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馬雲旗下的釘釘能超越馬化騰的微信嗎?

陝G嚮往陽光


釘釘和微信雖然在大類別上都是屬於社交通訊軟件,但兩者的在定位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微信定位於全領域的社交平臺,也就是all to all,也是國內大部分人日常的生活社交工具。釘釘定位於辦公產品,是一個to B的企業辦公解決方案,產品類似於金蝶和用友,在正常IM聊天的基礎上,加入了在線文件處理、打卡、走流程等辦公專用功能。

所以,這兩個產品的用戶可能會有一部分是重疊的,但使用場景完全不同,一個是隨時隨地和朋友聊天的通訊工具,一個是上班時間用於與公司或集團內部的同事溝通的辦公工具,它們沒有多少可比性,就算把它們都作為社交通訊產品來相提並論,釘釘也不可能超過微信的。

首先,微信早已在國內擁有非常深厚的社交用戶基礎,微信用戶超過10億,目前幾乎是每個中國人日常交流的主要互聯網工具,無論是打字、發語音、傳文件、打語音電話、打視頻電話,都已經變成大家日常的使用習慣,基本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短信、電話和facetime功能。同時,微信在掌握大量社交用戶的基礎上,還在平臺加入了大量的應用功能,比如閱讀、支付、乘車、購物、遊戲、音樂等,微信平臺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生活、交流、娛樂的大生態,這個生態已經全方位籠絡住了用戶,用戶要離開微信平臺的可能性很低。加上微信目前在力推小程序,更是把微信的應用觸角衍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用戶產生了更強的依賴性。

其次,阿里沒有做社交的基因。阿里從起家開始就帶有濃濃的商業基因,大部分業務,像淘寶、天貓、支付寶、海外金融等,都是從to B開始做起的,這麼多年的業務沉澱,阿里的整個團隊都是擅長商業方面的運作。阿里也嘗試過做社交,但都失敗了。所以,企業的基因很重要,關係到你的團隊、資源、風格特性的匹配,不是你有錢就能做好一切東西的。騰訊的基因是社交,所以在社交方面一路絕塵也是正常的。

最後,最初定位決定了用戶對產品的心理感受。相信大部分使用釘釘的用戶都不喜歡經常用它,因為一登錄釘釘,就意味著要開始工作,這是釘釘這個產品一開始面對用戶時的定位,如果不是因為要完成工作,相信大部分用戶都不會使用釘釘。所以,釘釘一開始就給人一種與生活隔離的心理感受,微信才是用戶日常生活、娛樂的夥伴。所以,就算釘釘以後轉型做全領域社交,這個最初的定位也很難從用戶心中抹去,難以走進用戶的日常生活。


目前釘釘已經有超過1億的註冊用戶,這個成績在國內企業級辦公軟件中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釘釘還是專心做好辦公市場,全領域社交就讓微信來做吧,它們之間沒必要對比,也沒必要競爭。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每天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互關一波~



科技扯談官


釘釘和微信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所以釘釘也無所謂超越微信,釘釘用戶破1億,微信日活破10億,二者是不同領域的兩極。



