陽”?

史振科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長安和洛陽自秦至五代,一直是我國曆代王朝的首都。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長安地處關中平原,北依黃土高原,南傍秦嶺,東南西北又分別有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為屏障,渭河緩緩貼著長安城流過,灌溉了萬頃沃野。可以說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是,據長安為都者,無法更好掌控天下大勢,屬於求穩型都城。


洛陽則地處洛河平原,雖然北,西,南有群山阻擋。但是他的東北和北方卻是大敞之地,一馬平川。且洛陽有伊河,洛河,黃河之利,挽天下之漕運,控天下之樞紐。一但有變,兵馬錢糧可朝發夕至!屬於進取型都城。


言歸正傳

武則天定都洛陽,一是為了避開李唐在長安盤根錯節的勢力,二是武則天作為千古第一女皇,野心勃勃,自然不肯偏安,想做出一份自己的事業。

隋煬帝定都洛陽則是因為隋煬帝志向遠大,意圖進取。二是隋煬帝溝通南北,營建運河,使得洛陽漕運更加便利。方便隋煬帝收取物資,供其驅使。


其實長安洛陽各有其利,在哪定都,皆看時勢。


守仁讀仁


北魏、北周、隋朝、唐朝,實際上統治階級是一波人這就是“關隴門閥”,這四個朝代統治階級相互之間都是親戚關係,改朝換代只不過是更加代理人罷了。

隋煬帝為了擺脫關隴門閥的制約,開科舉制度,打擊門閥勢力,開通運河,三徵高麗,都是為了消耗關隴門閥勢力,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動搖關隴門閥的勢力,隨遠離關隴門閥的根據地長安,遷都洛陽,結果被以宇文化及為代表的關隴門閥絞殺,隋朝滅亡。

唐高宗李治支持武則天本身就是向關隴門閥爭奪權力的過程,武則天為了打擊以長孫無忌、諸遂良為首的關隴勢力,也選擇遠遷洛陽。神龍政變,關隴門閥復辟,京都又遷回關隴勢力大本營長安。


睜眼看西安


隋煬帝從來沒遷過都,隋煬帝死時長安還是隋朝首都京師,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也是包了三年半的二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9c30009fcf9737b0e9a\

單挑河南歷史文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關鍵是兩字“就食”。煬帝初,關中經過開發,土地產出已經嚴539重不能適應國都的需求,而江淮開始開發糧食吃不了,加上養兵征戰的需要,落後的生產力C2C551,從江淮水運糧食到洛陽,到北平,為征伐高句麗,這也是當初隋煬帝開挖大運河的初衷,長安vm

天四塞之地(四面有關,便於割據,關中b原產出足夠養兵),但大規模征伐需要大量屯兵,而屯兵所需耗費太大,關中產出僅能供給本地消耗,而且還不敢經歷水旱蝗災,這樣的經歷到武則天大週年間 fc嚴重,武則天動不動“就食”東都洛陽,也是同樣的原因。同樣的,到天寶年間,唐的精銳一在西域,一在安祿山的手下,而關中的精銳一方面沒有經歷戰爭的洗禮,另外的原因是關中不可能屯大量的軍隊,加上府兵制的廢弛,募兵制興起,養兵需要大量糧食,金錢,還有其他物資如鐵,碳等,關中並不產出,這也是後世關中不再成為都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華仔哥ddd


不僅是題中說到的隋煬帝、武則天,唐高宗也另建洛陽為東都,並經常往來於兩都之間(到了武則天以周代唐,改東都為神都,正式以之為首都),武則天去世後唐中宗還都長安,但到了武則天的孫子唐玄宗的時候,又屢次東幸洛陽。

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洛陽的地理位置比起長安更為適中。

洛陽在古人的觀念中,居於“天下之中”,所謂“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古人“發現”夏至日在洛陽附近立圭表,是沒有影子的——現代研究者考察發現實際上是影子正好和石表北沿重合看不出來,所以洛陽被認為是日中之地,也就是在太陽昇到天穹最頂點時所對應的大地中心。

對於一個管轄覆蓋禹跡的大帝國來說,洛陽有比長安更適合作為首都的一面。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洛陽在軍事、經濟等領域都比長安差,這就是張良不建議以洛陽為首都時說的理由:

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

但對於基本消除割據勢力的東漢和唐初來說,這一弊病不足為慮。

其次,洛陽是當時的漕運水路之樞紐。

洛陽東南與通濟渠、邗溝、江南運河相連,進一步直接連通隋唐財賦重要來源江淮地區,特別是江淮地區的糧食可以直接輸入到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的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北的唐代國家糧倉含嘉倉,比運輸到長安少500公里左右,節約資源甚多。

隋煬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之所以東幸甚至遷都洛陽,本質上就是為了解決皇室、臣僚和軍隊的後勤供給問題。

