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唐僧為什麼不替通天河老烏龜問壽命?

手繪運營


首先要強調下,本文的內容,以《西遊記》小說原著為基礎,而與其他範疇無關。

而回到《西遊記》小說裡,唐僧“忘記替通天河老龜問壽命”這事,放在西遊世界裡,看似失了信,卻是一樁完全合理合法的正確行為。

為什麼說這事兒正確?可不止因為“湊八十一難”。首先一條,就要先看明白通天河老烏龜的人品。

在好些西遊題材改編的影視劇和戲曲裡,這位“通天河老龜”,經常是一副公益無害的老先生形象,遭遇也頗叫人同情:原本在通天河水底居住,卻被妖怪“靈感大王”一頓胖揍後攆了出去。這以後就過起了有家難回的悲慘生活。直到唐僧師徒降服了“靈感大王”,重返家園的“通天河老龜”,也就主動跳出來馱唐僧過河,場面十分熱烈。

但要仔細看看《西遊記》原著裡的情節,看上去“公益無害”的“通天河老龜”,卻也絕非善茬。

首先看看事情的前因後果,原本作為通天河主人的“通天河老龜”,被靈感大王打跑後,其實也沒有跑遠,一直還躲在通天河周圍。可這以後無論是“靈感大王”吃童男童女,還是故意設局抓唐僧,全程做圍觀群眾。哪怕孫悟空急的抓狂跳腳,又是下水打探又是搬救兵,這位“通天河老龜”就是一聲都不吭,連通風報信都懶得做。直到“靈感大王”徹底被收拾到歇菜,這才腳底抹油跳出來,滿臉熱情要幫唐僧師徒過河。

以這過程說,看似熱情的“通天河老龜”,就是個膽小怕事之徒。

如果說膽小怕事,這還算人之常情。那麼他熱心幫唐僧師徒渡河的舉動,更是暗藏了小心思:說是馱唐僧是“幫忙”,可看看前後因果,“通天河老龜”能重回家園,多虧了唐僧師徒降服“靈感大王”。也就是說,唐僧師徒就是“通天河老龜”的大恩人。別說馱唐僧過一次通天河,就算來回馱個十次八次,都是應當應分。

可受了唐僧師徒大恩的“通天河老龜”呢?顯然沒這麼想,反而拿自己當恩人了,馱唐僧過了河後,就理直氣壯的要報酬:“我在此間,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所以說,這位修行千年的“通天河老龜”,骨子裡的人品,卻是遇壞事膽小怕事,遇好事佔便宜。他的要求,其實很自私很過分。

而比這前因後果更過分的,卻是“通天河老龜”提的要求本身:放在《西遊記》小說裡,“通天河老龜”叫唐僧問的事,其實是個嚴重不合理的要求。

有多不合理?可以瞧瞧他這句話,說是叫唐僧問佛祖“看我幾時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其實就是叫唐僧赤裸裸替他向佛祖討賞:俺為取經立了大功,還不給我“人身”?

可事實上,他所謂的“功勞”(馱唐僧過個河),含金量十分有限,降妖過程裡,更是全程當圍觀群眾,貢獻基本為零。但他要求得的“人身”,放在《西遊記》小說裡,卻是修行的硬規矩:多少年的修行,付出多少勞動,取得多大神通,就有多少成果。別說是一隻“通天河老龜”,就算是玉皇大帝,在奮鬥成為玉帝的路上,那真是“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玉帝都要按規矩來,何況一隻老龜?