釘釘在2017年12月宣佈用戶破1億,目標是作企業社交軟件,核心目的是針對中小企業的辦公軟件。無論是考勤、請假、開會或者是審批,釘釘都可以完成。

而微信是一個社交工具,大家是用來聊天和娛樂的,所以微信用戶覆蓋面和使用時常自然更多,但二者都離不開,也不會形成競爭,並不會用釘釘的人多了,用微信的人就少了。



從本質屬性來看,微信是寬泛的生活社交,釘釘是又側重的商務社交。

從用戶角度來看,釘釘一個讓老闆滿意員工受到束縛的軟件,員工把他當做一個考勤的工具,所以商務屬性很強。

釘釘的用戶粘度有很多是被動粘合,主要是公司要求必須使用,而微信是主動使用和推廣傳播。

從使用場景上看,釘釘用完即走。釘釘是一個商業工具,用戶不會長時間停留,所以用戶非工作狀態不會使用。而微信則不一樣,用戶主動高粘性的使用。

所以,二者是高度的差異化,做社交其他公司沒戲了,所以釘釘差異化做了商業工具。

你認為誰可以打敗微信?我先來,語音識別


毛琳Michael


說到釘釘就想起了馬雲的社交夢,即使是現在用戶突破1億的釘釘,也無法完成馬雲的社交夢。要說,釘釘要超越微信,我想還是有一定壓力的,也可以說,目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2017年底,釘釘宣佈用戶突破1億。用戶過億,釘釘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但是釘釘主要是辦公軟件,說白了就是企業管理工具,目前釘釘服務了4300萬家中小企業,佔據了市場挺大的份額,再加上阿里的流量扶持,其實釘釘可以成為和微信叫板的社交軟件。但是,釘釘要超越微信,那還是有很大一段距離的。

釘釘是給中小企業使用的,主要就是用於企業辦公。當然,所針對的用戶群主要就是企業用戶,這一塊就少了老年用戶這一群體(全國的老年有2.3億人),包括青少年群體,老年人和青少年是不會安裝釘釘。除此之外,釘釘的定位是中小企業,對於那些要求變化較多的大企業,釘釘的有些功能還是無法滿足,他們就會自己開發定製相應的企業管理工具,這一塊的用戶釘釘也是把握不住的。

但是,微信就不同,現在的用戶群體,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小孩,很多用戶現在都選擇使用微信,這已經一款深入人心的社交軟件了。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很多地方都是用微信和QQ建立起來的,用戶群體這一塊,微信是全面覆蓋。

還有重要的一點,釘釘包括了外勤簽到等這些設定,對於員工來說,無疑是反感的,到哪感覺都在被監控,但是釘釘就是用戶企業管理的,自然不會考慮員工的體驗如何,釘釘用戶再多,但其中心甘情願使用這款工具的可不多。很多網友也開始了吐槽模式:

相反,微信一直遵循著四個價值觀,其中有一個就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用戶價值是第一位的”,微信的設置,在最新內測的版本中,不難可以看到“發現”模塊中的功能可以自由關閉了。而針對辦公軟件,微信也有了獨立的APP——企業微信。

按照目前的發展來說,釘釘想要超越微信還是很難,首先用戶群體這一塊,釘釘就沒有辦法把握住。


電商價值論


我不認為能釘釘能超越微信,這是由釘釘天生的定位屬性所決定的。

用戶群:釘釘是給中小企業用的,主要應用場景是辦公環境,所以用戶群體主要是企業用戶。由此在覆蓋用戶群上釘釘先天不足,等於是除掉了龐大的老年用戶,包括青少年群體。全國老年人口2017年的數據2.3億,這是一個龐大的用戶群。請問,你如何去要求這些人群去安裝圍繞企業辦公為主的釘釘?

同時,由於釘釘定位的是中小企業,部分需求多樣化的大公司,釘釘現有的功能模塊無法滿足,通常會自己開發定製相應的企業管理工具。因此,釘釘對這塊人群也是無法覆蓋的。

用戶內心:企業使用釘釘與否,是企業高層或老闆決定的,員工對此無發言權,只是屬於被迫接受。因此,釘釘用戶再多,但其中心甘情願使用這款工具的可不多。

而反觀微信是不存以上問題的。其定位本身就是用於人與之間的社交,還是基於熟人圈社交,多數用戶都是主動安裝,尋求加入原先的社交圈。微信的用戶面也是全覆蓋,不管什麼年齡層次(不管公司規模大小),大家都會用。你也可以看看身邊的老人小孩,為了方便和自家小輩(或父輩)的聯繫溝通,他們中使用微信是普遍現象。對很多青少年來說,在他們成長階段就是用著微信和QQ起來的,某位偉人說要從娃娃抓起,騰訊算是做的很好,這個好或許要打引號,但的確這部分用戶群微信是完全覆蓋的。

