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圍爐夜話》九則,安身立命之本,不可不看,值得你品讀、收藏

什麼叫好書?好書是那些能夠給人以感染和力量的書,讓人瞭解大學問家的思想和風範的書,特別是那些震撼人的靈魂的書,激發人的鬥志的書。歷史上,經過幾百年上千年的淘汰,留下來的書是不多的,這些書帶有永久性,因為它經過多次淘汰而依然能夠震撼人心。

——溫家寶

《圍爐夜話》九則,安身立命之本,不可不看,值得你品讀、收藏

一、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註釋]

氣象:氣概,人的言行態度。檢:檢討,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憂勤惕厲:擔憂不夠勤奮,戒懼無所砥礪。

[譯文]

教導晚輩要從幼年時開始,便培養他們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

[評語]

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往往決定於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決定於童年的教養。因此,教養孩子必須自幼時,便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一種正直寬大的胸懷;那麼長大以後,無論在何種境況,也總能保持一種雍容大度的氣質。

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便要養成隨時自我反省的修養,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總可以由身心兩方面來反省所作所為,是否有怠惰而不夠勤奮的地方呢?如果有這種現象,而還不覺得憂心,若不是對不起別人,就是對不起自己的生命了;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礪的警惕呢?如果有這種情形,那麼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沒有進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隨時自我警惕呢?

本篇前段言幼童的教養,後段言成人的修養,皆由內在要求起,十分重要。

二、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們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註釋]

交遊:和朋友往來交際。好處:優點、長處。

[譯文]

和朋友交往共遊,必須仔細觀察他的優點和長處,用心地學習,才能領受到朋友的益處。對於古聖先賢所留下的話,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體味到到書中的言語。

[評語]

朋友往往是很好的老師,怎麼說呢?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長處是我所當學,短處是我的借鑑。交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漫不經心地交朋友,或是隻交一些酒肉朋友,很可能只學到朋友的短處,而學不到處。如此一來,自己不但毫無長進,反而日漸退步,交朋友便成為有害的事了。因此與朋友交往,不只想在一起遊玩,應在言行舉止中,觀察朋友的長處,誠心誠意地學習。自己更要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好的才該學,不好的不該學,那麼無論什麼朋友,對自己都是益友了。

我們讀書,對於古聖賢乃至於當代聖賢的言語,如果只是口譯心思,而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的話,並不能真正得到讀書的好處。只有將書上的良言,付諸日常的應對進退、待人處世中,才是真正的“讀書”。所為,“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能活用書中的知識,成為日常生活的智慧,就會變成不知變通、迂腐守舊的“冬烘先生”了。

三、勤以補拙,儉以濟貧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註釋]

惟:只有。妨:障礙,有害。

[譯文]

貧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只要力求節儉,總是還可以過的。天性愚笨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比別人更勤奮學習,還是可以跟得上別人的。

[評語]

人難免有潦倒的時候,這倒不一定關乎才能。有時時局動盪,有時懷才不遇,有時甚至經商失敗,都可能教人變得十分貧窮。貧窮的日子長短不定,如果不節儉,很可能連短時間的貧窮也捱不下。所以人處貧困中更要節儉,再慢慢謀求寬裕之道;只要認真做事,總能勉強過活,而不致在貧窮的逼迫下失了正道。人一生下來,有的人天資聰穎,舉一反三;有的人卻天資愚魯,不能一下子把很多事情學好。天資愚魯並不是絕對的,因為人的聰明有先天的能力,也有後天的經驗。有的人先天的條件很好,卻不知後天的努力,再好的天賦一旦荒廢,和愚魯的人也無差別。有的人天資雖不好,即努力勤學,不斷充實自己的經驗,聰明的人做一遍,他做十遍,以後的成就卻比聰明而不學的人大得多。這就說明了努力和勤奮的重要性。

《圍爐夜話》九則,安身立命之本,不可不看,值得你品讀、收藏

四、話說平常卻穩法,為人本分常快活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看者甚少。

[註釋]

