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清朝幽默大師金聖嘆被砍頭後,留下2個字,把劊子手都逗笑了!

問題:如何每天都能讀到這樣的故事?

金聖嘆,是清朝著名才子,為人狂放不羈,率性而為,個人主義,以才子自居,譏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他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文史作品都有過精彩評點,作品幽默詼諧,可謂是清代的幽默大師,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之一。

清朝幽默大師金聖嘆被砍頭後,留下2個字,把劊子手都逗笑了!

尤其對通俗文學情有獨鍾,20世紀新文學運動中,文學史家都讚揚金聖嘆,胡適認為他是"大怪傑", 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

金聖嘆特別認同孔子弟子曾點。曾點以無意仕宦與嚮往自由而著名,為孔子所讚歎,金聖嘆特此取字為"聖嘆"。這就是金聖嘆名字由來。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了,金聖嘆撰寫哭廟文,吳縣士子藉機聚集孔廟,到江蘇巡撫朱國治那裡狀告吳縣縣令貪腐之罪。不料官官相護,朱國治反以聚眾鬧事,暴利抗稅的等罪名,將金聖嘆一人抓了起來。為震懾江南士子,清廷判了“謀逆”首犯金聖嘆斬立決。實則是殺雞給猴看,金聖嘆很不幸成了被殺的雞。

清朝幽默大師金聖嘆被砍頭後,留下2個字,把劊子手都逗笑了!

金聖嘆幽默了一輩子,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也不忘幽默一把。他特地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趕忙筆墨伺候。但沒想到金聖嘆的"要事",竟是指著砍頭前最後一頓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原來大師又在幽默,拿獄卒逗悶子。

行刑時刻,金聖嘆看著刑場送行的家人,一個個哭成淚人,心中雖然酸苦,但是卻依然發揮幽默本色,大聲開導他們說:對我來說砍頭,猶如清風過頸,沒什麼大不了的。

很快,劊子手手中刀光一閃,大師金聖嘆人頭落地。這時從大師耳朵裡突然掉出兩個紙團子,劊子手好奇地撿起來,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大師在向劊子手說“好疼”,惹得劊子手當場是哭笑不得。

金聖嘆真是將幽默進行到底的一代怪才,只不過過早地隕落了。

清朝幽默大師金聖嘆被砍頭後,留下2個字,把劊子手都逗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