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會有讀書“無用論”,而且越來越嚴重?

巷子裡的流浪貓M


讀書無用論有兩個論點。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沒什麼文化的人,兩勞釋放人員。通過個體戶,倒買倒賣,迅速的爆發了。

那個時候下海經商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我們的相關改革並沒有跟上,所以出現了腦體倒掛,社會上一度流傳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那個時候很多暴發戶大叫讀書無用,很多家長也覺得,讀書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早一點出來掙錢。

那個時代的確很容易賺到錢,只要看準方向,膽子大,隨便做什麼都能大把撈錢,更不要說那些違法亂紀的生意了。

的確,一個幹部的工資還不如出去擺一天的攤。因此人心浮動。覺得讀書大概也沒什麼用,出來以後無非也就當幹部,收入也不高,還不如擺小地攤。

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老的讀書無用論,已經逐步被主流社會拋棄。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教育,因為階級固化之後,教育是打破固化的唯一通道。

但這個時候因為,很多人讀出書來,也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甚至連自己的學費都掙不回來,還給家庭加重負擔,所以很多人覺得,即便讀了書,還是沒什麼用,這是新的讀書無用論。

第一種讀書無用論,還有它成立的條件和背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為那個時候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大學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很多人的沒文化也通過做生意賺到了不少錢。

第二種無用論,就是徹底的投降理論,不是因為讀書沒用。是因為自己讀不好書,所以乾脆不去讀了。

不論哪一種讀書無用論,都是一種狹隘的偏激的,夠low的認識。凡是抱有這個論點的人,大多都是無用之人,即便現在小有財富,也無非暴發戶而已,真要認為讀書無用,那就三輩人不要讀書去試試,保證三輩人之後窮的連要飯都要不成。


大糖必下


我注意到,宣稱讀書無用的,基本都是沒怎麼讀過書的人。大學畢業的,基本沒有人會說自己讀的書沒用。

我們把讀書是不是真的有用這個事兒先放到一邊去。這種心理,不就是最常見的酸葡萄心理嗎?因為看到別人吃葡萄而自己吃不到,所以一口咬定葡萄是酸的,自己手邊有個蘋果,哪怕再難吃,也得笑容滿面地說:比他那酸葡萄甜一百倍。

這事兒再往深層想一點,他幾乎是不得不說那邊的葡萄酸,因為他不這樣給自己打氣,自己這邊的蘋果可能就吃不進去了。生活中這樣的情況隨處可見,不是嗎?

所以回到“讀書無用論”的話題上,你以為這些人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認為讀書沒有用嗎?不是的,他們只是在騙自己相信這個事兒而已。

我有一位遠親,大我幾歲,初中輟學,開了幾年出租車,後來趕上煤炭經濟的泡沫,瞬間富了起來。那段時間我在讀研究生,聽他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無用,順便他還經常嘲諷另一位海外留學回國,在北京蝸居幾十平米小房子的親戚。

但他嘴上說歸說,生了女兒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近幾年一見面,他就拉著我問怎麼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才小學二年級就在班上倒數了,他急得上火,如果不是過年假期,我恐怕早被拉去給她女兒補課了。

所以你看,讀書有沒有用,不要聽他們怎麼說,而要看怎麼做。逞強的話誰都會說,可如果不讀書真的對取得成功毫無影響,以我這位親戚的財力,又何苦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費心呢?


默爾索


讀書無用論”看似很流行,其實並不是讀書無用,而是有人不該把讀書看成萬能的。

人們之所以會對現實失望,是因為當初抱了太高的預期。

刻苦讀書十幾年,出路在哪裡、意義在哪裡?

我小學在一所很普通的學校,身邊的同學都是周圍村莊的。後來,我靠著成績一路升進了還不錯的初中,更好的高中和說得上來的大學,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優秀。

有時候學到的一些東西,當下可能沒什麼用,但幾年後,突然就派上了用場。

這些都是讀書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改變。

被問到“讀書有沒有用””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怎麼作答。

作為學生,好好唸書,算是最穩妥最中規中矩的一條路了。

如果你能力夠強、目標明確,那你儘可以去做你喜歡的事。但如果你目前還很迷茫,那麼一定要好好唸書。優異的成績,會為你的將來留出更多的餘地。

讀書未必能改變命運,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

它可以增長你的見識,開拓你的視野,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它可能不會改變你的世界,但能改變你的世界觀。


