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臺灣為什麼叫“福摩薩”?

funnyapp


臺灣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名字,比如說島夷、夷洲、流求……,後來從西方而來的葡萄牙人路過臺灣,對臺灣島忍不住發出驚歎之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島),並且在繪製的地圖上標註了Formosa這個地名,用來代指臺灣。在葡萄牙語與拉丁文裡“Formosa”是美麗的意思,後人根據音譯而得到“福摩薩”這個名字,也有一些翻譯稱為“福爾摩沙”。

關於“福摩薩”這個稱謂,雖然說是從“Formosa”音譯而來,且現在國際上使用“Formosa”時,通常指的是臺灣,在一些文學作品裡也會用“福摩薩”或“福爾摩沙”來意指臺灣,但是“福摩薩”這一詞並不完全特指臺灣,也不能被當作臺灣的別名或者曾用名。

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自從15世紀葡萄牙人開啟大航海時代,就迅速在全球開闢新航線。當時,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是以“Formosa”命名,代表那些遍佈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里美麗而未知的地方;從地形上來看,包括海灣、海灘、島嶼、山脈、河流、湖泊、城市等各種形態。另外,在世界各地稱為“Formosa”的地方發現的生物物種,經常都以“formosa”命名,甚至還衍生出了“formosana”、“formosanensis”、“formosanus”等等詞彙,都是代表美麗的地方與事物。因此,臺灣也只是“Formosa”的內容之一。

二、福摩薩(Formosa)帶有殖民色彩,中國大陸及香港等一般不用。


*歡迎關注頭條號、悟空問答號:臺灣自由行。如果有任何關於去臺灣旅遊、自由行的問題,請在 悟空問答 提問,並指名邀請 臺灣自由行 來回答!我們一定盡力給您最周全的答案!


臺灣自由行


這要說道臺 灣的殖 民 史了。

“福 摩 薩”是葡萄牙語和拉丁語的直譯,意思是美麗的島嶼。

西方所謂的發現“新大陸”之後,大航海時代開始,葡萄牙盛極一時,急著向外部擴張,到處建立殖民地,從15世紀末開始在我國海域範圍內活動,經常的侵襲東南沿海,各種的騷擾,耍小動作,反正是土匪幹啥他幹啥,他們借海風暴打溼船貨,請求上岸曬東西,長期佔領了澳門,直到1999年12月20日才正式歸還給我國。

某天,當其中一隻葡萄牙掠奪殖民船隊經過臺灣海峽時,看見臺灣島上樹木叢生,鬱鬱蔥蔥,高山巍峨不禁讚歎 “福 摩 薩”,臺灣 海峽也被稱為福 摩 薩 海峽,西方列強也認可這種叫法,特別是荷蘭人被民族英雄鄭成功趕跑後後,西方國家對這個“美麗 之島”的關注未曾中斷。

他們強調荷據時代在臺 灣 史上的地位,對這一時代的結束和中國管理 臺 灣的現實甚為不甘,心裡非常難受,他們期待有一天,再次回到他們曾經殖民過的地方,所以只要是關於臺 灣的稱謂上,他們對於這個島嶼就以這個名字稱呼,殖民 色彩非常濃厚。

不單單是臺灣,凡曾經是葡萄牙 殖民 地或者是他發現的“新大陸”往往以“福 摩 薩”命名,比如:阿根廷福 摩 薩 省,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國 弗 吉尼亞州和阿肯色 斯州等等都曾以 福 摩 薩稱呼。

另外,世界上只要有維多 利亞,伊麗莎 白等命名的城市,海灣,海峽,港口都曾被殖民過。

可悲的是,有些人甘 願受辱,他們把“福 摩 薩 ”一詞貼在臉上,以此為榮,於是,在臺灣有一個以福 摩 薩 命名的網絡電視臺,有一個福 摩 薩塑料公司……


大唐說史


主流說法是來自葡萄牙語,但我有一些疑問,因為太巧了。

臺灣原住民大陸叫高山族,他們自己更願意稱原住民。這些原住民有很多分支,據說最早是九個分支,現在實際情況不止九個族,可能有得支系又分為兩個支系。原住民基因全部是O1,與良渚遺址主體基因一致,與百越民族基因一致。但他們自己不認可是自己百越後人,而是認為自己屬於南島民族。然而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他們古代只有中國北方才出產的小米,什麼意思呢?他們很可能是由北方沿海上船逃跑漂到臺灣的,就是說沒有經過江浙福建。而且阿里山鄒族竟然保留著一個甲骨文後字,這與大禹夏后氏完全對應。第一人稱為雅是合理。