而以“通天河老龜”之前被“靈感大王”打的抱頭鼠竄的場景說,他這一千三百多年的修行成果,想要“得人身”?分明還要繼續努力。可“通天河老龜”呢,卻是見了唐僧,就動了走捷徑的心思,滿以為可以佔個大便宜,少奮鬥千百年“得人身”。

這如意打算,別說是唐僧後來到靈山後“他事一毫不理”,活活把“通天河老龜”的過分要求拋在了腦後,就算是唐僧師徒朝拜佛祖時,真想起來這事兒,貿貿然替“通天河老龜”張了口,那就是破壞了西遊世界裡的修行規矩。這樣的唐僧,恐怕真沒成佛資格。

但在“通天河老龜”眼裡,他根本不覺得自己這要求過分,反而是自從馱了唐僧後,就滿心歡喜的等賞賜。待到唐僧取經歸來,又在通天河重逢後,同樣馱著唐僧的“通天河老龜”,立刻得意開口:“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發現唐僧師徒爽了約,卻是緊接著翻了臉,翻身就把唐僧師徒甩進了水裡。單以這時刻的表現說,唐僧師徒沒幫他忙,真心作對了。

因為除了膽小自私外,這位修行千年的“通天河老龜”,更以此情此景,展現了他嚴重的“巨嬰型人格”:心裡只有他自己,從不體量別人困難,遇到事情不顧大局,就會任性胡來。可以相信,他在《西遊記》結尾處的這番任性,也親手堵死了他“脫人形”之路。

《西遊記》小說的主題有很多,但“通天河老龜”的這番折騰,卻證明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道理:生活中與人交往,一定要拒絕“通天河老龜”式的人物,否則鬥米恩升米仇的鬧劇,就是不遠的事。


我們愛歷史


這是因為唐僧師徒自進入西天就處於懵逼狀態,自顧不暇,哪裡記得到什麼囑託。

西天風氣不正,腐敗猖獗,唐僧的取經大業幾乎功虧一簣。在猝不及防的公關危機之中,暈頭轉向,精疲力竭的唐僧忘記了老烏龜的囑託。

唐僧一到靈山就懵了。那裡門窗吞宇宙,高樓連雲彩,堆著數不清的奇珍異寶。進門要先洗桑拿,衣服要由襤褸換光鮮,身子要由凡胎變仙體。進殿要先向第一道門申報,第一道門向第二道門申報,第二道門向第三道門申報,第三道門向如來稟報並批准才行。進殿後先向如來磕頭,再向左右磕頭,又向所有人磕三圈頭,然後才可以長跪著說話。這些形式、官僚、享樂、奢靡,一下很難適應。

取經時,唐僧被阿儺和迦葉勒索:有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聽說來路迢迢,沒有禮物,兩人生氣了:都空著手來,我們就餓死了。悟空火了:我去告訴如來,叫他自己拿來給我們。阿儺只好說:莫吵!來拿去。結果兩人以假當真,欺詐唐僧。幸好燃燈善意提醒,才避免取經失敗。當唐僧舉報時,如來卻把索賄說成收費:幾個比丘為趙財主唸經,才討得三鬥三升瓜米黃金。我嫌他們賣賤了。後來,唐僧把自己的紫金飯碗給了阿儺和迦葉,才換得真經。如果還要替老烏龜問壽命,唐僧已經沒有值錢的東西了。

對於阿儺和迦葉令人不齒的行為,他們手下的保安、搬運工、炊事員有的抹臉,有的拍背,有的彈指,有的撮嘴。老烏龜是體制外的人,如果它瞭解了這些情況,相信也會同情、原諒、理解唐僧的。


柳如嫿


西遊記中原著記載,在原著第49章的時候,觀音菩薩收走金魚精之後,老黿主動來馱唐僧師徒四人過河,唐僧過意不去,便多問一句:“老黿累你,無物可贈,待我取經回謝你罷。”

老黿馬上接口回答:“不勞師傅贈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未來過去之事。我在此間,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傅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的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唐僧回應答道:“我問,我問。”但是度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唐僧達到西天靈山的時候,並沒有主動問及老黿的事情。

