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事業單位的改革,將使3000萬職工受到怎樣的影響?

手機用戶64300988070


事業單位改革將會影響全國3000萬事業單位人員,那麼具體將如何影響?筆者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是人員編制問題。事業單位改革對於事業編制人員來講,一方面有人期待改革,因為他們能夠借改革的契機轉變自己的身份,他們可以由一般事業編轉為參公或者公務員。另一方面,有人不希望改革,這部分事業人員可能因為改革失去事業編制,成為企業人員,換句話說,所謂的“鐵飯碗”將丟失。



二是工資待遇問題。事業單位改革將會使得很多事業編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出現變化,轉為參公或者公務員的人,他們的工資可能有有所增加,比如公車補貼等。同時對於轉為企業的事業編可能工資福利待遇方面就會有所降低,大多數轉為企業的事業單位發展都很一般,有的甚至連工資都會拖欠。


三是發展前途問題。很多人最關注的就是前途發展問題,事業單位改革之後,對於一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會更加光明,能夠走上行政路途。此外,轉為企業或者降為二、三類的事業單位,前途發展相對就會狹窄一些。

當然,事業單位改革以後,如果能利用好當前國家鼓勵事業單位人員自主創業等政策,也會有很好的發展。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體制內問題答疑、公務員考試等。


東愛雨小公


近年來,事業單位改革大動作不斷,牽動著廣大事業單位人員的利益,隨著高校跟醫院取消編制,很多在編人員陷入恐慌,取消事業編制是一個勢在必行的事情,而且採取的方式是小步快走的漸進式發展。可以確定的是:

在未來改革進程中,這五類人將會失去編制!

全國現有事業編制3153萬人,其中大約有800萬是醫院工作人員,長期以來,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分立的“雙軌制”,不僅使民營醫院在醫保等方面受到嚴格限制,且兩種醫院的醫生待遇也十分不平等。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後,有利於民營醫院的發展,而且能減輕國家負擔。

二、高校教師

國家財政出一部分教師工資,高校自身承擔一部分。在取消事業編制之後,沒有了編制的限定,變革不一定是壞事。如果是認真工作,有能力的老師,不會害怕變革。但如果是混日子的老師,也許會有點兒擔心。

三、工勤類的崗位

這類崗位主要有技術工人、水電工、司機、通訊員、打字員等,管理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崗位,據最新的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中從事行政職能的人員將可以轉為公務員,工勤類的崗位將會成為繼醫院和高校之後第三類被取消事業編制的崗位。

四、生產經營活動類事業單位

一般都是廣播電視、黨報、黨刊等機構。這類單位因為本來就是自收自支,所以取消編制對於這類崗位影響並不是很大。說不定以後在政策的引導下還能轉變為企業。

五、行政職能的崗位

承擔行政職能職業單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促進依法行政、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政事分開、建設服務政府的重要任務。部分員工經過考試等轉為行政編制,待遇等同公務員,以後反而會越來越穩定。

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感到滿意,歡迎關注!更多職場問題,盡在職場律師說!


職場律師說


其實,我國從2013年就開始大力的進行事業單位制度改革。這是一個艱難而又人群龐大的改革,目前,全國有110多萬個事業單位,3153萬在編人員,其中教師和醫生就佔據了三分之二,也就是意味著,有一千多萬的職工同公務員從前著行政事務工作。

去年,國家已經明確了大學教師和醫院納入事業單位第一批去除事業單位編制的改革對象,這兩部分人就佔據了一半以上的事業單位人員數量。當然,老員工的編制暫時是不會去動的,改革指的是新人。

國家的一系列事業單位改革,對與廣大的事業單位職工有如下影響:

一是偏向行政類的事業單位會逐步轉為公務員或者是參公單位,這部分是最收益的一類人。

二是提高了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公職的靈活性,允許一部分人保留人事關係的條件下,可以進行自主創業,對於有真正技術的職工,只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對於另外一些沒有實權,只有服務類的組織,會慢慢改變為公益性的單位或者社會組織,服務於人民,而脫離公權力部門。


基層小老虎生活記


大家好!我是【辦公室小林】。關於“事業單位改革,將使3000萬職工受到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事業單位改革之風由來已久,但是按照目前的政策來看對事業單位轉企業職工編制影響不大,但是福利待遇在不斷提高!