穩當:安穩而妥當。本分:安分守己。

[譯文]

既安穩又妥當的言語,經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驚奇的,所以喜歡聽這種話的人並不多。一個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夠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評語]

講話並不是表演,因為講話最重要的是平實與可靠。但是平實與可靠的話就像土地一般,不會引人注目,不過,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踩著它,否則就會跌倒。吸引人的話,往往新奇、誇張,所以讓人驚奇、讚歎,但是未必可靠。就像空中樓閣,看來迷人卻無法上去;或像沙堡,看來實在,一腳踩下卻陷入坑中。可是一般人都喜歡聽虛妄的話,而不喜歡聽平實的話,因為平實的話往往缺乏刺激味。

人生在世都希望過得快活。很多人總以為要有高樓的大廈、轎車美人,才算快活,因此違法犯紀,使得原本快活的生活,變得不快活。即使沒有做出違法的事,但是心中的妄求無數,也把原本可以快活的心境弄得疲憊不堪。如果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一步一步提升生活的品質和生命的境界,那才是既穩妥又快活的。因為,沒有妄想來擾亂生活,便不會做出任何逾越法紀的事,讓本人及自己的親人受苦。可惜很多人並不會如此想。

五、處事、讀書之道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註釋]

代人作想:替他人設身處地著想;想想別人的處境。切己;自己切實地。

[譯文]

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因為學問是自己的,別人並不能代讀。

[評語]

每個人都容易成為一個利己的人,而不容易成為利他的人。但是處世久了,當可以瞭解,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斤斤計較。有時處處為己,不見得能快樂,也不見得能佔到多少便宜,反而招人怨恨。因為人在為已時,往往侵犯甚至破壞了他人的利益,別從遭受了損害,即使不報復,也會心存怨恨。何況,天下的事難以預料,今日你不給別人方便,他日別人逮到機會,也不予你方便。所以做人要寬厚,多為他人著想,能幫助他人的時候,不要吝於伸出援手,至少,也要無愧於心。

讀書是自己的事,讀得好,學問是自己的;讀得不好,別人也無法幫你讀。但是,“學問為濟世之本”,學問不紮實,任憑理想多高,也無法實現,即使有再好的機會,也沒有能力把握住。父母、親戚、朋友,雖然能在各方面扶助自己,但是惟有讀書,是他們幫不上忙的;因此,一定要切實地要求自己讀好書,才能談自我實現與服務社會。

六、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註釋]

信:信用、信譽。立身:樹立自身。恕:推己及人之心。接物:與別人交際。

[譯文]

一個“信”字是吾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沒有信用。一個“恕”字,是與他人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因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會做出對不起他人的事,於己於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終生奉行。

[評語]

《說文》上對“信”的解釋是“人言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由此可知,“信”就是人所講的話,不是人講的話才會無“信”。一個人如果無“信”,別人也就不把你當人看待,那麼你又有什麼顏面和別人交往呢?我們都說,沒有信用的人就是沒有人格的人,沒有人敢和他交往,因為怕自己的付出會換來謊話。沒有信用的公司,更是沒有人敢和它做生意,免得受騙。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麼重要,所以說它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在社會上做事,不能只為自己的立場著想,總要把自己和別人的境況互調想過,才能客觀地處理事情,既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判斷不公。許多事都是要許多人合作才能成功,而“恕”便是許多人在一起不會產生糾紛和磨擦的潤滑濟,所以說它是與人交際最重要的修養,值得終生奉行。

《圍爐夜話》九則,安身立命之本,不可不看,值得你品讀、收藏

七、不因說話而殺身,勿為積財而喪命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註釋]

蘇秦:戰國時縱橫家,口才極佳,遊說六國合縱以抗秦,使春國不敢窺函谷關有十五年,後至齊,被文齊大夫所殺。石崇:晉人,富可敵國,國生活豪奢遭忌而被殺。

[譯文]

