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門站首輪告負,中國女排需要一個強力接應嗎?

體壇問道


這個問題問到了中國女排的“短板”,可以用兩個字回答“需要”,也可以用三個字回答“不需要”,其實並不矛盾。



首先說需要

目前的中國女排中,主攻位置有朱婷,一旦張常寧迴歸,主攻位置非常完美。副攻位置有袁心玥和顏妮,也同樣完美,自由人林莉和丁霞也算稱職,唯有接應位置,無論龔翔宇還是楊方旭,都難言理想。

看著意大利埃格努,塞爾維亞博斯科維奇大殺大砍,讓中國球迷很是眼熱,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強力接應,中國女排絕對一覽眾山小。


其次說不需要

中國女排跟歐洲女排的打法不同,歐洲女排往往是接應不接一傳,主要承擔球隊調整攻的作用,是球隊的主要得分點,所以歐洲女排都會把最好的球員放在接應位置。比如朱婷,假如在歐洲,絕對會是強力接應的不二人選,而不是主攻。

但是中國女排的打法是主要得分點是主攻,打調整攻也是由主攻完成,我們會把最優秀的球員放在主攻位置,所以中國女排屢屢有好主攻出現。換句話來說,如果埃格努和博斯科維奇在中國,絕對會打主攻位置。


同時,中國隊副攻的得分能力很強,也能起到歐洲球隊接應那樣左右開弓的作用。因此我們對接應的進攻能力並不是要求太高,要求高的是接應必須有很好的後排保障和跑動串聯。

除此之外,由於同時期很少出現幾名得分能力都很強的選手,所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只能把這個資源用在主攻位置上。

里約奧運會上,由於中國隊擁有朱婷和惠若琪兩名優秀的主攻,張常寧如果作為主攻替補就非常可惜,因此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郎平就讓張常寧在一些場次中客串了接應,效果非常好。


歸根結底,需要還是不需要,要看是不是有合適的人選。現在其實就有非常合適的人選,李盈瑩。一旦張常寧迴歸,李盈瑩只能替補,中國隊攻擊能力大大降低,如果李盈瑩改打接應,起碼進攻上火力得到了保障,而且最關鍵的是,李盈瑩完全可以按照歐洲球隊強力接應的打法,不接一傳。


逸飛嶺伯爵


應該來說還是非常需要一個強力接應的,但是現在女排陣容中沒有這號人物的出現,只能在現有人員框架下做出相應的調整,至於國內女排聯賽有沒有強力接應,需要郎平指導再去慢慢發掘了。



昨天的比賽中,如果單論這一場比賽表現來看,兩位楊方旭和龔翔宇的發揮不盡如人意;都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特別是龔翔宇,感覺不在狀態,可能是受到傷病的影響,表現差了很多,她這一點在昨晚成了女排的薄弱環節,也是十分可惜的。



還得說說朱婷,她昨晚無論在四號位進攻,還是在後排上前強攻,扣球成功率都很高,毋庸置疑的球隊領袖,全場砍下34分,可以說是表現很出色了,可惜還是未能帶領隊伍獲勝,確實是有點遺憾。



不過目前女排本來就在重建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很正常,多給女排一點時間,多給郎平指導一點時間,相信一支成熟的女排很快就又會出現在我們眼前!女排加油!



歡迎關注小蘇侃球!與您分享與體育有關的一切新聞與資訊!如果您覺得小蘇侃球說的有幾分道理,就請關注我吧!


小蘇侃球


應該說急需!不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也要明白。一時半刻是很難“湧現”出一位強力接應來救火的,只能憑目前的陣容來作細微的戰術調整了。再者,也不能僅憑一個接應就能解決問題,需要的還有磨合時間!

江門站首輪對陣巴西女排,中國隊也有很多機會。比賽中雙方的整體表現算是平分秋色,個別球員暫不討論,相比香港站輸給意大利隊的比賽,這場比賽的表現已經好多了。

即使巴西隊加強在網前的攔截,但朱婷無論在四號位進攻,還是在後排上前強攻,扣球成功率都很高,全場砍下34的婷隊長表現很出色了,可惜還是未能帶領隊伍獲勝,有些遺憾!

或許很多球迷會把失利的原因歸結於“接應位置”的兩位隊員。確實,如果單論比賽表現來看,楊方旭和龔翔宇的發揮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小宇宙”龔翔宇,感覺不在狀態,比此前的比賽表現差了很多,她這一點未能打開!

但輸球不能僅是某個隊員或某個位置出現問題而已,中國隊與巴西女排在控制球、攔網、防守,還有一些二傳球等方面還是存在差距,巴西隊更注重戰術的細膩程度,銜接串聯比較好。

即使在第四局被中國隊打出了25-10的巨大差距,但巴西女排的調整和戰術部署依然沒有慌亂,反而越發有韌性,在最後決勝局的比拼上,她們做得更頑強和出色,最後能夠取勝。

雖敗猶榮,這是今晚中國女排帶給我們球迷的收穫,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鼓勵!加油,中國女排!加油,郎導!


花田球談綠茵


斗膽質疑一下:中國女排目前的技戰術設計是否合乎國際排球發展的趨勢?

攻守職能區分愈加明確是排球發展的大勢所趨。比如自由人的配置,接應位置進攻職能的強化等……在攻擊運動員身材日益高大化的趨勢下,依然苛責要求其防守能力無瑕疵,這將對攻擊型球員的選材帶來極大的制約。朱婷式的人才基本上是幾十年一遇,所以以朱婷為藍本對邊攻手篩選完全是不現實的理想主義。

郎平一路從全攻全守時代走來,並且很成功。所以難免對全能型隊員倍加推崇,甚至到了“潔癖”的程度:李瑩盈一傳不過關,便一無是處;楊,龔一傳防守過得去,即使不下球也是可塑之才……縱觀國際排球,目前對中國隊壓制最大的,恰恰是放下包袱,攻受職能明確的意,塞兩隊。而在國內賽場,採用這種做法的天津隊也取得了成功!

再說點外行話:足球不要求你即會射門也能守門,籃球也不要求你即會投藍也必須能護框,為何到了排球你就必須即會扣球也必須在後排摸爬滾打?


漢宮秋晨


有一個強力接應就能增加一個進攻點,進攻套路就能增加很多,這是國際趨勢,世界潮流,中國也必須要有,中國沒接應,並不是說中國的運動員不行,而多年以來,各級教練戰術思想過時,不重視接應這個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