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漢族,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其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在研習經史之餘,董其昌與同僚諸友切磋書畫技藝,縱論古今,品評高下。又從韓世能那裡借閱晉、唐、宋、元法帖寶繪,心摹手追,有時廢寢忘餐,因而學問大進,開始在京中有些名氣。在家鄉,董其昌築“來仲樓”、“寶鼎齋”、“戲鴻堂”、“畫禪室”、“香光室”等,牙籤玉軸,左圖右史,置身其中,著書立說,探究古今書畫藝術。他不遺餘力地蒐集王羲之、王獻之、謝安、桓溫、趙估、米芾諸名家法書,於萬曆三十一年刊刻《戲鴻堂法帖》行世。病休松江時期,他正值四十餘歲的盛年,廣聞博識,採集眾長,悠居林泉,心閒手熟,創作了《葑涇訪古圖》《鶴林春社圖》《浮嵐暖翠圖》《神樓圖》《西湖八景圖》《溪迴路轉圖》等許多描繪江南風光的著名山水畫。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董其昌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邑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鍾並列;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莫是龍、陳繼儒提倡“南北宗”之說,即把“院體”山水畫與“文人畫”分為南北兩派。董其昌一生創作的書畫作品不可勝數,臨仿古人的繪畫和詩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的“讀萬卷書”正是指一個人要想成為藝術家,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後又遍學諸家,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董其昌強調以古人為師,但反對單純機械地模擬蹈襲。隨著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繼承前人技法時不倚傍他人廡下“作重臺”,而是有選擇地取捨,融入自己的創意。他認為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創意,古人的精神也難以表達,故應以自己獨創的形式再現古人的“風神”。憑藉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他攝取眾家之法,按己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並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並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於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雲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他在天啟二年六十七歲時臨摹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採取青綠設色、水墨兼併淺絳的綜合繪畫技藝手法,充分表現出他的人物工筆精湛、山水風格獨特畫壇藝術自然傳承的巨匠魅力。他的畫風在當時聲望顯著,成為“華亭派”的首領。

董其昌特別講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畫兼擅潑墨、惜墨的手法,濃淡、乾溼自然合拍,著墨不多,卻意境深邃,韻味無窮;無須炫異矜奇,而真氣橫溢,充塞紙間。董其昌的設色山水,或用楊升沒骨法,從彩筆代替墨筆,完成線條、輪廓、鉤、勒、皴、擦,盡態極妍,不為刻畫;或仿黃公望的淺絳法,參以趙大年、趙孟頫的青綠法,別樹一格,層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機盎然。

董其昌作畫強調寫意,使綺麗多姿的山水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的色彩。但是他兼長書法、詩文,每每繪完山水,題以詩文,行楷簇簇如行蠶,閃閃如迅霆飛電,全圖詩、書,畫相映成趣,和諧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董氏的創作,因而成為文人畫追求意境的典範。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明 董其昌作品,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收藏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