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開餐飲死得快?

MTK11


為什麼開餐飲死得快?其實很大部分原因都是經營者經營不善,不懂得去了解市場消費者需求,沒有了解當地飲食習慣,菜品口味是否得當,服務是否良好,裝修風格是否迎合現在社會潮流,這些因素都能影響餐廳生意,



為什麼開餐飲死得快?沒有優質的供貨商,拿貨渠道價格貴,用料成本高,導致盈利利潤降低。宣傳不到位,不會包裝自己品牌,菜品味道不適合本地消費者要求,沒有花心思去管理。

為什麼開餐飲死得快?沒有恆心去堅持,消費者是靠積累的,首先把自己的品質做好,先別考慮是否掙錢先,把口碑做好,還怕沒有客人?做生意還是要有恆心的,守業很重要,投資前必須有足夠的備用資金,你的個方面做好了,成功的幾率還是很高的。

投資有風險,必須要做好風險前的準備,沒有一挫而就的事,還是要持之以恆,慢慢積累經驗和人脈,成功才會更近一步


美食與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太及時了,現在滿大街喊創業,很多人正想撲進來,下面的事列就是個借鑑,激情代表不了人生!餐飲業真的不好開,我親眼所見!

我的小妹一家2017年10月開了一家飯店,十幾張桌子,小妹,小妹的姐姐,哥哥三人合夥做,由於是新店,所以想早點做起來,早餐,中餐,晚餐一個都不少,每天忙裡忙外,早上4.30起床,晚上11點才打掃衛生閉門回家,中午也不能休息🌝重點在後面,哥哥負責採購物品葷菜,妹妹負責服務,還要抓緊時間採購素菜!姐姐打雜,人手不夠還把老奶奶👵喊來一起洗碗,忙了三個月,發生很多不愉快,一起結算,竟然虧了!每人一個月拿的工資才1800,請廚師5000月收入!沒賺到錢💰最後落了一冰箱肉!

大家疲勞至極,就把店轉讓了事!以前我看到滿大街的小吃店人來人往感覺錢💰好賺,但看到小妹一家的開店過程,醒吾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開店不成功也許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字“難”!提醒入這門生意年輕人,做好思想準備,謹慎為之!


輕鬆大自然


我們這裡有一句話,叫生意做遍,不如賣飯。

但是大家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街道兩旁的飯店經常換,經常看到轉讓的字樣,因此,我想告訴大家,千萬別以為開飯店很掙錢,這個必須是有條件的,或許你只看到生意好的飯店,而但不到到底有多少飯店倒閉了。

我的兩個弟弟都是廚師,去年弟兄兩個人也承包了一個飯店,但只幹了一年,他們感覺划不來。還不如給別人打工掙錢容易,於是,飯店開了一年,還全部都是自己人,就關門大吉了。想想,如果他們的廚師是僱傭的,生意肯定是賠的。

現在的飯店不像以前,花費小,錢好掙了。

還有一個親戚,以前開了一個小餃子館掙了些錢,然後狠心開了個大飯店,誰知把以前開餃子館掙得錢都賠進去了,只用了短短兩年,實在是賠不起了。

那麼為什麼說開飯店死的快?

第一,飯店的成本很大,尤其是剛開始的裝修費,桌椅,餐具等。現在裝修價格很高,工價也很高,加上房租費,廚師工資,一個小餐廳沒有十幾萬是開不起來的。

而剛開起來的飯店,開始必須做促銷,有的還是加盟餐廳,還需要一筆加盟費。看起來客人很多,但利潤卻很小。慢慢的客人會越來越少,甚至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如果一天的客人寥寥無幾,離關門也就不遠了。

第二,現在開飯店的競爭特別大,一家挨著一家。可以說地理位置對餐具生意的影響也很大,同樣的廚師,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地方,生意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我以前在一個火鍋店幹過,生意的確很好,老闆就想開另一家分店,找了一個位置,誰知不到一個月就收攤了,根本就沒人,如果開業還要給服務員開工資。

第三,因為競爭很大,所以,飯店的利潤就不短縮水,競爭越來越公開化,透明化,當然,受益的自然是消費者,但對於一個沒有利潤空間的行業來說,掙錢肯定十分不易,必須精打死算。說白了,就看誰耗得起。生意難做呀!

