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嗎?

曉妹世界觀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父親是平陽縣衙役,曾在漢武帝之姐平陽公主家當差,母親是公主家侍女,後姨母衛子夫成為漢武帝皇后。西漢名將,著名愛國將領、軍事家。

霍去病少年時生活在奴婢群中,貧賤艱苦。但他隨舅父衛青習武,騎射、擊刺技藝超群,體魄健壯,寡言守信,智勇兼備。

由於姨母衛子夫貌美且擅長歌舞,很受漢武帝喜愛,被封為皇后,所以霍去病18歲即為天子侍中(皇帝身邊保衛安全的官),同年便以校尉身份隨著大將軍衛青參加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河南地(今河套地區)的最後一戰。

他率領800精騎,在距離大軍數百里的地方,乘匈奴不備,選擇便於進攻的目標,出奇制勝,斬殺敵兵1028人,打了場漂亮的勝仗,被封為冠軍侯。

此後,匈奴主力被打到漠北,河西走廊的匈奴勢力便弱了下來。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升為驃騎將軍,率騎兵1萬餘人從隴西出發,襲擊河西匈奴右賢王等諸部落,6天連續攻破5個部落,險些活捉單于之子。

勝利在望之勢,渾邪、休屠二王害怕不已,日夜修築護城,提防漢軍正面進攻。霍去病卻令全體將士口銜竹箭,馬摘響鈴,突然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向東急馳1000多里來到皋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下,與盧候、折蘭二王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當時漢軍因長途跋涉,人馬已疲備不堪,但見霍去病一聲高呼,躍馬向前,連連擊殺敵軍。漢軍士氣大振,奮勇斬殺盧候、折蘭二王及部眾近9000人,俘渾邪王之子,擊敗休屠王,繳獲“祭天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與公孫敖率數萬騎兵從北地郡(今甘肅永昌西)出發,進攻匈奴右賢王,想徹底殲滅匈奴剩餘力量。由於公孫敖率領的軍隊迷失了道路,未能如期會師,霍去病隨機應變,率軍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2000多里,從祁連山麓爍得(今甘肅張掖西北)猛攻渾邪鑠、休屠二王側翼,斬殺敵人3萬餘人,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去了祁連山、焉支山,我們的家畜都沒法繁衍,我們要嫁人的新婦也沒辦法施粉黛了。”

匈奴單于以戰守不力,將渾邪、休屠二王問罪。此年秋,二王決定降漢。漢武帝害怕是詐兵之計,命霍去病率萬餘騎前往查看。霍去病尚在途中,休屠王就已經反悔。渾邪王情急刺殺休屠王,收編其軍隊。

霍去病聽到消息後,毅然率軍渡過黃河,令全軍將匈奴團團包圍。這時,渾邪王手下許多並無誠意降漢的人紛紛調轉馬頭逃跑,場面一片混亂。霍去病當機立斷,飛馬躍入敵陣,抓住渾邪王,穩住了匈奴眾部;再通過談判,命渾邪王斬殺8000名作亂官兵,派人護送他赴長安;自己則率領幾萬匈奴兵,功成而返。

漢朝把歸附的匈奴部眾安置在隴西等五郡關塞附近,又沿祁連山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築邊防城寨,在原休屠王、渾邪王駐地分設武威、張掖兩郡與酒泉、敦煌,總稱河西四郡。這既進一步孤立了匈奴,又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漢朝決定派衛青、霍去病率騎兵5萬、步兵幾十萬人合圍漠北。霍去病與衛青分兵越過沙漠,尋求與單于決戰。 根據沙漠作戰的特點,霍去病大膽選用部分降漢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時間較長的漢人為軍校,這樣馬上就形成了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優勢。

霍去病自己率領有嚮導的輕騎兵,離開基地,深入敵後,“取食於敵”,“追奔逐北”2000多里,尋找單于。由於單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領部隊翻越侯山,渡弓盧水(今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賢王部隊進行搏戰,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為國為民,將國家的安危、社稷的輕重、軍人的榮辱看得比泰山還重。

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豪氣滿懷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就是說:“匈奴還沒有消滅,考慮什麼成家呢?”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

兩年後,霍去病猝然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於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末滅,何以家為!”

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後人。李白《樂府詩胡無人》讚美他:“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虎劍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業餘歷史學家


霍去病是民族英雄!

