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永遠的馬克思發展的馬克思主義

編者按: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2018年5月5日—6日,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大會以“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圍繞“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文本研究”“《馬藏》編纂與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等10項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對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本刊和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推出這組專題文章。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論壇上,與會學者圍繞如何繼承發展馬克思的思想與精神,如何結合經典文本和社會現實解讀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豐富發展特別是在當代中國的發展等內容,展開了熱烈研討,主要觀點如下。

思想與精神:在繼承發展中紀念馬克思

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事業的開創者,留下了對全人類產生廣泛深刻影響的思想。馬克思本人也積極投身於各國的工人運動,在具體實踐中推動著人類社會的改變。今天對馬克思的最好紀念,就是繼承發展馬克思的思想,傳承他的實踐與革命精神。

一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的思想。作為人類共有的寶貴精神財富,馬克思的思想價值不僅在於凝結了一個時代的精神精華,更在於對當今人類社會的發展仍然有著巨大的理論意義。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河認為,馬克思講清了過去所有人都沒有講清的問題,即人類的自由解放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實現這種可能。因此,要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學習馬克思的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既不能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陷阱,也不能陷入教條主義的僵化;應該聯繫歷史背景、結合當代現實進行學習。不僅要繼承馬克思的思想,還要發展馬克思的思想。與馬克思生活的時代相比,我們所處的時代發生了巨大變化。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兩種社會形態長期共存。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運用馬克思的思想去認識資本主義和具有旺盛生命力、正在發展的社會主義。

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的思想,需要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明確責任擔當,共同努力履行職責。北京師範大學當代經濟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白暴力教授表示,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工作,首先是要深入研究馬克思的理論,明晰馬克思理論的內容、體系、哲學基礎和主要結論;其次,在研究好馬克思理論的基礎上,加強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深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再次,要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特別是《資本論》進行深入研究,運用馬克思的理論為解決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二是傳承馬克思的實踐與革命精神。馬克思的思想不僅是科學的,更是具有政治性和實踐意義的。馬克思一直以為人類解放而奮鬥作為自己的畢生使命,直接參與到鬥爭實踐中,堅持以實際行動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圖洛弗斯基指出,目前世界各地都在舉辦各種紀念、研討活動,這些研討更多地關注了馬克思著作中體現的科學思想,卻忽視了其中的政治內容。馬克思的政治思想回答了兩個問題,即什麼將取代資本主義和誰會取代資本主義。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將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問題,而要改造社會,推進共產主義,就要靠具有政治意識的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改造社會的革命性力量。馬克思本人也非常積極地參與國際工人運動,如果把馬克思的生活和著作“去政治化”,那將造成對馬克思的片面理解。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革命實踐,馬克思始終以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為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鍾哲明表示,馬克思不僅是科學家,還是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是高度統一的。馬克思是學者,但不是書齋裡的學者;他是社會主義者,一生都在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失敗後,馬克思又重新進行理論研究,總結革命經驗教訓。馬克思的理論和實踐是統一的,我們今天紀念馬克思,既要學習馬克思的理論,也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

理論與現實:馬克思的當代解讀

馬克思的思想覆蓋廣泛、體系龐大,而且和諸多對現實社會的關切深深地交織在一起。如何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圍繞如何理解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體系,與會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正確地理解馬克思,需要對其方法進行系統思考,對經典文本進行深入閱讀,也需要結合當今的時代問題,在人類社會新的發展中理解馬克思。

一要注重閱讀理解馬克思的方式方法。英國坎特伯雷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大衛·貝茨認為,在閱讀馬克思時需要持一種中立和不帶偏見的態度。要關注馬克思思想的變化,要關注其他思想家解讀馬克思的方式,還要關注馬克思在不同時期對同一問題或人物的不同態度和看法,比如對黑格爾的看法。在閱讀馬克思的傳記時,也要注意上下文和語境等語言架構,防止跌入傳記作家的語言遊戲中。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科學和人文科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研究員埃爾維拉·孔切伊洛分析瞭解讀馬克思思想的方法。他認為,有些人在解讀馬克思思想時割裂了他的思想,不注重其思想的整體性,進而剝奪了馬克思的思想。解讀馬克思的思想,不僅要將其視為一種理論批判,也要將其視為工人運動和政治實踐的一部分。轉變解讀馬克思思想的方式,或許可以為21世紀的工人運動開闢新的、更富有成效的道路。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韋莎·奧伊蒂寧結合《資本論》談了分析方法的問題。他認為,學界對馬克思有很多的誤解,不應該用黑格爾的方式來解釋馬克思。從根本上來說,馬克思和黑格爾的分析方法是不同的,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已經處於分析問詢階段,而黑格爾的分析則以綜合的整體為基礎,因此,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全面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具體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應該先將各種概念釐定清楚,進而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運用唯物辯證法對經濟問題進行分析。