暉雪琳源


這就是別人家菜園子思想。。別人家祖宗傳了個大菜園子,自己不用種菜,就有的收穫。就以為自己這個沒有好祖宗的不種菜也可以有收貨。從而罵那些同樣沒有好祖宗的還在拼命種菜的是傻逼。。。殊不知同樣沒有好祖宗的,人家拼命種菜的多少都比你不種菜的強點。。。一不小心闖進了別人家的菜園子就真以為自己收穫整個秋天。這種人才是真的傻逼。。。。除了少部分又苦又髒的活兒,其他相對輕鬆的活兒,人家在大學生裡面都要挑來挑去的,還怎麼輪到你個初中畢業的。社會招工之所以更加傾向讀書多的,不是因為看得起他是讀書多的,而是看得起人家把讀書這件事往多了讀的這個經歷,至少能夠證明人家的學習能力和做事的堅持態度。相對社會勞動來說更加輕鬆的讀書,人家能夠走的更遠你卻走不上道,同樣的比讀書更難的工作,招工的又不是傻逼,憑什麼要你一個已經用讀書這事兒就證明了你某些東西明顯比人家讀書多的差的遠的人呢。。讀書無用這事其實也算是對的說法,因為中國教育方式決定了,在中國讀書,讀的書確實沒什麼卵用,但是卻可以用讀書這件事兒發揮出一個篩選作用,把人從智商、學習能力、做事情的堅持態度,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知程度,甚至是道德品質上劃分出個三六九等來,以上這些其實都是可以劃分進能力的範疇的。咱國家之所以重視讀書這事兒,不就是因為此。同樣15的初中生,你跑去社會掙錢,一個15歲的少年對於社會來說價值真的不太高,勞力比不過成年人,嘴皮子社會潛規則比不過社會老油條,還不如把你趕回學校繼續接受篩選過程,當然了,咱國家不強制你讀書,你完全可以從學校跑出來了,然而對於稍微高端輕鬆一點的工作崗位,人家憑什麼要你一個連人生第一個篩選過程都沒有完成敗亡出來的人。。再說回能力,有的人可能會說,只要有能力,不讀書一樣吃得開,拜託,十多億人,就您那幾口子低學歷的是人才能力強的,拋開在外條件,人跟人之間差距還真不大,一水兒的大學生裡面還就找不出比你能力強的來。。。當然了,世界上還是有奇蹟和幸運兒的,不談大範圍情況,針對個體來談,能讀書的還是儘量讀下去,讀不下去可以視自身情況先撤了。不過,還是那句話,不要去看著人家菜園子自我代入,人家的始終是人家的,變不成你的。人是群居動物,以在外條件來劃分層次的,正確認知自己,眼光放寬點,再來決定自身的道路和人生理念及觀點。。同樣的人生理念和觀點,走出的結果可能天差地別。以我有限的眼光觀現今社會大勢,宏觀來看我還是反對讀書無用論的,細化到微觀個體,答案也並不絕對。


張好帥呀


讀書不是無用。

而是那幫教書的越來越沒用。

一恍兒教育改革很多年啦,教育公平也喊了很多年,現在已經公平許多——不管你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他都漲價啦。

教育費用越來越高,學區房越來越貴,教育水平越來越低,師德也越來越差。

上面的四點我想不會有人有意見。

因為都可以查到新聞來做證據。

可能有人會說,教育水平是越來越高啊。

這裡我可以舉個栗子。

我家寶貝兒在上課之餘還要去外面補習。

不但他是如此,全班皆是如此。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課堂教育的效率太低了!

難道那些課外教育機構水平特別高嗎?

難道那裡的老師不是教育系統培育出來的嗎?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體制,這個教育體制讓教育的效率太低。

所有學校出來的大學生,都不能做到學有所用。

因為他學的和社會上用的是完全脫節的。

他們不聰明嗎?

能費那麼大勁,考上大學的人,都是聰明人。

所以不是讀書無用。

是教書的人沒用。





面具說


豬豬真探社為你探索最真實的生活之理。

豬豬君對這種現象的產生也不是很清楚。說讀書沒有的人,都是些讀書不夠多或者讀書很少的人。一個人能夠真正的把書讀進去,絕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豬豬君就對一點詳細的解釋一下什麼是書,把這個書瞭解之後就知道讀書到底有沒有用了。

1、書是經驗的合集。這裡的書,有點像電腦裡面的“壓縮文件包”,作者通過自己的幾十年的經驗所得,歸納總結出來一本書,其中包含的就是一個某方面專家幾十年的“壓縮文件包”。

2、書的相異性。同一種書籍有著不同的作者,每一個作者都有著自己的經驗之談,有的更是針鋒相對,這就體現了書的相異性。雖然說書的觀點都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就算是這種各不相同的觀點都是幾十年經驗的積累,通過看多種不同的對立觀點,在結合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找出一種最適合解釋現在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才是關鍵,無論別人怎麼說,最終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中。

3、正確的書。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其中的書籍也是五花八門,看的書的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書的質量!修仙玄幻、言情小說看得再多也不可能讓自己成為一代文豪,很多書籍只能作為消遣或者說是打發時間,這些書籍都只是娛樂工具的一種並不能代表書籍的本身意義。要想讀到一本好書,儘量去選擇某方面的最頂級的學者出的書籍、經過歷時證明的書籍和大流解釋截然相反的書籍。通過自己在各個論點中中不斷的穿梭,根據自己來判定到底誰是誰非。

最後豬豬君平時也會向大家推薦一些十分不錯的書籍!