霍去病,河東平陽人。他是平陽公主府家的女奴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去病亦是大將衛青的外甥。

由於出身的緣故,霍去病的童年是在曲折坎坷中度過的。其自幼隨自己的舅舅衛青長大。受其影響,霍去病自幼即喜歡舞刀弄槍。
(霍去病石刻)


英雄不問少年,英雄不問出處。元朔六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校尉,並隨自己舅舅衛青出塞外迎擊匈奴。這次戰役霍去病表現出了出色的軍事天賦,初露鋒芒。以至漢軍大獲全勝,其英雄氣概更是勇冠全軍。回師凱旋後,漢武帝即封年僅17歲的霍去病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漢武帝再次升任霍去病為驃騎將軍。

是年霍去病親率大軍於春秋兩季出兵攻打佔據今河西走廊地區的匈奴兩支部落。最終霍去病不負眾望大敗匈奴兩部,並使一部分匈奴人歸順漢朝。更為重要的是漢朝自此實際控制了河西地區,為之後打通西域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漢朝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元狩四年,漢武帝命令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人馬出塞外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此次戰役中,霍去病率軍北進近兩千多公里,先後殲滅匈奴部眾70000餘人,並俘虜一大批匈奴官員子弟。霍去病乘勝追擊,一直深入到今蒙古國境內追逃匈奴殘餘勢力。

此次戰役之後,匈奴被徹底蕩平。

此次戰役也改變了漢初以來在與匈奴作戰中,漢朝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此番戰役,也為漢朝在西北地區安全提供了巨大保障。

衛青、霍去病班師回朝之後。是年漢武帝在朝中設大司馬位。武帝下令衛青、霍去病皆加封為大司馬,並下令驃騎將軍霍去病與其舅舅大將軍衛青同食同等俸祿。

————————————————————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天妒英年。元狩六年,年僅24歲的霍去病不幸因病早逝。武帝非常的傷心難過,下令在自己的茂陵附近為霍去病修造陵墓,並將陵墓建造成為外形似祁連山的模樣,以表彰他生前所立不世之功,武帝亦希望其能永遠常伴自己左右。並諡封霍去病為“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以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霍去病西征雕塑)


————————————————————

霍去病雖出身為奴之家,長於綺羅,但他卻從不曾沉迷於榮華享受。而是始終將國家安危與建功立業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其生前,武帝曾為其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邸,並對霍去病說到“去病,你年齡也不小了,該娶個媳婦了”。霍去病卻斷然拒絕武帝的好意,回應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墓)


——司馬遷:“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班固:“飲馬瀚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祁連。”

唐朝建中三年,大臣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64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霍去病。

霍去病自少年時期便追隨舅舅衛青出塞外,越長城抗擊匈奴。為漢朝邊境和平與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霍去病功在社稷,福澤後世。特別是他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語,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事蹟直到今日仍然被廣為傳頌,影響了此後二千多年的無數仁人志士,為國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由此,霍去病是民族英雄是最無可爭議的!


小司馬說


特定的歷史要站在特定的時間來看,

現來講究民族團結,講究團結互助,所以不提衛青霍去病是民族英雄了,說不利於團結了,有害於我國穩定發展了,因此很多專家就提出來我們不能管他們叫民族英雄,只能叫英雄。

其實這個理由真的不能讓信服,中華民族從夏至清,有無數次出現過生存危機,有人不顧自己的性命,保家衛國,保證了華夏文明的延續發展,這樣的人,當然就是民族英雄,要知道歷史上的匈奴,鮮卑,蒙古,党項,等等可不是像今天一樣,是我們的同胞,而是一個個窮兇極惡的敵人,是生死仇敵。

郁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國家是悲哀的,一個有英雄要不知道愛惜的國家是無可救藥的

現在很多學者都在證實人類都是起源於非洲人,這樣算,中國還有民族英雄嘛?

徐福不是日本人的祖先,但日本人肯定有徐福的後裔,不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的抗日戰爭也是人民內部矛盾吧?

還有最後一句話,做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你認匈奴人是華夏民族,關鍵人家同意嘛?


