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海內外許多客家人都視龍巖為“祖地”?

血魔-Ticks


因為龍巖的客家人是真的多呀,在大街上隨便找十個人,基本上有7個人就是客家人了。

龍巖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全市有7個區縣,除去新羅區和漳平市以外,長汀縣、連城縣、武平縣、永定區、上杭縣都是客家縣,尤其是長汀被稱為“客家首府”,汀江更是公認的“客家母親河”,整個龍巖市75%的人口都是客家人。

不僅如此,龍巖也是著名的僑區,臺胞祖籍地,國家級對臺交流基地,因為歷史原因,龍巖有54個姓氏的居民曾遷往臺灣,在臺灣現有的500多萬客家人中,龍巖祖籍的同胞佔據了70多萬,這已經算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群體了。

長期的發展與沉澱,龍巖風情民俗、建築歷史、客家文化濃厚,客家人熱情好客、勇於拼搏,著名的奧運冠軍林丹、何雯娜、張湘祥、石智勇等,知名企業家頭條張一鳴、美團王興都是龍巖客家人,因為優秀,所以客家祖地的名號名副其實。


小浪花的寒暑假


龍巖位於福建省西部,地處閩、粵、贛交界,是閩粵贛三省客家人挨聚得最近的地方,又是海內外客家人的祖地和著名的革命老區、僑胞區。


龍巖市二區一市四縣,新羅區、永定區、漳平市和(永定區、上杭、長汀、武平、連城)五縣為客家人。



記載從西晉開始,大批漢人因戰亂紛紛南遷。



龍巖汀江以寬闊的襟懷接納了一批又一批顛沛流離的客家先民,哺育著客家子孫兒女,培育了客家文化風情。

客家人築建厚厚的城牆防禦土匪,保衛家人!



汀江流域遂成為客家先民生息、繁衍的樂土,並由此誕生了漢民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海內外客家人都把汀江稱為“客家母親河”。

客家人喜歡土樓民居房屋風格,冬暖夏涼。




據檔案資料顯示,隨著歷史的變遷多姓氏的客家先民又由龍巖返遷贛南、轉徙粵東、江浙,“移湖廣填四川”,播遷港澳臺,東南亞,移居海外,緣於此,龍巖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



龍巖客家文化、建築、民俗、風情積澱深厚、豐富多彩、獨具特色。汀州城,物華天寶,鍾靈毓秀,被譽為“客家首府”;

客家傳統民居的代表“永定土樓”,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藝術,被譽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葩”;

始建於清道光16年的上杭稔田李氏大宗祠,被稱為“東南亞李氏宗親的大本營”;

連城“客家狂歡節”的走古事、木偶戲、遊大龍;

武平“上刀山下火海”等客家民俗表演;

以及獨具魅力的客家木偶戲、客家十番和農耕文明,都是中華民族殊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以上多項論述佐證龍巖是海外客家人祖地!


防水攻城獅


為什麼被稱為客家祖地,那就不得不瞭解這一段歷史,在西晉末年,由於中原的勢力分佈眾多,每個勢力為了自己的統治不斷髮動戰爭,然而在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只是一些普通居民

他們為了自己家人的性命著想,為了避免戰亂而南徙渡江,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他們為了區別和當地原有居民的身份,然後就被稱之為“客家”。所以福建是我國古代古越族文化的發源地,然而福建的客家人又是最多的。

這些人又集中分佈在:長汀縣、連城縣、武平縣、永定區、上杭縣,最重要的是在這幾個縣歷史的發展中,客家人有了自己的文化淵源,永定縣的客家人根據自己的智慧,結合當地的材料,憑藉儒家思想,自己修建了極具影響力的客家土樓,在2008年七月還被列為世界遺產。

再者就是歷史悠久汀州,這裡不僅人文鼎盛,而且還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還是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由於是客家人聚居的大本營,還有濃重的歷史氛圍,於1994年1月,長汀縣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的客家人為了繁衍生息、壯大發展的祖籍地,為了讓海內外的客家人方便尋根謁祖,長汀會舉辦影響力極大的客家公祭母親河大典

然而這些地方都是在龍巖的管轄範圍內。所以龍巖自然而然就被成為祖地了。


伽V音樂


客家祖地

閩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集地之一,世界上億的客家人當中,有152個姓氏的祖先在龍巖生活過,龍巖的永定區和長汀縣、連城縣、上杭縣、武平縣居住的都是客家人。
除了龍巖,其實廣東,江西,湖南等省都有不少數量的客家人。在國外,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東南亞各國都有很多客家人。

