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經營分析系統的三生三世(四)

經營分析系統的三生三世(四)

早在十幾年前,中國移動就著手建設了以數據倉庫技術為核心的經營分析系統。這幾年大數據的話題非常火爆,業界也非常關注運營商在大數據領域的探索和實踐。今年5.17"世界電信與信息社會日"的主題確定為"發展大數據,擴大影響力(Big Data for Big Impact)",所以啟動一個新的連載,說說我對這方面的理解。

2001年的經營分析系統規範裡將OLAP分析作為系統的主要輸出,這是當時的業務環境、技術能力、數據基礎等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此後,中國移動在數據倉庫的應用方面,也做了積極探索。

今天,就來說說經營分析系統應用方面的幾個發展階段。

第四部分:經營分析應用價值的體現

【靜態價值】

最初,規範中定義了九大主題分析,包括:客戶情況、業務發展、收益情況、市場競爭、服務質量、營銷管理、大客戶、新業務發展,以及合作伙伴分析。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主題分析,覆蓋了電信運營商經營管理流程中,所需要的業務經營收入數據和信息,讓企業經營決策者及時瞭解業務發展情況。

展現形式,就是各種維度的報表。

後來,數據越來越多,不僅可以進行簡單地彙總統計,還能進行交叉比對,甚至技術含量更高的數據挖掘,也逐漸熱了起來。

其實,不一定非要使用那些高大上的算法。面對公司全量的客戶信息、通話信息、消費信息、行為信息、終端信息,能做多少分析,挖掘出多少有價值的信息?況且,還能有這些信息的歷史和變動情況,可以從時間維度進行分析。

這些分析的表現方式,還是報表。

業務部門進行資費產品設計的時候,把幾種可能的方案輸入到經營分析系統中,得出各種測算結果,然後從中優化選擇合理的方案,這是很多省公司業務部門使用經分系統的正確姿勢。

結果的展示方式,也還是報表;或者,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最後的數字。

雖然系統也提供了一些智能化分析工具,可以為使用者建立專門的數據集市,但主要的使用方式,還是通過靜態分析指導業務決策,數據主要為決策者服務,或者給為領導服務的人做數據支撐。

花了很大力氣和資金建立起來的數據倉庫系統,最初的價值體現,就是靜態報表。

经营分析系统的三生三世(四)

【動態價值】

將分析系統的結果,應用於生產操作系統,直接為營銷服務工作人員提供支撐,提升支撐系統智能化水平,這是數據倉庫系統更高階的使用方式。

這種價值實現方式更直接,更具有實時性,是運營經驗和基礎數據信息結合的產物。

當年(距今超過10年了),我們總結出了五類分析系統與生產系統互動的模式:

模式一:界面互動。

通過門戶集成的方式,將營銷服務人員所需要的操作型功能和分析型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在同一個界面上,查看到分析系統和生產系統的數據。

比如,在呼叫中心繫統的界面上,可以同時看到來自於不同支撐系統的數據,它包括:CRM系統記錄的用戶基礎信息、最新的消費信息等;經營分析系統存儲的客戶擴展屬性、各種歷史記錄等等。

而客服常用的信息,則在本地系統存儲並實時調用,來減少數據遠程調用產生的時延等問題。

將這些與客服服務有關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展示給客服人員,對交互所需要的數據實時性有很好的支撐,對於改善客戶感知有很大好處。

模式二:信息獲取。

生產系統向分析系統發出請求,分析系統利用已有數據進行計算分析,然後將分析結果反饋給生產系統。

這種基於請求——應答的方式,就像把分析系統當成一個大計算器+存儲系統,適用於不定期進行的臨時數據查詢和統計。

由於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歷史數據查詢,因此在進行整體系統規劃時,可以根據數據的調用頻次,實現數據生命週期管理。

比如,對高頻次使用且實時性要求高的數據放在生產系統中,將使用頻次不高且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數據,放到後臺的分析系統中,可以在不影響客戶感知的情況下,大幅度降低系統成本。

