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有哪些外行指導內行的案例?

痰盂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足球迷的我,腦海裡第一個冒出的就是中國足協,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的案例,在歷史上曾釀出無數的慘案,時至今日,也依然沒有擺脫這條奇怪的舊習。在足球日益全球市場化的今天,還在使用落後、老套的行政干預進行外行指導,泱泱15億人口的大國,在幾十年衝擊世界盃的道路上,竟然只衝進過一次世界盃。

先來看下歷屆足協領導名單,除50、60年代早期因為臺灣會籍問題我們一直拒絕參加外,從1985年看起,你也許就能從中體會到點什麼。

袁偉民,搞排球的,中國女排曾經叱吒風雲,取得很大輝煌和其所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對足球毫無疑問是個地道的門外漢。

閻世鐸,長期國家體委供職,先在政策研究室工作,後建立政策法規司,就職足協前為國這體育總局辦公廳主任,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得力助手,和足球一點也不沾邊。

謝亞龍,歷任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國家體委群體司司長,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體育科研所副所長,陝西安康市委副書記,國家體育總局電子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基本上什麼都輪了一圈,但和足球一點關係沒有。著名的“叉腰肌”就是他發明的。

韋迪,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長期管理水上運動,和足球沒有半點關係。

蔡振華,很牛的國球乒乓球運動員、教練,長期帶領中國乒乓球走向輝煌,屹立世界乒乓屆之巔。晚節不保,被億萬網友戲稱為“菜真滑”,一世英名盡喪。

事實證明,隔行如隔山,不管你在體制內做得多好、其他體育行業多輝煌,在足球屆也玩不轉,外行指導內行的結果只能是中國足球越玩越爛,現在連泰國、越南之流我們的男足也踢不過了,大概只能在東帝汶之內的國家身上找找存在感了。

足球,這項最早由中國人發明的體育項目,全球最大的體育項目,身為佔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現在居然窘迫到連11個會踢球的都選不出來了,何其悲催!

在足球日益現代化發展的現在,連東南亞這些地區的足球都在迎頭趕上,這些原來我們眼中的菜鳥、魚腩部隊,現在居然也可以和中國叫上板,原因何在?就在於中國足球幾十年沒有進步,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比二三十年前都大幅度退步。

遠的年代不說,就對比世紀初衝進世界盃的那屆國家隊來說,那也算是人才濟濟,留洋海外且打上主力的球員最少一半以上,現在呢?有沒有一個球員能拿得出手,除了38歲“高齡”的鄭智。

這說明什麼問題,外行指揮內行始終是行不通的,也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體制內的框框架架、計劃指令早就不符合現代足球的發展規律,一切以市場為指導才是中國足球發展的根本規律。

我一直認為:中國足球的球迷是最可憐也最可愛的,可憐的是國足虐我千萬遍,我對國足卻始終如初戀;可愛的是不管受過多少傷,多少次的失望和傷痛,只要是國足的比賽,我們仍然會選擇一邊罵著娘一邊帶著些許的希望觀注。

中國球迷的希望其實很小,也很容易滿足:輸不可怕,習慣了,踢得不錯就行了。可就是這點小小的願望也慢慢變成了奢望。有生之年,還能再見中國足球進一次世界盃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中國足球?


朝聞歷史


我們來說說南宋採石渡戰役。 這是一個外行指導內行的故事,是一個文官帶領南宋軍民保衛了南宋江山的故事


公元1149年,金朝大將軍金兀朮死去,朝廷黨派林立。第二年,海陵王完顏亮發動政變奪取了王位,成為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顏亮一直受漢族文化影響很深。登基以後,常常打算著有朝一日南下,一統海內,建立一統全國的千秋霸業。為了統一他不惜竭盡民力,招兵買馬積極備戰。

公元1161年,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海陵王完顏亮兵分四路, 率領60萬大軍,準備渡江實現一統。 敵軍來勢洶洶,南宋朝廷有無人可用,惶惶不可終日。這時候中書舍人虞允文,一介文官,主動請纓以軍事參謀身份到前線犒勞軍事。雖然是犒勞將士,但虞允文卻滿腔熱血,激勵邊關將士。



他慷慨陳詞:“犒勞的物資就在這裡,就靠你們建功立業來取了。”虞允文沒有臨陣脫逃,更是親自督戰。有人說:“你只是來犒勞將士的文官,怎麼還要管指揮的事情。”他怒髮衝冠呵斥道:“危機國家社稷,我怎能獨善其身。”將士們深深被震撼到,深受鼓舞。


虞允文安排一萬軍隊在採石渡嚴陣以待,最後打敗了海陵王幾十萬大軍。這聽來不可置信,雖然海陵王完顏亮軍隊人心渙散(整頓兵力,竭盡民力,早已使金朝人民怨聲載道,南下途中甚至有將士逃亡)。即使宋軍將士齊心,實力對比懸殊,宋軍贏面還是比較小。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霹靂炮、火箭、火球”這些火藥兵器。霹靂炮作用就是裂開以後放出煙霧迷住敵人眼睛,火箭、火球則是具有點火功效,火燒金軍大船。這是虞允文飽讀書籍,運用在戰爭中的結果。海陵王敗退途中,金朝早已另有新主,就是“小堯舜”之稱的完顏雍。