今天考察日本文化基礎很容易發現他們基礎文化是由大鯀後裔O1帶著跟混過血的跟隨民族D系創造的,也是不同於漢族文化的那一部分。比如男性生殖器崇拜,在原住民裡也有。在可能大禹有關的某些西藏民族裡也有。這與漢族的女性生殖器玉璧崇拜不同。也就是說臺灣原住民文化與日本基礎文化都源自大鯀大禹這一支沿海體系。大禹出自西羌是大洪水後大鯀被帝堯擊敗,一分為二,一支去了四川,一支去了東北。日本是東北這一支的分支,大禹是四川這一支分支。大禹這一支後來主體就是百越,他們又返回老家江浙了。而東北那一支其實主體西進中東了,只是留下了部分群體帶領著兩支矮黑後裔。滿族皇族就是O1,也能對應上。西進的就是含米特,也就是猶太文化的基礎,戴小帽的人。閃米特是內陸支,也就是帝堯集團。說白了,閃米特黃種部分是就是北三苗羌人,返回中原的就是漢族了。

關於摩薩這個詞很容易發現在日本、以色列以及漢族裡都有。在日本叫薩摩番,以色列的情報組織叫摩薩德,其實摩薩就是穆薩摩西,也是木薩的意思。日本是反念,這也很常見,就像勾芒被苗蠻唸作芒勾,也就是蒙古。穆薩目前看更接近苗蠻體系的妹喜,就是摩西。當然也不止我們有這個詞,莫斯科和墨西哥都是。

臺灣原住民其實還有是有可能存在這個詞的,但我沒有條件考證,所以不定論。福摩薩,福就是虎,剛好對應了大鯀體系的豬虎崇拜,含米特的汗就是虎的喘息聲。這個詞源自葡萄牙語可能性也大,畢竟都會有這個詞。只能說如果是葡萄牙人無意之舉的話,那就太巧了。


國病


彼岸可是一個美麗的寶島,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堪稱太平洋中永不沉沒的船艦。據此,高築牆、廣積糧、交北日、搭南菲、通大洋、勾米美、抗西陸、享萬世之獨立和平也。什麼,不信?僅僅給你們看看寶島產的特有、半特有植物你就會深信不疑,為寶島蘊藏的財富嘖嘖。


(種加詞、變亞種加詞為formosa的植物)

TaxonId Name Vol

200006125\tAlnus formosana\t臺灣榿木 Vol.4

200005425\tJuniperus formosana\t刺柏 Vol.4

200005407\tCalocedrus macrolepis var. formosana\t臺灣翠柏\tVol.4

200005411\tChamaecyparis obtusa var. formosana\t臺灣扁柏\tVol.4

210001085\tLithocarpus formosanus\t臺灣柯\tVol.4

210002247\tTsuga chinensis var. formosana\t臺灣鐵杉\tVol.4

210000934\tKeteleeria davidiana var. formosana\t臺灣油杉\tVol.4

210001915\tSalix divaricata var. metaformosa\t長圓葉柳\tVol.4

200005491\tAmentotaxus formosana\t臺灣穗花杉\tVol.4

200006557\tScurrula phoebe-formosanae 楠樹梨果寄生\tVol.5

200006354\tFicus formosana\t臺灣榕\tVol.5

200006442\tHelicia formosana\t山龍眼\tVol.5

242414726\tBoehmeria formosana var. stricta\t福州苧麻\tVol.5

242308695\tBoehmeria formosana\t海島苧麻\tVol.5

242308696\tBoehmeri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t海島苧麻(原變種)\tVol.5

242000173\tArenaria formosa\t美麗老牛筋 Vol.6

200008084\tRanunculus formosa-montanus 蓬萊毛茛\tVol.6

200007182\tAconitum formosanum\t臺灣烏頭\tVol.6

242000332\tClematis formosana\t寶島鐵線蓮\tVol.6

241000024\tSedum formosanum\t臺灣佛甲草\tVol.8

241000402\t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 var. formosanum\t臺灣金腰\tVol.8

