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突然興起的各種微信對罵群?

劍花煙雨風情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全民互噴的狂歡,就像是我們邁向虛無的一次集體快進吧。

讓我們想到電影《搏擊俱樂部》。以下是真故第一噴子趙普通的真實體驗。

布拉德·皮特(泰勒)和愛德華·諾頓(傑克)走在空無一人的街上。

泰勒向傑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要求:“打我。”

“啥?”

“那我打你了!”泰勒給了傑克一拳。傑克感覺對方瘋了,和泰勒扭打在一起。在打鬥的過程中,傑克體驗到了打鬥的快感,並加入了搏擊俱樂部。

這是1999年大衛芬奇電影《搏擊俱樂部》的劇情,在2018年6月7日的中國互聯網上,虛構的歷史被重演了 。

劇照 | 《搏擊俱樂部》

這天下午,各種各樣的互噴群搶走了我的注意力。從NBA的“騎士勇士互噴群”,到花樣百出的“互相吐痰群”、“哈哈哈哈哈對笑群”。我的心態也從“這些人有病吧?”到“這太有意思了”,如果不馬上加入一個,簡直是向世界宣佈我已經被時代所淘汰。

雖然前幾天加入的王菊粉絲群“菊の魂”已經涼了,沒人再在群裡發菊言菊語或者王菊表情包。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我決定像個男人一樣去戰鬥,並立馬找人給我安排了一個“美團餓了麼互噴群”。

互噴群原則1:進了互噴群,一定要罵

搏擊俱樂部原則:第一次來搏擊俱樂部一定要打

互噴群最初承載的功能是發洩,同事們在身邊感慨著“這屆年輕人壓力太大”時,還不知道我已經開始戰鬥了。

美團餓了麼群裡充滿了“餓了麼傻X”,“美團外賣傻X”的機械性互罵。為了提升參與體驗,我進群就來了一句:“點外賣的都是傻X。”

漂亮,我立即被群攻了。群裡的人開始瘋狂@我,並問候全家。但不幸的是,我的“風頭”很快被一位發紅包的朋友搶走。

“發你X紅包呢?”,“發紅包的都是傻X”。群裡的朋友們像行軍蟻一樣瘋狂攻擊著每一個目標,才一分鐘不說話,我就被遺忘了。

有趣的是,我跟著罵了幾句發紅包的人,也顯得無比自然。

不得不說,我有點上頭了。我在群裡@了整整一排人,點對點地把每個人罵了一遍。我已經再次成為了互噴群的焦點,每個人都在點名罵我。

一開始我只知道罵人可以發洩,沒想到被罵也有點刺激。我在每次被冒犯的時候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心跳加速,臉也憋紅了。如果對方罵的巧妙,我還想為他鼓掌。

這簡直是一次全民線上輕度SM大party。這一刻,我覺得這個互噴群真的有點搏擊俱樂部的意思。

就像電影中說的:“我們的大戰只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那還等什麼呢,我趕緊和夥伴們互相分享,一起開始這場心靈之戰。

互噴群原則2:如果你被罵得受不了,就退群。除非你是群主

搏擊俱樂部原則:只要有人喊停,即將死掉,打鬥就停止

我第二批加入的群有兩個,“古詩現代詩互噴群”和“某大學城9校互噴群”。

看似高級的詩歌互噴群很快就輸了,群裡的人只能不斷重複著“現代詩都是屎”,或者“古詩也沒什麼內容”之類的言論,最多就提一些詩人的名字並配上侮辱性字句,你無法想象,一百多個人圍繞著一個充滿學術感的而又不熟悉的話題展開罵戰真的太令人尷尬了。

我意識到,試圖給互噴群披上華麗的外衣簡直是適得其反。隔壁的大學城9校互噴就來得激烈得多,令人“心曠神怡”。

理工說外貿的該出臺了,外貿說美院沒腦子,美院說政法呆滯,最後所有人一起罵一所國際學校野雞。因為地理上相隔不遠,當罵戰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人開始威脅“你敢不敢報出自己的宿舍樓?”但是沒有人回應他,而且不回應也不顯得慫,很快他的問題就被淹沒在幾百條互罵裡。

