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寧化客家——社公

在寧化,各個村寨的水口處都祀有“社公”,寧化稱之為“沙公”。不過其設置十分簡陋,有的用磚頭砌一座高約3尺,長寬約四、五尺左右,上蓋瓦片的“社公廟”,裡面沒有神像,有的祀一塊打石頭,有的則立一個石樁。大部分僅有一塊石碑或木牌,或一張紅紙,或一塊石頭。更多的則連廟壇都沒有,乾脆就是幾塊石頭或一棵古樹。

寧化客家——社公

▲淮土田背

“社”為類似於舊時鄉村的村社、里社,故其神牌既有寫“社官”。

寧化客家——社公

▲淮土橋頭

社公十分受鄉民敬重,每逢節慶,人們都要將煮熟的整雞或整塊豬肉,送到社公前“敬仰”:點燃蠟燭、線香、放鞭炮,敬請社公享用,祈求社公保佑家中吉利(清吉)平安。

寧化客家——社公

▲安遠伍坊

寧化客家——社公

▲中沙葉坊村

寧化有俗諺雲:“社公沒開口,老虎不敢打豬。”在鄉民的心中,社公就是當地人民的保護神,他的職能就是保護當地民眾的平安吉利,因此,人民認為社公就是肩負守土之責的土地神。

寧化客家——社公

▲泉上黃新村

寧化客家——社公

▲中沙樓家

寧化客家——社公

▲城郊社背村

民間傳說,老虎想要進村“打豬”,或妖邪鬼魅想進村為害,都要事先徵得社公的允許,否則便不得入內。

因此,在寧化境內,正兒八經的土地廟難得見到,而社公則遍地都是。無論大村小寨,凡村前水口,都祀有社公。

寧化客家——社公

▲城隍嶺

寧化客家——社公

▲都寮村黃地甲

寧化客家——社公

▲中沙魚潭

這一現象反映了客家人對土地、收成、平安的願望,表現出客家人與大自然抗爭時的求助心理。

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關愛,它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情緒。信仰的東西往往超脫於現實,所以神、已故的親人,或者以人為靈魂主導的團隊、國家、宗教等。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國家、宗教是人們的信仰所發展的一種文化—國家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最根本的就是以自身一樣為根本的同類所產生的一種愛,通過人的情緒,大腦所激發的無限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