直到開元二十二年(734)漕運辦法改進運到長安的糧食增加和二十五年(737)在關中採用豐收年景增價和糴(以做儲備)的辦法,“自是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


談古論金


武則天不敢居住長安所以跑到陪都備胎洛陽去居住,但也從未升級洛陽為首都,一直沿用東都的名字。後來為了和李唐勢力分庭抗禮,才搞出升格洛陽為神都,但依然沒有首都身份,後來死後又回長安埋了。

洛陽作為陪都備胎,皇帝的行宮,皇帝住行宮幾年也很正常。而且武則天住在洛陽也是無奈之舉, 武則天去洛陽行宮的原因,1:在長安宮中殺了太多親人,毒死大兒子李宏,逼兒子李賢自殺,鞭死孫子李重潤,孫女李仙蕙,侄孫子武延基,她女兒安定思公主,害死親姐姐魏國夫人,外甥女韓國夫人,自己兩個哥哥,其他高宗妃子的孩子,王皇后,蕭妃等妃子武則天心虛,晚上做噩夢,沒法在長安住。2:怕貓。3:玩男寵,畢竟長安宮是夫家。另外她在長安出家過,避到洛陽可以放縱。4:篡權奪位,怕京城的李家勢力如徐敬業為推舉盧陵王舉兵欲舉兵除掉武則天,所以躲到陪都洛陽的行宮欲與李唐勢力分庭抗禮。5:為了遷到陪都洛陽,她大肆宣傳洛陽用各種天意的把戲說服百官所以用神都的稱號。6:洛陽地理位置好,自古都是出現內亂而避難的陪都備胎。7:在洛陽培養娘家武氏勢力不受牽絆。 8:武則天也知道哪裡是首都,所以死後埋在長安。

洛陽作為長安的備胎陪都,歷史上也是不可缺少的。歷史上的皇帝視死如視生,死後都是埋在首都周圍的,希望死後依然在冥界享受帝王權利,(除個別特殊原因的亡國之君外)東周的天子和東漢西晉的天子埋在洛陽附近,因為洛陽是,東周,東漢,西晉的首都。而西周、秦、漢、隋、唐的皇帝都是埋在首都長安的。武則天、隋煬帝時的洛陽規格很高,但依然不是首都的身份。



親爹親爹


兩方面原因:

一、農業。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顯然渭河水量不足以養活西安關中大量人口,一旦遇到災年,西安關中往往會出現大量人口餓死的情況。

舉個例子:民國18年,就是1929年,西安關中由於沒有黃河,餓死兩百萬人,剩下的逃難逃哪去了?

二、軍事。

遊牧部落一旦渡過黃河,進攻西安易如反掌。

舉個例子: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而唐朝,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以至於西安(長安)“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此西安(長安)關中地區被吐蕃佔領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洛陽在實質履行國都職責。


用戶67724358697


貌似犬戎是從西邊來的吧!3000萬陝西人800萬河南人,從劉邦到大唐你陝西蛋能住皇城?估計現在西安城沒有純種的陝西蛋吧!你祖上是不是河南人有待商榷……陝西從不出產文化底蘊,西安不過就是有文化底蘊的去建個行宮僅此而已,譬如諸子百家四大發明……這底蘊恆古至今…秦都西安?我們歷史都白學了嗎?按你那不要臉算法洛陽城東劃給鄭州城南劃給南陽,整個河南都是九朝古都了?五胡亂華正統王朝還在,陝西犬戎認胡人為都其心可誅。就這還搶華夏文明的起源?搶河圖洛書河洛文明?搶中原?搶華夏正統?還比底蘊?用你一百個陝西換諸子百家你問問華夏子孫換不換,不懟你你就不知道自己什麼底蘊忘了祖宗。西安這個古都協會你是真不要臉。漢獻帝被挾你也算一朝?慈禧太后逃走,還跑不了首都,乾隆御賜洛陽九朝古都,你要是知道九在古時候是什麼含義,就算你加到100朝也是垃圾。再有對於歷史和今天的行政區劃,洛陽就很守規矩,過去嵩山少林寺是洛陽的,後來有了鄭州市,登封劃歸鄭州,洛陽就沒再說過去都是洛陽地區的。有句話叫以戰止戰,對犬戎就要狠不狠它就一直咬你。那些罵河南人的陝戎請原諒我的對付流氓很流氓。不如我們握手言和共同發展,你要是想繼續搶繼續黑那要看你有沒有那底蘊。能比的城市都比了下一站北京歡迎你!


用戶76631857230



隨風巽59567035


西安洛陽中國古代兩大都城,陏唐 兩都並存。一般來講朝代初創或社會動盪西安為好,在冷兵器時代考慮易守難攻地較安全。和平穩定時期洛陽為上。位居天下之中,四通八達便於控制。這是從地理上分析,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政治上考量,想擺脫隴西貴族集團的影響,所以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