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感覺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愈演愈烈?

49973812


6月12日,抖音首次公佈了自己的用戶數據:截止目前,抖音國內日活用戶突破1.5億,月活用戶超過3億。

在互聯網紅利消退之際,抖音以其迅猛的增長的態勢在短視頻領域殺出一條路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日活從0到1.5億,不斷創造高峰又超越自身。抖音的成功帶動了整個短視頻行業,更是讓傳統的互聯網巨頭看紅了眼。其中,反應最明顯的就是騰訊。

被動了奶酪的騰訊

從今日頭條、內涵段子,到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張一鳴在不斷開拓疆域擴大邊界的同時,難免動到了騰訊桌上的奶酪。

眾所周知,社交一直是騰訊賴以生存的根基,從QQ到微信,因為佔據著巨大流量,又是社交界的寡頭,使得騰訊在音樂、遊戲等各個領域都順風順水,直到字節跳動旗下的頭條和抖音試圖打入社交領域的產品一出現,被動了奶酪的騰訊逐漸感到了威脅。

Questmobile3月份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庫》報告顯示,即時通訊行業佔比明顯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而短視頻卻呈現爆發增長趨勢,從去年的1.5%快速增長到了7.4%。

短視頻行業正在蠶食市場份額,這一點從互聯網女皇的報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其數據顯示,傳統社交媒體的市場比例已經從201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47%,視頻媒體則從13%增長至22%。傳統社交媒體每一點消失的市場比例都能從視頻媒體的比例上得到反映。

不僅如此,今日頭條的月度有效時長過去一年裡,不僅趕超了騰訊新聞,甚至將差距越拉越大。

一個是抖音的瘋狂發展,一個是今日頭條的超越,資訊平臺和短視頻大量的用戶和流量累積使頭條系隨時有可能進軍社交界,這讓騰訊感到很惱火,被動了“奶酪”的騰訊終於坐不住了。

騰訊反擊 從“口水戰”到“真刀真槍”

要說戰爭真正開始,還要從微信封閉外部視頻鏈接開始講起。

今年4月,以短視頻相關政策為由,拒絕抖音、快手等APP的鏈接在朋友圈、QQ空間直接播放。不過,騰訊承諾會對所有產品一視同仁,這自然也包括騰訊自家的微視。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封閉外鏈的理由是“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而騰訊旗下的微視卻早就拿到了合法證照,這也是微視目前能在朋友圈分享的原因。

這一做法看似是針對了“抖音”,但似乎也做到了一視同仁。張一鳴有苦說不出,開始將矛頭轉向騰訊重金扶持的微視,稱其抄襲抖音。

今年6月,騰訊以今日頭條“不正當競爭”和推送騰訊“負面新聞”為由,將其告上法庭,並且名正言順地終止了與今日頭條系的合作。

從“口水戰”到“真刀真槍”,騰訊這一套組合拳打的抖音措手不及,只能以“弱者姿態”在互聯網上頻頻發聲,期盼得到輿論的同情。

騰訊抖音三槍對壘

目前騰訊進入公眾視野最多、並且投入資金最大的產品就是微視。被放棄過的微視捲土重來後,不僅增加了視頻跟拍、顯示歌詞字幕、AI美顏、秒變大長腿等功能,並且在流量上實現了與QQ空間、微信等騰訊自身流量入口的打通。

最為關鍵的是,微視還與QQ音樂、酷狗音樂達成合作,並且投入30億元扶持內容創作者。加上最近騰訊視頻自制選秀綜藝《創造101》的大火,微視在下載用戶上的增長已經初見成效,8號登上了App Store榜首。

微視從投入和流量獲取上來說,都已經可以抗衡抖音,但日活和滲透率卻遠遠比不上抖音。或許就是考慮到這點,騰訊在扶持微視的同時,5月推出了“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三款短視頻APP,從而與頭條系的“西瓜短視頻”“火山小視頻”對壘,在短視頻領域全面開戰。

現如今,騰訊在短視頻領域不僅關閉了外鏈在微信的流量入口,也有了足夠對抗的頭條系的產品。騰訊和頭條這場戰役打的如火如荼,流量和資金扶持雙管齊下,最後誰能勝出還真不好說,不說騰訊系能完全打敗頭條系,但起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騰訊全方位的壓制會讓抖音不大好過。


牛科技


因為他們在擴張啊。擴得太寬太廣,進了別人的後花園,那必然大打出手,基情四射。

對於這一體量的企業來說,擴張是必然的,上游下游前後左右,只要可以擴張的領域,它們的觸角就必然延伸到相應的領域。

為什麼擴張?