劇照 |《搏擊俱樂部》

汙言穢語的能量是巨大的,刷屏的同類字眼迅速讓我感覺到了生理不適,有想吐的感覺。每隔幾分鐘我就要把手機屏幕關掉休息一次。在這幾分鐘裡,剛才和你罵得像殺父之仇的那個人已經開始轉罵其他人。

在這裡,沒人在乎你是誰,你只管和我對罵。我趕緊隨便@了一個人開始罵他。一秒後,我被踢出了群聊。

在這個瞬間我意識到了兩件事。

1.雖然打著娛樂的旗號,但是被罵還是會生氣的。

2.我罵的那個人是本群的群主。

與此同時,有一位美團黨在群裡喊:“餓了麼垃圾”,樓下回復說:“我不餓”。這種自殺式互噴的創舉在群眾收穫了所有人的尊重。

走出寫字樓,傍晚6點的北京異常涼爽。同事看著天空說:“我看了天氣預報,一會要下雨了。”我掏出手機看了一眼,果然有雨。或許是因為受到互聯網的衝擊,我突然有點懷念小時候新聞聯播後準時收看的天氣預報。

一位成功戒掉互噴群半小時的朋友說:“剛才在互噴群裡罵得很嗨,下班和朋友見面吃個飯,一下就冷靜了,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但很快,我又被另一個朋友拉進了新的互噴群。果然,地鐵高峰期也是這座城市的無聊高峰期。

晚上7點,微信群裡戰得火熱,微博上的營銷號們努力發佈著“互噴群搞笑視頻”,每刷新一下都有人在焦急地詢問“誰有互噴群,求安排。

成為“菊外人”沒什麼大不了,每天都有新的局在網絡上等著我們。

互噴群原則3:只要願意,你可以建立無數個互噴群

搏擊俱樂部原則:一次只能兩個人打

為了測試大家對“互噴群”的熱衷程度,我一口氣創立了9個不同主題的互噴群,把9張二維碼發佈到朋友圈的五分鐘後,有兩個群已經滿100人,無法掃碼進入。

出乎意料的是,最初的“肯德基麥當勞”、“百事可口”、“騎士勇士”都只有十幾個人加入,並且沒人開口說話。“南北互噴”和“12星座互噴”瞬間就被一句“東北人XX”或者把群名更改為“處女座XX”打開僵局,大家迅速完成破冰融入戰鬥,最可憐的“rap喊麥互噴群”由於門檻較高,沒人會rap,直接成了一個閒聊群。

類似於“飯圈”有相應的規矩,很多進群的人也會禮貌性地問一句“先自我介紹還是直接開噴?”接著被罵一句之後迅速反擊。

“南北互噴”曾經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和平,大量的南方人在群裡交流各地美食,群名一度被更改為“南北交友群”、“吃貨交流群”,但是很快,不知道是誰罵了一句之後,節奏又被帶了起來,南方北方人,準確地說是廣東人和東北人再次開始了互罵。

而一開始瘋狂互罵的星座群,或許是由於火力被分成了12份,最後被改名為“星座互助群”,從“雙子座最XX”,到剛才有人在群裡說“射手座怎麼還不睡”,我看到了星座愛好者們柔軟的一面。

七零八落的9個互噴群,最後呈現了大概相同的發展脈絡:

1. 剛進來先問有沒有規矩

2. 發現沒什麼規矩,開始互噴

3. 噴的方向轉向地域、星座、性

4. 有人開始試圖找存在感,發語音、黃圖、紅包

5. 藉著共同抵制語音和黃圖,大家試圖握手言和

6. 一旦有人再次開噴,所有人開始互噴

7. 疲憊,閒聊,涼涼

互噴群原則4:表面互噴,悄悄加好友

搏擊俱樂部原則:脫掉襯衫和鞋子再打

微博上有人發段子說,“今天在互噴群見證了三對的誕生”。可能有點誇張,但一定有人是一邊罵人一邊挨個看微信性別並偷偷加好友。

建群之初,我眼看著幾個小男生連續加入了9個群。

如果為了吵架,那麼他就是一個堅定的: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聽喊麥、騎士隊、處女座、北方人主義者。