下面再來說說功能應用層面。

釘釘是用戶企業移動辦公的一整套系統,所以在功能設定上是圍繞企業內部管理和溝通來,比如考勤、審核、公告、通訊錄管理等,這些都是中小企業所常用的。直白的說,釘釘是為老闆們服務的,是為老闆監管員工設定的,所以在一些功能設置上也是完全按這套路來的。比如外勤簽到、消息已讀,這些設定對員工來說很反感,有種無論在哪兒都會被釘住的感覺。這種設定完全是反用戶體驗的,但是由於釘釘定位就是給企業管理用,自然是不會考慮員工的體驗如何。所以一線員工其實都非常討厭使用釘釘,用釘釘的用戶反感的是多數。

至於,微信,我想不用多說吧,用張小龍自己的話說,微信一直遵循4個基本價值觀,其中排首位的就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用戶價值是第一位的”,所以同樣是針對消息已讀這個功能,微信最終是做了捨棄。當然,也許你不同意張小龍的這句話,認為微信現在也很臃腫。的確,現在的微信作為一個平臺,已經發展到很龐大,的確是需要做減法了,賦予的功能太多。或許,微信自已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最新內測的版本中我們可以看到“發現”模塊中的功能可以自由關閉了,在今年的公開信上張小龍也說公眾號將有獨立APP。

所以在功能層面,因為兩者的定位不同,導致用戶對軟件的喜歡程度也不一樣,一個反感,一個是至少不討厭吧!

最終總結,由於兩者的定位不同,釘釘不僅覆蓋的人群面不如微信,同時即便是已經覆蓋的用戶群體,其內心也比較牴觸,並非真心願意使用。所以從整體範圍上來說,釘釘很難超越微信,除非釘釘後期做出調整。但是如果調整定位,如何來平衡企業和普通用戶,處理不好就會顧此失彼。


感謝閱讀,覺得回答好點個贊以資鼓勵,更歡迎點擊關注NB下載,謝謝!

Lscssh科技官


從境界理念來說、釘釘與微信的差距就是陳航和張小龍的差距

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一個互聯網產品能做多大,跟這個產品靈魂人物的境界,跟這個產品的產品理念有很大的關係。

微信之父張小龍曾經有幾句話,我覺得從一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角度來說,還是非常感動的。第一個是在2015年微信春晚紅包大戰之後,張小龍公開表示微信不會再進行大規模的節日性營銷活動,把微信用戶的時間更多的還給用戶;第二個是,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而不是最大限度的粘住用戶。而且知道現在,雖然很多人說,而且事實上微信也已經成為一款生態級的產品,但是微信依然在用戶體驗上在國內、乃至全球互聯網產品中,都已經是走在前列的,而且足夠輕量級,至少比起有的產品一拿出來亂糟糟的好太多,但即使這樣,張小龍依然把微信看作是一個工具產品,因為他覺得好的產品就是應該服務於用戶的。

釘釘的創始人陳航則是一個沒有成功之前,異常低調,釘釘成功以後就開始懟天懟地懟騰訊了,批評騰訊沒有價值觀,造謠騰訊員工上班嚴禁用微信,直言用微信辦公就像是逛菜市場......諸多雷人雷語,簡直是有失風範,而且他還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真搞不懂那些10點之前下班的人每天都在做些什麼。

相信從兩位創始人的價值觀、境界來說就能看到兩個產品理念的不同了,也最終造成了現在的釘釘、微信的差別,微信10億用戶,我敢斷定沒有2億用戶不到的釘釘被用戶罵得多,這是肯定的!

從具體差異來講、不管是用戶還是體驗釘釘都比微信差得多

從市場定位來看,釘釘是一個面向B端用戶的產品,也就是說主要是企業辦公領域,但是微信的定位是C端用戶,面向的是普通大眾用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你可以說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相信不會有人認為生活是工作的一部分。

微信目前已經擁有了超過10億的註冊用戶,並且日活躍用戶高達8億,這樣的用戶體量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全球互聯網市場,真正能夠擁有10億用戶體量的產品有多少,就算放大到整個軟件行業,也只有Gmail、YouTube、Facebook、Instagram、Google、WhatsApp、Windows等少數軟件產品。釘釘目前的用戶還不到2億,而且面對的都是企業用戶,這個體量跟微信比起來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這是很難逆轉的差距,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差距了。

從用戶體驗來看,說實話釘釘跟微信簡直沒有可比性!

