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致敬故宫国宝南迁的艰辛历史,让珍贵的文物得留于世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图为山海关失陷。

1933年2月6日,文物从神武门广场出发,由几十辆板车轮流运往火车站,军队全程护送,沿途军警林立。不到120天的时间里,五批文物循序运往上海,后又辗转至南京朝天宫。

当时故宫准备南迁的珍宝,计有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多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多件;玉器无数。宝贵的文献就装了3773箱

但随着战事不断深入,南京也不是安全之地,文物继续分三路西迁四川,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最后剩3000多箱滞留南京。

北线为陆路运文物到峨嵋

中线为水路运文物到宜兴

南路运部分精品文物到安顺

抗战胜利后,将四川各地文物先汇于重庆,后运往南京,拟返回北平。

由于战争形势发生逆转,加上交通运输线的破坏,原拟运回北京的文物被分3批运往台湾,先暂存于台湾水沟库房,后移入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国宝辗转路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