一代武將海陵王就這樣敗於一介文官手下,讓人唏噓。偉大領袖毛主席讚揚虞允文“ 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紅雨說歷史


誠邀,如題。俗話說術業專攻,按理來說不同職業的人很難勝任另一種職業的工作,有時哪怕是同一種職業,具體情況不同,所能勝任的人自然也不同。但是世間最不缺的就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比如說紅軍時期的博古同志。

博古,原名秦邦憲,江蘇人。博古是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正如其名字一樣,“博古”就是指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博古這個人精通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但是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博古忘了中國的國情與沙俄可不同。所以博古雖然在中央蘇區會議上得到了軍事指揮權,以外行指揮劉伯承等深諳兵法國情的內行人士。

惡果在不久之後就出現了。

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博古排擠毛澤東,盲目聽從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指揮下達錯誤命令,中央紅軍損失極大,蘇區大部陷落,被迫進行長征。好在博古在遵義會議上做了自己的檢討,承認五次反“圍剿”失敗,將軍事權力還給了毛澤東,迷途知返,及時挽回了紅軍不可想象的損失。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外行指導內行的事,中外歷史上都不少。放在極度防範武將的北宋王朝身上,更是相關坑事一大堆。其中一位把北宋半壁江山都坑沒的“外行”,就是北宋宰相何慄。

北宋徽宗年間,朝堂內外的坑爹官員都很多。但何慄在那個時代,卻是少有的良心人物。這位政和五年的狀元,平日就以清正廉潔示人,幹工作兢兢業業,關鍵是剛正不屈。無論是當時權傾朝野的蔡京童貫,還是不理朝政的宋徽宗,他是一個都不放過,逮著就是怒懟。把多少權臣都罵的頭破血流,為此遭夠惡治也不悔。靖康之恥之前,就在大宋官民之間,有著超高的人氣。

而待到北宋偷雞不成蝕把米,被金國大軍打到汴京門口時,極力主戰的何慄,更成了大宋軍民眼中的大救星。地位扶搖直上的他,也終於在金軍兵臨城下時官居宰相,扛起了保衛汴京的重任。此時的汴京城裡,守軍還有七萬,外面援軍也在不停趕來。只要守住,大宋就還有救,何慄,更將成為挽救宋王朝的英雄。

但歷史,卻在這一刻來了個黑色幽默:不缺勇氣品質的何慄,偏偏缺一樣東西:能力!

作為一位硬骨頭的文官,何慄氣節沒的說,軍事經驗卻近乎為零。於是金軍狂攻下,何慄手忙腳亂,調兵遣將不知所云。而且能力有限的何慄,還特別喜歡作秀,成天在家裡吟詩喝酒,號稱有大破金兵的秘密武器。

可是,當何慄把這秘密武器拿出來時,別說大宋軍民,金國大軍都差點被雷翻:竟然是騙子郭京招來的幾千“神兵”,假模三刀一頓做法,烏泱泱殺向金兵,果然被金兵一口氣打沒,然後叫金兵頭破血流的汴京城,就以這樣一種啼笑皆非的方式,悲慘的淪陷了。

淪陷後的何慄呢?倒是很負責任,被俘後英勇不屈,最後絕食死於金營。可汴京淪陷的大坑,說到底就是他挖的——把不合適的人放在不合適的位置,別管他態度有多認真,到底還是個坑。

我們愛歷史


北洋水師是清末中國乃至亞洲現代化水平最高的一支部隊,他的高級軍官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有留學英國的經歷,其中定遠艦管代(艦長)劉步蟾,鎮遠艦管代林泰曾更是因為參加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的入學考試的時候成績過於優異,已經沒有入校學習的必要,而被直接送上艦艇實習。而同時期的日本海軍選派的留學生東鄉平八郎(後來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等人卻沒有通過皇家海軍學院的入學考試,只好進入商船學校學習。而且要想成為北洋水師的候補把總(少尉候補生)必須參加幾何 代數 格致(物理) 航海等課程的考試,並且成績優秀。但是這支艦隊的最高統帥水師提督(艦隊司令)丁汝昌卻是陸軍騎兵出身,是真正意義上的外行領導內行。雖然丁汝昌不是海軍出身,但是卻並不是一個庸碌無能的官僚,而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北洋水師被包圍在威海衛的時候,拒絕了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的投降書,選擇了自殺殉國。



東風吹過西林子


可以說,外行指導內行是一個傳承幾千年的傳統,要不然我人傑地靈的泱泱大國也不至於在這麼多領域止步不前。之所以會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根本原因當然是在於制度了。大家都知道,項羽是歷史上罕見的戰神,宋徽宗父子是歷史上罕見的頂尖藝術家,其他的又有苻生之殘暴,朱厚照之荒唐等等,他們都不幸成為了政治家,需要給整個國家提供各種指導。

宋朝有一個事例讓國史君(國史通論)印象深刻,那就是宋太宗趙光義酷愛畫陣圖,在千里之外指導戰爭。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光義在消滅北漢之後毅然決定在不做休整的情況下繼續東征契丹,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自己差點被俘。當年十月,被惹怒的契丹打過麼南下,雲州觀察使劉廷翰率兵抵禦,隨後,又有崔彥進、李漢瓊、崔翰等人前來援助。但是他們手握重兵,卻不敢擅自行動——他們必須嚴格按照當朝皇帝早就畫好的陣圖來排兵佈陣!