所以說,現在開飯店,千萬不可盲目。


鄉村小二哥


本人親身經歷,我來簡單說幾句吧。我就是幹餐飲的,座標天津市。

幹了六年了。箇中心酸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起初就是一個小路邊攤

颳風下雨的辛苦真的是不言而喻,下雨時踩在磚頭上,水都能沒過腳面。冬天更是難過。

後來租了一間一樓的民房,但是幹了三個月,房東就找各種理由不租給我們了

後來在一條繁華的街道上,租了個窗口,周圍都是幹夜宵的,所以我們也只能幹夜宵。

每天下午三四點起床,晚上五六點開門,早上五六點收攤,上點貨回來,大概早上九十點鐘能睡覺。那酸爽……

後來熬不住了,這時候外賣火了起來。我就租了個居民房做純外賣。

但是那年的3.15……純外賣又做不下去了。

後來我們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正式的店,辦了各種證照。

後來我家的滷肉飯,賣的不錯我們就專門賣起了滷肉飯。

後來我們又開起了第二家店。

我來說說幹餐飲店的利弊吧。

先說說好的吧,餐飲店不像幹服裝店之類的,需要大量囤貨。憑本事,靠力氣吃飯。只要你用心鑽研,把味道做好了。做的乾淨衛生,價格合理,服務態度好,就一定能有回頭客。但是掙錢嘛……餓不著,但是想掙大錢,那就別想了。

說說弊端吧,累,真的很累。再有就是,現在太多人想進入這個行業,大家都信奉一句話“無論社會怎麼發展,人總是要吃飯的吧?”這話有個邏輯錯誤,人是都要吃飯,但是不見得非要吃你家的飯吧,除非你夠優秀。所以每年餐飲業的倒閉率接近100%。能留下的人很少。

為什麼說掙不到大錢呢?餐飲業有句話,叫開店三要素——地點、地點、還是地點。大家都知道好地點能帶來天然客流,但是好地點會有一個困局,就是房租和人工成本,客流上來了就需要多僱人,按現在的房租和人員的成本來說,想要掙錢不大可能。很有可能熱熱鬧鬧幹了一個月會發現,交了房租,給工人發了工資,就沒剩下什麼了。

不要看北上廣的某些傳奇品牌,幾年之間在鬧市區開了幾十、上百家店,那些老闆玩的不是餐飲,玩的資本運作。是靠投資人的錢活命的,這個一般人真的幹不了。就像LV賣的不是包,是品牌理念是面子。賓利賣的不是車,是尊貴感是一種生活方式。至於你想模仿海底撈、西貝之類的,也不要想,那個只要做的好吃,就會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過去了。現在“酒香”的店多了去了,為什麼人家要費力氣跑到巷子裡那家呢?餐飲企業能野蠻生長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幹一個即使像我這樣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店,也不是單單看你做的飯是不是好吃。考量的是你的營銷能力,採購能力,財務管理,成本控制。如果僱人多,團隊的管理更是學問。其實幹什麼都一樣,白手起家,學費少交不了,堅持住,發大財看命,混個溫飽沒啥問題。

至於題主所說的“開餐飲,死的快”我理解是,餐飲店的死,很明顯。其實現在社會處於大變革,大洗牌時期。社會從工業化時代轉變成信息時代,甚至有的地區還處於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而北上廣已經處於從信息時到向人工智能時代和大數據時代的轉型。前人的經驗已經不好使了,很多規則和玩法都在變,即便是古老的餐飲行業。你不依託於大數據,一樣會死。有很多人沒變過來,所以死掉了。其他行業也許更慘烈,只是他們不在大街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罷了。


衛嘴子一塵1q84


我來說說一個門外漢開餐飲半年關門大吉的體會:當時剛剛三十歲,想自己創業,考察了一段時間,覺得餐飲不錯,門檻低,不用壓貨,現買現賣,只要僱個好廚師、飯菜質量上去就能賺錢,關鍵是還有幾個不錯的朋友在機關單位可以拉來一部分公款吃喝(那時候公款吃喝正盛)。