200010134\tMitella formosana\t臺灣嗩吶草 Vol.8

241000577\tCardiandra formosana\t臺灣草繡球\tVol.8

241000636\tRibes formosanum\t臺灣茶(藨)子\tVol.8

200010557\tLiquidambar formosana\t楓香樹 Vol.9

242411135\t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 formosanum\t臺瓊海桐\tVol.9

200011751\tSpiraea formosana\t臺灣繡線菊 Vol.9

200012931\tAcer buergerianum var. formosanum\t臺灣三角楓\tVol.11

242326264\tIlex formosana var. macropyrena\t大核臺灣冬青\tVol.11

242326263\tIlex formosana var. formosana 臺灣冬青(原變種)\tVol.11

200012761\tIlex formosana\t臺灣冬青\tVol.11

242342279\tPutranjiva formosana\t臺灣假黃楊\tVol.11

200012877\tTurpinia formosana\t臺灣山香圓 Vol.11

200013381\tRhamnus formosana\t臺灣鼠李 Vol.12

200013319\tBerchemia formosana\t臺灣勾兒茶\tVol.12

242327874\tKoelreuteria elegans subsp. formosana\t臺灣欒樹\tVol.12

200013833\tReevesia formosana\t臺灣梭羅 Vol.12

242412047\tAdinandra formosana var. obtusissima\t鈍葉臺灣楊桐\tVol.12

242301358\tAdinandra formosana\t臺灣楊桐 Vol.12

242301360\tAdinandr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t臺灣楊桐(原變種)\tVol.12

242351640\tTetrastigma formosanum\t臺灣崖爬藤\tVol.12

200015223\tHedera rhombea var. formosana\t臺灣菱葉常春藤\tVol.13

200015314\tSinopanax formosanus\t華參 Vol.13

242412305\tBegonia formosana\t水鴨腳 Vol.13

200014209\tHypericum formosanum\t臺灣金絲桃\tVol.13

200014557\tElaeagnus formosana\t臺灣胡頹子\tVol.13

200014948\tMedinilla formosana\t臺灣酸角杆\tVol.13

200014837\tSyzygium formosanum\t臺灣蒲桃\tVol.13

242354584\tViol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t臺灣堇菜(原變種)\tVol.13

200014360\tViola formosana var. kawakamii\t川上氏堇菜\tVol.13

200014359\tViola formosana\t臺灣堇菜 Vol.13

242336889\t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 subsp. formosanum\tVol.14