他們努力在所有群裡帶動氣氛,和大家從互罵到閒聊幾乎都是這幾個人在說話,更多的人就只是進來圍觀。在群裡氣氛稍微緩和的時候,甚至有人在群裡說:“不要罵了,我們來處對象吧”。

問他們為什麼要加群的時候,我幾乎得到了同樣的答案:“就是湊個熱鬧。”私下加我的人都表現得很禮貌,就像是戰鬥結束後,穿好了自己的襯衫。

互噴群原則5:睡前停止對罵

搏擊俱樂部原則:打鬥沒有時限

凌晨2:30,大多數群都在互道晚安。這一刻充滿了疲憊,安寧,和詭異。沒人知道為什麼,互罵了半的一群人要在結束前要向對方發一句“睡了”,我居然還感覺到了一種別緻的浪漫。

2005年,一本《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成為了流行青春小說,一時間幾百萬初中生的QQ空間簽名都改成了“我的青春無處安放”。現在大家更喜歡用“安排”這個詞,動不動就“把誰誰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這個炎熱的初夏夜晚,很多人在“互噴群”裡把別人安排,或者被安排了。這些都沒有什麼,因為沒人知道在這場無關緊要的狂歡過後,明天該怎麼安排。

一天下來我有點膩了,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遵守那條“不能提及搏擊俱樂部”的規定,所有人都到處擴散著這樣的信息,每個角落都被同化之後,互噴群的意義也就消失了。

明天,也可能是後天,厭倦後的人們開始紛紛退出互噴群,指責互噴群。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走到何處都擺脫不了它的影子。

-END-

作者 趙普通,真故第一噴子


真實故事計劃


就我所知,最近突然流行起來的對罵群,好像是從NBA總決賽第一場騎士對戰勇士賽後突然出現的,而就在最近幾天,各種各樣的對罵群突然流行起來,在我自己的微信群裡面,也出現了一些截圖。

這其實勾起了我一些很遙遠的回憶,因為對罵群不算是什麼新生事物,2000年左右開始上網的老網民應該還記得,各種聊天室曾經風靡數年,聊天室每天都人滿為患,經常卡掉線。

我最初註冊QQ號,就是為了進聊天室和人聊天,當時進的第一個聊天室我印象還是很深的,是一個討論學習詩詞的聊天室,但是後來,吵架就成了聊天室裡的主流,導致正常的討論完全無法進行,那時沒有語音,所以網上出現了大批的“罵人寶典”,我記得有些人能整夜整夜的刷屏互罵,後來出現了語音,這和今天的互罵群基本上就非常接近了,不同的是那時還要搶麥,我見過因為和人對罵,搶不到麥砸網吧電腦的事情。

而更奇怪的是,當時出現了一批“女罵手”,她們每天上線就是在聊天室裡面罵街,後來我參加工作以後才知道,這些“女罵手”實際上和今天的網絡主播非常類似,她們已經把“罵人”變成了工作,因為吵架能夠吸引大量的網民圍觀,提高聊天室的人氣,而一些人氣極高的聊天室,會變成違法活動——特別是網上色情活動的入口,所以在2009年的打黃掃非活動中,大量的聊天室被強制關閉,而在今天我們看到,對罵群實際上就是當初罵街聊天室的復活。

玩自媒體的人應該都知道,金錢、暴力和色情,是最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三種要素,在今天這個注意力競爭的時代,很多標題黨都是靠金錢、暴力和色情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和網民對色情和金錢的態度相反——絕大多網民都反對色情氾濫和拜金主義,暴力卻往往能夠得到大量網民的讚許,這種盲目崇拜暴力的心態是非常可怕的,造成人群的分裂和矛盾的不斷升級,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線上的相互辱罵,終將釀成線下相互傷害的慘劇。