首先當然是資本的要求。這兩家的背後都是眾多的資本,而兩家的現金流都很好,賬上趴著巨量的資本。讓這些資本躺著睡覺💤,吃利息,顯然不符合資本貪婪的本性,那樣的收益率太低了。

其次則是有貪慾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不安全感。人在這個社會最缺乏的是安全感,而企業、組織其實都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對於騰訊、阿里來說,他們同樣缺乏這種安全感。而他們的應對就是不斷的擴張,伸展自己的邊界。邊界越大,基礎越廣,他們內心的安全感就越強。

但能夠擴張的領域就那麼多,進入對方的領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而一旦進入彼此的邊界,短兵相接,必然就會火花四濺,讓人窒息。

微信與阿里的競爭已經是全方面的,微信在電商方面做過無數探索,QQ網購、拍拍貸和易迅,可以說,這方面的探索是無窮無盡,但最終這些都一股腦賣給了京東,然後又入股京東,現在京東的第一大股東不是劉強東,而是騰訊。

而現在另一個當紅炸子雞,拼多多,更是寄生在微信體內的。

同樣的,馬雲在社交方面也是花了很大功夫的。比如投資微博,投資陌陌又退出,旺旺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在釘釘上更是費了無數功夫,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些都沒戲,挑戰微信和QQ的社交霸主地位,沒戲。

可以說,雙方為了對付彼此這個最大的可能的潛在競爭對手,都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但有些潛在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所謂的潛在的東西就是各自的基因。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做社交的做不好電商,做電商的做不好社交,這是完全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

其實,馬化騰和馬雲,都是人尖子,到了這個層次的人,不會想不清楚這些問題。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資本的裹挾,自身的不安全感,好勝心,各種社會、人群的期望,這個層次的公司,很多東西已經不是他們個人能決定的,背後都負著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比如,他們甚至成了民族自豪感的一部分,因為他們是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比拼科技實力的一部分,都是十大互聯網公司之一。

社會已經不允許他們失敗。

為了資本的利益,為了股東的利益,為了自身的安全,為了其它可能莫名其妙附加的價值,已經沒有退路。

這些年,小馬哥出招,馬雲必然跟上,你給我一白鶴亮翅,我必然回你個黑虎掏心。

我攻擊你的大本營,比如你想做社交,那我必然投資電商;相應的,你涉及電商,馬雲必然四處出擊,所有帶社交屬性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我必然插上一手,比如投資微博。

其實這些投資未必一定會產生多大的價值,甚至根本不是二馬真正關注的。

但另闢蹊徑,卻一定有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比如騰訊投資拼多多,最開始並不一定想要得到多大的收益,但最終的結果確實給了馬雲一記悶棍。

這些不一定能幹死對手,卻能噁心對手,而使得對方無暇衝擊自己的主渠道。

我攻擊你的大本營,你的注意力被吸引而無暇進入我的領域,我的大本營就安全了。

那馬雲的個性,是那種退縮的人嗎?你給了我一棍子,我自然會還你一記掃堂腿。

一開始也許雙方還會有所剋制,但時間久了,火氣上來,那還磨嘰什麼呢?抄傢伙上唄。自然競爭就愈發激烈了。



江上一峰青


還記得12月的烏鎮互聯網大會嘛,這場“東興”飯局,也就是劉強東和王興共同組的飯局。有意思的事是當時劉強東和王興左右陪坐,C位坐的是馬化騰。

還有很多互聯網領軍人物都在,唯獨沒有的就是馬雲和阿里的團隊成員。這次飯局被網友稱之為——反阿里聯盟。

從這幾年這樣的飯局和各種商業活動就能看出他們的明爭暗鬥早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而且早就開始站隊了。

這場互聯網的帝國之戰隨著線上線下紅利瓜分的所剩無幾,有句話是:80%的紅利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就很好的形容了目前國內的市場。

阿里陣營有新浪微博,騰訊也不甘示弱的有騰訊朋友、騰訊微博。從用戶粘性和活躍度來看,這一局,阿里勝。

騰訊在聊天軟件領域有QQ,微信,阿里拿陌陌、來往與之抗衡、分流。騰訊的通訊優勢在這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局騰訊勝。

