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韓國為什麼把首都漢城改成首爾?

唐伯虎電禾火香


韓國是一個不敢正視自己文化淵源的國家!把漢城改首爾無非是不敢面對歷史面對自己的文化!我們知道韓國古代師從我國,從我國學習了大量的先進文化、如飲食、禮儀、建築、服飾、文字、節慶、民俗等等。然而韓國卻不敢正視自己的文化來源,瞎掰胡造說自己歷史比我們悠久,李時珍、孔子、屈原都是韓國人!引用一句話就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我們知道大明朝時,朱元璋賜國號“朝鮮”給居住在朝鮮半島的人民,至此,朝鮮成為我國朝貢國。後來朝鮮戰爭,南北三八線分治,才有的韓國!韓國的歷史淵源可以說一清二楚!我們也可以從韓國民眾今天的衣食住行中找到過去“朝鮮”學習中國種種文化制度的影子!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韓國的國旗,韓國的國旗取自我國《易經》當中的先天八卦圖,基本是原模原樣照搬的。所以韓國文化從哪裡來,如果不能正視那麼是可悲的(如下圖)

其次,我們來看建築,韓國的古建築基本是在明朝時期從中國學去的。受明朝時期建築影響極大,所以基本保留了明朝建築風格,而且韓國也學到了依山傍水的風水觀,所以建築都是很講究風水的看下圖

再次,我們再來看韓國傳統的服飾,韓國的傳統服飾基本上是在明朝服飾的基礎上稍微改了點變過來的,所以可見明朝服飾對韓國傳統服飾影響也蠻大的(如下圖,圖一圖二,明朝服飾,圖三韓國傳統服飾)



第四個,我們來看一看韓國的節日節慶,在韓國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也是韓國的傳統佳節!春節可以看到大批的韓國人也像咱們中國人一樣趕著回家過年!且過年長輩也給晚輩發紅包,韓國的紅包是用白紙包的和我國用紅紙包紅包有所差異。中秋節中韓兩國寓意差不多,都是團團圓圓,只不過我們吃月餅,他們吃鬆餅,並且一大早要起來祭祀祖先,這一點他們繼承的很好!韓國也過端午節,和我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消災、驅邪,用菖蒲水洗頭,然後祭祀祖先,盪鞦韆、摔跤比賽,表演等活動。可以看到雖然有差異,但是內涵還是相同的,可見文化傳承的一脈相承!



第五個,我們來看一看漢字,韓國古代在沒有發明文字是基本都是用咱們的漢字,文獻記載啊,廟宇樓閣上啊,都是漢字,而現在身份證上的名字也用的漢字。所以說漢字對韓國的重要性

所以說了這麼多韓國把漢城改首爾,無非是不敢正視、面對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淵源所在。以為廢除漢字他們就是外國人了。其實不是,一整套文化因子已經深深的融入到他們血液裡了,反應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韓國在文化方面還得向日本學習,既敢於學習先進文化,又敢於面對自己的文化淵源所在!這樣才能贏得更多國家的尊重!


笑遊江湖007


韓國將自己的首都名字從漢城改稱首爾,更多的考慮是為了彰顯韓國民族的主體性和文化的獨立性。因為漢城是一個漢字名,而首爾則用的是韓語中的固有詞,即韓國自己發明的詞彙,韓語語言中本身就存在的,而不是從我國傳入的詞彙。

這一點和印度尼西亞遷都是不一樣的,其遷都更多的從地理位置,地域的經濟承載力、人口承載力和交通條件等方面考慮。

早在1948年,韓國就將自己的首都名字由漢城改為了首爾。但是那時候的中韓兩國還沒有建交,我們還將韓國稱之為南朝鮮,所以在漢語裡也就直接沿用了過去的稱呼,繼續將韓國的首都城市叫漢城。

隨著1992年8月24日,我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結束了兩國長期互不承認和互相隔絕的歷史。政治障礙的接觸,中韓兩國各方面的交流開始活躍起來。2005年1月19日,時任首爾市市長的李明博正式宣佈首爾的中文譯名由漢城改為首爾,並通知了我國政府。所以從那時起,我國也就不再使用漢城這一名稱,將韓國的首都改稱為首爾。



但是由於時間並不久遠,老一輩的人依然習慣將韓國的首都稱之為漢城,有的依然將韓國稱之為南朝鮮。不過這種在民間流傳的稱呼,也就無所謂了,畢竟老一輩人叫習慣了,順口就好。只要官方正確使用韓國的國名和城市名,就沒什麼問題。