而且,我覺得,對於大多數的用戶來說,如果要二選一99%的人都會選微信,總結起來就是,釘釘不可能超越微信,這不是很大程度,而是絕對!釘釘與微信的差距,本質上就是陳航和張小龍的差距!


EmacserVimer


這個問題問的就有點問題,釘釘和微信就不是一類軟件,怎麼算超越?

是日活人數超越,還是日均使用時長超越,抑或是市場認可度超越?

釘釘屬於SaaS軟件,致力於服務企業,屬於弱社交屬性的。

而微信就是一個強社交的APP,基於社交基礎上搭建了以微信支付為核心的一整套生態體系。

如果強要比較,那就拿成功度來比較一下吧。

微信現在是騰訊的立足之本,日活用戶10億,體量之大基本可以代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這種情況放眼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在此基礎上,搭建了整個的生態系統,滿足了人們所需的衣食住行。基本上現在出門有個裝微信的手機就可以了,不需要帶現金。

以後還會推出電子身份證,以及騰訊信用等一些列功能,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微信的依賴度。

今年的小程序又是風口,做得好了,微信都快自成一套系統了。各個商家都搶著接入微信,畢竟進入微信就等於進入了大眾的生活。

再說釘釘

釘釘在企業平臺這個領域可以說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龍頭了。

但是企業對他的依賴性卻沒有那麼高,最主要的優勢是免費,以及名氣大。

但是對這方面有強需求的企業有更好的付費替代品,因為一些功能,用戶自身的社交屬性也做不起來。

未來的路還不明朗,遠不如微信這樣不可撼動,且天花板已經初見端倪。


姑婆那些事兒


馬雲旗下的釘釘能不能超越微信,只能說很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釘釘不能成功,恰恰相反的事,釘釘是目前最成功的企業辦公軟件之一,幾乎目前所有的大公司都會用釘釘,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真的out了~



目前很多企業注重企業文化的推動,寫日誌就是一個方面,釘釘不僅有打卡,還可以發郵件,一鍵審批,還有釘釘運動等等,微信雖然也推出了企業微信,但是影響力並不如釘釘,有事沒事釘一下,而且釘釘最讓人喜歡的就是可以看到有沒有讀,如果領導打開過就說明看到了,如果未讀就說明需要打電話提醒了,所以釘釘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只不過相比微信體量要小很多,畢竟很多的是面相企業,現在騰訊利用微信封殺小視頻,做壟斷不利於消費者的事,這對於釘釘,對於米聊來說都是機會~



QX科技


幹嘛非要拿釘釘和微信做比較?釘釘屬於企業平臺,微信則是偏社交軟件,企業版微信會被釘釘完爆,所以這裡忽略掉。



釘釘是阿里巴巴集團打造的即時通訊工具。

專為中小企業服務,專注於團隊、工作溝通服務,提升企業或團體內外溝通協同的效率。圍繞這一目的,釘釘提供瞭如下特色功能:消息已讀未讀狀態一目瞭然,DING消息使命必達,免費單人通話、多人會議一鍵撥通,企業通訊錄隨時隨地快速找人,多端互動簡便高效。



微信是一款非常具有時效性的跨平臺的手機交友軟件。微信的確能非常方便的幫助使用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官方對微信的解釋是這樣的: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類似於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聯繫。微信軟件本身完全免費,使用任何功能都不會收取費用,微信時產生的上網流量費由網絡運營商收取。因為是通過網絡傳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離的限制,即使是在國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對講。


所以,釘釘和微信,在社交領域裡是有一定的錯開。目前來說,微信比較適合純交流的人群。而釘釘對於企業是有很多功能都很方便的。


wo石破驚天


Hi,我是IT小皇子,科技及互聯網達人。任何問題都可以私信我諮詢哦!

