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中華趣事:為什麼古人把吃飯叫作“打尖”

這位客官,您是要打尖還是住店啊?

看電影的時候,如果有人走進了客棧,那麼店小二就會熱情地招呼:客官,您是要打尖呢還是住店啊?

中華趣事:為什麼古人把吃飯叫作“打尖”

毫無疑問,打尖就是吃飯的意思了。只是,古人為何會把吃飯稱為打尖呢?

鄙人不才,查了許久都查不到蓋棺定論的答案,也許誰都說不清楚吧。

不過主流的說法是:

打尖就是打發一下舌尖,也就是打發一下舌頭,畢竟舌尖是舌頭最敏感的區域,用之指代舌頭很正常。

打發一下舌頭,就是隨便吃點墊墊肚子。

打尖一詞清初開始使用,之前是沒有這個詞的。據清·福格《聽雨叢談》:“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也就是中午到客棧吃飯就是打尖。午餐不是正餐,所以只是隨便吃點墊墊肚子。

現在有的地方還在用這個詞,打尖或者打個尖,也就是沒到正餐之前先隨便吃點墊一下肚子。

中華趣事:為什麼古人把吃飯叫作“打尖”

看來,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了。只是這個詞的由來眾說紛紜。

一、打間演化為打尖

或曰中途為住宿之間,乃誤‘間’而為‘尖’也——清·福格《聽雨叢談》

本來是打間小住休息一下的,後來慢慢地就傳成了打尖吃飯了。

二、打火誤傳為打尖

謹按《翠華尋幸》,謂中頓曰‘中火’。又見宋元人小說,謂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誤為‘尖’也。——清福格《聽雨叢談》

古時候午飯也有中火的說法,因為飯菜離不開火嘛。而在宋元小說中又發現中餐還有打火的說法,這就很讓人懷疑,打尖一詞是不是就是從打火誤傳來的呢?

中華趣事:為什麼古人把吃飯叫作“打尖”

三,江湖術語

江湖中人為了互相交流而不被發現秘密,於是就發明了各種江湖術語,也叫黑化、切口。打尖一詞也許也是江湖術語呢?

不過貌似說不過去,正大光明打開店門做生意的,怎麼會採用江湖黑話呢?難道想讓人以為這是黑店?不肯能吧!

中華趣事:為什麼古人把吃飯叫作“打尖”

所以,這個說法有點牽強。除非。這個詞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多數人都在用,不然正經做生意的不會用這個詞。

好了,謝謝閱讀!如果您覺得我的內容還靠譜的話,還請多多關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