人都希望自己有極佳的口才,但是戰國的蘇秦就是因為口才太好,才會被齊大夫派人暗殺。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積存很多財富,然而晉代的石崇就是因為財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來殺身之禍。

[評語]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言善辯,遇事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殊不知,凡事皆有兩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口舌之利,利於刀槍,討好這一邊的人,不見得能討好那一邊的人。這邊的人捧場,那邊的人卻可能要拆臺。山上被砍伐的樹,多半是有用的樹木,而得以倖免的,反而是那些無用的樹木。古人說:“沉默是金”,會說固然好,不會說也不錯,至少不會得罪人。有時言語很難講得周全,有些話多說無用,有些話不如不講。所謂“時然後言”,才是言語的妙用。

天下人都以為錢愈多愈好,殊不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因爭,“錢”奪利而失去性命的事,隨處可聞。錢多的人,固然享樂,卻要時時提防別人來偷,不但疑神疑鬼,又睡不安枕,付出的代價相當大。所以財多不見得好,財少或許人生反而能過得愉快些。

八、嚴可平躁,敬以化邪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註釋]

嚴氣:嚴肅、嚴格的態度。躁氣:輕率、性急的脾氣。敬心:尊重而謹慎的心。邪心:不正當的心思。

[譯文]

最好以嚴格的態度教導小孩子,因為小孩心思頑皮毛躁,不能定下心來,嚴格的態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心,使他們安靜地學習。對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謹慎的心待他,因為小人心思邪典,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想保有我們對他的尊重,而放棄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謹慎的態度和他相處,至少不會蒙受其害,所以說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評語]

小孩子的心性總是頑皮的,若不以嚴肅的態度教導他,他會以為你和他玩,不會認真去學習,也不會將所學記在心裡。所以教導孩子態度是嚴肅,讓他感受到認真的心情,才會安安靜靜地好好讀書。

對待小人千萬不可用鄙視的態度,因為小人的心思已經邪僻,再受人輕視,他就更有理由去做邪曲的事了。倒不如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為了想保有別人對他的尊重,不再做出受人輕視的事。一個人會做出受人輕視的事,必然是他先看輕了自己。如果因為我們對他的重視,而喚起他的自尊心,那麼,他就不會再做出讓自己和別人輕視的事情了。

九、善謀生者,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不必利於己

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外,勤修恆業,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註釋]

謀生:以工作來維持生活。恆業:經常而持久的事業。章程:辦理事務的規和程序。

[譯文]

長於維持生計的人,並不是有什麼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紀無論大小,事情無分內外,每個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恆地將分內的事完成,這樣做雖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卻能在穩定中成長。長於辦理事務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與不可行處加以判斷,訂立一個辦理的規則和程序,而且,並不一定要對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評語]

所謂“善謀生者”,不一定是善於積聚財富的人,因為,要維持一家的生計,最重要的是要有恆業。任何事情,無分大小,只要有恆心,總能由小大到,逐步擴展,走向充裕。總不至於像一些投機者,今日做這,明日做那。今朝窮奢極侈,明朝露宿街頭,就不能稱為“善謀生者”了。此外,一家之中無論長幼,都要勤勞工作,不可有怠惰吃食之人,否則,為之者寡,食之者眾,縱有家產也維持不久,這也不是“善謀生者”。

通常,一件事務要處理得當,一定要就事務的本身加以分析,從事物的開始、中間到結束,都要有一個可循的脈絡,訂下進度章程,以及必須依循的規則,如此才能將事情處理得完善。尤其不可抱著自私自利的態度,否則便會失之主觀,因人害事。不但事情無法做好,自己也可能毫無好處,這就不是“善處事者”。善處事者,必能公正無私,就事論事,因此處處都能為事情的本身著想,自然能圓滿地處事了。

《圍爐夜話》九則,安身立命之本,不可不看,值得你品讀、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