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精神分裂”的華為:兩種絕然不同的動物哲學為何能共存?

文 / 卞志漢,華夏基石e洞察特約撰稿人,廣州眾恩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曾供職於華為資金風控部負責人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精神分裂”的華為:兩種絕然不同的動物哲學為何能共存?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揭示了自然界物種生存演化的自然法則。各物種面對複雜多變、殘酷且無情的生存環境,在生與死的抉擇下,不斷調適生理機能,適應新環境才能得以繁衍。每個物種痛苦演化的過程都昭示著令人敬畏的生存智慧。

企業也是一個物種,如何能夠長久的活下來,能否從物種億萬年演存的法則中,洞見某種智慧使華為活得更久一點,是任正非每天都思考的問題。華為應對自然選擇的動物精神應該是什麼?任正非經過深入觀察和思考,發現兩種動物特別具有生存的智慧,一個是狼,一個是烏龜。前者能夠讓華為活下來,後者能夠讓華為活得更久。但是這兩種動物似乎天然不搭,強行拉配,必然會精神分裂,華為是如何做到的。

一、“狼性”與“龜性”的錯配

狼,代表著策略、速度、力量與野性的拼搏精神,具有敏銳的嗅覺、百折不饒、團結協作的奮鬥精神。自然界中的狼能長期在極端惡劣環境下還能生存,可獵食所有的靈長動物。

烏龜,作為陸地上最慢的動物之一,爬行速度僅有0.5公里/小時,且心跳速度每分鐘寥寥20-30次,遇到危險更是第一時間便鑽進了自己堅硬的外殼中躲了起來。

不過,龜可能是地球上生命最長的動物,它所展現的專注、堅持與祥和的精神標籤與狼絕然不同。然而,華為為什麼要學習這兩種動物精神,且何以做到辯證的統一?

二、 “狼性”,讓華為能夠活下來

華為的“狼”是一匹來自冬天的狼。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首次把公司裡的“狼性文化”定義為偏執的危機感、拼命精神、平等、直言不諱和壓強原則,目的在於喚醒企業人的創業與奮鬥精神。

狼有三大特點:敏銳的嗅覺、百折不饒的意志與團體作戰。

華為的嗅覺從任正非創業之初瞄準1987年程控交換機技術的市場空白時便得以體現。堅守著ICT行業的本分,持續地將已有產品中的獲利用於精確地滿足市場所需——從交換機到光網絡與智能,然後再到無線通信產品,步步為營,步步為贏,持續地體現著狼性的嗅覺!

華為尊敬奮鬥者,“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的價值輸出為狼性的堅毅奠定了精神基調。從入職人員的“魔鬼式培訓”到市場與業務上“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毅力,從創業之初所面臨的資源不足,到發展壯大時應對全球各大競爭對手的百般阻撓,處處體現了華為人百折不撓的鬥志!

然而,與前兩者相比,狼性文化最重要的卻是團隊精神。沒有華為內部的團隊協作,一切理念都是空談。

任正非崇尚狼性文化,他要讓內部緊密團結,讓所有人都充滿鬥志,像狼一樣與對手拼殺。同時他更強調華為的力量來源於組織整體,而絕非僅僅依靠領袖個人。狼性之團結是狼文化最根本的要素。其中,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態度深入人心。正是在這樣強烈的精神激勵下,華為能夠卓越地開展跨文化、破門牆式的無邊界合作!

三、“龜性”,讓華為能活得更久

可持續發展與生存並不矛盾,生存是為了發展。沉穩厚重是基業長青的必要條件,而砥礪前行則是企業跨越式發展的必備基因。因此,除了“狼性”,任正非還倡導 “龜性”。

烏龜專注、堅韌、心無旁騖。

華為已有30出頭,這在一個企業平均年齡僅為3-5年的國度而言,實屬不易。但更不容易的是華為一直以來對本職工作心無旁騖的專注。華為追求實幹,發展過程中不斷地自修內力,加大核心業務的研發投入,不上市,不搞圈地運動,不為投機的誘惑所動。但在面對各式各校困難的同時又發揮著烏龜的堅韌精神,自我批評、自我反醒與持續改變,通過管理及業務上的不斷創新以適應的環境變化。

做得好並不代表一直做得好。動態地來看,相對於企業,個人當然是靈活的。但是,任正非很早就意識到,無論自己怎麼追趕,卻還是赴不上時代的變化。何況企業!