雖然韓國將自己的首都名字改用了韓語固有詞,但是韓國的其他城市名卻依然使用著來自於漢語詞彙的名字。而且不僅是韓國、朝鮮、日本等其他東亞國家的城市名也有的是來源於漢字詞彙。除了城市名外,日本的年號在之前也都是來自中文古籍,現在日本新天皇上位後,啟用了新的年號“令和”,並聲稱該年號來自於日本的古籍,然而貌似還是被人從漢語古籍中找到了起源。


期待您的評論和關注


三尺命看國際


朝鮮這個國家在中國唐朝時期被稱為新羅,宋元時期則被稱為高麗,明、清朝時期向中國稱臣,一直都是我們的藩屬國。當時朝鮮的王宮"景福宮"和"光化門"等建築都是採用中國明清風格。朝鮮自中國明代時期建立後,將國家的首都從平壤遷到了位於半島平原上的漢陽,後又改稱為漢城。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南北分治,因此漢城又成了韓國首都。



隨著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崛起,韓國國內出現了不能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和客觀評價中國文化對韓國民族文化影響。為了去中國化和照顧民族情感,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宣佈: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新確定的漢語名稱“首爾”可解釋為“首位的城市”,所以韓國首都就由原來的漢城改為首爾,並沿用至今。


灩瀾一叟


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是半島最大城市,世界第十大城市。

最早為半島地區周朝的真番東夷小國的棲居地,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為“漢城”。

1948年起,漢城改名為稱韓語固有詞“서울”(首都的意思),成為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但改名後的中文譯名始終沿襲了“漢城”。

2005年1月,韓國政府宣佈“서울”的中文翻譯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這是當時韓國“去中國化”的舉措之一。

就像漢字學習,現在韓國年紀稍大一些的人,五六十歲的人,許多都能讀懂漢字的意思,雖然不會中文發音。但是現在年輕一代看得懂中文的極其少了。也是韓國政府長期去中國化的結果之一。

昨天剛剛與一名生在首爾的90後聊到這兒問題,我說首爾在2005年之前叫漢城,她聽到後非常驚訝,她從小到大首爾一直是首爾,漢城只出現在歷史書上。

綜上,韓國首都改名,那是1948年新建國家期間的舉措,而首爾的中文譯名更改,則是2005年政府的去中國化措施之一。


尼基Li



2005年1月19日,時任漢城市市長的李明博(韓國第17任總統)特意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漢城改名為首爾。漢城因其在漢江之濱而得名,過去也曾經稱“南京”、“漢陽”、“京城”。為什麼要在這時候改成首爾呢?

\n


當時李明博給出的理由是:為了與國際接軌!李明博解釋說:中國人將Washington稱為華盛頓、將London稱為倫敦、將Moscow稱為莫斯科,都是用與這些詞的發音接近的漢語來標記的,只有Seoul( 漢城的引文拼寫)仍按照古代名稱將之稱為漢城,這引起了很大的混亂。
\n其實, 1946年8月15日韓國國發布城市憲章,宣佈將其首都改稱為서울(英文為Seoul),韓語是「首都」或「京城」的意思 (中文首字亦解作首都) 。根據韓語學家的解釋,Seoul來自於古代新羅語Seorabeol(서라벌,徐羅伐),後來演變成Selabel,最後變成Seoul(서울,首都)。

\n



表面看上去,這樣解釋還有點歪理,但其實不然。首都就是首都,首都是一個具體的城市,如北京、東京、華盛頓、倫敦,你不能把所有城市都改成叫做首都吧。

\n

那麼它這麼改的真正用意是什麼呢?