毛火榮


當然是民族英雄了。

什麼是民族英雄,凡是捍衛了中華文化的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孔子說管仲“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就是說沒有管仲,我們都是披髮左衽了。

披髮左衽只是一個象徵,表示的是中華文化的淪喪。

管仲抵擋了蠻夷等落後地區的劫掠,保證了中華文化範圍內生產秩序,在孔子眼裡他是一個英雄,只是那時候中華文化尚未整體成型。但孔子肯定管仲功勞的範圍就是從文化圈的捍衛上肯定的,同時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推廣了先進文化。如果當時有民族概念,孔子一定說管仲是民族英雄。

同理,霍去病的貢獻也是如此。

霍去病和衛青先後多次打敗匈奴,讓胡人不敢彎弓而抱怨,再不南下而牧馬,這是先進文化打敗落後文化。

試想如果是匈奴人侵略了漢朝,滅掉了漢朝。

那我們現在的文化恐怕就不是這樣的文化,披髮左衽,茹毛飲血,甚至從商到周乃至秦漢多年積累的先進文化都會毀於一旦。

你能說衛青和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

現在有些人否定霍去病、岳飛等人為民族英雄,所依據的無非就是一條,現在中華民族一家親。

但不要忘了你現在能說中華民族一家親這樣的話,那是仗著我們先祖中的無數英雄浴血沙場才保留下來的文化。

五千年來中華文化燈火不熄,多少英雄多少血淚捍衛的結果。我們文化光亮越照越遠,招遠撫近。

說什麼中華民族一家親,就是拿現在的觀點去套過去的歷史,就如同一個傻子吃燒餅,吃到第五個燒餅吃飽了,於是就否定了前面所有的燒餅,打著飽嗝說:“早知道就吃第五個好了,何必浪費前面那四個。”

同樣我們肯定霍去病肯定岳飛的民族地位,也不是要否定民族一家親,我們是要肯定的這種面對外侮敢於反抗的精神。

特別是霍去病少年英雄,二十來歲奔馳沙場,那麼鮮活的生命,那麼輝煌的勝利,恰恰像我們這個民族,那時候我們這個民族也才才步入青春期,他眼界開闊,胸襟廣大,如朝日東昇,如馬駒初奔,如清溪出谷,他像世界展示了自己堅實的臂膀。

喊出那句最強音“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錦翼


霍去病算不算民族英雄,這一點有點不好判斷!

因為很明確的是。

蒙古是自己人,打蒙古不算民族英雄。

滿族是自己人,打女真的不是民族英雄。

可是霍去病打的是匈奴!匈奴都已經滅亡上千年了!我們憑什麼考慮匈奴的感受?

有人說匈奴後來成了匈牙利人,有個匈牙利有個馬紮兒族就是匈奴後人,為了國際關係,還是不要讓霍去病當民族英雄了!

別逗了!

打日本鬼子的戚繼光不是民族英雄,因為中日關係很重要。

打荷蘭鬼子的鄭成功不是民族英雄,因為中荷關係很重要。

於是,我們還又民族英雄嗎?

所以,不考慮已滅亡的匈奴人感受的話,霍去病毫無疑問是民族英雄!

霍去病的河西之戰,為後來開闢絲綢之路奠定基礎。有了絲綢之路,才有中西交流,才有西域各民族大團結。這個角度來說,霍去病也算是民族團結和諧的象徵。

霍去病兩大功勞,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促進漢民族和西域各民族和平交流。這樣是人不是民族英雄,誰是?

說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的,你們是不是要認匈奴人當祖宗?要知道,匈奴人最瞧不起這種人,西晉匈奴人劉淵起兵建立漢趙,他姓都隨了漢人,恨不得把祖籍改為漢族!


歷史知事


霍去病當然是民族英雄。


他的發跡雖也是靠裙帶關係,他是名將衛青的外甥,而衛青和衛子夫是同母異父的弟弟,因為這層關係,他18歲時得已出隨衛青出征匈奴。但是他是本事有能力的人,他善騎射,勇猛果斷,又極富膽識。


因此,第一次出征時,便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立下了奇功。隨後,霍去病逐漸取代衛青成征戰匈奴的主帥,並且屢立戰功。先是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失得匈奴婦女都失去了顏色,霍去病因此名震天下。

而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劍走偏鋒,直搗黃龍,直擊匈奴中心,大破敵人,上演封狼居胥之歷史創舉,最後凱旋而歸。


當然,霍去病也有弱點,他對士兵過於嚴厲,同時,他為人也不大氣,因惱怒李廣的兒子李敢為父報仇而"冒犯"衛青,在一次狩獵殺了李敢,成為汙垢。


只是天忌英才,元狩六年,23歲的霍去病因病去世。漢武帝為了緬懷這位民族英雄,把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樣子,並追諡他為景桓侯。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嗎?

