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差距在哪?有無可能完成趕超?

4月28日,本人發表了一篇文章《進口摩托車為什麼那麼貴》,引來四萬多人閱讀,一百多人點評。眾多點評以中日摩托車質量差距比較為主,下面展示幾條評論。


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差距在哪?有無可能完成趕超?

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差距在哪?有無可能完成趕超?

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差距在哪?有無可能完成趕超?

1.摩托車產業起步差距

日本在上世紀50~70年代,摩托車發展迅猛,市場供不應求,重要的是利潤豐厚。四大家族“本田、雅馬哈、鈴木、川崎”在那個時候已經完成了財富積累,也就有了充足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設備研發及更新換代。也就是說他們的研發成本早在那個時候已經攤銷完成。

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差距在哪?有無可能完成趕超?

而我們中國摩企真正起步應該是在90年代,當時還僅僅是模仿階段。不過發展速度還是驚人的,到2000年的時候目前一線品牌的那十來家摩企也迅速的發展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大集團公司。即便如此,中國摩企還是錯過了高回報的年代,利潤的降低讓他們在研發成本投入方面就小心謹慎了。

2.摩托車供應鏈的差距

摩托車是由上萬個零部件裝配而成,摩托車質量好壞不是摩托車企業所決定,取決於摩配企業,而摩配企業又取決於原材料供應企業。這就演變成了工業體系的比拼。這就給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工匠精神”。日本企業(製造業)在精益求精這方面確實做到了極致,堅持而專注。而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在乎眼前的利益。典型的案例就是越南,在03年重慶幾家摩企在越南開廠製造銷售,一度是壟斷局面,而後他們把重心放到了市場大打價格戰,惡性競爭,而忽略了產品質量,最終卻成就了日系品牌。

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差距在哪?有無可能完成趕超?

結束語:行業或者企業要遵循發展規律,沒有捷徑,彎道超車也要建立在技術好的基礎上,搞不好就“車毀人亡”。目前中國摩企到了優勝劣汰的階段,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唯有不忘初心,就像某摩企老闆當年提出的“我要做中國的本田”,堅持、專注的投入。摩托車供應鏈各環節真正做到“工匠精神”,消費者儘量多選擇國產摩托車,多一個銷售就等於為中國摩企增加一點研發成本,國家出臺相應政策予以扶持,給中國摩企提供一個相對良好的生存發展空間。我相信中日摩托車差距會不斷縮小,假以時日趕超也不是不可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