阿里在購物平臺有強大優勢,天貓、淘寶,完全不是京東、拍拍網能抗衡的。

後面的更是如此,他們兩家就像是在玩一個“我有這個,你有嗎”的遊戲。

其實,這也是因為他們兩家在國內各具頂級的優勢,而這個優勢又是彼此無法取而代之的。所以他們只能在不斷髮揚自己的優勢領域的同時,PK別的領域。或者說是拿別的領域來裝備自己,越是優秀的企業之間的距離和差異往往是很小的。首富不首富只在他們的細化的比拼上。

所以,他們的比拼在將市場瓜分到極致後也不會停止。因為一家倒下後,必然會有另一家在與存活得那家抗衡。

這就是商場,如戰場。


鎂客網


一直以來,中國互聯網行業格局存在著“BAT”一說,但隨著其中三家之一的百度逐漸開始掉隊,無法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相抗衡,過去的“三國演義"也由此變成了“兩國爭霸”,近年來逐漸產生了“阿里系”和“騰訊系”的陣營站隊說法。

一、餓了麼和美團

二、天貓和京東

四、哈羅單車和摩拜單車

五、優酷視頻和騰訊視頻

六、UC瀏覽器和QQ瀏覽器

七、飛豬和攜程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目前市值4846.6億美元,位居全亞洲市值第一位,而騰訊則為4637.7億美元,落後阿里。不可否認的是,兩家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實力都十分強大,這幾年各自都通過大量的投資在國內互聯網各個方面都出現過激烈的競爭。

電商領域:阿里勝出,騰訊無奈另闢蹊徑

現在,世人只知淘寶、天貓,卻忘記了拍拍、QQ商城等平臺。毫無疑問,騰訊在電商領域的發展是極其慘敗的,早期的拍拍、QQ商城等購物平臺均逐漸消失在歷史當中,而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至今還主導著國內電商市場,無人能避其鋒芒。

因此,騰訊無奈只好找尋京東。當騰訊發現自己的購物平臺發展不下去的時候,它迅速看準了劉強東的京東,進行了大量的資本投資,是京東背後的重要股東,可以說沒有騰訊的支持,京東不可能這麼快發展成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另外,騰訊近期還投資了新興電商平臺——拼多多。

社交領域:阿里心中的痛,騰訊的核心

眾所周知,阿里心中一直都存在著“社交夢”,但是無論是在支付寶軟件中三番兩次的嘗試也好,還是其他方面的注資也好,結果都得到了慘痛的教訓。大家還記得當初支付寶上線“白領社區”麼,隨著大量低俗、涉黃信息的注入,“社區”功能的上線曾經直接讓支付寶口碑急劇下滑。還好,如今阿里的“社交夢”還有企業聊天工具釘釘和微博在勉強支撐。

而騰訊則不必多說,如果沒有QQ,騰訊或許便不復存在。大家都明白無論是騰訊的遊戲業務還是微信等其他業務,一切根本基礎都是憑藉著企鵝QQ大量的用戶流量而發展起來的。

文娛領域:阿里持續虧損,騰訊蒸蒸日上

這幾年,文娛領域逐漸是雙方共同發展的重點。為此,阿里還專門成立了阿里文娛大集團,但事實證明截止到目前,阿里在文娛領域還需努力。首先,在此領域表現亮眼的有,阿里影業、阿里UC瀏覽器、優酷土豆視頻等;其次,在遊戲產品方向、音視頻方面,阿里還遠遠不及騰訊,比如說蝦米音樂比不過QQ音樂,騰訊視頻用戶國內數量第一、遊戲更是不必多說,阿里最近才剛出《旅行青蛙》中文版,而騰訊在遊戲方面可以說全球範圍內都是無敵的存在。


智能技術領域:阿里冠絕群雄,騰訊默默無名

在雲計算業務、人工智能層面上,阿里已經做到了國內老大,遠遠地超越了所有對手。據統計,阿里雲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接近46%,領先第二名五倍之多,比其他所有對手的總和還要多。最近,阿里更是全資收購了中天微、先聲互聯等國產芯片系統廠商,成立了達摩院,市場前景廣闊。

