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中興通訊“鋌而走險”的原因

中興通訊“鋌而走險”的原因

中興通訊一而再、再而三地鋌而走險,背後的原因是盈利對於中興通訊來說實在太不容易。安邦智庫堅持認為,中興事件目前依舊是一個孤立事件。美國對中國科技的興起的確會產生“威脅感”,但不存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系統打壓,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如果要把意見事情分成正反亮面來看,此次事件也有好處,它促使我們更加清醒、客觀地來看待自身實力。

▾ 點擊收聽 ▾

中興通訊“鋌而走險”原因複雜來自安邦諮詢00:0005:23

中興通訊“鋌而走險”的原因

來源:ANBOUND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每日經濟》 5651期

特約主播:代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爆出的中興通訊事件,在國內激起多種反應,各種情緒和議論遍佈線上線下,激憤者有之,悲觀者有之,仇恨者有之,理性思考者也有之,但是我們發現,很少有人去冷靜思考,中興到底觸動了美國哪片逆鱗,讓美國對其下達了長達七年的禁令。

作為一家專注“事實”和“可能性”的獨立智庫,挖掘中興通訊鋌而走險背後的原因,可能相比當下的這些不切實際的討論更有意義。

中興通訊“鋌而走險”的原因

美國對中興發起的禁運的源起

此次美國對中興發起的禁運實際上源於2016年的一起美國商務部認為中興違規向伊朗銷售禁運品事件,那麼,當年中興到底向伊朗出口了什麼,讓如今的自己身陷囹圄?這背後的原因還得從伊朗核危機開始說起。

美國與伊朗在1980年斷交,之後一直對伊實施出口禁運等經濟制裁。2003年,伊朗重啟核研究,美國及聯合國對其進行了多次經濟制裁,中國也在制裁國家之列。而就在2012年,美國FBI開展了一項針對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的調研卻發現中興涉嫌向伊朗出售違禁的美國電腦設備,並試圖掩蓋交易事實及妨礙美國商務部的調查。

有電信人士分析,中興向伊朗售賣禁運設備多是通過第三國轉運,要把設備的Logo擦除,或者換成別家的Logo。由於伊朗受到西方和國際社會的制裁,造成類似基站、交換機、服務器等通信設備沒有辦法從正規渠道獲取,而銷往這些國家的設備往往利潤更高。

中興通訊“鋌而走險”的原因

中興鋌而走險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我們從中興通訊的財務報表中可能會找到答案,以中興通訊2017年度利潤構成為例:稅後淨利潤53.86億,交納所得稅13.33億,實際所得稅率19.83%。稅後淨利潤加所得稅,還原為稅前總利潤為67.19億。

其中:源於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30.19億,佔稅前利潤總額的44.94%;源於長期股權投資的減持所獲得的投資淨收益25.4億,佔稅前利潤總額的37.81%。僅僅這兩項相加,就佔到稅前利潤總額的82.75%。

這意味著,主營業務對公司稅前利潤的貢獻不足20%。

安邦智庫的研究團隊認為,中興通訊一而再、再而三地鋌而走險,背後的原因是盈利對於中興通訊來說實在太不容易。沒有銷售就沒有退稅,沒有退稅就沒有盈利,所以,生意賺錢少甚至不賺錢,也要做。

我們如果把中興通訊過去10年的稅前利潤全部加總,總額合計為262.2億元。其中:處置各類股權的投資淨收益88.8億,佔稅前總利潤33.86%;各種退稅及政府補貼收入,扣減各種營業外支出後的淨額為180.87億,佔稅前利潤總額68.98%。僅僅這兩者相加的佔比已達到106.79%。

也就是說,中興的主營業務在過去10年對公司稅前利潤僅有負的貢獻。公司利潤全部來源於退稅、政府補貼和投資減持收益。如果不考慮政治和貿易因素,從贏利能力來看,中興通訊看似龐大的規模背後,實際是贏利能力的虛弱。

中興事件目前依舊是一個孤立事件

安邦智庫堅持認為,中興事件目前依舊是一個孤立事件。美國也就是這樣宣佈的,也可能這樣去做,其他的說法都是渲染的、傳說的。美國對中國科技的興起的確會產生“威脅感”,但不存在類似中興通訊的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系統打壓,尚不至於全面的封殺,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如果要把一件事情分成正反亮面來看,此次事件也有好處,它促使我們更加清醒、客觀地來看待自身實力,而不是陶醉於經濟規模第二的奇蹟和“新四大發明”;促使我們更加理智、系統地思考全球產業與貿易合作與競爭,而不是單一、片面地自滿於少數領域的進展和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