所以我興致勃勃的開始籌備,租房、裝修、買傢俱設備。不到一個月,一個有六間餐室的家常菜小店開業了!開業那天親朋好友都來捧場,很是紅火,我也躊躇滿志、信心十足。

接下來幾周也還行,朋友們單位有聚餐招待時常過來,每天再零星來幾桌,讓我覺得時間再久點慢慢積累些回頭客生意會更好的,甚至有擴大店面的想法了。

可是接下來讓我始料未及的是生意斷崖式下跌,幾個在機關單位的朋友幾乎不來了,打電話問原因,說是店面太小不夠檔次,單位同事都不願意來,原來門前時常停著好幾輛公車,顯得紅火熱鬧,有一句話說得好“吃飯去人多的地方”,這下連零星蹭熱度的散客都不多了。
但是每天還要按菜譜去買,不然來了客人點啥啥沒有就更完了,新鮮蔬菜和肉食都買回來預備著,今天沒用上的只能等明天用,明天后天還是用不上呢?肉食可以冷凍,蔬菜就已經不新鮮了甚至開始腐爛,趕緊做成伙食餐,廚師服務員和我們一起吃掉。半成品暫時保鮮,可是問題來了,越是吃飯的人少,食材越是不新鮮,要用掉儲備的,飯菜的品質就上不去,還有就是有客人進門看到店裡冷冷清清的,只有廚師和服務員穿戴著工服百無聊賴的坐在桌前,扭頭又走了。


最後,無論怎樣節省開支還是入不敷出,有時幾乎一天一個客人都沒有!又堅持了一個月,我的信心徹底垮掉了,開始打廣告往外兌,當時的想法就是不管賠多少,快快兌出去,眼不見心不煩,只想著解脫,一個半月之後終於脫手了,接手的人要開燒烤店,交接完之後我長出了一口氣,雖然賠的一塌糊塗,有一半還是借的,但是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忐忑和糾結的半年,我的精神幾近崩潰。

之後的日子,我踏實的做著一份工,省吃儉用慢慢還債,自己曾經開店的地方,我甚至儘量繞開,不願意再經過它的門前,好像燒烤店也沒堅持一年,然後又有人開了奶茶館、然後的然後牌子又換成了餃子館……總之幾年之間在我不得不經過的時候看到牌子一直在換,我懷著複雜的心情瞟一眼牌子的同時,不知道怎麼心臟總是噗噗跳的難受,也許它是我噩夢開始和結束的地方吧!


家常理短八婆號


本人自98年開始擺攤賣燒烤開始,先後過賣燒烤、奶茶、炒菜、麵食和各類點心,經營過與城管鬥智鬥勇的路邊攤,地處鬧市的排擋和僻靜路段上的麵館。感謝老天總算沒虧。

憑心而論,前年也就是16年之前,餐飲業還是可以乾的。每天看到飯館飯點時生意火爆,好多人就看在眼裡,想在心裡,總在思考:打工不舒心啊,受老闆氣呀,飯店生意興隆,早上買的菜,到晚上就變成錢了,多好,自己做老闆,自己說了算,多好!

同志們哪,你這麼想,與你一樣想法的人何止千萬!

於是去年,也就是17年,我見到了這二十年未見過的事:我們這個鎮上有三家小吃麵館,他們先後裝修了大半個月,熱熱鬧鬧開業後,不到一星期,關門了,關門大吉了!!!!這個情況是我從事餐飲業後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真心讓人唏噓不已!

究其原因:1、以前廠裡上班,煩了。加上手裡有一筆錢,開個飯店門檻底,夠了。2、電視廣告,媒體廣告上加盟的飯店生意太好了,決定投資,下決心幹了。3、熱鬧的市中心,大型購物中心房租太貴,要不已經有人開店在先,只好往下一級城鎮上開店。4、選址時無經驗,只選房租便宜或者人流量小的地段。5、未考慮消費者消費水平,因價格與市區一樣,客人進來一看,馬上嚇得轉身便走。6、連續兩天剩下的原料變質只能倒掉,多年養成的節儉思想受到打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找總部,只能呵呵……

事實上,餐飲幹得好的大有人在,都是一步步走過來,都會找機會找出路。比如店面生意清淡時,發展外賣,要不搞促銷,上新品打折等。與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聯合共贏也救活了一批,雖然現在佣金高了,但是錢還是有些可賺的。

搞餐飲虧的人,主要是沒有真正去了解,一句話,外行什麼都幹不了!!!


天台觀寧波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的門檻很低,愛煮菜又煮得好的,自己當廚師,找個店面,拉幾個服務員就開幹了,自己不會煮的,請個廚師。於是餐飲業成了很多人創業的首選。

我家裡親戚朋友開過小餐飲店的就有不少,可現在還在做的只有一個,親身經歷過後他們都說開餐飲店死得快,為什麼呢?