然而,唐僧師徒經歷八十難到達西天靈山的時候,被兩位尊者氣的無語,結果取到的真經還是無字經書,更是惹得唐僧師徒腦羞成怒,最後並沒有代替老黿詢問他的個人事情。

首先,唐僧師徒的主要心事基本都是在取經上,其他的事情沒有細想,至於老黿的事情可能真的是忘記了。

其次,佛家講究的是緣分,換句話來說,老黿是否可以修道人身關鍵不在於時間上的問題而是緣分的問題,只要修行緣分到了,老黿或許立馬就可以脫殼變成人形;若是修行的緣分沒有到,在等一千年也未必成功。但是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緣分又需要自己領會,而是不可以被說破的,假如唐僧在佛祖面前問道,佛祖可能覺得唐僧的修行還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這也為後來第八十一難埋下伏筆,唐僧師徒西天取到真經之後,觀音菩薩掐指一算說出唐僧師徒目前只是經歷八十難,還需要一次劫難,師徒四人得以於取得真經返回的時候,降落到以前通天河,此使還是那隻老黿出現,師徒渡河的中間,老黿於是開口問道曾經自己沒有脫殼修的人形的事情,此時唐三藏沒有回覆,老黿心裡自然明白唐僧並沒有把此事記在心上,於是便把唐僧師徒棄之不顧置於河中。

其實西遊記的81難不僅只是唐僧師徒的一場劫難,更多的是對於老黿的考驗,如果當初老黿能夠心平氣和的把唐僧師徒安全送到對岸,這就足以證明老黿已經有自知之明,也是他修行到位的時刻,或許他立馬就可以得到人身。

綜上可知,唐僧沒有幫老黿問道修行的問題,一個是考驗老黿自己的悟性,一個也是考驗唐僧自己的修為境界;另一方面這個問題在本質上也是不可以問的,由此可見急功近利一般是無法順利走向成功。


遺產君


   首先,唐僧師徒不虧欠通天河老龜。

  乍一看,彷彿是通天河老龜馱了唐僧過河,於唐僧有恩,那麼,自然唐僧就應該報恩,應該替老龜詢問如來。

  其實,萬事自有因果。

  老龜之所以會幫助唐僧,是因為唐僧師徒對於老龜有大恩。當時鯉魚精被觀音菩薩收走後,陳家莊百姓都商量打造一艘大船,送唐僧師徒過河。恰在這時,老龜主動出現,說不用打船,他願意送唐僧過河。

  孫悟空一聽,很警惕,威脅老龜再靠近唐僧就打死他。於是老鬼自己說,此來是來報恩的。只因他世代居住在通天河,只因被鯉魚精趕走,方才躲了起來。如今鯉魚精被打死,老龜重新回到了府邸。

  老龜道:“今蒙大聖至此搭救唐師父,請了觀音菩薩掃淨妖氛,收去怪物,將第宅還歸於我。我如今團霢老小,再不須挨土幫泥,得居舊舍。此恩重若丘山,深如大海。”

  有句話叫做“無事獻殷情,非奸即盜!”孫悟空聽了老龜之話,還不放心,於是讓其發誓賭咒。結果老龜就發誓說:“我若真情不送唐僧過此通天河,將身化為血水!”

  在如此情況下,孫悟空放笑著答應讓老龜馱著師父過河。

  其次,老龜提出詢問如來,要求很過分。

  過了通天河後,唐僧告訴老龜:“老黿累你,無物可贈,待我取經回謝你罷。”

  本來,老龜將唐僧師徒送過通天河後,他勉強算是報答了恩情,雙方就此別過,唐僧師徒也會對老龜留下一個好印象。

  不料,那老龜本性貪婪,在有了些許功勞之後,就然就獅子口大開,向唐僧提出要求: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唐僧只得答應說,我問,我問。

  其實,一個人修行如何,能否得證大道,關鍵在自己。老龜修煉一千三百年,也不能脫去龜殼,無法完全化成人形,關鍵是自己功法不夠高明,修行不夠到位。

  他讓唐僧詢問如來,其實是希望唐僧在如來面前提一提他的功勞。若是被如來知曉,保不齊如來一念之間,就點化老龜,讓老龜位列仙班。

  以上兩點可以說明,老龜提出的要求是多餘的,過分的。不過,唐僧既然答應了人家,本應該遵守承諾,那麼,唐僧到了靈山,為何沒有幫老龜詢問?

