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瑞貝卡、捷順科技雙閃崩 信託平倉引發連鎖反應?

瑞貝卡、捷順科技雙閃崩 信託平倉引發連鎖反應?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葛愛峰 見習記者 賀海龍 北京報道

近日,A股不斷調整,盤中閃崩的個股明顯增多,市場上對於閃崩的原因分析也各有不同,《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內部股東結構及跌停時點具有極大相似性,或與其背後所隱匿的信託資金有關。

十大流通股東信託佔7席

6月12日,A股開盤不久,9時55分,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捷順科技” 002609.SZ)開始湧現大量拋盤,經過10時左右兩波密集性拋盤,短短不到20分鐘,10時10分即迅速跌停直至收盤。

同一時間段,10時7分,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貝卡” 600439.SH)也開始出現大量拋單,在源源不斷賣盤瘋狂打壓下,不到十分鐘,10時17分瑞貝卡迅速跌停封板直至收盤。

對於兩股為何幾乎同一時間快速跌停,市場未有準確信息,但在瑞貝卡股吧有傳聞該公司“庫房燒完了”、“我看有人說是庫房著火了!真的假的!”等信息。

當晚6時,瑞貝卡緊急發佈澄清公告稱,股吧今日有帖子傳聞公司“庫房燒完了”、“我看有人說是庫房著火了!真的假的!”等。經核實,上述傳聞嚴重失實,公司不存在所述事項,目前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相關帖子所述內容屬於無中生有、捏造事實,公司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

6月13日開盤,瑞貝卡仍沒能避免跌停的厄運。瑞貝卡、捷順科技開盤即再次跌停。截至收盤,僅封單上仍有數億資金有待“解救”。

雖捷順科技和瑞貝卡兩公司分別在深圳和河南,具體業務基本也無太多關聯,《華夏時報》記者通過深入分析發現,兩公司內部股東結構及跌停時點具有極大相似性,背後隱匿著龐大的“抱團”信託資金。

去年年底,銀監會提出2018年工作重心之一是整頓信託行業,對信託通道進行嚴厲整頓監管,未來槓桿率有望進一步下降。

“目前信託機構清理配資、降槓桿率是大勢所趨,同時銀行也對委外業務加強清理,導致信託資金來源受到壓制,在此背景下,由於部分股票下跌接近平倉線被大幅拋售,導致近期閃崩股明顯增多。”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投資者應注意迴避信託持股較多的相關個股,暫時以觀望為主。

截至2018年3月31日,捷順科技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安信基金-農業銀行-華寶信託-安心投資【6】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睿贏47號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安信基金-中信銀行-華寶信託-華寶-華興投資1號單一資金信託、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雲南信託·大西部絲綢之路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申萬菱信基金-工商銀行-陝國投-陝國投·新毅創贏定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陝國投·廣宏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雲南信託·聚鑫1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持股,分別佔捷順科技總流通股的4.10%、3.92%、3.10%、2.43%、2.37%、2.31%、1.93%。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相關數據分析發現,截至2018年一季度底,捷順科技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信託資金合計持股已佔其流通股的20.16%。

截至2018年3月31日,瑞貝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信託資金合計持股中流通股佔比高達14.91%。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陝國投·鑫鑫向榮27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雲南信託·聚鑫9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中融-鼎富6號單一資金信託、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陝國投·鑫鑫向榮26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光大信託融和證券投資單一資金信託、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光大信託-盈豐證券投資單一資金信託、重慶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信託-麒麟投資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持有瑞貝卡股份,分別佔其流通盤約3.25%,2.40%,2.14%,1.95%,1.92%,1.83%,1.42%。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同樣瑞貝卡的十大流通股東中,7個席位也均被信託資金佔領,僅這7個席位合計持股已佔瑞貝卡流通股約14.91%。

信託接連踩雷

以瑞貝卡為例,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其前十大流通股中的相關係列信託資金中除持有瑞貝卡股份外,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還持股有新海宜、雪人股份、上海萊士、民盛金科、鴻特科技、融鈺集團、閩發鋁業、*ST藏旅、新潮能源、金通靈、躍嶺股份、捷順科技、中潤資源、登雲股份、泰禾集團、特爾佳、深中華A、鞍重股份等。

在相關信託資金以上持股中,《華夏時報》記者根據近期二級市場走勢發現,2018年初以來,多數個股股價跌幅超過20%,閃崩的個股早已過半。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相關數據還發現,在捷順科技和瑞貝卡流通股中,雲南信託聚鑫系列資產管理計劃雙雙踩雷。

“公司肯定是盡職盡責履行受託職責,嚴格按照信託合同執行相關風控措施,具體的情況還需要跟管理部門進一步瞭解。”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並未得到兩家上市公司任何異常信息,股價下跌應該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