豬豬真探社,記得關注喲!


豬豬真探社


1、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少年時我們拼命的考試考入重點大學辛辛苦苦的讀書,然後想進入社會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而社會並沒有給我們這麼好的現象,好多大學生出校門連工作都找不到,不要說有高效益回報了,現在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而那些當年輟學去打工或者創業的同學們現在別墅、小車、成家。我們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所以讀書無用論來了,而且越來越嚴重。

2、讀書這麼多年我們用的到嗎?前一段時間一個同學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將來到了社會我用高數,概率論去菜市場買菜嗎?”讀書這麼多年、寒夜裡挑燈夜戰,長大了要不然忘記了,要不然用不到,那我讀書幹嘛啊!還不如不讀是不是,也不用現在活這麼累。

3、異軍突起。現在網絡時代中,每天都有人在網絡中出名,獲得名、利。還有現在也是一個製造網紅的時代,網紅說紅就紅,他們這些人中好多都是一些初中畢業的,用低俗的表演、話語、甚至滿口粗話,但是人家年收入過億。我們了大學生、211、985的高材生啊,我們拿著微薄的薪水,受著各戶、老闆的氣。我們還是社會底層的人,我們的素質、思維這麼好,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功了。而且好多人在創業的浪潮中成功,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等等。花費這麼多錢、浪費這麼多時間,我們錯過了這麼多都是因為讀書。所以滋生或者是增長了讀書無用論的生長。

智聯校園 學生齊堯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前段時間賣煎餅的大媽火了,於是網上一片感慨,碩博的工資都沒有賣煎餅大媽的高,讀書無用。


“讀書無用論”並非突然而來,而是這幾年越來越嚴重。我想,讀書無用論的出現以及其日益嚴重是多方面綜合造成的結果。

客觀而言,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很多名校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創新創業的浪頭一陣高過一陣。


這就導致很多人以偏概全的認為讀書也找不到好工作,於是消失了幾年的故事又重新被一次一次的提起——當初的第一名去應聘發現自己的大boss是當初小學不學習的同學——如是云云。


此外,教育投資的日益加大並沒有帶來可觀回報的增加,於是這種看上去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現象使得讀書無用論塵囂日上。

主觀而言,讀書無用論的鼓吹者往往是沒有讀太多書的人。


煎餅大媽評論區那些叫苦不迭名校生,碩博生大概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如果人生又重新再來的機會,又有幾個人會選擇放棄讀書。


坦白說,就算是鼓吹者大多也是因為其在某一領域做出了突出成就,算是超過了讀書的同學,於是酸葡萄心裡的來說一句讀書無用,轉眼又為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焦頭爛額。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所謂讀書無用論是站不穩腳跟的。

首先,何為讀書,讀書並不等於上學,你所舉出的那些沒有上過很多學但是很成功的人,只是沒有上過很多學,而不是沒有讀過書。


反之,那些上過很多年學但失敗的人,他也不一定讀了很多書。


再者,何為有用,是功成名就還是富甲一方,所謂的讀書有用和無用的劃分又是什麼?

讀書無用,這個鍋,讀書真的不能背。


有書課堂


先來回答我的看法,這明顯是由於目光短淺所導致的。

人工智能時代,意味著有著絕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被機器所代替,比如前段時間廣州就開了一家無人超市,而無人駕駛汽車這些早就跑在了高速公路上,富士康的流水線上採用了大批的機器人,使得大批量的工人面臨著失業的困境。

試想一下,你不讀書不學習,你知道什麼叫人工智能,知道什麼叫深度學習?很難吧,可能連序言都看不到。

互聯網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平等的接觸信息,意味有很多人可以崛起,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崛起,而是少數人崛起的時代。