在今天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的是,辱罵他人並不是一件小事,這種對罵群的組織者,不管是為了好玩還是發洩,其心態是扭曲的——如果兩個人有矛盾,我們該做的是努力從中勸解,而不是提供一塊場地,讓他們相互辱罵;而對於這些對罵群中的參與者和圍觀者來說,對罵群本身不是問題——積極參加到辱罵別人的活動中,從他人的相互辱罵中取樂的人本身才是更大的問題。

對罵群的死灰復燃,對於促進更為和諧的人群關係,採取更為理性的方式方法解決矛盾都是一種挑戰,甚至我們可以講,對罵群本身就是違法行為的產物,侮辱、威脅、誹謗的言論本身已經觸犯法律底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佈他人隱私的。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我希望不管是平臺還是對罵群的組織者、參與者都能夠懸崖勒馬,迷途知返,不要為了好奇、發洩情緒,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很多罪惡都是從看上去微小的“邪惡”開始的,至少我們應該明白,對罵群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扭曲的社會現象,我們需要對暴力保持時刻的警惕。


一笑風雲過


這段時間,NBA總決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無論是騎士球迷,還是勇士球迷都激動地不能自已。身為詹姆斯的堅定支持者,我自然也不能免俗。原本我只是想理智看球,但直到一位球友把我拉到“騎士勇士球迷對罵群”中,我才發現另外一個“全新世界”。

在這個群中,雙方球迷站在各自立場上展開了瘋狂互噴。各種汙言穢語出現在群中,約架也不在少數。自認沒有罵人功底的我,只能是默默潛水。或許是因為在虎撲、騰訊NBA等網站、論壇中對罵會被封禁或拉入“小黑屋”,這些人都轉戰了微信群。在群中,每個人都展露了自己的另外一面——肆無忌憚、無所顧忌。

除了球迷對罵群外,其他各種奇葩的對罵群也不在少數。肯德基VS麥當勞、不吃榴蓮VS吃榴蓮、不吃香菜VS吃湘菜、王者榮耀VS英雄聯盟、無理由VS有理由……只要看似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行為,都能展開對罵。

原本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都溫文爾雅,或許也都知書達理。甚至在微博等更開放性的互聯網平臺上,他們也展現出自己積極的一面。但為何在微信的對罵群中卻顯得有些暴躁?我認為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一是微信比較封閉,任何人都能在群中暢所欲言。即使說一些傷人的話,也沒人能追查出來。一般人通過微信頭像和暱稱,根本不可能直接將對罵的人給“人肉”出來。不用承擔後果的對罵,讓每個人都暴露了那個“黑暗”的自己。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現在的“槓精”也越來越多。他們往往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理念,並對不認同自己理念的人予以抨擊。他們特別活躍,簡直就是混跡於互聯網上的“抨擊者”。而他們看似在與人辯論,但實際上只是在不斷輸出自己的理念。如果說辯手想贏是靠講道理,那麼“槓精”想贏靠的就是無理取鬧!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對罵群的存在就是滿足了某些人展現自我“價值觀”和理念的需求。或許,他們在展現時有些“狂暴”,而微信群正是給了他們一個合適的宣洩空間。希望以後微信能多加管理,儘量對那些太過“骯髒”的對罵群予以關閉。

就在6月8日下午,微信宣佈群內謾罵等行為將會被封號封群,但其主要依靠的是用戶主動提交的證據、材料。何時微信能用大數據等技術自動判斷“對罵”行為,或許才能剎住這股“歪風邪氣”。