242325765\tHydrocotyle formosana\tVol.14

242349288\tSium formosanum\tVol.14

242444307\tHydrocotyle formosana\tVol.14

200015725\tPeucedanum formosanum\t臺灣前胡\tVol.14

200015361\t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t臺灣當歸\tVol.14

242313876\tCnidium monnieri var. formosanum\t臺灣蛇床\tVol.14

242313873\tCnidium formosanum\tVol.14

242303348\tAngelica formosana\tVol.14

242330953\tLyonia formosa\tVol.14

242337970\tPieris japonica subsp. formosa Vol.14

242337964\tPieris formosana\tVol.14

242337963\tPieris formosa var. forrestii Vol.14

242337962\tPieris formosa f. longiracemosa\tVol.14

242343885\tRhododendron formosanum\t臺灣杜鵑\tVol.14

242344011\tRhododendron indicum var. formosanum\tVol.14

250060979\tVaccinium bracteatum var. formosanum\tVol.14

250060962\tLyonia ovalifolia var. formosana\tVol.14

242353754\tVaccinium formosanum\tVol.14

200016321\tPieris formosa\t美麗馬醉木 Vol.14

200016734\tVaccinium wrightii var. formosanum\t長柄海島越桔\tVol.14

220000690\tAndromeda formosa\tVol.14

200017541\tPalaquium formosanum\t臺灣膠木\tVol.15

200017743\tStyrax formosanus var. hirtus 長柔毛安息香\tVol.15

200017742\tStyrax formosanus\t臺灣安息香 Vol.15

210002129\tStyrax faberi var. formosanus Vol.15

210002130\tStyrax formosanus var. formosanus\tVol.15

200018660\tMarsdenia formosana\t臺灣牛奶菜\tVol.16

200018548\tCynanchum formosanum\t臺灣杯冠藤\tVol.16

200018597\tDischidia formosana\t臺灣眼樹蓮\tVol.16

210000441\tCynoglossum formosanum\t臺灣琉璃草\tVol.16

200019034\tHeliotropium formosanum\t臺灣天芥菜\tVol.16

200019204\tTrigonotis formosana\t臺灣附地菜\tVol.16

200019191\tTrichodesma calycosum var. formosanum\t臺灣毛束草\tVol.16

242001012\tTrigonotis formosana var. elevatovenosa\tVol.16

210000087\tArgyreia formosana\t臺灣銀背藤\tVol.16

200018819\tCuscuta japonica var. formosana\t臺灣菟絲子\tVol.16

242355291\tXolisma formosana\tVol.16

242355292\tXolisma formosana var. pilosa Vol.16

200017964\tGentiana formosa\t美麗龍膽 Vol.16

200017933\tGentiana davidii var. formosana\t臺灣龍膽\tVol.16

200020040\tPogostemon formosanus\t臺灣刺蕊草\tVol.17

200019862\tMosla formosana\t臺灣薺苧 Vol.17

200020235\tSalvia nipponica var. formosana\t臺灣鼠尾草\tVol.17

200020303\tScutellaria formosana\t藍花黃芩\tVol.17

200020306\tScutellaria formosana var. pubescens\t多毛藍黃芩\tVol.17

210002059\tScutellari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t藍花黃芩\tVol.17

210001279\tMicromeria formosana\t臺灣姜味草\tVol.17

210000141\tCallicarp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t杜虹花\tVol.17

