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這3本書讓你與自己的靈魂相遇

“對於很多愛書的人來說,隨著歲月見長,陪在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但心裡的故事卻越來越多。更多的時候,只能一個人聽風看雨,默默回想品味生命中那些曾經的歲月。而對於小編來講,比起回想自己過往的生活,小編更喜歡把情感寄託在書中,尤其是一些散文、隨筆,小編可以從中讀到一個人的愛好,他在哪裡生活、遊玩過,遇到過哪些性格的人,又因為哪些事情發過脾氣又或是露出了一個燦爛的微笑...但這些看似零散細碎的話語,拼湊、連接起來,卻是一個作者完整的美好生活啊!那麼這次小編就把自己最愛的3本隨筆集獻給你,願它們能豐盈你的生活!”


《緣緣堂隨筆》

豆瓣評分:8.8

這3本書讓你與自己的靈魂相遇

豐子愷,偉大的漫畫師、文藝大家(在文學、音樂、美術方面都有建樹)、教育家。可能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護生畫集》,很多人喜愛豐子愷,大都是因為他的繪畫平和簡易,但卻深入生活,深入人心。而這本《緣緣堂隨筆》卻沒有《護生畫集》如此名聲之大,更沒有梁秋實的《雅舍小品》那般精緻優雅,卻文風恬淡適宜,類似小品一般,可茶餘飯後隨意的細嚼慢嚥,讓人感受到豐子愷的繪畫給人的那種感覺:無法比擬的樸拙真摯。。

豐子愷先生耗盡數十年的積蓄,在家鄉石門灣建了一座兩層樓的木屋,以便安置自己的一個大家族。屋子建好,可是又要叫什麼名字呢?豐子愷選了十幾個平時比較喜愛的、能互相搭配的字,寫成鬮來拈。沒想到連拈了兩次,都是“緣字”。於是乎就把屋子命名為了“緣緣堂”。後來從抗戰軍興四處避難,到緣緣堂被摧毀,再到勝利返鄉危險解除,豐子愷對於緣緣堂的傷痛情感也漸漸沉澱了下來,後來出了豐子愷先生出了文集,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思想精髓,集以堂名,也就有了這部《緣緣堂隨筆》,豐子愷也因此得以在紙上重建了那個他喜愛無比的緣緣堂。

豐子愷是小編非常喜愛的現代美文作家之一,在小編心中,少有豐子愷這樣風格十幾年一以貫之 的作家。在豐子愷的作品裡,小編無不感受到“生命的喜氣”:春天可以聽見門外巷子裡賣花、賣小雞的聲音;夏天開西瓜時有孩子的歡叫;秋天又隱隱的雷聲和夾著雹子的秋雨來嚇人一跳,冬天還可以趴在窗臺上曬曬太陽...小編看完後真的特別想尋覓那所叫“緣緣堂”的地方。

書摘:“我的生活全部沉浸在“時間”的急流中,跟了它流下去,沒有抬起頭來望望這急流的前後的光景的能力。”

“希望源於失望,奮起始於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飢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原來一切眾生,本是同根,凡屬血氣,皆有同感。”


《生活的藝術》

豆瓣評分:8.7

這3本書讓你與自己的靈魂相遇

生活的空間是什麼?當一個人有自己追求的時候,他的期願就是生活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那些關於“我是誰”、“我該幹什麼”、“我該去往哪裡”等問題就會得到解答,人心也因此會感到舒適。而對於社會中那些中產階級或者小資階層的人們來說,對於物質上的追求似乎已經不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他們反而開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開始不斷問自己那些關於“我是誰”問題,得不到答案,反而會更加恐慌不安。而林語堂的這本《生活的藝術》就正好是用來填補他們心中關於生活精神追求的空白。

《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旅美后的第一部作品,在美國出版後的便位居美國暢銷書榜榜首長達52周。林語堂在書中細談了莊子的淡泊,讚揚了陶淵明的閒適,頌詠了《歸來辭去》,講述了《聖經》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茶、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玩水、如何鑑石養花蓄鳥...他將中國人曠達的視角、淡雅的生活方式和浪漫的東方情調皆寄訴給文字,傳給每一個人。向我們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高雅生活”生活方式。

現在的人們的生活,大抵總是在繁忙,林語堂用這本書告訴當時的西方人,也是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積攢下來的生活的藝術,是精彩紛呈的,小到吃飯的藝術,大到孔孟老莊思想的靈性。小編現在把這本生活藝術書給你們,希望你們也能發現生活的生動有趣,藝術極佳。

書摘:“世上無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註定的或陰陽註定的。”

“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

“我們的演戲本能是根深蒂固的,以致我們常常忘記離開舞臺,忘記還有一些真正的生活可過。”


《威尼斯日記》

豆瓣評分:8.6

這3本書讓你與自己的靈魂相遇

或許看到作者的你會想問一句:誰是阿城?莫言說他是個“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陳丹青說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王朔說他是"北京這地方這幾十年養成的人精”。唐諾稱他為我們這個世代的“稀有財”。朱天文說他“驚濤拍案,他達到的高度至今還高懸在那裡。他從生命現場得來的第一手經驗,獨特到彷彿禪師棒喝人的觀察角度,任何時候對我來說都是啟發的,非常之刺激腦啡”。如此,小編極力推薦他的這本《威尼斯日記》。

《威尼斯日記》與其它很多隨筆不同,是作者阿城以日記體的形式來記錄自己在威尼斯三個月間的日記。這個飽讀中國經典、卻又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作家,來到那彙集藝術與浪漫氣息,並且以觀光為主要產業的水城威尼斯,他卻冷靜的不像是一個來旅遊觀光的客人,“這個店很小,樓梯上擺的都是書。有一個老人在角落裡看書,遊客們轟轟烈烈地從店前走過”;又像是一個熱情的孩子,“我是個歌劇迷,一聽到歌劇,就會喪失理智”。在日記中,東方遇上西方、古典碰撞現代、嚴肅偶遇浪漫,一如威尼斯的大運河和小窄巷,廣橋和拱橋,美術館和音樂廳...作者透過練達且充滿智慧的筆觸,給每一位讀者呈現出從未遇到過的威尼斯風情。

小編很快就讀完了這本《威尼斯日記》,直呼沒看看夠。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能夠當作是一篇文章;作者的一舉一止,都是有故事的。對小編來說,這個作者用三個月的時間旅居威尼斯所寫的《威尼斯日記》,不是遊記,而是包羅萬象的,或許你也能像小編一樣在其中讀得佛家那般“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生活韻味。

書摘:“人世就是這樣,會靜靜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極熟的東西。我有個朋友一天忽然說,好久沒有吃醋了,當即到小鋪裡買了一瓶山西老陳醋,坐在街邊喝,喝得眼淚流出來。”

“好文章不必好句子連著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後而來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費力氣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無時無刻不聰明會叫人厭煩。”

“唐朝沒有產生哲學家,也沒有思想家。帶思想的狂歡多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