  首先,唐僧到達靈山後行程匆匆,前後不到一天,卻發生了很多糟心事。

  唐僧師徒到達靈山當天,先到了玉真觀,拜了金頂大仙,又渡過了凌雲渡,見了接引佛祖,又到大雄寶殿,拜瞭如來佛祖。

  然後,如來佛祖就安排唐僧師徒去吃飯。吃完飯就領取經書,當天下午就走人。走了沒多久,燃燈古佛派出弟子白雄尊者掀破行李,露出無字真經。孫悟空等人大怒,返回靈山,找如來吵鬧。在送出了紫金缽盂後,人家才給了三分之一的真經。

  經過此事,唐僧師徒都很不高興。

  原文也說得明白:原來那長老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凌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只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

  應該說,唐僧師徒到達靈山之後,全部心思都在取經上,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前後行程又太滿。如果能在靈山多住幾天,有了空閒,或許唐僧就會想起老龜託付。

  其次,唐僧坦率道歉,卻遭遇了老龜報復。

  唐僧師徒掉落在通天河畔,老龜主動獻身,都快到岸了,老龜忽然問:“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

  我們對比老龜所問,前後並不一致。此前是問何時能脫去龜殼,變成人身。如今卻是問還有多少年壽。老龜只是付出了些許,卻渴望得到許多。

  唐僧很有些羞愧,沉吟不語。那老龜竟然大怒,就將唐僧甩下背去。原文道:咦!還喜得唐僧脫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經沉底。

  也就是說,老龜一念之間,曾經的恩,竟然變成如今的怨。他那些許功德,眨眼間變成了唐僧一難。

  其實,老龜得知真相後,善待唐僧,等唐僧返回靈山,得證佛果。便是靠著唐僧自己,也可以輕易點化老龜,助老龜成仙。

  這老龜功利心太重,目光短淺,看似一時痛快,實則坑人坑己!


葉之秋


為啥?因為答應老龜的那個唐僧已經死了,最後成佛的根本就不是唐僧:要搞清楚這件事必須從金蟬子轉世說起:

唐僧真的是金蟬子轉世嗎?

我們再來看上一篇我講過的一件事,那就是南極仙翁是一個惡仙,牆頭草隨風倒,最擅長阿諛奉承,而且為了自己的長壽耍盡手段,他畢竟是壽星嘛!但是如果你拜他求長生,他只會教給你怎麼吃小孩心肝,想起來就恐怖!

前面我說了如來不會派他來安排金蟬子轉世的,原因也說了!之所以他去安排完全是他自己偷聽到的,於是屁顛屁顛的自己就去執行了!但是睿智的如來能不知道嗎?如果如來佛祖已經知道他在安排了,那麼還會放心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在他手上嗎?不擔心他一口把金蟬子吞了?

顯然如來是別有用意的,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看他忙前忙後的笑話,因為這個唐僧本就不是金蟬子轉世,這是如來的障眼法,故意吸引別有用心的人的!

再有,如來送給觀音的其中一個寶貝是錦襴袈裟,穿上它就免墮輪迴!這也只是為了讓唐僧看起來更像金蟬子,難道如來就不擔心唐僧等不到觀音來找他給他袈裟就夭折了?

另外一個秘密就是,金蟬子十次轉世每次只能活到15、6歲,即使十次轉世也只有160年,再到500年後的唐僧轉世,中間整整少了300多年,這300多年難道金蟬子沒有轉世?如果唐僧真的是金蟬子轉世,佛教好歹也安排一個佛教的神仙去專門看管了,根本不會交給一個邪惡的道仙的!

綜上所訴唐僧並不是金蟬子轉世!

真正的金蟬子在哪?

還記得楊角風我前面一篇提到的一個人嗎?就是靈山腳下的玉真觀的一個道仙:金頂大仙!

不覺得奇怪嗎?堂堂的西方佛教大雷音寺腳下竟然有一個道觀,還有一個小道仙。這個道仙還特別關心取經的事,比如觀音菩薩剛出發的時候,他就問取經人幾時能到?觀音菩薩說二三年間到,而他已經等不及了!