馬雲旗下的釘釘能超越馬化騰的微信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釘釘和微信:
  • 釘釘(DingTalk)

釘釘是馬雲旗下的阿里巴巴公司打造的,面向企業級用戶,用於日常即時溝通和工作協同的免費平臺。從2014年12月1日發佈第一版至今已有三年多,用戶總量已經超過一億。

  • 而微信就不用多說了,騰訊旗下的基於社交的即時溝通平臺。用戶量達到9.63億。

兩者面向的市場不同

  • 釘釘

釘釘主要是聚焦於To B領域,也就是面向企業級市場。釘釘的功能大多是圍繞企業日常工作的場景而開展,整體功能十分重。除了即時溝通功能以外,還有諸如企業通訊錄、智能人事、流程審批、考勤打卡、釘釘電話等等功能,有點像是移動版的OA系統和即時溝通工具的大整合。

而其“DING一下”的功能更是被無數人人吐槽。

DING一下:可將文字消息轉為電話/短信發給別人。無論對方有多忙,只要DING一下,對方會立即響應你的消息

這個功能更多是站在企業管理者角度來設計的。領導都想員工馬上執行自己的指令,於是就不斷對員工DING DING DING,讓員工做出響應,而不管員工是否正在處理緊急重要的事情。釘釘的整體設計透露出一個過於刻板,欠缺了人情味的感覺。當然,這也是企業管理所需的。

而微信,則處處充滿人情味。微信是面向個人用戶市場,基於的是日常的社交生活。功能也是基於日常的生活場景而打造,不會有太多條條款款的感覺。與釘釘相比,更注重私人的空間。別人發給你的消息,你可以不馬上回復,想什麼時候回覆就回復,甚至不回覆也不會有人來DING DING你。而且微信除了即時溝通功能外,其餘功能,諸如朋友圈、公眾號、錢包、購物、遊戲、小程序等等,都是圍繞日常生活場景的。

釘釘和微信是面向兩個不同市場的產品,可比性不大。真要比的話,釘釘面向的企業級市場固然龐大,但是企業市場的體量是遠不及個人用戶市場的。所以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釘釘基本不可能超越微信。


馬雲一直想入侵社交領域,但無奈一直不能撼動微信的地位。釘釘是馬雲這一慾望的曲線救國方式:既然暫時還不能撼動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地位,那就先去佔領微信還沒有佔領的企業級市場吧。


有不同想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一起討論。

覺得本回答好的朋友,來加個關注吧!


IT小皇子

科技及互聯網達人。

關注我,乾貨天天有!


IT小皇子


關於釘釘能否超越微信這個問題獨角獸工場認為短期內還無法做到。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釘釘,相信很多人並不瞭解釘釘卻對於微信非常熟悉。

釘釘是阿里巴巴旗下專為中小企業打造的專注團隊工作溝通的即時通訊工具,從而提升企業或團隊協同的效率。釘釘致力於服務中小企業,它的出現也解決了企業用戶的痛點。舉個例子來說,平時我們發消息並不知道消息發出去對方有沒有收到,如果有重要的事情也會比較著急,用戶使用釘釘會讓發送方都都能知道發出去的消息接收方是否閱讀,有哪些人已讀,哪些人未讀。這點對於用戶來說還是比較實用的。

12月27日,釘釘宣佈,註冊用戶突破了1個億,而微信在中國擁有10億左右的活躍用戶,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眾所周知,馬雲一直想要做社交,幾年前的來往,雖然失敗了,但是阿里在社交這塊硬骨頭面前從來沒有放棄過,釘釘的出現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微信儼然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說起微信就不得不提起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支付工具之一,已經大有趕超支付寶之勢。最近馬雲發了20億紅包回饋支付寶用戶,以此來搶佔市場份額,因為大家都知道得市場者得天下。

再來說說釘釘,面對釘釘的虎視眈眈,騰訊也沒有閒著,推出了企業微信。數據顯示,目前騰訊的企業微信有150萬家和3000萬活躍用戶,釘釘有500萬家和過億的活躍用戶,相比之下,釘釘明顯高於企業微信。

總的來說,釘釘和微信各有所長,釘釘要想超越微信,短時間內無法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