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嗎?

戚繼光不是民族英雄嗎?

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嗎?

林則徐不是民族英雄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是的,他們都是民族英雄!

至少他們是漢族的民族英雄。難道不是嗎?

漢族的民族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嗎?

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英雄,所謂各為其主,盡職盡責盡忠報國的,無論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

雖然歷史在前進,民族在融合,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歷史觀,但是如果我們都不敢承認上述這些人都是民族英雄,那我們還應該堅持什麼?還有什麼值得堅持的?如果我們拋棄了這些脊樑式的人物,試問我們還能堅持下去嗎?沒有這些人物為代表的民族精神,我們將何以繼往開來?

民族英雄代表的不是個人,不是代表的英雄,而是代表了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有了這種精神,守住了這種精神,一個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千年不倒!


廣州濮雲軒茶莊


我認為將霍去病視為民族英雄是毋庸置疑的。這麼說可能有不少人會持不同看法,前段時間有關初中教材刪除漢王朝對匈奴作戰內容引發了很大爭議,很多人認為漢匈之間並不屬於兩個民族間的爭鬥,是中華民族內部的戰爭,因此,驅逐匈奴的如衛青、霍去病等人不應當在民族英雄之列。

這其實是典型的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歷史,我們現在是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漢民族的主體外,還有廣大的少數民族同胞,要是太過強調漢民族對周邊民族間的戰爭與征服,多少有些傷少數民族同胞的感情,所以就淡而化之,這也是初中歷史教材改動的現實原因。


但拋開這些功利的因素,單純地去評述歷史,就會有不一樣的認識。《史記》中記載,匈奴本是夏桀之後,有人就拿著這個作為漢匈本一家的證據,我們姑且不論這一說法的真偽,就算如此,就將匈奴歸為華夏之後未免太過武斷了。或許匈奴王族真的有夏人的血統,但在西遷、北遷的過程中已經融合了其他民族,同時匈奴本身卻是一個複雜的民族集團,換句話說,匈奴並沒有形成真正的種族群體,是依靠武力征服和結盟,整合北方遊牧部落而形成的廣泛的政治聯盟,其內部也是各部落龐雜。而且,從現今發掘的匈奴貴族墓葬來看,匈奴人的相貌也與中原人差異很大。因此,說漢匈同源是站不住腳的。


而匈奴與中原人的爭鬥也由來已久,在戰國時,匈奴就常入寇地處北方的趙國、燕國,兩國不得不築邊牆以御;秦並六國後,修長城、取河套,蒙恬長期駐守北疆,都是為了防衛匈奴南侵;到了漢代,高祖劉邦白登敗得很狼狽,從此開始了和親的道路,而即使如此,匈奴也常常劫掠北方邊境,北地百姓深受其害。


而終於,在漢武帝時代,這樣屈辱的狀況得到改變。經過數代的積累,漢王朝轉變策略,發起了反擊匈奴的戰爭,而霍去病絕對是漢庭對匈戰爭中最耀眼的存在。十七歲,率八百餘騎第一次與匈奴作戰,便敢深入敵境,殺敵兩千餘,以軍功受封冠軍侯;十九歲,兩次河西之戰,大獲全勝,殲敵四萬餘,使匈奴人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二十二歲,漠北之役,與衛青分兵而進,擊潰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對於歷史,我們經常這樣講,要將歷史人物放在特定歷史時期去看待,那麼在那個時代,霍去病驅逐了一直壓迫漢王朝數十年的異族,使邊庭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於國於民都居功至偉,至少在當時漢王朝國民的心中,他絕對是民族英雄;就算我們站在今天的視角,說得更廣泛一點,他率軍與匈奴作戰是在保護中華文明的傳承,若是匈奴真的南下入主中原,華夏文明談不上中斷,但至少發展進程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從這個層面上說,民族英雄的稱謂也是不過分的。