\n

一是民族主義作怪。李明博是個民族主義者,沒當上總統就做了首爾更名這事,上任以後,更是表現出對日本的強硬,第一個登上了韓日爭議領土獨島(日本稱竹島)。如果僅僅將此看作是李明博作秀,藉此洗脫自己“日系”(他出生於日本大阪,系日本戰敗歸國一族)嫌疑,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在六十年代朴正熙主政時期,就參與過反對朴正熙對日友好的抗議活動,而且因此還被捕入獄判刑。李明博在2007年擊敗朴正熙之女朴槿惠當選總統後,就民族主義膨脹,大力推行去漢字化。而首爾更名正是他的民族主義心態的反映。

\n


二是大韓民族傲慢心態的反映。韓國自朴正熙開創“漢江奇蹟”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提升,到了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第11 位,李明博競選總統期間更是提出要提升到第八位的目標。(當然,截止去年它還是被牢牢釘死在第11位上,我國的廣東省已經距離超越它不遠了)但那時候韓國人是信心爆棚,所以,它有點類似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脫亞入歐的心態。而這個首爾更名,恰恰就是針對中國而言的,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按照讀音都是稱Seoul(首爾),只有中國稱其為漢城。據說為此還向中國發出外交照會,稱漢城更名已有百年曆史,中國繼續如此稱呼,不符合國際慣例,要求中國把漢城更名為“首爾”。

\n


三是自卑心理導致的扭曲。韓國跟日本一樣長期以來受中國文化薰陶,就連文字也是直接用漢語。雖然李氏朝鮮第四代世宗大王以漢語為藍本創建了所謂的諺文,開始推行去漢語化,但是一直很不成功。到了1948年,韓國實施了一部《諺文專屬用途法》,開啟了依法廢除漢字的運動。期間因為諺文是表音文字,也很不完善,一直推而不動,在韓國內部漢語存廢之爭也一直並未停息。朴正熙上臺後,停止了漢字教育,漢城奧運會之前,韓國人更是採取了取消所有漢字牌匾的極端措施。即便李明博瘋狂去漢化時期,也曾經發生過20名前總理共同簽名上書青瓦臺,呼籲李明博政府強化漢字教育,提議從小學開始正式開設漢字教育課程的事件。韓國去漢化的根源其實就在於它的心理上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不自信。

\n

當然,平心而論,過去中國封建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一直強勢影響著朝鮮半島,在清末尤其甲午戰爭以後逐漸衰敗,也是韓國人去漢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隨著中國的崛起,韓國人又開始出現了爭搶中國傳統文化的趨勢,從孔子到西施,從端午節到印刷術,甚至他們一直要去掉的漢字也開始被納入了爭奪的行列裡。

\n

前倨而後恭,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大中華文化的復興之強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韓國人人性的低下卑微。一個國家的國格遠不是改一個首都名稱就能成就的,精神的充實和內心的強大更多的是表現在包容!中國文化中有容乃大的精髓韓國人永遠也不會懂!


無坡居士


就是所謂的去漢化,當了中國幾千年的孫子想拜託以前的歷史,也是南朝鮮狹隘的小國心裡,最近的搶奪中國文化製造虛假歷史都是他們自卑到極點惡人衍生出的自傲虛偽及無知乃至無恥的心裡,這麼多年基本上已經成了南朝鮮的國民整體素質提現,一個民族到了這種程度只能用可悲而不可憐來形容。


king覺


事實是 韓國改“漢城”為“首爾”是很早之前的事了,只是中國一直沒有改變翻譯而已。漢城”的稱呼則沿用了韓國古代歷史王朝的用法。1394年,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ung)。這一名稱在漢語中至今已經使用了六百多年。二戰結束以後,韓國將漢城稱為韓國語的“首都”(Sieur),英文音譯為Seoul,但是韓國的書面漢字仍然寫作漢城。因此後來李明博政府 把韓國語發音서울sieur 直接譯成漢字 “首爾”


chinese奮鬥在korea


表面上是朴正熙上到李明博這幾十年韓國經濟發展的不錯,韓國人自尊心爆棚感覺超越中國很多。深層次還是幾千年的中國的附屬國自卑感促使,想擺脫漢文化影響。小國再富也是大國的附屬。何況還是依靠大國才能維持的富裕。


真默契


因為歷史原因韓國一直是我們的附屬國,政治經濟文化全部照般我們,特別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韓國政府大刀闊斧進行經濟改革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吸引外資,經濟迅速崛起,經過十幾年努力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到發達國家中等行列。在經濟影響力提升後,韓國文化流行亞洲,這種情況下民族自信心極速開始上升,可一翻開歷史就是活著我們的陰影下,這是一個暴發戶不能容忍的因為這樣太沒面子,所以就是要大搞去中國化的影子。去除漢字丟掉漢字的地名等一系列的去中國化的活動,彰顯民族性格。


遺失的記憶27920


不尊重以前的宗主國,改換門庭,說改就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