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時評丨傳承永不褪色的紅安精神

時評丨傳承永不褪色的紅安精神

  一個山區小縣,誕生了兩位國家主席、223位將軍,這是抗戰歷史的奇蹟,也是中國革命的奇蹟,更是48萬紅安人民用鮮血染紅的奇蹟。“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得送飯。”這首歌用通俗、質樸、平實的語言為我們後來人講訴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

  一個時期的悲壯、一段歷史的縮影、一個民族的覺醒。翻開新中國的畫卷,每一幕都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每一幕都充滿著苦難與抗爭,卻又綻放著奇蹟和輝煌。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這裡淌著革命先烈的血,流著上輩人的淚,同時又向我們掀開了中華民族一段時期的創傷。這個園區既向我們訴說歷史,又在時刻提醒我們勿忘革命先烈的犧牲,傳承永不褪色的紅安精神。

  一顆紅心拿不去。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為了革命的勝利,14萬英雄兒女捨生取義,英勇犧牲。有的為了保守黨的機密,寧願剖膛挖心;有的為了保護戰友,寧可凌遲處死;有的至死踐行入黨誓詞,寧可砍頭也不叛黨……他們,用生命譜寫了英雄的讚歌。

  新時代,我們當做偉大事業的開拓者。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身處新時代的我們,當清醒地看到,那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用一顆顆紅心染成的,我們今天的安定是用一個個烈士的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以奮進的姿態,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把光榮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業推進下去。

  一種信念永不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頭是我爹孃給的,命是我個人的,共產黨卻是勞苦大眾的,老子要的當然是共產黨。”憑著對革命堅定的信念,他們聚集在黨旗下,黨指向哪兒,他們就奔向哪兒。只要這杆黨旗還飄在空中,他們就衝鋒在前無所畏懼。從1923年紅安建黨到1949年解放,堅持革命紅旗26年不倒。他們,用生命創造了中國革命的奇蹟。

  新時代,我們當做理想信念的堅定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要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自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同心同德、緊跟黨走,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一身浩氣震四方。感君三尺鐵,揮攉鬼神驚。在那個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一把大刀、一根長矛、一身浩氣,闖蕩崢嶸歲月,衝破歷史雲霧,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他們,用生命讓革命的戰火在中華大地燎原。

  新時代,我們當做闖關奪隘的搏擊者。如今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是“落後就要捱打”這個道理仍然深刻於心。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全黨全國人民應當居安思危、戮力同心,隨時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繼續發揚紅安人民這種百折不撓、前赴後繼的精神,戰勝艱難險阻,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紅安人民這種“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敬佩;紅安人民這種“百折不撓、英勇不屈”的戰鬥精神值得我們稱頌;紅安人民這種“萬眾一心、為黨為民”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景仰;紅安人民這種“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傳承,一生追隨。讓我們沿著先輩的足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奮進!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0423/997390.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魯小飛 單位:武漢市江岸區城市管理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