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甘肅河西走廊指的是哪條河之西?

費豐章


河西是指黃河以西;走廊是指甘肅烏鞘嶺至玉門關長約上千公里,寬約數里至數百里的狹長地帶,故稱河西走廊。

黃河源自青藏高原東出青海流經甘肅蘭州後北折進入寧夏、內蒙等地區然後再向南穿越晉陝地區在河南一路向東流入大海,在我國版圖上形成巨大的‘’幾‘’字形。河西泛指黃河以西通常是地理方位名詞與之對應的還有河東、河北、河南等稱謂。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自東南武威向西北綿延兩千裡至新疆的狹長堆積平原,北有騰格裡沙漠南有青藏高原,荒漠戈壁廣泛分部在四周,然而大量的綠洲卻出現在河西走廊,使這一地區自古便成為我國西北地區著名的糧倉,歷史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便捷通道。
早在商周時期,河西地區與中原的聯繫就從未間斷過,西漢武帝時期設立張掖、武威、酒泉、敦煌河西四郡,中原王朝首次將河西納入中央行政版圖,在此屯田駐軍,至此河西走廊成為歷代王朝經略西域的戰略要地。河西走廊不僅僅是軍事走廊,也是經濟和文化走廊,起自長安的絲綢之路經河西通往西域、中亞、西亞、南亞和東歐;而佛教也經此傳入我國。河西走廊在促進東西方商業往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均發揮著巨大作用!具有我國文化藝術瑰寶之稱的甘肅敦煌莫高窟仍在盡情演義河西文化的燦爛與滄桑!

東漢時期河西地區分屬涼州和雍州,加速了中原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的融合,歷史上人才輩出唐朝李氏、大理段氏均源自河西。河西走廊的經濟、文化、軍事地位一直延續至今,現今依然是新疆往來內地幹線交通的必經之路。由於社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環保意識的落後,使河西地區生態惡化,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央加大對河西地區的投入力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親赴民勤指導環境工作,有效制止土地荒漠,河西綠洲再次呈現,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河西走廊將再次搭乘經濟高速列車駛向美好的新時期!


前程HAN


甘肅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交通要道,介於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



因為這條走廊位於黃河以西,所以又稱為甘肅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歷史文化名城,以及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市。



這條走廊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經這裡通向中亞、西亞,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不僅僅是昔日的古戰場,也是甘肅有名的糧倉,過了烏鞘嶺,再過古浪峽到西涼之後就是地勢平坦幅員遼闊的廣大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爭之地。

因其地形為狹長地形,形似走廊,所以才被稱為河西走廊。

其南面是海拔4000-5000米的祁連山脈。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組成,西寬東窄,由柴達木盆地至酒泉之間為最寬,約300公里。

北側則是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北山),絕大多數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個別高峰甚至達到了3,600米。


我是湖南李逸,請關注,多交流,謝謝!


湖南李逸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其南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脈。北側則為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北山),絕大多數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間,個別高峰達到了3,600米。河西走廊介於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的狹長高平地,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 ,其位於黃河以西而得名。

河西走廊因為夾在兩座高山中間,形似走廊而得名,它
既是中原連接新疆以及中亞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帶,地理位置重要,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國曆朝歷代控制西域的必經之路,稱之為東亞陸上馬六甲海峽一點不為過。


七色體壇



一個醫生的雜談


謝謝你的提問!知道河西走廊這個名詞是在很小的時候,還沒有上小學。當時我們的生產隊在七0年買了臺收音機,我們小孩子什麼節目都聽,其中一個節目叫天氣時況分析。裡面多次提到河西走廊。印象中的走廊就是條深溝。

後來讀書多了,又知道紅四方面軍抗日戰爭時期,在河西走廊的英雄事蹟。才懂得河西走廊不是門庭過廊。

我上大學時有個愛好!學習的是工科,愛讀地圖。就在現在,地圖冊就放在跟前茶几上,看電視時出現的地名,尤其是《焦點訪談》節目中的故事發生地。我都會查一下它的位置。當然現在有手機地圖了,方便多了。

平時看的平面地圖很不直觀,我還買過兩次中國地形地圖。這種地圖就象一個砂盤一樣,中國的地形一目瞭然。

地形地貌地圖真正告訴你,什麼是河西走廊。就是在黃河以西,崑崙山脈的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中間的那條深溝。它從武威一直到“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地方。是進入新疆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通道。唐僧取經也是從那裡通過的。

河西走廊在地球遠古時代,肯定是條大河,那時候新疆可能還是海洋,所以地表水的分佈發生了變化,才出現了河西走廊。形成的原因,我只是自己的想象!真正的原因還有下題:河西走廊是怎樣形成的?請更有學問的專家解答。


柯子28


甘肅河西走廊指的是黃河以西。從蘭州出發坐火車,翻過烏稍嶺,就進入了河西走廊東頭。從東向西一條長約一千公里,寬約三至三百公里,近似平原的開闊地帶就展現在人們面前。左邊(北面是綿延千里的祁連山,海拔二千至五千多米,山頂長年積雪,夏季也能看到皚皚白雪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耀眼,右邊(南面是龍首山及馬鬢山餘脈,中間夾雜看民鄞沙漠,相對高度較低。河西走廊河流大多發源祁連山,是冰雪消融形成的,夏季水量較大,比較著名有黑河、黨夏河、疏勒河。這些河流上都建有水庫,灌溉著河西走廊幾百萬畝良田,是甘肅最大的商品糧及農作物育種基地。開闊的千里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當時非常繁榮,形成了最著名的張掖互市。民族融合,加快了河西走廊的開發,形成了墩煌、酒泉、張掖、武威等人口聚集區和東西文化的交融區。隨著近代在祁連山、龍首山及玉門等地發現大型鐵礦、鎳礦及石油。形成了嘉裕關、金昌、王門等新興工業城市。河西走廊地域開闊,日照時間年平均2800~3400小時,形成了以酒泉為中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基地,河西酒泉一帶是中國四大風庫之一,目前以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風能發電機地,裝機容量近二千萬Kw。隨著一帶一路的開發,河西走廊的將來會更加美好


關山54


悟空你好;河西走廊指的是黃河之西。河西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東,全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OOO千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為兵家必爭之地,因位於黃河以西,兩山夾峙故名河西走廊。河西曆史優久,文化厚重,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其間各種文化尤其是佛教通過河西走廊傳入長安,足見其在中國佛教的地位。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全長大約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歷史文化名城及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市。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途經這裡通向中亞,西亞。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條黃金道,是古戰場也是甘肅省的重要糧倉。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它的經濟發達繁榮程度僅次於長安及蘇杭。河西走廊古時以徽商,回商,晉商及江浙商人居多。河西走廊經過歷史的發展,歲月的變遷如今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它因自然條件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適合種植葡萄,有望成為世界葡萄酒板塊組成的重要部分。









昨夜雪漫漫


河西走廊是黃河以西。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

地理位置: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笭海蒂剿酈濟墊汐叮摟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小魚姐說


河西走廊指的是黃河之西,河西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從甘肅地圖上來看,河西位於祁連山之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二百公里,呈南北走向的狹長平原,自古以來就是盛產糧食的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在古代是佛教東傳的要道,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在地理上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所以稱為河西走廊。


沙漠王子110300266


因為在黃河以西,地處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故稱河西走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