科技新發現


微信的火爆因為漂流瓶、附近人、搖一搖,而後是微商作為銷售工具給微信推到了社交會的高點,但是社會化自媒體特別是短視頻的來到,讓微信的人群流失,現在大家都愛看今日頭條,那微信社群在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後,終於又出現了火爆,引爆這種火的卻是對罵社群,這太讓人意外了,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微信成為了大家減壓的工具,互聯網壓抑了太多太久的情緒,對罵社群成為了互聯網的情緒垃圾場,這對於網友而言也是一種娛樂手段嘛,但是微信平臺及管理者就顯得無奈了:大家把我們的平臺當成對罵的工具和戰場了,有沒有當年的聊天室的感覺?這也說明了一點:微信在舉報、管理方面的不足,這一直是所有用戶都同感的,就微信這管理態度和心態,出現這事也是正常的。


騰訊還公開感謝360,人家也沒有太多的表態:內心都明白,這麼多年的競爭關係和當年的大戰,誰不知道誰呀,你這不是感謝我,這是做樣子對幾億網民看呢。最早發現的是參於對罵者,也肯定有舉報的,你們怎麼沒有自己第一時間反饋和發現呢?多打臉呀,現在又拉人家360說感謝人家發現漏洞,這真是公關牛呀,但管理還是差了點。


為更詳解表達觀點,分享一段原創短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199783224032187185,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85407123291d494aad85\

孫洪鶴


一個偶然的機會,精英菌看到一個朋友分享的對罵群裡面的內容。對罵語言粗俗,對戰雙方持續不斷的鬥志,不斷出現的國罵。真是無法在看下去!(偷偷捂臉)實在不知道,這樣的語言怎麼能出自人口!(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臭味)。

當兩群人意見相左的時候,提出不同見解未嘗不可。畢竟每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理解各不相同,堅持自己的原則也沒有錯。可是上升到靠罵人來發洩、解決問題並不是文明人的做法。這是最原始初級解決問題的方式,好比鬥狠的兩條狗,只能靠互相撕咬戰勝對方,決出勝負。人跟動物畢竟不同,是有思維和理智的,進化到如此高階的程度還在用爬行動物的方式解決問題,可笑!

微信是風靡一個時代的即時通訊工具,被人廣泛使用。以往暴露在公眾眼前的社區媒體、論壇,微博等帶有情緒化的言論在轉移到微信群組後,語言的表達程度更放得開。微博,論壇一旦發表不良言論都會被“和諧”掉,微信群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語音的對罵讓表達更加酣暢淋漓。

微信中的互懟群,只是站在不同立場的兩個群體。對於所持意見並無對錯、好壞之分。如果把互懟變成調侃,運用睿智的語言,豐富的知識儲備,機智的幽默來進行化解,優劣之勢不辨自明。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說話講理可不在於聲音的高低,言語的粗俗而是哪句話更有分量,能爭取到更多的認同。

對罵群的興起並不是一件值得推崇的好事,群罵已經不再是個人行為,個人情緒的宣洩,升級為集體事件後果不堪設想。還是建議平臺方多介入與管理。避免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和惡性後果。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其實互懟這件事情,在互聯網領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相信很多程序員就應該有一些經驗,本來最開始只是一些調侃,但是有的慢慢的就變味了。

  • 互懟最開始起源於程序員圈子

最開始的互懟其實來源於程序員圈子,本來也僅僅是彼此用來調侃或者彼此娛樂的。比如有下面這些比較今天的例子。

1. 程序語言鄙視鏈,玩C語言,玩彙編的瞧不起寫C++的;玩C++的鄙視玩Java和C#的;玩Java和玩C#的互相鄙視,並且還都鄙視玩PHP的;玩PHP的鄙視玩JavaScript和HTML的;然後上面這些所有人都被玩Lisp等函數式語言的鄙視。

2. 用Emacs文本編輯器的和Vim的互相鄙視,並且都鄙視用其他文本編輯器的,然後玩文本編輯器的都鄙視用IDE的。

3. 用Unix/Linux操作系統的鄙視用macOS和用Windows的,而用macOS的鄙視用Linux和Windows的。

4. 後端工程師鄙視前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鄙視交互設計師,交互設計師鄙視美工,於是週末的時候,美工把妹去了,上面這些人還在加班。