而騰訊雖然也在雲計算業務方面略有發展,但是基本只是服務於自身內部,很難聽到有關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要新聞。


新興產業領域:線下新零售、外賣、出行、移動支付等,兩者激烈抗衡

除了上面主要的已經分出明顯勝負的領域,在當下互聯網新興領域內,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時刻在進行著抗爭。

線下新零售,阿里將華聯超市、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眾多連鎖商超納入麾下,而騰訊一樣毫不示弱,將沃爾瑪、步步高等超市也劃為自家陣容。前段時間鬧出的“不支持支付寶支付”就是最好的例子。

外賣出行領域,阿里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與騰訊支持下的美團相競爭;大規模斥資幾十億資金扶持淘票票業務,只是為了讓這一業務超越貓眼電影。

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無時無刻不再變著花樣吸引用戶流量。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曾經有過以及至今仍在進行的大大小小的戰役,看完不知道你支持哪一家呢?


指微金融


兩家企業的火拼激烈到什麼程度?


2017年12月在廣州財富論壇上,馬化騰和馬雲兩位大佬曾經這樣評價彼此,

馬雲:“騰訊令人敬佩,我不恨他們...我每天都睡不好,擔心企業被淘汰。”

馬化騰認為兩家公司競爭的領域太多。

“有時候多到有一點困擾,”馬化騰說。

兩家火拼的激烈程度,甚至讓當事人都睡不好。



阿里和騰訊,

是業內公認的中國前兩大市值科技公司,目前沒有第三家能抗衡,

阿里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路上越走越遠,騰訊在科技公司道路上紮實推進,

它們所創造的價值真實可見,火拼也愈演愈烈。

這兩家企業的抗衡,不僅避免了形成一家獨大的壟斷,

同時也因為市場競爭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


從很久以前起,這兩公司的核心業務(阿里巴巴的電商、騰訊的遊戲和社交媒體)就已經開始擴展到其他領域,

如今它們在雲計算、娛樂、外賣、支付以及投資等其他領域展開了競爭,相互滲透到彼此的領域,針鋒相對。


而今天一則消息,更是把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的競爭狀態推向了高潮。


時隔7年,也就是今天(11月26日),

阿里巴巴“迴歸”港股市場與騰訊正面PK,

阿里以每股176港元的新股申購價獲得市場認同,這邊的騰訊股價同時出現小幅上漲。阿里的“迴歸”,讓許多看港股只看騰訊的投資者多了一個對標對象。


從2015年開始,這兩家公司市值越來越貼近,並輪流超過對方,

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在你追我趕的過程中,這兩家公司體量越來越大,

成為中國唯二進入全球市值排行前10的兩家公司。



騰訊當前的市值約為4000億美元、阿里約為4900億美元,

直接對比看,阿里似乎領先一步。

有專家預測,三年後兩家公司都會是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不得不說,阿里與騰訊的這場火拼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國內市場


具體來看,阿里業務版圖可以總結為

——以零售業務為核心,打造阿里線上線下生態圈。



阿里業務分為核心商務、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以及創新業務及其他。

通過四大業務板塊的佈局,構建了完善的商業操作系統。

阿里云為技術和系統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螞蟻金服提供支付和金融服務支持,

阿里媽媽提供營銷服務和數據管理平臺,菜鳥網絡提供物流服務。

天貓、淘寶、優酷、高德等則提供了全面的商業、娛樂、出行等服務。



而騰訊的核心業務則分為兩塊:


一個部門是以馬化騰為首的超級產品部門,注重產品開發和體驗,QQ和微信。

另一部門是以騰訊總裁劉熾平為首的“投行部”,也就是對一些新型產業公司“買買買”。



毫不誇張的說,騰訊的影子已經囊括我們“衣食住行”等等方面。

社交用的QQ、微信,
出行投資的滴滴打車、陌拜單車、特斯拉
購物投資的京東,娛樂方面更有騰訊視頻、QQ音樂,看小說用其閱文集團,
甚至吃飯也要用餓了麼。


在金融方面,除了財付通、微信支付、理財通等,還入股了非常多金融公司,包括最近入股的中金公司H股,用28.6億港幣換來中金H股約12.01%的股份。


在汽車領域,有滴滴、陌拜、特斯拉,騰訊對打車市場的佈局是全世界的,還有四維圖新,新能源汽車的蔚來汽車等等車企。


在娛樂內容方面, 騰訊已經在遊戲方面成交多筆買賣 ——《英雄聯盟》開發商 Riot Games 、《魔獸》的開發公司動視暴雪、《過山車大亨》的開發公司 Frontier 等等。