所以對於企業來講,想要活下去就要求變,否則還是等死。烏龜可變,一是變溫,二是變形。兩種生理機能使得其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異常的堅韌與頑強。所以,面對同樣就弱肉強食的通訊市場,自適應能力是求生的法定。

學習烏龜不僅強調員工的隱忍,強調產品線的慢工出細活,其實它更強調一種在默默無聞中求變的精神。華為一直在變,從理念到戰術。可是,核心沒有變。堅持狼與烏龜之間辯證統一的核心理念,實施適應性的戰略與戰術,身處成長的壯年卻依然“聚焦”專業領域,不忘初心。

四、“狼性”與“龜性”的融合與統一

“精神分裂”的華為:兩種絕然不同的動物哲學為何能共存?

狼性根源於企業的野蠻生長時期。與國企等“親生子”相比,野性化的無所畏懼才是先天不足但求發展的基礎與硬道理!而在市場鉅變的時代,隱忍、沉默、剋制、於無聲中圖變革的烏龜精神亦是推動企業在風浪中變革的關鍵力量。

歷史總是如此弄人,不同階段的境遇使得華為保留了兩個既相矛盾又辯證統一的精神。這種統一存在於企業不周層級的員工之間,存在於管理活動與業務工作的內外兩側。

狼性不僅在冥冥中引導了任正非的創業伊始,還為今後的華為市場行銷提供了指導原則。“北國之春”以後,IT業迎來寒冬,活下來是華為的第一命題,而此時狼性文化再一次支撐著企業員工站到了行業的風口浪尖。拿合同,搶市場,奉行狼性精神等等,與一切原始積累期的公司沒什麼顯著的區別。只不過,華為通過一種圖騰強化了企業人創業初期的求生願望——因為不能迅速長大,就可能被隨時踩死,並將這種願望固化成了一種企業文化流傳至今。

在企業內部,全員永遠追求屁股對著老闆、眼睛盯著客戶,將狼的敏銳性從內至外地集中在客戶與市場上。同時,狼性也是驅動華為基層員工的靈魂,使得他們有“飢餓感”,渴望物質與精神激勵,更渴望成功,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任正非認為,團隊沒有了“狼性”,任何的高調宣傳都是虛妄。

華為的狼性文化成功了。但隨著企業全球業務的展開,面對加劇外部競爭,華為開始談論“烏龜精神”。相對於狼性文化,它以內斂的精神主導著企業的內部事務。

任正非認為,華為這隻“大烏龜”可以迎頭趕上前面的“龍飛船”特斯拉。這隻所謂的烏龜其實是一大批優秀的高級幹部與專家消耗了大量資源所建立起來的寶庫。它“厚重”但不“笨重”。以自有的資源為出發點,理想的烏龜精神是以狼的敏銳為牽引,發現一個戰略機會點便後髮式地追趕上去,而且是千軍萬馬!相比與小公司,華為的一大優勢在於能夠使用投資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資源堆上去。將資源集中在保證質量與服務的一貫性是華為“烏龜式”的累積資源的關鍵策略。

同行業中,愛立信曾退出手機終端業務,出售光接入業務,專注移動寬帶、網絡服務和運營支持解決方案三大領域的核心,戰略上同樣也體現了烏龜般集聚內斂的特徵。至今,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但反觀華為,其更具備鮮明的擴張意識。基於已有業務,加大對企業網絡的搭建與服務,以及智能手機制造方面的投入,將狼性與烏龜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攻一守,一前一後且一外一內地共同指導著企業的發展。

烏龜的生存策略是簡單的,可能窮其一身都在防守。然而,華為這隻大烏龜還具有狼的特點!它攻守兼備,厚積薄發時的內修與野性釋放時的動能辯證而和諧地統一著,是一隻具有狼性的龜!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斗、諮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諮詢專家宋勁松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臺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