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

龍建源


咱們今天就一個一個來列舉,大知識分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看法吧:

1.嚴復:就算是孔子,在今天也要向西方學習

嚴復不同意以前大家都喜歡講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認為中國古代的教育和知識,已經不適合解釋當今世界、指導今人的行動。

如果放在今天,很多人會對嚴復頗有微詞,因為他向來推崇西方的思想和主張,對他們的大小公理都雙手支持,認為相對於東方,西方人要文明開化很多,所以說“孔子在今天,怕是也得學習西方”這樣的話。

可惜,嚴復這樣一個堅持西化的人,到了晚年,看到“文明的”西方國家,入侵我中華,心態徹底崩了,什麼西方的主義,乃至於對於人生都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2.辜鴻銘:中國文化最棒,你們西方也要學習!

辜鴻銘老是被別人稱作“怪人”,大清都亡了,他還繫個大辮子,彷彿舊時候的知識分子。也常常被人在背後嘲笑。

要知道,辜鴻銘受過正統的西方教育,英語說得很溜,法語、德語、拉丁語……也很精通,還拿過13個博士學位,堪稱貫通中西的天才。

可是,他卻對舊文化又很深厚的情感,哪怕在西方上學,面對別人的嘲諷,也是站在盡力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上。還說東方文化比西方文化優秀太多,西方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

3.胡適:普世價值超越東西文化!

胡適認為,咱們應該跳出比較中西文化誰好誰壞的框框條條,專注於那些超越了中西文化乃至於所有地方文化的“普世價值”,也就是寬容和自由。

胡適認為,只要我們專注於這些普世價值,這些好的東西,我們這個世界會走向更好的境地、更文明的境地。

4.雷海宗:中國文化的問題在於缺乏強硬的“兵文化”

雷海宗寫了一本書,當時名震一時,叫作《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他認為,中國文化的問題,就是太軟弱了,太軟弱才會被欺負。但是,咱們翻開歷史也可以看到,中國人並非向來如此,而是被明清時期的程朱理學之類的東西給害的。

怎門辦呢?咱們要向歷史學習,尋找咱們中國人以前曾經有過的、強悍的“兵文化”,用這種文化武裝咱們中國人的精神,才能做到“強國奮發”。

5.陳獨秀:封建禮法的東西要不得,通通得推翻!

陳獨秀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推動者,是非常激進的一個人。

在他看來,傳統文化的很多東西,都是非常落後的,要一次性否定掉,才能走向新世界。應該積極引進西方思想,特別是蘇俄的思想,來改造中國。

*

其餘知識分子的觀點,雖然各異,但是整體來說,要麼是上述觀點的重複,要麼就是某些觀點的混合,不再一一表述了。


羅文益


所謂新文化運動.故然是與舊不同.從文字書寫.文章用詞用句.文章內容等.普遍認識就是出新.至於內容就是推崇西學.從粱啟超到魯迅胡適李大釗.政治人物就更多了.因為他們有機會看世界.在比較中他們認為中國落後的根源在文化.於是大力提倡改造文化.我以為到今天為止.中國文化都有改造的必要.主要是內容.可惜.這種認知已是少數派了!(我們自然而然的以一種合乎情理的邏輯自我陶醉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