再到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取經隊伍終於到了大雷音寺腳下,這個金頂大仙又出現了:

大仙笑道:“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處。我年年等候,渺無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這就太奇怪了,一個小小的道仙怎麼這麼猴急,這麼關心唐僧呢?

而後面的事情更詭異了,都到了靈山了,金頂大仙還把他們引入歧途,引到了凌雲渡。那個小獨木橋又細又滑,豬八戒都不敢過,唐僧一個凡人怎麼可能過的去?後來來了一艘無底船,孫悟空認出了是佛祖,唐僧仍然不敢下,硬是被孫悟空推下去的,然後大家都看到了水底唐僧的屍體在那裡漂走了,有人說是脫胎換骨了,那是胡說,因為這時候真正的金蟬子才取代了真正的唐僧而成了唐僧!

有人不信,說楊角風你又在抽風,開什麼玩笑?你有證據嗎?

聽我慢慢道來:

1、唐僧之前就是凡人,不會飛,為什麼封佛以後突然就會飛了?要知道這只是給個封號,就跟孫悟空封了佛,他的實力並沒有漲,當年封齊天大聖一樣的道理!而又沒有人教唐僧他武功和法術,突然會飛這不是很奇怪嗎?

2、唐僧一路上也沒有答應過什麼人什麼事,唯一一次是對人家通天河的老龜做了承諾,幫他問如來壽命,可是人家老龜再問他,他竟然茫然的樣子!一個人記性真的能差到這個程度?

3、到了陳家莊供奉給他們師徒的伙食,唐僧嫌難吃,原文“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餚,又脫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間之食。”這還是唐僧嗎?

4、唐僧取經回到長安後,奉命去登臺誦經時,見有金剛來接,他便丟下經卷,騰空而去。天吶,他竟然把經卷丟了,這個動作更是暴露了他不是唐僧,真正的唐僧還沒有灑脫到直接丟經書的地步!

看了沒,真正的唐僧歷經十四年好不容易到達靈山,卻被真正的金蟬子掉包了!這才是佛祖最高明之處,也是確保取經事業萬無一失的保障,即使路上真有妖怪一時心急吃了唐僧,也沒關係,後面可以再安排千千萬萬個唐僧,而金蟬子卻只有一個啊!

所以唐僧的親爹到底是誰,對佛祖這邊來說根本就不關心,他只需要取經人是個信佛教的和尚就行,而唐僧只不過不湊巧被挑中了而已!而佛祖的真正意圖只是為了讓金蟬子成佛,哪裡捨得他真去轉世變成凡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以後怎麼跟天庭抗衡,畢竟金蟬子的功能跟蟠桃一樣,佛祖才不會傻到把這寶貝扔進凡間的!

再回到我們前面,觀音菩薩已經選好了取經人,但是取經還必須要唐王李世民同意才行,她又是使了什麼手段達到了這個目的?唐王真的信佛嗎?他又有什麼目的呢?他背後的魏徵又是何方高人?這裡面的謎團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喜歡就關注吧!

前情回顧:唐僧親爹到底是誰?這懸案背後一個溜鬚拍馬的邪惡道仙最清楚!


楊角風發作


我覺得這裡面有兩層含義。

第一:這是唐僧故意所為。

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了千難萬險才到達靈山,想要向佛祖求取真經。

唐僧如果能夠取得真經,便說明他要成了佛。佛的含義便是,超脫於萬物,不念生死,世間一切皆為空。可唐僧知道,如果自己詢問老龜壽命,那不就是說自己,沒有到達一定的境界,還是世俗中人嗎?還是在意,世道輪迴。這樣的人,佛祖會讓他成為佛嗎?