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其帶來的影響:

1、編制的變化

改革由事業單位編制轉為合同用工,但是大家擔心的打破鐵飯碗事情還是不會出現,因為轉制後的合同還是和事業單位簽訂的,屬於換湯不換藥,所以體制內的職工還是有自己的一道圍牆的!

2、職稱改革

改制後職稱評定不在是唯學歷、資歷、論文而定了,針對一些基層技術崗將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技術能力去評定,針對一些對英語、計算機能力要求不高的崗位則可以取消這些硬性條件,從而更加註重實戰經驗!這也是我們的福音!

3、職工可兼職、掛職、離崗創業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國家鼓勵專業技術職工到項目上掛職工作,產業結合,並且允許專技人員離崗創業,最長可以保留3年人事關係,期間仍然保留基本待遇!

4、管理模式轉變

以前事業單位是進行身份管理,現在將轉變為崗位管理,這樣就大大增強了公平性。健全完善的崗位制度,制定不同崗位結構比例與最高等級的調整辦法,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組織工作、事業單位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實行崗位管理的轉變。高校與公立醫院不再納入編制,解放專業技術人員剩餘勞動力。


5、教師工資提高

科教興國,教師工資低也一直成為一個詬病!提高教師工資的發聲不斷,但是一直都沒有落到實處,此次改革又將教師工資納入範圍,教師工資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國家要求的教師工資不得低於公務員的平均工資!

6、醫療衛生人員工資提高

公立醫院工資制度改革試點已經啟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穩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根據以上六點轉變點分析,事業改革對3000萬職工的影響還是較大,但是都是一個正面的影響!

我是【辦公室小林】,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贊、關注、留言、轉發分享給你的好友!


辦公室小林


事業單位改革的目標,是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簡單來說,就是剝離事業單位的行政屬性,真正把事業單位變為公益服務機構,以達到機構的精簡優化。其真實的意圖是動機構,而不是動人。在現行這種體制下,大範圍裁撤編制人員也不可能。因此,全國3000萬事業人在機構改革中受到的衝擊其實並不大,除了自收自支、自定自籌編制人員確認將被取消編制剝離體制外,其餘人員都將繼續留在體制內,或保持現狀,或分流調整,不會有下崗的風險。大家該吃吃,該喝喝,不要杞人憂天。

事業單位按機構類型,分行政類、公益類、生產經營類三種。其中,公益類又細分為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兩種。改革方向大致如下:

1、行政類事業單位。目前全國自上而下統一的步調是取消。無論全部、主要和部門承擔行政職能的,都被納入清理範疇,剝離行政職能收歸機關,或整合到其它職能相近的行政機構。今後,除執法類機構外,不再單設或增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沒有行政職能,就失去了參公的依據,“事業局”將不復存在,參公也將退出歷史舞臺。

2、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是事業單位的主體,也是國家重點保障的事業單位類型。由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承擔的主要是行政支持、行政輔助職能,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改革基本不觸及該範疇,除部分職能相近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需要撤併整合外,絕大部分都將保持現狀。

3、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革分三種類型:效益差的,主要職責是提供行政輔助或公益服務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能,轉為公益一類;效益一般的,其收費或經營收入足以保障機構運行的,保持現狀;效益好的,主要職責是收費或經營,剝離公益服務職能,轉為企業。

4、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照分類改革要求,2020年底前將全部轉企。本輪黨政機構改革,要求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同期推進,隨著事業單位大規模的優化整合,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的轉企速度或將加快,在2019年完成。

機構的優化整合,對在職人員肯定會帶來影響,但除了下列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部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人員、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人員等三類人員將被取消編制外,其餘人員無論編制和身份都會保持穩定,不會有脫離體制的可能,更不可能下崗。歷次機構改革,國家為了保持幹部隊伍的穩定性,都要求平穩過渡、妥善安置,不會隨意將人員推向市場,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這是大原則,作為事業機構在編人員,對機構改革無需太敏感,至多是崗位調整罷了。