海外市場


阿里與騰訊兩家公司的業務雖然滲透了我們的大部分生活,但也有脆弱之處。

隨著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頭部企業會最先受到衝擊。

自2015年起,兩家企業早就開始開拓海外市場,避免國內金融危機的同時,更要賺更多的錢,競爭同樣激烈。


《紐約時報》報道稱,

阿里巴巴向印度和東南亞的網上購物企業注資數十億美元;

而世界各地的創業公司只要有一絲豐富其生態系的機會,騰訊就會投資。


一方面阿里的“國際版淘寶”速賣通正在擴大,並已經開放至俄羅斯、土耳其、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四個國家。


而騰訊現在已經是全球遊戲市場最大的投資者之一。Digi-Capital的數據顯示,2017-2018年,全球遊戲市場投資併購交易額達到220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三份額中都有騰訊的身影。


另一方面,阿里與騰訊都在投資在線教育、生產電動汽車和租用自行車的企業。

“這些創舉在海外市場,對於這兩家巨頭來說,更為螞蟻金服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提供了新的機會”。紐約時報曾這樣報道。


投資風格


從2010年開始截至2019年5月,

騰訊一共投資713次,阿里319次,騰訊是阿里的2倍多,

但阿里投資金額高達3761.5億元,騰訊投資金額2494.1億元,

阿里約是騰訊的1.5倍。阿里的單次投資高達11.7億元,騰訊則是3.4億元。


阿里的投資金額在不同領域差距相對明顯,可分為兩大陣營

本地生活與電子商務領域,分別是1183.3億元和974.3億元,

文化娛樂和企業服務領域投資,分別是263.7億元和263億元。


相較於阿里,騰訊分佈到各個領域的投資金額懸殊並不大。

騰訊投資金額最大的三個領域是汽車交通、電子商務和文娛傳媒,

分別是460.1億元、344億元、329.7億元;

其次投資金額在200億元以上的是金融、遊戲和企業服務領域,

分別是329.7億元、267.7億元、248.5億元和200.8億元。



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從最初的門戶時代(典型的代表就是搜狐),

已經走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曾談過的BAT三足鼎力,如今百度新一季業績淨虧損達3.27億元,股價暴跌16%,甚至市值不足阿里的十分之一,僅為450億美元。被後起之秀美團點評以452億美元超過。


隨著今日頭條、拼多多、美團等後起之秀的激烈追趕,又有不斷湧現的新業務“創業”,阿里與騰訊如何在保持競爭的同時,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領域保持警惕,更是兩家巨頭需要長期面對的問題。


在這場競爭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充滿危機意識的阿里和騰訊勢必會在更多賽道上相遇。


華埔商學院


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這代表著蛋糕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蛋糕裡,誰爭的越多,誰的獲利更多,誰就更能站在第一,掌握最終的話語權,騰訊系與阿里系是互聯網的兩極,目前除頭條系和百度,其餘的互聯網企業基本上都各自劃歸兩者的陣營。

騰訊與阿里之戰

1、社交領域:騰訊目前擁有QQ以及微信,阿里雖然有釘釘以及收購了陌陌及入股新浪微博,但是這兩者目前跟騰訊沒法比,社交領域阿里完敗。

2、金融領域:在金融領域騰訊目前擁有微眾銀行、微信支付、財付通、理財通等等;而阿里系的佈局則有網商銀行、支付寶、花唄、借唄等等,在金融領域(含第三方支付市場上)阿里更甚一籌,但是騰訊也不弱。

3、在傳媒領域:騰訊目前旗下擁有及騰訊視頻、天天快報、騰訊網、QQ瀏覽器、微視、起點讀書等;阿里與之對應的擁有優酷視頻、第一財經、華數傳媒、阿里影業、虎嗅網、UC瀏覽器、書旗網等,併入股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以及萬達影業等,這方面兩者不相上下。

