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西方教育思

歐洲有一小國,名大不列顛聯合王國,通稱英國,地域狹小,僅24萬平方公里,最早經濟以捕魚,畜牧,種糧,君主立憲(限制國王權力)後,開拓海外市揚,清乾隆年間,派特使來中國商議二國貿易,清帝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出口瓷器,茶葉,生絲,無需貿易,乃派大臣隨英使四處看看大好河山,英使看出,山河雖景色壯麗,難遮官吏富裕,貧富懸殊,百姓窮苦不堪,軍隊更無戰力,只知嚇唬小民,雖有道教,佛教,道教講真,佛講善,絕大數人不信,有錢的閒得無聊,喜歡打牌找女人,窮人一年到頭辛苦所存無幾,對現代科學技術發明無知,認為是奇淫技巧,清廷出口商品,收大量白銀,後英人發現鴉片,對富人窮人有奇效,因吸入後,有飛入雲端感,地方官吏見有利可圖,紛紛向英人取來經營權,收取各種稅費,仍擋不住白銀外流英國,清廷派大臣來廣東禁菸,銷燬,爆發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戰敗賠銀割讓香港,落後文明只能固步自封(如現在的亞馬遜從林人),先進文明只能用武力帶來,並迫使做出改變,廣西省金田村發生太平天國運動,提倡均貧富,分田地,人人平等,建立地上天國,敬天父天兄(耶和華和耶穌)反對官吏富人盤剝,並定都南京,可這天國等級森嚴,均貧富實為共貧窮,眾人都無錢無權還要禁慾服苦役,天王以下諸王窮奢極欲,天王一人討美嬌娘幾十位,歷此禍亂,清大臣開始引進洋技術槍炮,辦中西混合學堂,中式與西方教育不同,中式教育側重記誦陳腐典章,西方教育更重開發想象力創新力,直到現在也是如此,只在西方之後亦步亦趨,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西方在前,絕不偶然,教育要通過學習,思考,提升批判力,而不為一紙文憑,謀好飯碗,那只是物質層面,只有將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結合,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為人類社會步入幸福生活宏大前景而欣喜,鼓舞。這樣教育出的人,會認識到人活著,生命的價值。先知耶穌說要盡心,儘性,盡意愛你的神,宗教就是科學,只有不斷探索,思考,宗教文獻的真實含義才能大白於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