二要加強馬克思經典著作的文本解讀。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代堯以《共產黨宣言》的時代價值為例,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經典的魅力。他認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不僅因為它是對時代問題的回答,也因為它具有超越時空的影響力,因而歷久彌新。《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中的經典,它回答了馬克思所處時代的最大課題,即如何制服資本主義這個“怪物”,人類社會向何處去。與馬克思相比,我們所處的時代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需要把今天世界和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形成的新鮮經驗,吸收到對《共產黨宣言》的理解之中。《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是一部描述轉型社會的經典社會學著作,是一部反思現代性的著作,也是一部闡述馬克思全球化理論的著作。從世界和中國走過的道路、面臨的時代問題中重讀《共產黨宣言》,可以發現其中蘊藏的深刻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總是在回應時代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彰顯其價值,因此馬克思主義經典是常讀常新的。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敦華通過分析《資本論》中的有關理論,指出馬克思的思想具有科學性和與時俱進的特點。他認為,當前社會面臨的問題與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大不相同,沒有必要追究《資本論》中關於資本主義生產規律的具體論述是否可被證實,而應關注馬克思闡明的資本主義發展趨勢是否過時,剩餘價值的剝削是否存在,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願景能否實現。當前資本主義全球市場依舊按照剩餘價值最大化的規律運轉,《資本論》中資本機理的一般規律仍在起作用。全球化雖然實現了資本的全球增殖,但世界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軍事等方面的衝突仍然存在,各種衝突相互交織、難以應對,馬克思的思想對我們解決這些衝突具有現實的啟迪意義。

三要在當代社會發展新問題中理解馬克思。進入新的時代,馬克思所討論的許多問題正面臨著新的狀況,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全球化進程都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這既印證了馬克思思想的科學性,也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問題。與會學者結合當代人類社會面臨的新狀況特別是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安啟念認為,人類文明現在正經歷著三方面的巨大變化。一是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使全球化趨勢包含著重大威脅;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造成比資本家與工人之間更嚴重的“神人”與“閒人”之間的對立;三是生命科學的發展可能會形成新的物種,造成生物學上的不平等。在這三個方面,人的貪慾加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危及全人類的生存。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就是要擺脫這樣的“物對人的支配”,更合理地安排物質生產,正確地對待科學技術發展。而且,不同於否認歷史規律的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的理論就是建立在把握物質生產與科技進步規律的基礎上。當前,人類正處在新的“軸心時代”,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超出了前一個“軸心時代”以來追求私利的社會形態範疇。馬克思思想的意義就在於指出了這個階段人類“由動物過渡到人”的道路。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克里斯·尼蘭分析了馬克思資本理論中管理的作用。他從馬克思關於利潤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下降這一論斷出發,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中的勞動管理模式,指出管理思想和實踐會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研究管理學的學者應該更多地關注馬克思關於管理理論和實踐的觀點,而馬克思主義學者則應更加關注管理學的研究和歷史。

世界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富發展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就在世界上的不同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形成了豐富的發展樣態。與會學者考察了馬克思主義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發展狀況,探討了它們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影響,尤其關注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成果。

一是關於馬克思主義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法國加布裡埃·佩裡基金會會長米歇爾·馬索談了馬克思主義在法國的發展。他指出,當前馬克思主義在法國經歷了一次令人震驚的復興,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力度大大加強,相當多的法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仍然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理論。與此相應,馬克思主義在全球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也正在擺脫教條主義的影響而呈現出多樣化特點;馬克思主義的活力在這個時代體現為一種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值得認真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臺灣佛光大學榮譽教授姜新立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臺灣地區的發展。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在臺灣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日本統治臺灣時代。當時臺灣的青年知識分子留學海外,學習到馬克思主義,但回到臺灣之後很少進行馬克思主義研究。第二階段是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這一階段除了國民黨官方帶有政治性、批判性的研究外,高校等團體都不被允許研究馬克思主義。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社會和學界才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但也僅僅是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知識。第三階段是21世紀之後。學界認為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沒有過時,歷史非但沒有走向終結,馬克思主義還在繼續發展,社會主義還有光明前景,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的論述非常相符。目前,馬克思學在臺灣又恢復了生機。臺灣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有極高的評價,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的一面鏡子,馬克思主義指出了資本主義存在的種種弊端;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馬克思主義不是過時的,而是不斷髮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展。

二是關於馬克思主義發展與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方面都與馬克思主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學榮休教授海茨·迪特爾裡奇著眼中國當前的發展狀況,首先分析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條件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他表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使資本和消費之間的協調更加高效,提升有效處理複雜現代經濟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計劃經濟可以取代市場經濟,不意味著共產主義很快會實現,因為背後的決定因素是對經濟主權的控制,這種經濟主權決定政治等上層建築。他還對中國夢做了深入研究探討,認為中國夢是一個民族復興工程,追求國家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勝利;中國夢意味著所有人的和平合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越來越多地成為理論界高度關注並深入研究的主題。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長楊瑞森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新成果和新境界”為題,從哲學的角度對黨的十九大進行了解讀。他認為,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就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他的工作方法、科學方法論都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的,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特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新時期重要成果的標誌,是“四個自信”的根據。要從哲學的角度學習、研究、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簡介:李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