這些將軍看了陣圖之後都驚呆了——皇帝畫的這是什麼玩意!小方陣怎麼能抵擋契丹騎兵呢?趙廷進首先表態:“咱當將軍的就是要沙地立功,真按這破圖來佈陣,就是等著被圍殲,要是合成一個大方陣,還有點勝算”,所以,他表示“違令而獲利,不猶愈於辱國乎”!將軍們都知道,這麼做確實會增加勝利的可能性,但是抗旨是要殺頭的啊!最後,鎮州監軍李繼隆挺身而出,他認為陣圖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必須抗旨,所有責任由他一人承擔(兵貴適變,安可以預料為定!違詔之罪,繼隆請獨當之)!

抗旨之後,他們贏了——不僅抵禦了契丹入侵,還開始反攻,共計斬首契丹騎兵一萬餘人,俘虜三萬多人,取得了太宗時期罕見的勝利。


國史通論


土木堡之戰

土木堡之戰總指揮是太監王振,隨行的將軍有四定安南,小兒止啼的老將張輔,還有一大票明王朝初年的武將勳貴。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優秀軍事家。

但很可惜,總指揮是王振,在王公公的英明領導下,張輔等老將根本無權參與軍事決策,史書記載:“輔老矣,默默不敢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王振帶著大軍給他回家裝逼,只能看著王振放任士兵自行取水,也只能看著大軍被瓦剌包圍。

張輔等武將的最後時刻沒有被記載,但,那一定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一位威震東南亞的英雄人物,在北疆窩囊的死去。


扣毛


既然已有各種失敗案例,在此,不妨提一個成功案例:採石磯之戰的南宋主將虞允文。

大觀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12月14日),虞允文生於隆州仁壽縣,幼時聰慧,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後來憑藉父親為官的緣故,進入仕途。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獲授通判彭州及權知黎州、渠州等職。當時宰相秦檜當權,虞允文等四川書生皆不獲重用。秦檜死後,終於獲得中書舍人趙逵推薦,就任秘書丞,累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紹興三十一年,金軍在完顏亮的帶領下,越過淮河,逼迫長江。這位完顏亮,就是寫過“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金國奇才,同時也是弒主篡位,殺夫奪妻的冷血海陵王。宋金兩軍交戰,宋軍一路潰敗,金軍因而南下如入無人之地。當時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朝廷派往採石磯犒師。當時宋軍的督軍主帥未曾趕到,宋軍因而人心渙散,形勢危急,虞允文見軍中人心惶惶,當即親自督師。而他此前從未掌兵,是徹頭徹尾的書生。

虞允文說:“若金軍成功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裡?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於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三十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他曉之大義,同時也讓將士們看到勝利的希望。

在虞允文的一番鼓舞之下,將士們團結在一起,奮勇抗敵,最終以1.8萬的兵力戰勝15萬的金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就是聞名後世的“採石磯大捷”。經此一戰,南宋才真正得以立足江南,偏安了一百餘年。楊慎言:虞雍公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與張魏公相上下。毛主席言: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天涯鐵鉤


現在到處都是啊,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像我之前做庫管的時候領導是別的部門調過來的,啥也不懂還愛瞎指揮。規矩改來改去結果還是改回原來的樣子。吃公糧的就更是如此,一般領導對管理事務的專業性不會很強,這到沒啥畢竟他們職務經常變動。可很多領導喜歡在涉及專業問題的地方指手畫腳,也不管這麼改現不現實,反正沒弄好就是下面的人無能。就比如體育這塊,行政管理的有幾個對自己管理的運動非常瞭解?


凌鴞


蔣介石 蔣介石長於政治謀略,卻偏偏熱心於軍事,下面就來看看蔣介石是怎麼瞎指揮的。

北伐時期,李宗仁建議徐州不必守,守必敗,蔣介石不聽,結果撲街。

抗日戰爭時期,李宗仁建議南寧不必守,守必敗,蔣介石不聽,三十多萬軍民殘死。

還是抗日戰爭時期,遠征軍作戰失利,史迪威建議退回印度,蔣介石不聽,殘兵敗將翻越野人山,結果撲街,抗日名將戴安瀾也死於途中。

解放戰爭時期,衛立煌、杜聿明、廖耀湘都建議不要馳援錦州,蔣介石不聽,十多萬精銳有去無回。

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這次也還是在徐州,杜聿明跑路到一半,蔣介石突然要讓他去救黃維,結果杜聿明撲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