5. PHP是最好的語言。

所以本質有的是調侃的段子,但是因為這些存在有時候會友好互懟,但是基本都很正面,除了林納斯這種有個性的大神真的是懟其他人。

比如蘋果、三星互懟群,小米華為互懟群,騎士勇士互懟群,耐克阿迪互懟群,天貓京東互懟群...當然這些群大部分都是健康積極向上的,很多人都只是喜歡調侃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要互懟,只是圖樂子而已。

但是慢慢有些群就變味了,開始了謾罵、人身攻擊,這一點就不好了,變味了。

  •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後果,微信必然強力干預

友好互懟當然沒問題,但是變味了就容易出問題了。

漸漸的可能因為互懟而引起更大規模的轟動,可能因為互懟甚至產生互相謾罵侮辱等人身攻擊,甚至有可能出現線下約架,網絡暴力等等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接下來相信微信一定會強勢整頓,何況這段時間以來,國家對於網絡的管理越來越嚴。

所以我還是覺得,友好互懟,朋友之前作為茶餘飯後的樂子我覺得本身沒問題,但是大家必須得理智的掌握好這個互懟的度,如果掌握不好,那就不要參與,否則造成了什麼不良的後果,涉及到什麼不好的影響,後果自負!


EmacserVimer


這還很稀奇麼?這也不是最近突然興起的東西啊?早就有了...


經歷過聊天室時代、YY 語音、殺人遊戲APP、直播平臺(騷豬和盧本偉)這類產品的用戶,忘了這種對罵也很流行的麼?

尤其是聊天室時代,那時候是真的對罵,誰都不認識誰,網吧裡總有一些過嘴癮的人,一罵就是半個晚上!

再後來就是那些所謂的殺人遊戲、狼人殺... 一幫“社會搖少年”開房間不是為了玩遊戲的,輪到誰說話,誰就是一頓 Freestyle!!


微信因為封閉了每個人的社交關係網,所以這種對罵群一直都流行不起來,沒有人會拉一幫自己的朋友進來對著罵,除非閒的蛋蛋疼...

最近突然火了一下子,主要是因為籃球、足球的原因,很多時候一幫球迷聚在一起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兩幫人常常會聚在一個酒館或者燒烤店裡看球賽直播。現在人們素質都比以前高了,為了維護自己支持的球隊又不能亂爆粗口,所以怎麼辦?


可能是哪個腦洞驚奇的人想出來這麼個主意,把兩撥人建群拉到一起,大家互噴好了。既有樂趣,又有素質...!!圍觀群眾又可以肆意截圖轉發以表示自己是個很特別的人!在參與一件很特別的事兒!


我的看法是:呵呵噠!什麼時候這些東西都沒了,國民素質就真的是高了!


  • (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問答動態,歡迎與我交流。)

貓眼智客-楊明慧


最近因為騎士和勇士之間的對罵群而引發了各種的對罵群的產生,一個從愛好催生出來的變種的對抗群就此誕生,而這樣的對罵群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從熱愛引發的爭論,對抗,因為好的對抗只有惺惺相惜,不會真的惡語相向,那是最低級的表現分方式。當年魔術師和大鳥伯德從黑白對抗的時代裡走來,一路上殺殺停停,但是從沒有引發過現在這樣的爭論和對峙,甚至在約翰遜的退役儀式上,伯德是穿著約翰遜的球衣來參加的。

記住一件事:好的對手是勢均力敵,勢均力敵才能天生地久,有時候找到一個最完美的對手,比你身邊任何一個朋友都可能會讓你成長起來,而且他可能看見的是另一個你,這樣的事情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為什麼現在的球迷會組建這樣的對罵群?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現在很多球迷所謂的因為熱愛成立的陣營對罵,不是維護球星,而是維護自己脆弱不堪的夢想和那一點點在現實中都無法實現的尊嚴感。網絡時代賦予了現在大眾化說話的權利,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恨設定標準,這種標準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但是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這樣的事情,他們只能把在現實中不安的,焦慮的情緒,帶到一個虛擬世界,甚至這些對罵群背後的臉,可能是一張張在上班中僵硬的扭曲的表情,讓生活摧殘的不成樣子之後,他們要在別的陣營去極盡能事的發洩情緒。

