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如果你去參拜過任何一間關羽廟,都應該發現在關老爺身前,總有兩個僕從如影隨形,一個是兒子關平,另一個就是扛青龍偃月刀的周倉。關平歷史上真實存在,確實是關老爺的兒子,而周倉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雖然正史中並無周倉這個名字,但卻有一個神秘的無名原型。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遊戲中的周倉形象

忠心無二

周倉被中國人熟知,基本算是《三國演義》的功勞。在小說中,周倉原是黃巾軍一員,後來脫離組織,自己當了山大王。恰逢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來到了周倉的地盤,周倉很識相,沒有跟關老爺叫陣,而是燒了山寨,遣散了手下,自己一個人跟著關老爺闖江湖去了。雖然關老爺是三國演義的一個主要角色,但周倉沒有沾到多少光,他的戲份並太多。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個段落裡,周倉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因為軍隊被水淹,龐德在水中與蜀軍激戰,但因為游泳不太行,被水性好的周倉生擒。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後來東吳發動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害死。周倉得知關二爺被害,於是自刎而死,以身殉主。在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中表現出忠義無雙的屬性,周倉獲得了民間的認可,於是在立關公廟的時候,就把手持大刀的周倉也加了進去,尊稱為周大將軍。其實,周倉並非一個純文學形象,他的原型出現在三國志中,是曾經猛嗆魯肅的無名氏。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身世之謎

在《三國志》中,確實有魯肅問關羽還荊州的橋段。根據之前的約定,赤壁大戰後,劉備奪去了益州,就該向東吳歸還荊州。於是魯肅邀請關羽來談談這樁資產糾紛,據《三國志‧魯肅傳》記載: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當時魯肅埋怨關羽說,說好拿了益州就還荊州,你們怎麼言而無信?關羽還沒說什麼,身後有個人就先放話了:土地這東西,只要給有德行的人就行了,說什麼本來屬於誰這種話!

這句話雖然有賴賬嫌疑,但道理卻沒有錯:土地又不是一個櫃子,誰買的歸誰。土地是公器,有能耐,有德行的人就能擁有。

就因為這話既賴賬又不無道理,所以讓魯肅一時無法反駁,只能暴跳如雷,大聲呵斥,近乎失態。這時,關老爺就要出馬了,他握著刀對身後人說:這是國家大事,你這人懂什麼!遞了個眼神,讓那人離席了。

關羽的扛刀將,雖然是黃巾出身的粗人,卻一句話嗆得魯肅暴跳如雷

可以說,這是關老爺事前已經安排好的對話小插曲,就是讓魯肅明白,土地是不可能還的。我們現在看來,說這話的無名氏最有可能是廖化,因為他是關羽的主薄,但羅貫中按照劇情需要,把這人塑造成了周倉。

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黃巾賊出身的周倉不是個文士,肯定說不了這種微言大義。所以經過藝術塑造,給他安排了替關老爺扛青龍偃月刀的差事,也算是適得其所。

你對周倉的故事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