一、餐飲店平均壽命短

1、滿大街都是飯店,競爭壓力大

太多人想當然的以為“人總是要吃飯的,開餐飲店總不至於餓死”,人是都要吃飯,但是如果你的店沒有地段優勢,不是周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話,人們不一定要吃你家的飯啊,除非你的店有特別優秀之處。

味道極佳、菜品豐富、價格親民、衛生舒適、服務周到、交通便利,總得有兩樣吸引人之處吧? 而且還得看你的顧客以什麼群體為主,對不差錢的群體來說,只要菜的味道合他口味,價格不是問題,環境、衛生才是他注重的。對普通打工者來說,也許更注重價格親民。

我外甥女幾年前在鄉鎮自家樓下開了家夜點店,自己兩夫妻做,店面租金,人工都省了,前兩個月把投進去的錢賺回來了。第三個月,對面就開了家和她爭生意,每樣東西便宜五毛一塊的。

小鎮的人口少,吃夜點的都是些中學生。她的配菜、油都買質量好的,一碗炒麵本錢就比對面高五毛一塊,如果要降價就沒有利潤,不降就沒有生意。

撐了幾個月後,她不幹了,說是後面幾個月只賺到每個月的免費吃喝,辛苦大半年,就賺到個冰櫃和一堆灶具和碗碟桌椅。

因為開餐館的人太多,激烈的競爭促使餐飲行業一直在創新。 你的店開始生意很好,在同類型的店中競爭勝出,可是用不了幾個月,你的特色菜別的店也有了,你的吸引顧客的活動,其他店也在做,如果你沒有繼續弄出新的花樣,生意自然變差。過不了多久,只好關門大吉了。

2、成本大幅度提高。

房價高,推動店面租金也飆高,人工貴,食材價格也上漲,要想支持一家飯店並不是容易的事。就一個小飯店除了廚師,至少兩個服務員,費用還是比較大的。

餐館平均每日店租、水電費、員工工資等固定支出,加上每天採購食材的費用,店裡每天最少多少營業額才能賺到這些成本?

超過這個營業額之後,每做一單的邊際成本降低,賺到的才是利潤,如果你能把準備好的所有食材賣光,最後的成本接近於零,幾乎是純利。

因為餐飲對食材的新鮮程度要求高,有些經過加工的半成品食材沒賣出去就得處理了,這是餐館營業成本高的特殊原因。 有些雖然第二天可以再拿來用,但口感上肯定是有影響的,用了影響生意,不用又增加成本。而且會陷入“營業額低,利潤低,剩菜多,用剩菜會讓生意變差,虧本,不用剩菜,成本變高,虧本”的惡性循環。

我外甥和朋友合夥開了家重慶小麵店,轉讓費加店租每月1萬多,請六個服務員,每月工資加水電2萬多。近4萬的成本 ,意味著每天要賺1千多固定成本。

兩個當老闆的比員工更累,每天在店裡幫忙,沒有工資,每月也才1萬左右的利潤。而在這之前,他還開過沙縣小吃,員工開三千工資,他做為投資人,做得比員工還累,每月包工錢在內才賺四到五千,一年後,店租還要漲價,就不做了。


3、管理原因。

餐飲業的管理難度很大,非專業人士很難理解其商業模式。收銀,製作和採購如有漏洞,萬一相關人員鑽空子作弊,餐館每天賺的說不定就大半進了他們的口袋。

還有廚房,前廳,營銷,服務,收銀,衛生環境,都是一環扣一環來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客戶在飯店整個體驗中感覺到舒暢,客戶吃得舒暢了那他下次會來,如果其中有一個環節讓他覺得不爽,回頭率就低。

這就要求當老闆的有全面管理的能力,既要考慮怎麼激勵員工,還要考慮如何在不影響顧客舒適度的前提下,儘量讓自己的門店多點桌子和座位,考慮怎麼開發新的品類,做外賣、聯繫團餐,搞活動促銷等等。

4、不確定的意外因素。

生意好不容易走上正軌了,突然來了修路鋪管道等,把你店門口挖得亂七八糟,時間短還好,碰到修它幾個月,直接關門虧錢。

還有比如你好不容易選好的地段,做獨家生意,可沒紅火幾個月,隔壁突然冒出兩家和你相似的店,營業額直接減半;廚師被挖走......各種突發狀況,有的直接就搞死了飯店,如拆遷。

我有個同學就碰到這種倒黴事,他在廈門機場附近投了幾十萬元進去,開了家餐館,前幾個月沒什麼生意,虧本,然後慢慢好轉,開始賺錢。

好景不長,才高興兩月,一紙拆遷通知來了,他才明白為什麼房東只肯和他籤短期合同,虧了近二十萬。

在各方面綜合因素作用下,營業狀況不好的餐館很容易倒閉。據《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顯示,餐廳的平均壽命只有508天。