像抱著讀書無用論的人,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已經被拋棄在歷史的河流當中。

這世界上,說到底還是讀書人賺的錢更多。如果你瞭解互聯網,就知道其實互聯網遊戲的利潤率早就超過了賣白 粉。

也就是說,鋌而走險幹這些活,還不如老老實實學一門技術呢。

好吧,你可能還在糾結,像比爾蓋茨,喬布斯,扎爾伯格這些輟學生。事實上,這些人在讀大學之前就已經是當時頂尖的電腦高手,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獨立開發軟件拿出去賣了。

像巴菲特,更是被人稱之為行走的圖書館。

你可能會說你們村子或者某些人靠做了XX然後成了富翁。沒錯,確實存在有這些事,事實上,近二十幾年的市場存在著非常多的機遇,比如你十年前在北上廣深買了一套房,基本上現在賣出去都是個百萬或者千萬富翁,這很正常,抓住了時代的趨勢。

而絕大多數人來講,讀書也許是成本最低的改運的姿勢。

之所以出現讀書無用論,一方面是社會問題的複雜多樣性,就拿開放二胎來講,政策是開放了,但是糧食供應,住房,讀書這些如何能跟得上,這是需要人具有跨學科思考的能力,而這方面能力是現代教育所缺乏的;另一方面則是學生不懂學以致用,就拿講消費者行為學的大學老師而言,卻沒有辦法通過書上的知識,解決缺勤和學生逃課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

未來,知識會越來越值錢。


山水看教育


很多人發出”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是基於他們所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比如某個初中畢業的人做生意做得很大,一年掙上千萬,而某個博士或者海龜,讀了二十年,還娶不起老婆買不起一套房子。存在即合理,既然這是事實現象,我們就可以仔細探究一下,究竟背後有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結果。

在我看來,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討論這個問題:

一,讀書,讀的是什麼書?

二,無用,以什麼來評判有用和無用?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讀書,讀的是什麼書。

在上大學之前,我算得上是一個非常聽話的標準意義上的好學生,比如認真刷題,努力背書,具體表現為但凡教科書上出現的知識點,都背得滾瓜爛熟,但凡和教科書有關的考試,都幾乎能拿滿分。如此讀了十二年,換來了我考上重點大學的成果,但除此之外,我有其他的收穫嗎?我是從教科書中明事理、知禮儀了,還是學到了生存的技能呢?回想起來,我只能遺憾地表示,都沒有,連我的三觀,都是在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比如金庸全集、張愛玲王小波中自我發展起來的。更令我震驚的是,到了大學,當我不再斷章取義地去接觸教科書裡的文章,而是開始完整學習經典著作時,發現我在基礎教育中學到的很多知識體系,是錯誤的,比如對“形而上學”這個詞的解釋,明明形而上學是一種非常高深的人類哲學,是對宇宙真理的智慧探索,卻在教科書中被定義為一個貶義詞。諸如此類的問題還不止出現在文科,我的一位清華的博士同學也如此表示,到了大學階段,整個知識架構彷彿被重建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讀書,指的是讀教科書,在我看來,的確沒有很大的用處。我們在上大學之前,IQ和EQ都完全發育完整了,足以支撐我們去博覽群書、原著、國內外的不同資訊,而這些書,才能帶給我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有用和無用該怎麼判斷。

前兩天刷抖音,正好看到一個非常絕對的觀點:所有的幸福都是因為在有錢的狀態下,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沒錢造成的,所有的焦慮都是因為從錢不夠花而來。我當時就笑傻了,是誰給了這位作者如此大的自信,說出這樣三個”所有的”。

在我看來,在這個世上走一遭,如果只是為錢,和一心只為食的豬有何區別?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自由意志,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活得明白,比活得奢侈要重要得多。比如同樣是買一個i iPhone xs,第一個人是因為“別人也有,我也得有。”而買,第二個人是因為“我喜歡高科技的,美的東西。”而買,你是不是會覺得,第二個人活得更明白一些,至少他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把錢用在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上。而第一個人卻被人云亦云所控制了自己的思想,無法獨立思考判斷。

那麼這些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從哪裡來呢?從書中來。現實生活的磨練能讓我們閱歷豐富,但也容易讓我們陷入迷茫之中,比如生意上的困境,生活中的取捨,都會讓我們不知所措。但你要相信,人類文明歷史已經長達五千多年,這其中一定有智者已經經歷過你的問題,並且有了相對靠譜的答案。多讀書,不會無用,會讓你活的更明白。

最後,給大家一個例子。

我的一個朋友,中專畢業,在上海工廠裡做藍領起家,到現在十億身家。很多人都把他當作“讀書沒啥用”的典範,但事實上,他在拼生意的同時,每年都要報名各種繼續教育,而且身邊常帶Kindle,他的閱讀量,累計到現在,已經不少於任何一個博士生了。

讀書是否無用,請各位自己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