歷史淵源

唐朝末年,中原地區大批漢族移民南遷到閩西,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閩西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受到干擾較少,成了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許多史料和客家人的族譜資料中, 幾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遷抵閩西的先祖尊為南方始祖,把閩西作為客家先民告別中原的終點和成為客家人的起點。

客家首府

龍巖長汀縣是客家首府,汀江是客家的母親河 。2000年在客家祖地龍巖承辦了第16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同胞懇親聯誼,交流合作,增強了中華名族的凝聚力。


閩西豸文化

是以古代豸為崇拜的基礎,是由客家人經過長期的歷史遷徙歷練後在閩西這塊土地上形成的,寄託了客家人的聰靈、剛強、公正、誠信的精神。


運動好身材就是我


目前來說全球東南亞國家國家裡都分佈得有客家人,比如在新加坡這個國家,客家人就很多(備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祖籍客家人,但不屬於閩西而屬粵東),那麼為什麼海內外客家人都將龍巖視為客家祖地呢?

源遠流長的歷史

擁有著上千年的文化,唐末宋初開始,閩西就接受了大批南遷漢族移民,與原住民相結合,和贛南一起形成了客家民系,明末清初開始,閩西客家人大量向海內外遷徙,恰逢贛南動盪不安,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閩西由於偏僻的地理位置干擾較少,所以這裡成了客家民系的重要核心區域。(詳情見:林開欽《客家簡明讀本》)。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

上面已經說到,從明末清初開始閩西客家人開始大量向海內外遷徙,但是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他們會多次回祖地祭祖,現在海外的客家人都有一定的聯誼組織,至於國內港澳臺地區的客家聯誼組織就更多了,比如“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加上龍巖地區的一些文化政策,這裡匯聚的文化成了名副其實的客家祖地。

多元發展大開放

現在客家文化已經不僅僅侷限於以前的內容,龍巖地區的客家民系文化加入了許些現代元素,而這些元素有些是結合當下前沿之物,那些海內外的客家人接觸的外面世界的元素在“龍巖客家民系”中也能看到,說明大家都是一起進步的,認可度得到增強,自然“祖地”一說也就合乎情理了。


岑說


龍的傳人,龍的故鄉,客家祖地紅色閃亮!

這個問題確實難倒我了,不過經過我大量的查閱資料終於找到了原因,如果說的不對還請大家指正。

客家人是由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的時候向南遷徙,開始成為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是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了今天極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明顯的特徵是說客家話,客家語系是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歷經1500年有過五次遷徙。

第一次是公元317年–817年,"五胡亂華"的時候,有一部分中原的區的官員和平民渡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混亂,,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也是客家人"客"字的最初由來。

第二次是公元880年到1126年間,唐朝末年 ,天下大亂,又有一部分客家人從皖贛某地遷徙到江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還有廣東北部。

第三次是公元1127年–1644年之間,宋朝滅亡以後,他們只好退到廣東的東部和北部。

第四次是公元1645年–1843年之間,康熙為了爭取南方民心,賜給每個南方男人8兩銀子,兒童婦女4兩,鼓勵客家人遷徙到四川,廣西,臺灣。

第五次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在太平天國起義的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是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許多客家人遷徙到更偏遠的南方甚至是東南亞等海外地區。

那麼為什麼有龍巖是客家祖地的說法,我想應該是龍巖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點和重要聚集地,龍巖長汀古代的時候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汀州,曾經是福建五大州之一,長汀被稱為"客家首府",汀江被譽為客家母親河。



而且還有許多知名的客家海外華僑和政要的祖籍都是福建龍巖。


所以很多海內外的客家人都視龍巖為"客家祖地"。


梳子游戲人生


V龍巖,關注龍巖大小事。為什麼海內外許多客家人都視龍巖為客家“祖地”呢?這個問題追根溯源的話就得說說中國歷史上的幾次移民潮了。

歷史移民潮

在秦漢時期就開始有少量的中原人進入了贛閩粵邊境,到了著名的永嘉之亂、安史之亂時期,受到戰亂大規模影響,又有了部分人網閩邊遷移。等到了黃巢起義、靖康之亂時期,戰禍引起原遷移過來居住在鄱陽湖流域的贛中、贛北的南遷漢人再一次南遷進入贛南和閩西,而這次還是大規模的遷徙。

