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

李 准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电视剧《楼外楼》海报

电视剧《楼外楼》(周振天编剧、苏舟导演,拉风传媒出品)很好看,看得如歌如泣、如泣如诉,欲罢不能,余音绕梁。无论作为聚焦民国时期民族工商业题材的电视剧,还是作为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的电视剧,《楼外楼》都是一次新的突破、一次新的尝试。这部电视剧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历史和现实的关联,以及我们今天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把握历史,诠释当今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该剧最令人感兴趣的有以下三点:

首先,家国同构,小中见大,以洪氏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精彩地反映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抗争史。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延绵不断,首要的优势就是家国同构、祖先同拜。而且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里,唯有中国是家国同构、祖先同拜。国家是个大家庭,家庭是国家的细胞。从文化上意义上讲,家国关系就是指每一个人与国家命运、与天下兴亡的内在关系。从古至今,血缘亲情关系和百姓对国家的归属感,是构建中华民族社会关系的基础。实事求是地说,国产电视剧的叙事方式无非体现为三个层面,即个人生命体验、家族叙事和宏大的家国叙事,这三个层面是不能割裂的。但近年来,有些都市言情剧、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等,格局越写越小、越写越封闭,出现了家庭和国家的断裂、个人和民族的隔绝,不知道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也不知道发生在哪个地方。这种电视剧看着很现代、很时尚、很超越,实际上很封闭、很保守。而《楼外楼》的创作指向却是很明确的,编导和投资方就是要“一竿子插到底”地打通家国之间、打通历史和现实之间、打通个人和国家民族命运之间精神文化联系的通道。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楼外楼》剧照

在电视剧《楼外楼》中,将“楼外楼”的兴衰经历展现得非常清楚。从1924年北洋军阀统治后期开始,经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到民国政府统治时期,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战败,近二十年时间,编剧选择这个时间段来构思剧作,因为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最动荡,使得该剧充满张力。全剧通过“楼外楼”自身的几度兴衰、几度开张与关门、几度家破人亡,形象深刻地叙述了家国历史。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对工商业的掠夺政策,对“楼外楼”挤压、封店,拆、抢、烧、砸、杀,无所不用其极。店主被杀,其“第二代”也几度面临生命危险。在浙系军阀淫威之下,“楼外楼”差点儿被拆掉,其间磨难不断、危机重重……但“楼外楼”靠着生存智慧和韧性越挫越勇,不断发展,这就印证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对民族工商业完全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所以,“楼外楼”的一路波折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就如同在巨石之下的艰难成长,剧中没有靠直白说理论以概括,而是用细节和人物命运非常生动地阐述了这一切。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楼外楼》海报

在《楼外楼》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得到了很好展现。从洪家柱参军开始,“楼外楼”的命运、洪家的命运和北伐的命运、抗争的命运都连在一起。最后,洪家秀参加了共产党、洪家宝忍辱负重给新四军搞情报,被骂“汉奸”也在所不惜。包括抗战正式开始以后,新四军、国民党军和杜小笙武装联合抗日,都是非常自然地通过洪家人的命运,通过洪家两兄弟、一个媳妇、一个闺女的命运写出来的。包括何秋水,严格意义上也是洪家的子女,她一个人拿两颗手榴弹把整个船炸了,跟他们同归于尽,为民族大义献身。没有对日本侵略的反抗,就没有民族的独立,也就没有“楼外楼”。这里,非常自然,结合得非常好,没有说教。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楼外楼》剧照

“楼外楼”和洪家的不幸遭遇,浓缩了整个民族的灾难史。洪家和“楼外楼”的幸运史,也是整个民族的幸运史。相反,恶的代表,“有奶就是娘”的赵田雨和孙无忌的发迹史就是民族的灾难史,他们的消亡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史。特别是到最后,洪家那么多人为国献身,由此不难看出,在民族危亡时刻,“楼外楼”的尊严、洪家个人的生命尊严、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融为一体。维护个人尊严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民族尊严首先要维护个人的生命尊严。编导找到的这个切入点非常好,没有任何说教。一家饭店(指的是“楼外楼”)的历史从饮食写起,写到这个程度,在家国之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精神维度被完全打开、贯通,并直指现实,这就是家国同构,以小见大。

其次,《楼外楼》不仅体现为浙江和杭州的地域文化,更是反映了整个中国文化。剧中借“楼外楼”的命运,写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该剧以“楼外楼”的杭帮菜,写就中华饮食文化的传统以及当时其向现代化的转型。诚信为本、品牌经营,是“楼外楼”的一大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文兴楼、以文会友,四美合一。“楼外楼”不仅凸显了江浙文化,更是折射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而且,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章太炎、吴昌硕、李叔同、鲁迅、郭沫若、梅兰芳、柳亚子、徐志摩、俞平伯等当时的著名文人、学者,几乎都登上过“楼外楼”,而且大都写出了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楼外楼》剧照

第三,该剧有一个特殊贡献,就是剧中秋水舫的“兄妹”恋,在献身抗日战争中解决了情感和伦理这道难题。对洪家柱与秋水情恋关系的展现,就是对激情和伦理纠缠的拷问。通过剧中所刻画秋水的命运,便能看出历史留在现代的痕迹。这一道风景线,想来一定会作为话题留下来,长久地启发人们的心智。

李准:一部《楼外楼》,半部文坛史!家国同构,小中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