這裡需要特別提及一點,本輪黨政機構改革,部分事業單位或因職能劃轉變為行政機構,很多事業編制人員特別是參公人員期望藉助改革東風轉公務員。小公在這裡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不可能。本次改革對機構和編制實行的是限額管理,原則上,改革後的編制數要少於改革前,至少不能超過改革前,因此根本拿不出多餘的行政編制用來置換,機構的轉制,更多隻是職能的劃轉,不會大面積置換身份。對於這點,事業人員要有清醒的認識。

我是小公,專注體制問題解答,感興趣或有疑問的可以關注我,私信交流


80後小公


根據我們人社部的數據,2016年我們的事業單位參保職工已經達到了3666萬。

2014年10月,我們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際上這項改革讓我們的事業單位人員各種工資福利待遇又得到了提升。


為了交納養老保險,又不降低職工待遇。事業單位開始了工資構成的套改。將相當一部分的補貼納入到基本工資裡,然後又規範了很多補貼待遇。


而且現在基本建立了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每年職工都可以增長薪級工資,確實是制度是越來越好了。

但是對於退休人員來說,國家雖然規定了十年的過渡期,至今已過去了三年多,很多退休人員中人的待遇遲遲沒有理順。而且有一部分退休人員,他們的退休待遇比之前退休的老人待遇要低很多,有的反映還差一千多元。

我們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目的是要破除退休的雙軌制,使用企業退休人員的辦法,消除計算障礙。

2015年初,我們國家出臺的改革實施方案。2015年中,各個省市出臺了自己地方的實施方案。而2015年底,各個地市都實行了自己的方案。


然後隨著改革之前人員的工資計發辦法,完善改革後的制度設計,比如視同繳費年限的指數確定,企業年金的具體計算辦法等等。

所以,很多地方遲遲沒有落實。

不過隨著制度方案的出臺,預計今年下半年各個地區的退休制度就會被理順了。

但是,各個地方自己的一些對退休人員的特色補貼,也會慢慢清理的,比如說年終獎,住房補貼等等。

未來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所有人的退休待遇將會統一到一個計算方法上,我們國家未來的養老金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這一點是不會變的。隨著我們的機關事業單位改革,我們會慢慢打破我們的體制障礙,讓企業和事業之間的人才流通更加自由,改變我們機關事業單位的活力,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強盛。


暖心人社


首先編制的改革可能讓之前那些進了事業單位就等同於拿到鐵飯碗現象的一種轉變,職工與事業單位簽訂合同,不再有所謂的編制,客觀上來講對於事業單位職工起到了敦促作用,再整天拿工資不幹事那你面臨的可能是失業。小編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改革措施,具體效果還要看實施情況。

工資制度的改革可能是大部分職工最為關注的地方,這對於廣大職工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工資定期上漲 醫護人員漲工資 教師工資要與公務員工資持平,雖然可能是杯水車薪,但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向。

管理模式與職稱制度的改革可能會更好的促進公平,幫助一些專業性人才進入與之適應的崗位,並且對於基層專業性技術人員來講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事業單位員工可兼職,掛職,這也是一項非常好的吸引人才的改革措施。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些改革措施方向都是好的,對於想考事業單位的人來說,並不會造成過大的影響,你只要準備好考試,進去了努力工作就好啦!


愛笑的小姐姐呀


每年的經濟成績單不知是否屬實準確,怎麼來的?和我們普通百姓有何關係?。因為我是一個最普通下崗職工在家只能伺候兩個老人靠他們的一點工資為生,在我知道的朋友和了解的普普通通老百姓當中,這幾年在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當中並沒有任何生活提高的變化和感覺,反而是個體戶實體店買賣都不好做,街面商務房關門倒閉越來越多,街面商鋪房對外出租價格越來越低了,對外出租也不好租了,無所事事的年輕人越來多了。


用戶13314791238


國家窮什麼法都想


吳若琳蔡建梅


如同當年下崗再就業,富一批,垮一批。對與錯留給歷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