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人應不應該每人都買保險?

一粗好戲


回答問題前先說個真實的小故事:有個開超市的朋友,對保險特別痴迷,給家裡每個人都買了保險,有的還不止一份,每年光繳保費就得5、6萬,由於收入有限,到了繳費日期就犯愁,可是一想到將來有幾十上百萬的回報,硬著頭皮還得交。因為過度購買保險搞得當下生活都沒了保障,卻去幻想明天的美好,這樣的人還大有人在。




想到這個朋友,我就想起了保險。因此,提到保險,我還真有話說。保險的定義,法律上的說法略過。有人說,保險的本質就是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對du,而保險公司押的是大概率,用戶永遠押的都是小概率事件。這個我是贊同的!

在日常生活中,購買保險的人群,呈現“兩多兩少”的特點,那就是高收入人群和社會上的靈活就業人員買得多、中等收入人群買得少;老人和孩子買得多,中青年人買得少。高收入人群錢多,買啥都有理;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相對差,買保險分散風險意識強;中等收入人群多為公職人員,很多保障與身份已經綁定,因此對保險不感冒。老人體弱病衰,多份保險多份保障;至於給孩子買保險,很多父母多是從投資角度考慮的;中青年人出於身體、收入考慮,購買保險的積極性要低一些。

話說回來,既然是與保險公司對賭,首先,要考慮自身對保險的需要程度。從理論上講,每個人都買一份保險,沒啥壞處。但是考慮到收入高低不同,特別是並不算低的保費,每個人都買一份保險,是非常不現實的。我倒覺得,那些基礎保障差一些的人群,即將步入老年人行列的人群,買份消費型保險,是很有必要的。儘管人生意外是個小概率事件,但萬一遇上,對任何人都是個沉重的負擔。其次,購買保險要結合自身收入情況量力而行。購買保險會成癮,特別是面對保險營銷人員的三寸不爛之舌,把保險的好處說得天花亂墜,不容你不動心。無論保險人員怎麼說,他們都是為了自己賺錢。所以說,錢是自己的,還是要考慮好再掏錢。特別是不要過度購買保險,就像前面說到的那個朋友,哪是買保障啊,分明是買煩惱!第三,要慎重選擇保險品種。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保險公司推出任何一個品種,都是經過多少精算師計算過的,他們要的是大概率事件,要不保險公司怎麼會賺得盆滿缽滿。買消費型保險還是有必要的,至於什麼分紅、萬能、投連險的,無外乎是拿客戶的錢去進行投資,不買也罷。至於許你多少年之後返還多麼多,除了投資收益,更多的是有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因素在裡邊。想想上世紀80年代,當時萬元戶絕對算土豪。那時人們的工資也就幾十元錢,一年的收入也不到1千元。如果當年讓你把一年的工資都拿來買保險,許你今天的回報是10萬,回報率在100倍之上,當時你一定會覺得撿了個大便宜,但到了今天拿到10萬,還會有多少興奮勁呢!

上面是我個人關於保險的理解,也許有些片面,歡迎閱讀、評論,共同探討!


暖暖春花開


這個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人均保費和保額這麼低呢?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我們把視線轉向發達國家,歐美、日本、包括臺灣,人均覆蓋率都是非常高的。

保險是什麼?中外很多名人都有深刻的詮釋,但是,為什麼中國這麼多人不理解不認同呢?

我是這樣看的,第一,我們的幾千年來的傳統,家族、幫派、義氣,大家把很多風險的化解都寄託於這些團體或圈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都選擇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去發展,所以,過去傳統的避險方式已經不適合了,現在必須靠自己了。第二,現在大多數人有保險意識,但是不知道去哪裡買?該怎麼買?所以常常會花一些冤枉錢,起不到保險作用,所以開始抱怨保險這種金融工具,工具有錯嗎?肯定是沒有的,是你沒有找對人。

所以,保險你可以不喜歡,但一定要會利用!


毛毛保盒


都應該買,但不應買中國保險,所以沒得買。前幾天諮詢一位法院的朋友,有沒有告理財保險退款勝訴的例子,答曰基本沒有任何可能,保險就是合法的詐騙。純粹的保險可以買一些,比如車險、疾病險之類的,凡是保險公司人員上門推銷,或者朋友介紹的,千萬別買。說得越天花亂墜,介紹得越熱情的,越要引起警惕,買了就等著你的錢十多年後取紙片片吧。


徐德文科學頻道


有很少部分人是沒有什麼必須要的,億萬富豪,有更好,可以避稅留給子女;沒有,也能活得很好!那些公費醫療的,治療費用都是國家買單,買不買對自己是無所謂,買了可以留給兒孫一筆鉅款;沒買,生活質量不會降低。