4、在新零售領域:新零售領域是兩者的目前的戰爭焦點聚集點,阿里自己線上擁有淘寶和天貓,線下先後入股聯華超市、新華都、三江購物、蘇寧、餓了麼、居然之家等等,而騰訊在線上入股了京東以及拼多多、蘑菇街等等,在線下則入股了步步高、家樂福、用戶、中百、海瀾之家、沃爾瑪以及美團等等,兩者犬牙交錯,戰爭異常激烈。

此外兩者之前還在共享單車、網約車、導航地圖以及雲領域等等都爆發過大戰,可以說兩者碰撞無處不在,因為一旦不進則退,故兩家的戰爭也就越來越激烈了,畢竟目前互聯網已經基本發展到瓶頸了,市場容量差不多到頂,此時分毫不得讓。

這個從去年的烏鎮的互聯網東興飯局(劉強東以及王興組的局)上就可以看出了,裡面一個阿里系的人都沒有,除了張一鳴和雷軍外,其餘的企業基本都是有跟騰訊關聯的,而馬華騰也坐在了正C位置。否則一個互聯網大會的飯局,在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漏掉馬雲這個大佬。


鯉行者



這個問題好像很多人關心,確實阿里巴巴、騰訊兩家巨頭在國內太耀眼了,似乎誰也避不開。對於阿里和騰訊的所謂【火拼】,很多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似乎是希望打的越火熱越好看,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大。


然而我要說的是,其實阿里和騰訊就算有競爭力,是商業上的正常競爭,不要去聯想到什麼【不和】【火拼】,搞得非要搞死對方一樣。


說實話,就算是大戰,現在的阿里和騰訊,已經到了誰也搞不死對方了。



兩家市值都已經超過3萬億,是覺得的超級巨頭


也就是說,兩家都超級有錢,想通過砸錢的方式去競爭,兩家旗鼓相當,誰也不會比誰差。


騰訊的核心是社交+遊戲,阿里的核心是電商+金融


兩家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多年來雖然有競爭,但是都沒有怎麼撼動對方的核心業務。就只有一次微信的崛起,微信紅包讓微信支付搶佔了很多支付寶支付領域的份額。


雙方都通過投資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


阿里巴巴所投資的融資金額超過100億的項目主要分佈在本地生活、電子商務、房產服務、廣告營銷、金融、企業服務、文化娛樂以及硬件八個行業,而騰訊投資的融資金額在100億以上的項目主要分佈在本地生活、電子商務、房產服務、企業服務、文化娛樂以及物流等六個行業。


雙方實際都都在不斷鞏固自己的核心業務優勢。



要說對兩家巨頭的發展,個人更看好阿里巴巴,一是因為業務國際化,二是組織競爭力。


最後,希望兩家巨頭能夠不斷創新,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商業突圍


一個市場只有一個王!所以二虎相爭,打的必然是驚天地泣鬼神。

無論是馬雲還是馬化騰,其實他們兩個並沒有個人恩怨,只不過雙方各代表的利益體系不一樣就產生了非自願性的競爭,對抗。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就拿最簡單的外賣來說,美團和餓了嗎?各自起家的地方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要在中國競爭外賣市場,就必須要親直接面對面的火拼。因為誰都想做老大,誰也不想做老二。當美團找到騰訊的大樹,進行瘋狂擴張市場的時候。餓了嗎,也必然需要找到大叔進行相應的對抗,能幹得過騰訊的也只有阿里。所以騰訊系和阿里系就必然成為一個針鋒對麥芒的競爭關係。

如果ali不接受餓了嗎外賣的話,是否可以呢?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如果外賣市場被騰訊系一手把持的話。一旦美團宣佈只接受微信支付,那麼將對支付寶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所以阿里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這只是簡單的外賣市場,其他的很多市場都是因為這樣的關係而造成今天的局面。




威哥有店


阿里與騰訊是兩家個性完全不同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喜歡佔據“高大上”,喜歡熱熱鬧鬧、大張旗鼓地推廣自己的產品,馬雲本身就是大IP,一舉一動都受到世人的關注。反觀騰訊則低調得多,馬化騰同學也不太喜歡拋頭露面,騰訊旗下的產品相對來說也比較安靜,不怎麼宣傳、沒什麼廣告,靜靜地研究人性,專注於人的需求而開發產品,社交屬性濃郁。

產業佈局方面,阿里像“星球”,旗下產品組團號稱是“動物園”,圍繞著宇宙轉動,形成整體。而騰訊則不怎麼看重這一層關係,相對來說,旗下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空間,顯得很獨立。