所以這種不健康的表達方式,也是社會壓力和現在大眾化情緒指數的一個表達和體現,在國外那種球迷不但帶著狂熱,還帶著理智和尊重,而在中國時下,球迷之間的對抗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體育和其他事情本身的價值淹沒在了一種沒有意義的爭論和對抗之下,在這樣的對罵之下,誰都不會是贏家。


槍炮籃球PiU


如何看待最近比較流行的對罵群? 這個對罵群更早之前流行的“槓精”,即就是動不動就抬槓的人群,尤其是在朋友圈裡面,也能無時無刻不槓起來的。在前一段時間,包括到現在,槓精一直是比較受關注的一個現象。

那我覺得這種對罵群更像是槓精的升級版,它是把抬槓的戲精整合到一個群裡,專注抬槓100年,能夠相互地盡興去抬槓對罵。

不過我以為,其實這些對罵更多是帶有娛樂性質的互動而已,並不是街頭罵架這種對立似的爭論,就像一直以來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下,南方人和北方人在爭論粽子是甜還是鹹好吃、豆腐腦應該要鹹還是甜的吃等等話題一樣,其實都是在相互逗趣的一種氣氛,大家都其樂融融自得其樂,並沒有真正的針鋒相對。

所以,各種對罵群其實更像是朋友、熟人或者對某一個領域熟悉或者興趣的人群的鬥嘴,給煩悶無聊的互聯網生活增加一點樂趣而已。

因此這種“對罵”並不能帶來什麼太多的理性的思辨和公共領域的辯論,相反,可能很多時候參與者。就是娛樂或者圖個嘴快而已。 不過如果是有了一些熱點的公共性的事件,如崔永元炮轟馮小剛、劉震雲、范冰冰事件中,到底是支持崔還是反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如果群裡有類似觀點和觀念相左右並存的話,有可能會升級成真正的一種對罵或者是情緒的對立,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應該要回歸到公共理性的辯論,用說理、事實、證據去說服對方,而不是在停留在簡單的對罵的層面。這可能是中國公共領域的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公共生活領域裡面,一個急需提升的地方。

以往大家在這種層面上都是分成勢不兩立的兩派,相互之間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同時到後來,基本上就不是公共領域的說理了,都是帶有強烈的情緒性的、立場性的相互敵對。希望這些對罵群不要最後發展成同樣如此,否則只會導致不斷在撕裂公共輿論場的結局。


水禾田


這不就是明顯鬧著玩的嗎,根本沒必要多加批判吧,就是生活枯燥,加進去聊聊天,認識人,好玩而已。

我想起我讀書時候也無聊加過很多好玩的群。有時候大家還會集體角色扮演最新電視劇,比如,標記自己容嬤嬤,對方標記自己是還珠格格,各種假裝劇情罵人。

其實就是圖個好玩,表面上一群人吵的不可開交,其實關係好的不得了,素未謀面還互相寄吃的寄明星片,寄當地特產,不亦樂乎,因此這種對罵群,其實就是變相交友,圖個開心而已。


還有些群,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嗎?看群名你們也看的出來,這就是鬧著玩的。

所以,明明不過只是娛樂事情而已。大家沒必要太當真了。更多的群還都是後期跟風建的好玩居多。

不過作為放鬆壓力還是挺好的,但是容易當真,想太多的人,還是別加了,我自己私下也很喜歡在不認識的群裡聊天,自由自在,畢竟反而大家現實中沒交集,反而會真實坦蕩的多。

脫離了現實,利益,剩下的就都是思想,不挺好的嗎,比起鍵盤俠,這種簡單的打著罵人旗號,其實聊聊天的群,不是要健康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