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中兴通讯“铤而走险”的原因

中兴通讯“铤而走险”的原因

中兴通讯一而再、再而三地铤而走险,背后的原因是盈利对于中兴通讯来说实在太不容易。安邦智库坚持认为,中兴事件目前依旧是一个孤立事件。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兴起的确会产生“威胁感”,但不存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系统打压,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如果要把意见事情分成正反亮面来看,此次事件也有好处,它促使我们更加清醒、客观地来看待自身实力。

▾ 点击收听 ▾

中兴通讯“铤而走险”原因复杂来自安邦咨询00:0005:23

中兴通讯“铤而走险”的原因

来源:ANBOUND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每日经济》 5651期

特约主播:代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爆出的中兴通讯事件,在国内激起多种反应,各种情绪和议论遍布线上线下,激愤者有之,悲观者有之,仇恨者有之,理性思考者也有之,但是我们发现,很少有人去冷静思考,中兴到底触动了美国哪片逆鳞,让美国对其下达了长达七年的禁令。

作为一家专注“事实”和“可能性”的独立智库,挖掘中兴通讯铤而走险背后的原因,可能相比当下的这些不切实际的讨论更有意义。

中兴通讯“铤而走险”的原因

美国对中兴发起的禁运的源起

此次美国对中兴发起的禁运实际上源于2016年的一起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兴违规向伊朗销售禁运品事件,那么,当年中兴到底向伊朗出口了什么,让如今的自己身陷囹圄?这背后的原因还得从伊朗核危机开始说起。

美国与伊朗在1980年断交,之后一直对伊实施出口禁运等经济制裁。2003年,伊朗重启核研究,美国及联合国对其进行了多次经济制裁,中国也在制裁国家之列。而就在2012年,美国FBI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的调研却发现中兴涉嫌向伊朗出售违禁的美国电脑设备,并试图掩盖交易事实及妨碍美国商务部的调查。

有电信人士分析,中兴向伊朗售卖禁运设备多是通过第三国转运,要把设备的Logo擦除,或者换成别家的Logo。由于伊朗受到西方和国际社会的制裁,造成类似基站、交换机、服务器等通信设备没有办法从正规渠道获取,而销往这些国家的设备往往利润更高。

中兴通讯“铤而走险”的原因

中兴铤而走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从中兴通讯的财务报表中可能会找到答案,以中兴通讯2017年度利润构成为例:税后净利润53.86亿,交纳所得税13.33亿,实际所得税率19.83%。税后净利润加所得税,还原为税前总利润为67.19亿。

其中:源于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30.19亿,占税前利润总额的44.94%;源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减持所获得的投资净收益25.4亿,占税前利润总额的37.81%。仅仅这两项相加,就占到税前利润总额的82.75%。

这意味着,主营业务对公司税前利润的贡献不足20%。

安邦智库的研究团队认为,中兴通讯一而再、再而三地铤而走险,背后的原因是盈利对于中兴通讯来说实在太不容易。没有销售就没有退税,没有退税就没有盈利,所以,生意赚钱少甚至不赚钱,也要做。

我们如果把中兴通讯过去10年的税前利润全部加总,总额合计为262.2亿元。其中:处置各类股权的投资净收益88.8亿,占税前总利润33.86%;各种退税及政府补贴收入,扣减各种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为180.87亿,占税前利润总额68.98%。仅仅这两者相加的占比已达到106.79%。

也就是说,中兴的主营业务在过去10年对公司税前利润仅有负的贡献。公司利润全部来源于退税、政府补贴和投资减持收益。如果不考虑政治和贸易因素,从赢利能力来看,中兴通讯看似庞大的规模背后,实际是赢利能力的虚弱。

中兴事件目前依旧是一个孤立事件

安邦智库坚持认为,中兴事件目前依旧是一个孤立事件。美国也就是这样宣布的,也可能这样去做,其他的说法都是渲染的、传说的。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兴起的确会产生“威胁感”,但不存在类似中兴通讯的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系统打压,尚不至于全面的封杀,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如果要把一件事情分成正反亮面来看,此次事件也有好处,它促使我们更加清醒、客观地来看待自身实力,而不是陶醉于经济规模第二的奇迹和“新四大发明”;促使我们更加理智、系统地思考全球产业与贸易合作与竞争,而不是单一、片面地自满于少数领域的进展和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