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犬守平安日,梅開如意春。”“金狗之年”已經開始了,“狗者,犬也”,狗在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11位,與十二地支中的“戌”配對,即俗稱的“戌犬”。在曆書上,2018年陰曆是戊戌年,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狗年”。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狗年有什麼說法?在所有動物中,狗對人類的忠誠度是最高的,與人類的互動關係也最多。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稱:“狗,家畜,以吠守。”除看家護院、田獵放牧、陪老看幼外,早期人們還用狗來值守監獄。

“獄”字造型便是兩條狗在吠叫(言),十分形象,從這個字型也透露出當年使用警犬的方式。由漢字文化史來推算,商周時已將狗用於警獄崗位,可見中國使用警犬的歷史,應該有3000年。

至於讓狗服役軍中,協助行軍打仗,即所謂“軍犬”,或比警犬的時間更長。至今,仍有警犬、軍犬,就是因為狗有人代替不了的作用。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金文“獄”,俗稱狗咬狗)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狗雖然沒有“龍”的顯赫,“虎”之威猛,但在古代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確實扮演著重要角度,甚至享受尊榮。如漢朝時內廷專設“狗監”,負責給皇家餵養獵犬,這養狗官就是後世貶損語“狗官”的源頭。

與卓文君私奔的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就是漢武帝劉徹的狗監楊得意舉薦的,巧合的是,司馬相如的小名就叫“犬子”。唐朝時還設有專門替皇家鷹犬的機構,俗稱“五坊”,即雕坊、鶻坊、鷂坊、鷹坊、狗坊。

能給皇帝養狗也是一種榮耀,有的藉此欺負人,這就是“狗仗人勢”,老百姓很討惡,貶稱之為“五坊小兒”。但在現代,與狗有關的說法似乎都是貶損的。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查了一下《現代漢語詞典》,所收集含“狗”詞條計17條,僅有“狗獾”、“狗熊”是不帶色彩的,其他諸如“狗吃屎”、“狗膽包天”、“狗急跳牆”等15條都是貶義詞,超過88%;如果把“狗熊”也理解為罵人話,那貶義詞超過94%。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實際生活中更糟糕,涉狗的俗語幾乎100%都不雅。為什麼會這樣?得罪了誰?風俗成因很多,但與狗太聽話、生活中太不講究有很大關係,一個奴僕能得到主人的尊重?更與狗動輒侵犯人類——愛咬人有關,狼性十足。

即使被殺了吃肉都低一等,有所謂“狗肉上不了筵席”一說。古時真是這樣嗎?其實在早期,狗之地位相當高,享受尊榮,連宗廟祭祀時都少不了狗。有一種“羹獻”,用的就是狗,而且要是肥狗,此即《說文解字》中所謂:“犬肥者以獻之。”“獻”字就是這麼來的,獻的本便是宗廟犬。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甲骨文“獻”)

先秦周王家專設“犬人”一職。《周禮·秋官》中“犬人”條記載:“犬人掌犬牲……凡相犬牽犬者屬焉,掌其政治。”犬人負責周王家與狗相關的一切“狗事務”,重點的是養好祭祀用狗。當時人員編制還不少,多達25名:“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十有六人。”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不只如此,民間也視狗為祭祀祥物。據晉崔豹《古今注》,漢魏時有陰曆十二月初八以黃狗祭祀灶神的習俗。此俗源於東漢時有名的孝子陰子方,《後漢書·陰識傳》記載:

“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見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狗,因以祀之。”陰子方用家裡的黃狗祭祀了灶神後,開始發財,成為鉅富。”這事很快傳開,大家紛紛學了起來。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便稱:“漢陰子方,臘日見灶神,以黃犬祭之,謂之‘黃羊’。陰氏世蒙其福,俗人競尚,以此故也。”黃狗也因此成為狗中貴族,民間有“一黃二狗三花四白”之說。

漢朝有“狗監” 唐朝設“狗坊”,狗狗的歷史

這個故事傳開後,用狗祭灶成為風俗,至宋朝時仍興,清朝皇家尚有這一風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祭灶”條稱:“二十三祭灶,古用黃羊,近聞內廷尚用之,民間不見用也。”

中國漢族是農耕文明,牛馬是人最好的幫手和朋友;西方大部分是狩獵或半狩獵文明,狗就是人的最好的幫手和朋友了。所以,愛狗和不愛狗,都有其合理性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