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甲午戰爭日軍登陸後,本來即將拖垮日軍,慈禧卻趕緊向日本求和

在中國曆代以來一直都是屬於強國之列,也只有到了清朝後期的時候開始被列強欺負,但是離中國不遠的日本卻是一個彈丸之地,小小的國家卻野心不斷膨脹多次與中國發生衝突。

從唐朝時期,爆發了白江口之戰,當時唐朝的強盛世界聞名,日本很快就被打敗,而後不斷派人去學習中國文化,這一戰也讓日本長時間不敢再向中國挑釁,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入侵朝鮮,日軍被明軍打的不斷潰退。

後來日本發展了一段時間,舉國之力對中國發起了甲午戰爭,由於清朝的腐敗和慈禧的掌權,清朝很快敗退。

甲午戰爭日軍登陸後,本來即將拖垮日軍,慈禧卻趕緊向日本求和

但是如果當時清朝舉國之力來反抗日軍的這些侵略軍,如同抗日戰爭中全體軍民反抗日軍,中國還會被迫和日本簽訂條約嗎?

當時清朝大臣宋慶也不願意和日本簽訂條約,向清朝提出自己願意帶領清朝的士兵反抗日軍,死而無憾!

很多大臣也都認為,如果日軍向北京挺近,慈禧去其他地方的話,各地人民都會一同反抗日軍,日軍肯定會在中國被拖垮。

甲午戰爭日軍登陸後,本來即將拖垮日軍,慈禧卻趕緊向日本求和

日軍全國之力才帶來的軍隊,在中國龐大的領土中,很快就會陷入被動,而慈禧卻不這麼想,她不願讓漢人在朝中掌握實權,自然不會允許這些大臣掌握到兵權。

所以慈禧不願意因為這場戰爭讓自己手中的權利再次讓給他人,中國留下了,但是她的大清王朝卻沒了,慈禧當然不願意,所以為了掌控更多的權利,用盡了各種方法。

甲午戰爭日軍登陸後,本來即將拖垮日軍,慈禧卻趕緊向日本求和

直到甲午戰爭爆發,慈禧藉此機會要從大臣手中收回更多的權利,她也害怕日軍會打到北京城,便將周邊的所有軍隊調回了京城,各地被日軍掠奪慘重。

所以在面對日軍的侵略,各地能夠組出的軍隊比日軍少了很多,經常只有數百上千人抵擋日軍的侵襲,但是日本裝備當時確實要先進不少,很難阻擋日軍的殘暴。

甲午戰爭日軍登陸後,本來即將拖垮日軍,慈禧卻趕緊向日本求和

更是因為日軍的瘋狂行為導致整個旅順城被日軍屠殺的只剩下不足八百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逐漸被各地的軍隊打退,更是在後來有一些崩潰,只要再過一段時間,日軍必定就會敗退,而慈禧卻立即要和日軍議和,最終簽下了條約。

也正是因為慈禧為了手握重權,讓出了中國的利益,讓日本的野心日益劇增,導致爆發後來的侵華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