還有,也許大多數人認為霍去病與匈奴征戰,是不死不休的態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華夏民族自古就是愛好和平的,基本不會無緣無故去侵略他國,當時漢庭其實只是對匈奴的好戰分子予以打擊,只要是真心言和的匈奴部落漢王朝一直予以優待,甚至有些降漢的匈奴人在西漢朝廷深居高位的,而像後來親漢的呼韓邪單于、依附東漢的南匈奴都過得不錯。因此,霍去病對匈奴的作戰從一定程度上說,是增進了中原與匈奴人之間的交流和融合的。


笑談文史


先說結論:衛青、霍去病等北征匈奴的名將確實是民族英雄。

衛青、霍去病是不是民族英雄?這在網絡上確實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衛青、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原因有兩點:

第一,匈奴是夏朝人的後代,也是中華民族。因此漢匈戰爭是中華民族內部戰爭,因此衛青、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

這種觀點的理由是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第二,漢武帝發動的是侵略戰爭,而不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因此在戰爭中立下戰功的衛青、霍去病等人不是民族英雄。

我認為,以上兩點理由均不能成立,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確實是民族英雄。


第一、匈奴不是中華民族。

《史記》中對於匈奴祖先的記載僅僅是一個傳說,司馬遷時代距離夏朝已經過去上千年了,歷經商、周、春秋、戰國、秦。在中原漢地都沒有留下夏朝的文字記錄,我不相信文明程度低於漢朝的匈奴人對於自己的祖先是誰會有準確的記憶。司馬遷的這種說法多半是出自匈奴人的自我標榜。

當然就算匈奴真的是夏人的後代,他們依然不屬於中華民族。因為是否屬於中華民族,看的不是血緣,而是文化認同。認同中華文化的,就是中華民族,不認同中華文化的,就不是中華民族。

正如韓愈在《原道》中說:“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中國人接受了夷狄的文化,就是夷狄;夷狄接受了中華文化,就是中國人。

比如中國境內有一支俄羅斯族,他們的祖先是十月革命後移民中國的俄羅斯人,但他們接受了中華文化,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的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

而匈奴並沒有接受中華文化,一直與中原王朝為敵,侵掠百姓。就算他們本是夏人的後裔,現在接受了夷狄的文化,也不應該被視為中華民族。


第二、征伐匈奴並不是侵略戰爭。

漢人北征匈奴,並不是為了獲得匈奴人的土地。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漢人一直是農耕民族,費了那麼大的力氣去奪取苦寒之地荒漠草原有什麼用?

所以漢人征伐匈奴,不是侵略,而是為了抗擊匈奴的侵略,用現代的話說叫做自衛反擊。

自周代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就一直威脅著中國的安慰,用司馬遷的話說是:“侵盜暴虐中國”、“南與中國為敵國”。

漢朝不是沒想過與匈奴和平相處,漢高祖劉邦採納了婁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于,並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准許雙方人民交易。後來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中國人都知道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說的就是與匈奴的和親。然而匈奴還是而不時出兵侵擾邊界。

到漢武帝時期,中國經過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強盛,因此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等人就是在這三次大戰中湧現出的民族英雄。漢朝因此獲得了匈奴的部分領土,但這是匈奴自作自受,是他們幾百年來一直侵略中國的代價。

饒是如此,漢武帝晚年下罪已詔之時,匈奴狐鹿姑單于又領兵侵入漢朝朔方郡,殺略官吏、平民,並遣使向漢朝索要大量米酒、糧食及絲綢等歲幣。匈奴的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等人北擊匈奴浴血奮戰,可以想象北方邊境將一直受到匈奴的威脅、侵擾。我們不應當忘記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因此衛青、霍去病等抗匈名將,不愧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夢露居士


霍去病是英雄,但他不能算是民族英雄。

霍去病短短的一生,是與匈奴戰鬥的一生。他僅僅活了二十三歲,卻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初次征戰匈奴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為什麼霍去病不能算民族英雄呢,因為他抗擊的匈奴族,也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國王夏桀的遺民,向西遷移的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白種人。《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所以,匈奴史常被看作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歷史上一直把漢族與匈奴的戰爭,視作中華民族內部的戰爭。各民族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而進行的戰爭。匈奴和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不同,他們逐水草而居,沒有形成象漢朝一樣的國家形式,但他們的搶掠對漢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漢朝與匈奴在漢武帝時期開始了一場大決戰,霍去病是這次決戰的主角之一。因此,霍去病成為漢族的英雄。但因為是內部戰爭,所以不把他列入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