200019247\tCallicarpa formosana\t杜虹花 Vol.17

200019248\tCallicarpa formosana var. longifolia\t長葉杜虹花\tVol.17

200021944\tRhynchotechum formosanum 冠萼線柱苣苔\tVol.18

242001052\tMaesa perlaria var. formosana Vol.18

200021374\tVeronicastrum formosanum\t臺灣腹水草\tVol.18

210002048\tScrophularia formosana\t臺灣玄參\tVol.18

242350154\tSpodiopogon formosanus\t臺灣油芒\tVol.22

242345932\tSaccharum formosanum\t臺蔗茅\tVol.22

250071174\tElymus formosanus var. pubigerus\t毛鞘臺灣草\tVol.22

250071175\tElymus formosanus var. formosanus\t臺灣披鹼草(原變種)\tVol.22

200025055\tChloris formosana\t臺灣虎尾草 Vol.22

200024990\tBromus formosanus\t臺灣雀麥 Vol.22

200025752\tOplismenus compositus var. formosanus\t臺灣竹葉草\tVol.22

242322019\tFestuca formosana\t臺灣羊茅 Vol.22

242320288\tElymus formosanus\t臺灣披鹼草\tVol.22

242305285\tArundo formosana\t臺灣蘆竹 Vol.22

200028169\tIris formosana\t臺灣鳶尾\tVol.24

200027975\tTricyrtis formosana\t臺灣油點草 Vol.24

200027716\tLilium formosanum\t臺灣百合 Vol.24

240001406\tLilium formosanum var. microphyllum\t小葉百合\tVol.24

240001405\tLilium formosanum var. formosanum\t臺灣百合 (原變種)\tVol.24

240001454\tMaianthemum formosanum\t臺灣鹿藥\tVol.24

240001626\tVeratrum formosanum\t臺灣藜蘆\tVol.24

240001612\tTricyrtis formosana var. grandiflora\t大花油點草\tVol.24

240001611\tTricyrtis formosana var. glandosa\t小型油點草\tVol.24

240001610\tTricyrtis formosana var. formosana\t臺灣油點草 (原變種)\tVol.24

240001486\tMusa formosana\t臺灣芭蕉 Vol.24

240001631\tXyris formosana\t臺灣黃眼草 Vol.24

200028268\tAlpinia formosana\t美山姜 Vol.24

242303466\tAnoectochilus formosanus\t臺灣銀線蘭\tVol.25

242308592\tBletilla formosana\t兇及\tVol.25

200028601\tCollabium formosanum\t臺灣吻蘭\tVol.25

242316555\tCypripedium formosanum\t臺灣杓蘭\tVol.25

135456\tDendrobium sect. Formosa\t黑毛組 Vol.25

242323094\tGastrochilus formosanus\t臺灣盆距蘭\tVol.25

242329833\tLiparis formosana\t低地羊耳蒜 Vol.25

250092562\tNeottia formosana\t長唇對葉蘭 Vol.25

242336628\tPeristylus formosanus\t臺灣闊蕊蘭\tVol.25

250092911\t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t臺灣蝴蝶蘭\tVol.25

242337327\tPhreatia formosana\t馥蘭 Vol.25

242414102\tPlatanthera mandarinorum subsp. formosana\t寶島舌唇蘭\tVol.25

242338801\tPleione formosana\t臺灣獨蒜蘭 Vol.25

242352220\tThrixspermum formosanum\t臺灣白點蘭\tVol.25

242310587\tCapparis formosana\t臺灣山柑 Vol.7

200008832\tLitsea cubeba var. formosana 毛山雞椒\tVol.7

200009053\tPhoebe formosana\t臺楠\tVol.7

242321074\tEuchresta formosana\t臺灣山豆根\tVol.10

242413542\tLespedeza thunbergii subsp. formosa\t美麗胡枝子\tVol.10

242334770\tOrmosia formosana\t臺灣紅豆 Vol.10

250096692\tStrobilanthes formosana\t臺灣馬藍\tVol.19

200022452\tViburnum formosanum\t臺中莢蒾\tVol.19

242354124\tViburnum formosanum subsp. formosanum\t臺中莢蒾(原亞種)\tVol.19

242354125\tViburnum formosanum subsp. leiogynum\t光萼莢蒾\tVol.19

242354127\tViburnum formosanum var. pubigerum\t毛枝臺中莢蒾\tVol.19

242414595\tViburnum plicatum var. formosanum\t臺灣蝴蝶戲珠花\tVol.19

200022271\tLeycesteria formosa\t鬼吹簫 Vol.19

250096555\tNeanotis formosana\t臺灣新耳草\tVol.19

242351895\tTheligonum formosanum\t臺灣假繁縷\tVol.19

242355095\tWendlandia formosana\t水金京 Vol.19

242355096\tWendlandia formosana subsp. breviflora\t短花水金京\tVol.19

250096775\tWendlandia formosana subsp. formosana\t水金京(原亞種)\tVol.19

200023438\tAster formosanus\t臺巖紫菀 Vol.20

200023551\tBlumea formosana\t臺北艾納香 Vol.20

200023933\tEupatorium formosanum\t臺灣澤蘭\tVol.20

242413304\tGynura formosana\t白鳳菜 Vol.20

242328013\tLactuca formosana\t臺灣翅果菊 Vol.20

242413770\tNemosenecio formosanus\t臺灣劉寄奴\tVol.20

242413996\tPetasites formosanus\t臺灣蜂鬥菜\tVol.20

200027027\tCalamus formosanus\t臺灣省藤 Vol.23

242322792\tFreycinetia formosana\t山露兜 Vol.23

200003364\tPteris formosana\t美麗鳳尾蕨 Vol.2

200003435\tAleuritopteris formosana\t臺灣粉背蕨\tVol.2

200003616\tAntrophyum formosanum\t臺灣車前蕨\tVol.2

200004425\tDryopteris formosana\t臺灣鱗毛蕨\tVol.2

200004586\tPolystichum formosanum\t臺灣耳蕨\tVol.2

200005046\tPolypodiodes formosana\t臺灣水龍骨\tVol.2

200005191\tLoxogramme formosana\t臺灣劍蕨\tVol.2

242301266\tAdiantum formosanum\t深山鐵線蕨\tVol.2

242305870\tAsplenium formosae\t南海鐵角蕨\tVol.2

242308866\tBotrychium formosanum\t臺灣陰地蕨\tVol.2

242412918\tDeparia formosana\t全緣對囊蕨 Vol.2


徐奇


臺灣為什麼叫福摩薩?其實很簡單,這是西方殖民者給臺灣起的名字。但從這個名字身上,我們還是還是可以看出許多歷史的滄桑的。


福摩薩這一名稱的來源

“福摩薩”或者“福爾摩沙”(Formosa)這個詞彙來源於葡萄牙語,意思是“極美的”。而這個詞彙用到臺灣頭上則始於公元16世紀的殖民時代。當時歐洲國家的殖民者每到一地,不單會強佔當地的土地,奴役當地的人民,甚至在給殖民地取名時都會體現出其霸道來,即不管當地人管那片土地叫什麼,都會按照自己的喜好給當地命名。