所以唐僧,就故意避開了這個話題,沒有詢問老龜的壽命,也就保全了自己,從而獲得旃檀功德佛。

第二:這是作者故意為之。

西遊記的內涵是教化世人不畏艱險,勇於奮鬥。

唐僧師徒歷經了重重困難,終於求取了真經,完成了任務,也就可以不用走著回大唐,可以飛回去,暢通無阻。 但人世間卻沒有這樣的好事,雖然看起成功,但沒有到最後一步,還是意味著沒有成功,也就可能有發生任何意外。

沒有問老龜的壽命,也就設下了一個“扣”,也就以失信的緣由,讓最後的旅程符合人生的路途,教化世人。



壹史記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用了十三年之久,才到達西天靈山大雷音寺,取得真經!

而在這十三年中,師徒四人一共經歷了八十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四個人的日程,就是每天都趕路趕路,有的時候在荒郊野外,或者原始森林,或者沙漠戈壁,或者繁華都市,或者窮鄉僻壤!有人煙的地方也還罷了,要是在兇險之地,妖怪出沒,那才恐怖!

所以唐僧一天除了因特別的原因耽擱行程外,基本上是每天都在趕路,同時默讀經書,同時唐僧抽空會做一件事情,就是記錄沿途的國家概況,風俗人情,這事徒弟們粗俗,做不來!

所以說,唐僧一天也是非常忙碌的!

唐僧到達西天后,早就等在哪裡的各路人馬紛紛前來拜訪,唐僧也要回禮別人,最重要的,唐僧還要拜訪那些高僧,比如燃燈古佛,彌勒佛祖,懼留孫古佛等等,那唐僧也是忙的焦頭爛額!

話說一天,如來佛祖召見唐僧,唐僧匆忙前去,如來佛祖和唐僧說了一些佛教目前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同時問唐僧對於佛教發展的一些看法,等等,大佬問的都是大問題,我要不要幫老龜問壽呢?後來,如來佛祖又和唐僧談了一些佛道修為的事情,指點唐僧修行,等等,到底要不要問老龜的壽呢???佛祖可是正在講修道大法呢,修道不就是吾輩的終身追求嗎?後來,如來佛祖問了唐僧對於將來的規劃,再後來,如來佛祖就送客了!

唐僧一聲感嘆,大佬講的都是大事,問老龜壽命這等小事,怎可去叨擾人家?

所以最後,唐僧還是沒有為老龜問壽!

所以很明顯,一是唐僧太忙,確實給忘記了!二就是老龜的事太少,佛祖金口玉言,是在沒必要勞煩佛祖!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唐僧過通天河的時候沒有船,一隻老烏龜就游過來將唐僧師徒馱過去了 。這上了岸,唐僧感覺很麻煩人家,就說現在自己無以為謝,等取經回來再行謝過。老烏龜就說了希望唐僧到了西天見了佛祖,能幫自己問一下還要多久才能修成正果。唐僧聽後,覺得就是順口的事情,便答應了下來。

到了西天,看見靈山的時候,唐僧師徒可是高興壞了,走了這麼久的路,被妖怪抓了那麼多次,終於要完成使命了。結果現實是殘酷的,西天聖地並沒有唐僧師徒想得那麼美好。負責發放經書的阿儺、伽葉索要好處,開始唐僧沒給,結果得了一堆假書。後來不得不給了紫金缽盂,阿儺、伽葉索還說這是慣例,這可氣壞了唐僧師徒。而關於老烏龜的事情早就被忘到了九霄雲外。其實作者這麼寫,主要是九九八十一難還差一難,不得圓滿,再來個妖怪也沒什麼新意了,所以就安排了這麼一出。

等唐僧師徒取了真經高高興興地返回大唐時,又來到了通天河。老烏龜又當起了滴滴,把唐僧師徒和經書都馱到了背上。這到了河中央,老烏龜就問起唐僧自己的事兒,這唐僧慌了啊,忘記問了!老烏龜聞言,惱羞成怒,將他們扔到了河中。

