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農民在什麼年齡可以退休?

農民在什麼年齡可以退休?

農民是沒有退休一說的,那麼農民何時也能“退休”呢?

最近,關於退休年齡成為熱門話題,但討論得多的是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齡問題”,很少有人討論“農民退休年齡問題”,不是人們不討論,而是農民壓根就沒有“退休”一說。

眾所周知,儘管農民一輩子辛勤勞作,但到老時也餘不了多少錢,有些人甚至還欠債。所以,農民不到實在不能勞動了,都不會停止勞作。然而,當真的失去勞動能力,如何安享晚年卻成為許多年老農民的一塊心病。而子女為了贍養父母推卸責任乃至拒絕贍養的情況,在農村許多地方時有發生,成為一道無法迴避的社會“道德傷痕”。

現下農村,除了少數經濟發達地區,對年老農民養老給予制度安排外,多數地區農民養老仍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不說農民子女沒有充足的經濟條件供養年老父母,單是為父母治病(人老了難免生病)便是子女不堪承受之重。所以有人提出,農民養老應從家庭養老模式向社會養老模式轉變,可是,人們又忽略了一個“養老要素”,即沒有經濟支撐的養老,無論哪種模式也難維持。也就是說,年老農民要有“養老收入”——退休金,否則,即便社會養老模式完善,也難以支付龐大的養老開支。

農民在什麼年齡可以退休?

農民養老問題說了很多年,國家也在積極推進農民養老問題,並在部分地區進行了試點,但按照現行“新農保”標準,農民老了一年只能領取不足1200元養老金,這點錢只能勉強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一旦生災害病,生活又將“不保”。

退休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我們在討論“退休年齡問題”時,不能也不應該將農民排除在外,而且更應該將目光投向老無所依、老無所靠的農民。農民之所以“不到實在不能勞動了,都不會停止勞作”,說到底還是老無所養。毫無疑問,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而如何讓農民也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更是解決這一現實問題一道邁不過的檻。

農民在什麼年齡可以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