比如他們到了美洲,在發現美洲是一塊新大陸之後,就以發現美洲是新大陸的航海家阿梅利哥的名字為美洲命名。而在將蘇祿王國及周邊群島佔領之後,又以西班牙一個王子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菲律賓。在到達澳大利亞之後,就按自己國家的地理位置,將其稱為澳大利亞,意思是南方大陸。所以在葡萄牙人侵佔了臺灣之後,感覺這裡景色不錯,就將其命名為福摩薩島。

荷蘭殖民者繪製的鄭成功收復臺灣場景,畫名就叫《被遺誤的福爾摩沙》

而其實在同一時期,葡西兩國殖民者把世界很多地區都以福摩薩命名。比如在現在的阿根廷,就有一個省還叫福摩薩省。

福摩薩的使用折射中國國運興衰

所以從上面這些介紹裡大家已經可以看出,福摩薩這個名稱是和臺灣被殖民的歷史密切相關的。因此其實現在多數國人不知道這個名稱的來歷,甚至不知道這個名稱是指臺灣可以說是個好現象,說明現在的中國比葡萄牙人侵佔臺灣的時代在世界上國力已經強了太多。

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福摩薩一詞開始被拋棄

福摩薩島這個名稱是葡萄牙人發明的,因此在其殖民臺灣期間就一直使用。而後來荷蘭人打敗了葡萄牙人,從其手裡搶奪到臺灣之後,仍然沿用了這個名稱。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康熙統一臺灣,並開始在臺灣設置行政機構之後,一些歐洲國家才逐漸開始用“臺灣”(Taiwan)一詞取代福摩薩。

但在19世紀末,福摩薩一詞卻又被使用了一小段,但這卻是一段中國人的屈辱歷史。大家知道,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之後,清朝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但其實當時清廷對割讓臺灣也是心有不甘的。所以在雙方交接臺灣的時候,也採取了一些策略,以圖不讓日本輕易把臺灣拿到手。

曾經領導臺灣軍民抵抗日本接收的劉永福

當時清廷宣佈放棄臺灣,但卻將所有駐臺官員和軍隊留在了臺灣。然後這些駐臺官員在1895年5月25日宣佈建立一個叫“臺灣民主國”的政治實體,拒不接受日本接收臺灣。他們公開的理由是清廷已經放棄了臺灣,因此他們和清廷已經沒有關係,但他們不願意接受日本的統治,所以他們自己組織起來,抵抗日本的入侵。這個“臺灣民主國”當時所用的英文名稱就是“福摩薩共和國”。

日本人繪製的臺灣軍民在1895年抵抗日本入侵的場景

而“臺灣民主國”的主要領導者裡,就包括臺灣末代巡撫唐景崧和曾經在中法戰爭中屢立戰功,後被清廷招安調入臺灣駐防的黑旗軍領袖劉永福等人。其實完全還是清廷組織的抵抗力量,只是為了不使清廷背上不履約的國際名聲而用了“臺灣民主國”的名號。而使用福摩薩的英文名稱,則是希望博取歐美列強的同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阻止日本佔領臺灣。

日軍佔領臺灣過程圖,圖中紅叉處均為戰役發生地

而日本哪肯放過臺灣?1895年5月29日,日軍在臺灣登陸,但不久之後即遭到了臺灣軍民的抵抗。6月3日,日軍經過激烈,攻克臺灣北部的獅球嶺炮臺和基隆,6月11日佔領檯北。但臺灣抵抗力量隨即轉到臺南繼續抵抗,不斷通過游擊戰等方式襲擊日軍。雖然到當年10月21日,臺南城也被日軍佔領,劉永福等人被迫撤往大陸,清廷以“臺灣民主國”的名義進行的抗爭最終仍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卻使日軍佔領小小的臺灣就用了將近六個月時間,而且付出了陣亡1500人,病亡1.1萬餘人(日本人的統計遊戲)的沉重代價。而臺灣軍民的表現也異常壯烈,至少有1.2萬餘人陣亡。



在臺灣被日本完全侵佔之後,“福摩薩共和國”也不復存在,福摩薩這個始終和殖民關聯在一起的詞在全世界的正式場合也基本不再被使用了。而中國人為臺灣這片土地起的“臺灣”一詞最終成為了全球共同接受的正式名稱,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中國對臺灣主權的象徵。雖然今天這篇回答是介紹“福摩薩”一詞的來歷,但桃花石雜談還是希望這個詞能夠更快地被全世界的人所忘記,因為它的消失也就意味著臺灣被殖民,中國被侵略的歷史越來越遠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