所謂,輕易別承諾,承諾就得完成啊。


別人家的博士


電視劇中播的情節是這樣的:當年在通天河,老龜之所以馱著唐僧師徒過河,是因為老龜想求唐僧師徒幫他辦點事,辦點什麼事呢?就是想讓唐僧見到如來佛祖的時候問問佛祖老龜什麼時候才能修煉成仙,脫掉這龜殼,得到人身。因為老龜畢竟在這通天河也修煉了一千多年了。唐僧表面上答應,但心裡卻並不是這麼想的,要知道電視劇版西遊記並沒有把原著中的人物內心形象詳細的刻畫出來。佛家講究功到自然成,並不是在這靠時間。如果老龜真正的內心體會到了佛家的真諦,佛祖自然許他真身。再說唐僧,唐僧自然明白這佛家的真理,如果他跟佛祖問,老龜什麼時候能修煉成仙。那就表示小唐還沒真正瞭解佛家的真諦,那如來也必然不會把真經給他。



再說取經返回途中,如來佛祖問觀音,我怎麼覺得唐僧師徒四人還差一難。觀音一算,還真就是隻經歷了八十難,好嘞,我再給他安排一難。

就這樣,到了通天河這裡,再次遇到了當年的老龜。老龜一問唐僧,知道了他並沒有幫他問何時修煉成功。老龜就急了,於是把唐僧師徒四人甩到了水裡。其實給唐僧師徒安排的這一難,也正是想考驗老龜,如果老龜知道唐僧沒幫他問,而依然馱唐僧師徒過河,繼續修煉等待時機,那佛祖肯定就會許他真身了,可他卻恰恰走了相反的方向。


歷史小解碼


孩兒們,俺老孫來了,這個問題俺老孫也來嘮嘮:從哪裡說起呢?,俺想想,俺記得俺老孫大鬧天宮的時候,如來佛祖來了(其實是俺師傅,曾化名菩提老祖,因為他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由於俺學藝回來師傅告訴俺不要和別人提他,俺就沒有認他),俺才知道闖禍了,當時就想溜,可如來說,你先別跑,得配合他演場戲,幫俺收拾一下爛攤子。當俺被壓在五指山下,因為被他騙了,便罵了他一句,如來你誑我。。其實不是,後來他悄悄和俺解釋,俺才知道師傅的良苦用心。他說,別看你吃了蟠桃,吞了仙丹,還被太上老君練成了銅頭鐵腦,鋼筋鐵骨。別看普通雷電拿你沒辦法,五百年後的天災

別的神仙吃了蟠桃能躲過,可你依然躲不過,到時候,你的銅頭鐵腦,鋼筋鐵骨不但不能幫你渡劫,還會更加嚴重,甚至會讓你飛灰湮滅。這正是太上老君陰險的地方,你以為神仙真的那麼好惹嗎?幸虧師傅看破,你只有在這五指山下,與它連成一體,和大地相連。才能度過你的第一天劫。(那俺什麼時候才能出去呢?)放心,師傅不會讓你久等,度過天劫後,師傅會通過觀音讓一個東土大唐來的和尚救你出去,到時候你拜他為師跟他走,不要對他不敬,其實他是你師兄金蟬子的一個分身。具體事宜由觀音來告訴你,然後師傅會安排你的第二次天劫怎麼度過。。。於是俺就和凡人師傅(金蟬子師兄分身)去西天取經,再後來如來佛祖施法弄了一個六耳獼猴和俺打架,被俺打死了,其實不然,後來取經的是六耳獼猴,被打死的是俺的一個分身,俺已金蟬脫殼(和師兄學的)去了異界,度劫去了。想了解的可以看一下俺兄長牛魔王(網名會哭的牛)寫的《悟空在異界》,裡面有俺的一些小故事。


至於唐僧在凌雲渡的事情,俺想沒那麼複雜,就是俺師兄把他的分身給收了,自己去見了師傅。再後來俺渡第三劫無聊時候,還演了部電視劇,估計大家也看過,叫什麼《魔幻手機》



。很好玩。現在嘛,三劫都已經度過,俺才真正的成了仙佛一體,壽與天齊。。。。閒來無事,弄個悟空問答,也挺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