文化交匯

南遷而來的漢人們與原生活在閩西地區的原住民在時間的長河中滿滿交匯,他們組成了聞名海內外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指的是單個個體,而客家民系只的是很多客家人一起匯聚起來的民系),文化在這片大地上開始“野蠻生長”,如著名的“客家土樓”這種建築修建的一個作用就是用來共同抵禦外敵的。

明末清初大動亂

到了明末清初,社會開始大動亂,但是閩西因為地理位置的偏僻這裡並沒有受到過多的干擾,但是因為這裡發展太快,閩西的資源漸漸已經容納不了日漸壯大的客家民系,於是開始有部分人往海內外遷徙,現在的國內港澳臺地區任然分佈得有部分的客家人,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同樣分佈得有。

心繫祖地

歷史的原因不管是海外的客家人還是國內港澳臺地區的客家人,大部分都是從閩西這邊遷徙的,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加上閩西注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培養,這裡也就成了“客家祖地”。


V龍巖


客家祖地其實是指以現在的長汀寧化一帶為中心的古汀州地區,汀州是名副其實的客家祖地,包括寧化縣在內的清流縣以及明溪縣在以前都是屬於汀州地區,古汀州地區還包括現在屬於龍巖市管轄的長汀,上杭,連城,武平,永定地區,共有八縣。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古汀州沒了,其主體劃分給了現在的龍巖市管轄,所以龍巖現在被很多客家人視為客家祖地。

歡迎大家評論,共同探討!


自由小帆


這個說法,恐怕很多客家人不是很認同的!

因為還是很多客家人說“我不是龍巖人的”

如果改為“為什麼自1997之後海內外許多客家人都視龍巖為“祖地”?”可能有些客家人會更願意接受一些。

---------

1、

說到客家祖地,就不得不提長汀,古代長汀是很知名的一個地方。

這裡水路通暢,是交通要道。

因此自客家人來到這裡之後,便通過汀江河,九龍江的河系往外走。

很多人順著血脈往上追尋,都是來自於長汀,連城,寧化,邵武……

----------

2、

而為何稱“龍巖”的祖地,要知道有一個歷史因素,那就是龍巖這個名字。

在1997年之前龍巖僅指現在的新羅區。

1997年之後龍巖指是原來閩西,龍巖地區。

而自公元742年稱為龍巖縣至1981年國務院同意稱為龍巖市的地盤,就是現在的新羅區。

所以各縣市的人還無法接受“我是龍巖人”就像晉江人基本不說自己是泉州人一樣,崑山人基本不說自己是蘇州人一樣!


影像蛙


大家都知道龍巖是客家"祖地",但多數人應該還不知道為什麼客家人都把龍巖稱為客家"祖地"吧,經過一番查閱資料文獻後本人瞭解了一些,接下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關於“客家”,史學界普遍這麼認為:客家人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由於受到邊疆部族的侵略,早期客家人從中原往南遷。後來,經過多次的輾轉遷徙,散佈在各個地區,至今成為中華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 有人做過這麼一個統計,現在海內外的客家人大約有一億四千萬人,其中在香港的華人有三分之一是客家人;在臺灣的華人也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內陸,除了福建、廣東、江西三省外,湖南、廣西、河南、四川等好多省都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在海外,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包括越南、美國、馬來西亞等地也都有許許多多的客家人。



查閱過大多數珍貴的史料和族譜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處客家地的姓氏都把最早遷至閩西的先祖尊稱為南方始祖,把閩西客家人作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上肯定了龍巖是客家人的先祖。



現在全市七個縣(市、區)有五個縣是客家縣,路上隨機選取十個龍巖人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客家人,客家人口占全市總人口四分之三左右。閩西客家文化、建築、民俗民風積澱深厚、豐富多彩、獨具特色。龍巖的汀州城更是被譽為“客家首府”,汀江河被稱作“客家母親河”,上杭稔田的李氏大宗祠被稱為“東南亞李氏宗親的大本營”。



全市在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百餘萬人,其中在臺灣的客屬同胞三十萬人左右。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16屆懇親大會在龍巖舉行,全世界客屬代表3500多人會聚龍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