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何說同姓人之間在八百年前是一家?

jianfeng_fm


沒聽過“八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倒是聽得多,因此,前者應為後者的演繹。

“五百年前是一家”出處

《雜劇·布袋和尚忍字記》 元代/鄭延玉“我問他那裡人氏,他道是洛陽人氏,姓劉名均佑。可不道一般樹上無兩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五百年前說”的由來

這個“五百年前說”其實應該是指“五胡亂華”時期——因為雜劇的主角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僧人布袋和尚,這個人物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按他所處的年代往“五胡亂華”上溯:大約600多年。


但是,這句話最早的出處來自布袋和尚的相關事蹟,卻並不能代表就是五代十國後梁時期才出現這種說法——自五胡亂華起,中原大地歷經南北朝、隋末戰亂、再到唐安史之亂,剛好=450多年左右。

400年太少,500年不夠——也許就是這樣才產生了“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

“本是一家說”就是因為衣冠南渡

自晉“永嘉之亂”以降到唐安史之亂,450多年間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天下動亂,也隨之引發了2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



大約有200-300萬中原漢人為躲避戰亂而遷徙到了東南地區,其中,不乏北方世家大姓,如南北朝時期的崔、盧、王、謝;安史之亂時的林、陳、黃、鄭、胡、何、邱、詹等。而安史之亂後,因北方的生存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導致了整個北中國的衰落,國家的經濟中心甚至是文化中心都被迫開始往東南轉移,此趨勢已不可逆轉。當然,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中原氏族遷往南方,這種局面自唐中晚期起,一直持續到近代,跨越千年。

綜上所述可得知:正是因為戰亂導致了中原各大族大量的背井離鄉同時使宗族產生了分離與分裂。而長期的戰亂又阻隔了宗族的重歸聚集和繼續繁衍、甚至是聯繫。

所以,思鄉思親的情緒肯定普遍存在那個年代的所有骨肉分離的老百姓當中,而我們的“族譜文化”也從那時候開始大量普及到民間——在隋唐以前,一般是皇家世族與達官貴人才注重修《家譜》的,平民百姓其時還沒有形成風氣。自隋唐起,此風遂至全民仿範,到北宋“靖康恥”——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時,達到了頂峰(由此可見,戰亂分離是導致全民修族譜的最大原因)。

也所以,當我們的祖先在背井離鄉很多年後,在西鄉看到遠方來的同姓之人、又或是返回祖地,都會自然而然的說出“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呀”云云。

對於這句話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不僅我們翔實豐富的史料能證明、我們“高度發達、完善”的“全民辨昭穆、明世系”的《族譜》《家譜》也能證明,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一門新的學科——分子人類學,也替我們的史料與《族譜》《家譜》“背了書”:



(“水母基因”與《國家地理》合作的“姓氏基因圖譜繪製計劃”)

此類型的已經完成了不少家族姓氏的基因溯源實驗,目前都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所以:500年前也好、800年前也好,甚至是1000年前、2000年前、3000年前(自姓、氏文化開始成熟),只要同姓我們都大概率會是一家人,因為——中華民族是最古老、最悠久的民族。


無風即風


不僅同姓數百年前是一家,不同姓也可能是一家。最著名的莫過於戰國時期的秦氏和趙氏,皆出自贏姓,秦國在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

趙、秦的祖先是商朝末年商紂王的大臣惡來,從牧野之戰到長平之戰的時間大約就有八百年之久。

諸如此類的例子可太多,贏姓的分支就有十四個,楚國的羋姓又分出十八個支流,屈原就是楚武王的後代,但血脈已有三百多年。至戰國晚期,楚國大臣的血統往上考究,大多都跟羋姓同源。

只要一個傳承良好的家族平穩發展,沒有遭遇滅頂之災,過了幾百年以後,自然都會擁有數以萬計的子孫。如果家族還沒有過大規模舉家遷移,那麼同城同姓本是一家的可能性就更大,更別說到同鄉同村的同姓。

人們又常說劉備是漢室宗親,這個說法確實沒錯,但劉備不是皇室宗親,這區別可就大了。劉備在東漢年間就是百姓,他的血統對他社會地位並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劉備跟東漢皇室的關係要追溯到二百年以前,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有一位兄弟名叫劉徹,史稱漢武帝。

如果劉備的血統在當時擁有特殊性,那麼東漢全國可能有幾十萬多人爭著享受特權,單說劉備那一整個村就都是劉勝之後。東漢末年仍舊還有一堆皇室國王,劉備就曾做過平原國的相國,因為當時平原國還有名義上的國王。

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也是漢室之後,但他跟劉氏的關係要追朔到劉邦之父劉太公,因為他是劉邦弟弟楚王劉交的後代,至秦末到東晉相距有五百多年之久。

明太祖朱元璋的後代至明朝末年就有一百多萬人,現在遇到姓朱就是朱元璋的後裔可一點也不稀奇,現在距離明朝開國也不過六百年。


蘇沉船


首先我們看看800年前是什麼時候?

是12-13世紀啊,那時代發生了什麼事?

從靖康之變到南宋滅亡這150年,中原地帶原本稠密的人口居住區由於戰爭,發生了大規模遷移的現象,

公元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北宋都城開封被金兵攻佔。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金人入主中原後,強佔民田,推行奴隸制。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

在後來,蒙古滅金,入主中原。由於蒙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特別在元朝滅亡南宋前這段時間,由於蒙古貴族一度想把農田改為牧場,整個中國北方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如邢州,人口從1萬多戶,下降到600戶,人口消失了95%之多。

這次移民活動,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響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繼續南下侵佔中原。中原人不斷南遷,河南十室九空,成了歷史上人口最少的時期。

這麼多人口消失,當然不是全死了,有不少人是流亡到了各地。從上圖可以看到,宋朝時人口稠密的北方到了明朝後大不如前,尤其是四川,在明朝建立後人口大大下降,以至於要等到明朝建立後實行“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廣”。

全國前100個大姓中,有78個來源於河南,起源於河南的姓氏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率在80%以上。

在今天世界上來看,不到1億人的英國有45000個姓,近鄰日本人口一億多,姓氏數量高達十萬以上,人口為中國十分之一,姓氏數量比中國多十倍不止。而中國13億人只有7000個姓氏,而我們看古書會發現一些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的姓,由此可見,今天的中國人雖然人口眾多,但大多是古代少數人的後代。確實是800年前是一家。


閉家鎖的紅楓


因為是事實,古代戰爭導致人口稀少,一戶人家開枝散葉就會有一大家子。所以會禁止同姓通婚。商朝之前,姓只有貴族才有。


沙子38122581


同姓八百年前是一家,標題弄錯。應是五百年是一家,一是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兄弟眾多,兵荒馬亂,改朝換代家人失散。一是兄弟眾多到外邊當官或開基創祖。一是帝王改朝換代,子孫遭追殺,或仇人追殺失散到各地改名換姓,所以不單指同姓才是五百年同一家,最後一種是誤區。如姓陳與姓田同是陳胡公滿的子孫……


陳相潮人


回..為什麼說同姓人.八百年前是一家.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為什麼說呢?拿我們萬姓說.我祖上從雲南遷移到山東.一共是七個弟兄延續到現在只不過五百多年.所以說不用八百年.只有五百年前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