二、開餐飲店真的很累,身體吃不消,死得快。

開過餐飲店的小老闆都知道,作為老闆,要在店裡幹一切員工不想幹的事。為了省人工費,餐飲店老闆自己都是全身心撲進去,一個人幹2、3個人的工作。

每天五點起床,買菜回來,洗菜、備菜、加工成半成品,可以的話睡個回籠覺。十點左右開始忙碌午飯,差不多到下午兩三點才可以休息一會,不到五點又要開始準備晚飯,晚上九點整理,店裡衛生搞完差不多是晚上十一點了……

如果想做的好,要及時增加新的菜品,還要搞優惠活動,勞心勞力,說不定還只賺吆喝不賺錢。

我外甥自從當了這個小老闆,微信找他沒空回,他忙時電話打過去要半分鐘把話說完,不忙時又心疼他在睡覺,不忍吵醒他,真有事得跑他店裡站他旁邊說話。

國慶節他妹訂婚,才回了半天家,說是過年後第一次放了自己半天假。他說這個高強度的勞動,目前看生意還行,但也只能趁年輕做幾年,最多幹五年,否則吃不消。

是啊,全年無休,帶病堅持,每天這麼熬出來的錢。只有客人都走了才能吃飯,每天無規律的飲食,不規律的睡眠還嚴重睡眠不足,真的是累到骨頭裡,幹久了真的容易死的快!

所以,餐館老闆不是這麼好當的,沒有實力和能力,餐館死得快,錢打了水漂;沒有好的身體和體力,身體吃不消,自己死得快。


肖瀟傻灑2018


這個觀點不太認可,我是做零食生意的,今年轉戰餐飲……很多人勸過我,說開餐飲死的快,主要特別髒特別累,何況我是個女人,在後廚太不現實了。

我考察了一下週圍店面,很多店面確實不景氣,尤其到了夏天,客人真的寥寥無幾。大環境會影響到生意…… 其次我覺得是服務,也許服務與服務員的態度有關,服務員態度又與薪水有關,很多老闆只想著自己賺錢,卻忽略了服務這一塊……服務需要刺激我覺得更好運營




地理位置也有很大關係,有人說人流量越大的地方越好,如果這樣店面扎堆反而會產生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死的快肯定應驗。



特色,越是有特色,越是稀有。口味保證的同時,就是追求特色。有時候要琢磨口味的流行 口味一定要好,好的口味才能留著客戶的胃,但是也要創新菜品,這樣才能跟著潮流來留著客戶


於是我開始想做餐飲業,現在後廚過著苦逼日子,家裡人都勸我,但是真的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專研這個,萬一我可以呢?


因為我是想網絡和實體相結合的去操作這些餐飲事業。我也相信我自己可以!不是有一句話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老聶傢俬飯菜


我也來說說,上個星期剛剛關門,和朋友們一起找的店面,店的地方還是不錯的,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人流量挺多的,當時就看上了人流密集,在那待了三天,感覺晚上人更多,所以就租下來了,房租也還好,一年才四萬,朋友引進的是成都小吃,降龍爪爪,開業那天,我們頂著烈日發傳單,做宣傳,付出還算是有回報了,當天營業額在800塊左右,但過了幾天,生意就一落千丈,到後來,為了挽留顧客,我們就半買半送,新顧客可以免費品嚐,但效果不佳,經我們瞭解,原來旁邊一條街全是賣小吃的,人都在那邊吃飽了才過來的,我們剛開始看店的時候,那邊整頓沒有讓賣,所以我們誤以為沒有多少競爭對手,現在生意不好了,準備轉讓了,其實,做餐飲一定要考察清楚,不能被當時的情況矇蔽,還有也要考慮當地的消費和生活水平,還有口味,現在已經轉行加入到美食一條街了……


那夜那話那床


我是年前辭職開始做餐飲,主要以外賣為主說說我這幾個月的經歷吧。一開始接觸感覺不難採購東西有APP直接配送,蒸米飯有蒸箱按比例加水就可以做菜按步驟操作。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外賣平臺不開推廣沒單子,開了推廣單子多了但錢沒多掙再加上每天在廚房回到家滿身的油煙味。第二個難題不好招人最後來了一個寒假打工的大學生年就這樣堅持過來。第三個難題工作強度,從原來做一天辦公室到現在幾乎站一天再加上要蒸米飯做菜配菜打包一系列的工作都要你來,幹了一個星期就開始發燒就停了一天退了燒就繼續不敢耽誤時間。原來上班還有周末可以陪孩子,但是自己幹了就沒一點時間了,每天七點出門回到家都要八九點。寫以上這些就是想給大家說,沒做過不要輕易嘗試,掙錢不容易賠錢就太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