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德88888888
包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作為一個鐵面無私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十分傳奇。他的性格從小就能看出,13歲時,有當地富豪覺得包拯年輕有為,將來必定是個人才,便想請他吃飯。誰知,包拯這樣回覆他:“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郡,今妄與之交,豈不為他日累乎。”從聖賢的童年就可以看出,好習慣,好品行要從小養成。
許多人會問,包拯雖然很有名,但是為何到了他兒子這一輩,就鮮有人知了?莫非包拯沒有孩子?其實,包拯一共有三位妻子,有四個孩子。他的大兒子早亡,長子“包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
二兒子包綏,又名包綖,生於1057年,死於1105年,他的生母是包拯身邊的侍妾孫氏,在他未出世的時候,孫氏便被包拯打發回家。所以包拯60大壽的時候,才知道自己還有個兒子,包拯夫婦十分高興,就把此子取名包綖。
包拯去世的時候,包綏只有5歲,宋仁宗看見小包綏穿戴樸素,與尋常人家的孩子沒什麼不同,於是十分感動,賞給了包家大量財寶,並封包綏為太長寺太祝。此後,包綏官職連續升任,8歲便做到了大理評事,這可是包拯中舉人以後才坐上的職位。
1094年,包綏已經做到了國子監丞。1105年,包綏調任潭州通判的時候,在路上染上惡疾,本來擁有大好前程的一個清官,就這樣去世了,享年47歲。而包拯的兩個女兒,一個遠嫁陝州,一個嫁給了國子監。
包拯的後人,比較知名的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八大船王之一的包玉剛,他是包拯第29世後人。
歷史密探
包公,即包拯,出生於北宋真宗鹹平二年,中進士後從基層幹起,歷任知州、監察御史、、權知開封府、三司使、樞密副使等多個職位。因為曾獲得龍圖閣直學士的貼職,常被人稱為“包龍圖”。
包拯從政期間,公平正直,清正廉明,直言犯諫。包拯最出名的是善於查斷案件,因此贏得了較高的威望和廣泛的美譽,他的事蹟被不斷加工、美化,在民間他備受老百姓的愛戴,成了正義的化身,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一生共有四個孩子,二子二女。長子包繶,為正妻董氏所生,官至太常寺太祝,但他早夭了,先於包拯之前就去世了。次子名叫包綖,是包拯正妻家隨嫁而來的侍婢所生。兩個女兒,一個遠嫁“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一個許配給了“國子監主簿文效”。
包氏家族繁衍至今,全靠次子包綖!
包拯遺有三十七字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後代子孫若有做官的,如若貪汙受賄、貪贓枉法,就不能列入宗姓本家,死後更不能下葬到包家祖墳。如果不服從我的遺志,就不是我的子孫!看來民間對於“包青天”的追捧,並不是空穴來風。
據《包氏宗譜》裡邊收集了譜序17篇、包氏歷代有名望的人物畫像188幅,並記載了從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的父親開始,共計35代子孫的姓名、居住地、子孫後代等情況。據該宗譜記載,包拯系包氏第二代,至包洪金這一輩已是包氏第35代。宗譜表明婺城區琅琊鎮及附近的包姓系包拯的後代。
浙江金華琅琊鎮姓包的居民不少於2000人,據傳是包拯的後代。當地人曾拿出過包氏家譜,證明自己是包拯第三十五代孫。
在浙江武義區的湯村,據傳生活著包拯嫡傳三十四、五代的後人。安徽省肥東縣小包村是包拯的桑梓地,據傳至今生活著包拯後代,應該也到了三十五六代了。
鳳凰西遊
很肯定的說,有的!
包拯生於999年,卒於1062年7月3日,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東人。為官廉潔奉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敢於為百姓伸冤,所以在民間有“包青天”及“包公”的美名。
包拯有兩兒兩女,長子包繶先於包拯去世,數年之後,包繶五歲的兒子包文輔也夭折了,不過包繶還有一個兒子包永年活了五十一歲。次子包綬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兩個女兒一個嫁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 一個嫁國子監主簿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