感覺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火拼愈演愈烈?事實會告訴你確實如此,你的感覺並沒有錯。雙方只要有業務交際與穿插的地方都有“火拼”,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另一方面,集團之間的競爭與馬雲、馬化騰之間的私人關係沒有半毛錢關係,其實他們兩個並沒有個人恩怨,只不過雙方各自代表的利益體系不一樣就產生了非自願性的競爭,包括對抗。

阿里系和騰訊系業務交集涵蓋“衣、食、住、行、娛、育”的整個產業生態鏈,集中在智能技術、新興產業、文娛社交、電商支付等多領域。比如,餓了麼和美團、天貓和京東、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哈羅單車和摩拜單車、優酷視頻和騰訊視頻、UC瀏覽器和QQ瀏覽器、飛豬和攜程都是無法迴避的競爭存在。其中移動支付領域競爭最為激烈,阿里和騰訊背後一直沒有停止過“戰鬥”。

不僅如此,新興的領域仍在不斷在拓展,新零售之戰愈演愈烈,雙方全面參與抗衡,比如:

阿里:O2O平臺端(餓了麼、口碑)、電商基礎(淘寶和天貓)、進軍線下商超(盒馬鮮生、銀泰、入股高鑫零售、歐尚、大潤發)、完整的物流基礎設施(菜鳥系統、點我達)

騰訊:O2O平臺端(美團點評、滴滴,流量優於阿里)、電商(拼多多、京東)、進軍線下商超(每日優鮮、永輝、沃爾瑪等)、物流體系偏弱(京東物流)、社交平臺優勢(微信、QQ等)

縱觀BAT三大巨頭,體量相當的也就阿里與騰訊了,所以說,騰訊系和阿里系必然存在一種針鋒對麥芒的競爭關係。良性的競爭有利於行業的創新發展,消費者樂見其成。(配圖摘自網絡)


5G前哨


未來3-5年的主戰場還是阿里系PK騰訊系,它們基本已形成圍繞消費的生活服務,涵蓋“衣、食、住、行、娛、育”的產業生態,兩家市值超10000億美金的互聯網巨頭,已經統一了中國互聯網江湖。阿里在電商領域佔據領先優勢,騰訊在社交遊戲領域一家獨大,除自身優勢外,兩家巨無霸還對處於風口的行業不斷投資,企圖在各自青睞的領域搶佔一席之地,自然免不了正面交鋒。

1、移動支付領域競爭最為激烈。

支付渠道能擁抱鉅額市場的同時,還是一切商業行為的入口,阿里與騰訊對於生態支付入口必然是寸土必爭。阿里最早開始佈局網絡支付平臺,後期推出的餘額寶一舉打破銀行多年來的壟斷地位,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份額中,阿里的支付寶已經佔據了53%的市場。而騰訊推出財付通與微信平臺對接,不斷侵蝕支付的市場份額,2017年終於突破了40%,直逼阿里。

2、新零售之戰愈演愈烈,兩家目前在新零售領域的佈局都是超重量級,靠買買買廣泛佈局。

阿里:O2O平臺端(餓了麼、口碑)、電商基礎(淘寶和天貓)、進軍線下商超(盒馬鮮生、銀泰、入股高鑫零售、歐尚、大潤發)、完整的物流基礎設施(菜鳥系統、點我達)

騰訊:O2O平臺端(美團點評、滴滴,流量優於阿里)、電商(拼多多、京東)、進軍線下商超(每日優鮮、永輝、沃爾瑪等)、物流體系偏弱(京東物流)、社交平臺優勢(微信、QQ等)

3、佈局交通出行平臺。

阿里投資ofo、哈羅並自創永安行單車,以支付寶為入口滲透地鐵、公交、高速收費站等交通領域,阿里投資滴滴、高德、小鵬汽車、車來了、立刻出行等,在地圖數據造車領域企圖佔得一席之地。反觀騰訊投資摩拜、滴滴、蔚來汽車、特斯拉、四維圖新等,佈局出行市場,與阿里一一抗衡,不過雙方的投資目前都處於前期佈局,尚未進入收穫階段。

4、外賣戰役。阿里放棄美團轉投餓了麼,餓了麼與百度外賣聯手合併,扶持自身品牌口碑,騰訊投資新美大,幾大風口上都是阿里和騰訊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