農民更瘋狂


不應該。

1、身體不符合購買保險條件的人絕對不應該買保險的,這樣對其它被保險人是不公平的,違反保險的公平原則。

2、對家人和社會均無任何責任的人,無需購買壽險,人死如燈滅,了無牽掛。

3、沒有子女需接受教育的人無需購買教育險。

4、國家會給到充足養老(比如高級領導)保障的,無需購買養老險。

5、國家會給到充足醫療保障(無論進口、自費藥均可全報,如國家高級幹部),無需購買醫療保險。

做不到這幾條,還是找個靠譜的保險理財規劃師,讓他/她給你做過規劃吧。


吳愛民保險理財


忘記是哪個國家,他們要求出生第一件事是買保險。。可能中國保險發展的時間太短了吧。在極速增長的日子衍生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以保險是騙人為例吧,保險有合同,合同是寫明瞭條理,這個有法律保護,而那些保險業務員,因為急功近利,會有很多花言巧語或者誇大保險效果,導致當事人覺得保險是騙人的。。想想,買份保險幾千一萬的,但是有事時是救命錢



不知道念什麼


當然應該買保險。

1、現在,車子越來越多,交通事故每天都在發生。意外造成的傷害,高額的治療費,高額的賠償,又豈是一個家庭能夠承擔的。所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自己和家人,買份意外險是有必要的。

2、當下快節奏的生活,熬夜加班,夜生活,疾病變得高發,不論男女老少,小病頭疼腦熱,大病卻要傾家蕩產的。重疾險,輕則幾十萬,重則上百萬。健康你消費的起嗎?



3、一個聰明的人是有預見性的,如果有富餘,可以試著買些分紅險,即養老保險。晚年生活的保障,不要等你已經沒有能力賺錢時,還指望別人。

我們不知道明天是太陽先升起,還是意外先來臨。風險無處不在,我們無法預料。就只能儘量的規避風險,只是我們需要選擇適合的險種。給家人一份關愛,買一份保險,這也是責任,我們大可量力而行!


木頭人999號


首先我先問一下,每個家庭應不應該備一把或者幾把雨傘呢?

那麼雨傘是做什麼用的呢?是不是下雨時用啊?這就是買保險的原因。

保險應該人人具備,首先要有一份疾病險,然後是理財險,有病時用疾病險治病,沒病時用理財險理財。

買保險首先要定位一下自己需要什麼類型的保險,然後看看自己的經濟情況,看看未來幾年的保費能不能交起。最好能弄懂保險責任,因為買保險不象買衣服,喜歡就穿幾天,不喜歡就不要了。保險不同,保險是未來的保障。一旦買不好,心裡會很不舒服。所以最好找個專業人士諮詢講解。

再中國保險無處不在,再網上購物要看有沒有運費險,再貨物運輸時要看看有沒有貨物運輸險,買車要看看車險,買飛機票火車票要看看有沒有意外險。所以保險無處不在。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自身保險為什麼這麼差呢?簡單的說就是風險意識不夠,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多。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如果去旅遊,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是旅遊險?如果去買車,是不是第一時間想車險?不管你做什麼第一時間總是想到保險,那麼為什麼第一時間想不到給自己買份保險呢?就因為你不經常去醫院,你還年輕,如果你經常去醫院就會給自己買份疾病險,你慢慢老去就會給自己買份養老險。


保哥說事兒


是不是都認為保險就應該是慈善?國家的醫保社保可以補貼,但是保險公司肯定是要賺錢的!!保險其實說白了,重大疾病險無非就是升級版眾籌,終身壽險無非就是保險公司能把你們的錢拿去投資,用於彌補那些賠付和盈利,而你最終還能拿回本金,你只是用這些年的利息,去為你這些年可能存在的風險買單!!我個人認為,有錢人應該買保險,用來規避風險!窮人,應該買保險,用來保證家庭不至於因為重大疾病或者意外而變得家破人亡!!


不帥讓你打


其實現在都有保險了,無非是商業保險還是社會保險之分,社會保險,農村合作醫療已經普及了,老百姓剛開始不接受,現在已經接受了,現在就是商業保險的問題,現在部分人意識提高,我國保單持有率比發達國家還是低得多,這需要多宣傳保險意識,讓人們主動去購買保險,還有一點保險從業人員素質,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只有專業才能夠服務於更多的客戶,現在保監會,銀監會合併為一家,國家支持保險業,相信人們會對保險越來越認可,到那時候就會像農村合作醫療一樣大家都購買了,我是一名保險經紀人,我不喜歡用華麗的辭藻,和一些非常專業的術語,也許我還不夠專業,但我會用心服務於我的客戶,讓保險保障他們的生活不被風險而影響。永遠幸福,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夠主動的瞭解保險,認識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