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都失敗了?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的朝代更替伴隨著數不勝數的農民起義,然而自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到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真正意義上推翻王朝,建立大一統國家的不過2次而已——漢朝與明朝,那麼那些年的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都失敗了呢?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都失敗了?

比較典型的幾次農民起義:秦末的項羽、劉邦起義(成功)、東漢的黃巾起義(失敗)、隋朝的瓦崗農民起義(失敗)、唐朝的黃巢起義(失敗)、宋代的方臘起義(失敗)、元末農民起義(成功)、明末農民起義(失敗)、清代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從歷史演變過程來看,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有一次大型的農民起義,為什麼歷史上這麼多的農民起義,真正成功的這麼少,小編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客觀上,由於農民起義軍領袖出身農民,在起義取得一定的成果的時候,容易驕傲自滿,爭權奪利,沉迷於財物及美色,止步不前(革命這點事兒,從來都是有進無退的,不一鼓作氣革到底,就註定要失敗)。典型的就是瓦崗農民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革命尚未成功,內亂已經開始。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都失敗了?

2.精英階層知識分子的大力支持

項羽有范增,劉邦有張良和蕭何,朱元璋有劉伯溫和李善長,所以才能起義成功,成就大業。起義造反這種事兒,沒有幾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文化人出力是吃不開的。明末的李自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攻城殺官容易,內政外交上沒有點兒想法,又沒有沒有傑出的智囊團給出主意,只知道殺官攻城搶老婆,能成事兒才怪。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都失敗了?

3.團結各階級的力量

每一次成功的起義都離不開一個煽動人心的口號,畢竟,造反這種事兒,人多不一定能成,但是,人少是萬萬不成的。為此,一定要喊出一個能團結各個階層的口號。你拉攏一堆人跟著做這種高風險的創業工作,回報如果不高,鐵定沒人搭理。(個人覺得對於起義的農民來說,分田地、少賦稅是最有吸引力的回報,他們的要求從來不高)

4.起義面對的敵對力量的強弱

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是發生在一個王朝的末期,政治腐敗、軍備廢弛、朝廷國防力量大大衰弱。比如:秦朝的嚴刑峻法和沉重徭役從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到了秦二世才有人站出來進行大規模反抗。又如:東漢的黃巾起義,漢室雖然衰微了,但是地主階級的各地豪強很強大,黃巾軍不僅要面對東漢官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瘋狂鎮壓,最終寡不敵眾,終於失敗。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都失敗了?

總結以上經驗可知,農民起義要想成功需要以下條件:

1、找準時機,痛打落水狗(選擇好時機,在王朝走下坡路並且衰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起義)

2、搞好宣傳工作,集聚各階層力量(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力量)

3、除了能征善戰的武將,運籌帷幄的治世謀臣是必須的必須的必須的(要有格局觀、穩健的起義策略,做長遠打算)

4、起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可放鬆(起來革命就要一鼓作氣,不可半路止步)

5、運氣(這個講不了了,古今中外的起義與革命總是伴隨著許多戲劇化的偶然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