模式三:閉環推送。

分析型系統會週期性地將分析結果主動送到操作型系統,支撐營銷活動的策劃和執行。

之後,操作型系統再將活動執行結果反饋給分析型系統,便於分析系統進行活動的評估。

比如在做營銷活動之前,先從分析系統中根據營銷產品的特性尋找目標客戶,依據就是數據倉庫系統裡的客戶畫像和屬性數據,找到匹配的信息之後將其推送到CRM系統裡。

當有機會與客戶接觸時(比如客戶來繳費、投訴)向客戶進行營銷推薦,或者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進行主動營銷。

不僅如此,在營銷活動結束之後,還可以根據營銷效果進行評估,因為效果數據和相關信息都回流到了分析系統裡,業務人員可以根據執行的效果,對整個營銷過程進行評估總結,為下一次活動積累經驗。

模式四:預定義回填。

針對成熟的互動需求,分析系統通過預定義的方式,定期向生產系統提供分析結果,或者將分析結果批量反饋到與生產系統共享的數據庫(SID/ODS等)。

在CRM系統的客戶畫像裡,很多是擴展屬性,比如客戶價值、出行頻度;還有些需要分析系統運算產生的信息,比如終端信息、上網習慣等。

這些屬性並不能直接從客戶交互行為中產生,需要分析系統處理之後才能得到;但這些數據調用的實時性要求高。因此,分析系統提前將這些信息計算出來,週期性地將信息反饋回生產系統裡,便於與客戶交互時實時調用查詢顯示出來。

這樣,當客戶來電話諮詢或者投訴時,客服人員眼前的屏幕上,可以立刻將這個用戶的全部信息調出來,因為這些數據早已存放在系統本地的存儲裡,作為客戶信息的一部分了。

模式五:算法固化。

對於複雜的分析應用(如基於數據挖掘的分析應用),在分析系統中對算法模型反覆訓練,待模型成熟以後,將算法模型在生產系統中加以實現。

比如用戶離網分析,是要通過數據的積累和算法的迭代,最終形成對離網客戶的分析模型。傳統方式是利用這個分析模式,定期對數據倉庫裡的數據遍歷一番,找到有離網傾向的客戶,進行針對性挽留。

這樣的操作,會有一定的信息延遲,也許測算結果出來了,用戶已經跑掉了。

另一種方式,是將分析模型轉化為"客戶離網概率"的計算公式,在生產系統裡固化下來,當客戶產生了與離網概率算法有關的某種行為(比如發起到異網號碼的呼叫轉移,與異網客服號碼長時間通話)時,生產系統就像實時計費一樣,實時更新客戶離網概率。

當離網概率大於閾值時,系統自動告警彈出有離網傾向的客戶,提醒對該客戶進行挽留。

這種方式下,分析系統發揮在數據和算法方面的優勢,定期對模型進行調整和優化;生產系統發揮實時性和互動能力方面的優勢,可以及時提示營銷和服務人員開展運營工作。

套用當今時髦的詞兒,就是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化運營。

【結語】

在2001年,中國移動經營分析系統1.0規範中,通過定義九大分析主題的方式,羅列出了分析系統體現靜態價值的主要途徑。

在2007年NGBOSS規劃中,又對經營分析系統發展的幾個關鍵點,進行了深入分析。

在靜態價值基礎上發展動態價值,以及生產系統與分析系統的互動模式等,都是在這一版規劃中提出的關鍵成果。

然而,規劃也好,規範也罷,想得再多寫得再好,也都不過是紙上談兵。

真正使用經營分析系統的,主要還是省級移動公司。

如何使用這一數據寶庫,可謂千人千面:

有的,將經營分析系統作為創新評獎的手段,

有的,將經營分析系統作為給領導服務的工具,

有的,將經營分析系統作為向地市服務支撐的利器。

業務部門對於數據和業務的理解,技術部門在系統重心和分析工具方面的專業化程度,各使用單位用數據說話的意識和工作習慣等,更是經營分析系統價值體現千差萬別的根本原因。

如今,經營分析系統已經服役十幾年,由於業務的演進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運營商的很多數據價值降低了,很多傳統的分析模型也失效了。

但這些沉澱下來的歷史數據,其實還大有潛力可挖。

運營商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必妄自菲薄,因為可做能做的有價值的事情,太多了。

经营分析系统的三生三世(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